03.04 當年相聲圈李文華拜師為什麼這麼困難,到底是什麼情況?

電影基本法


別瞎猜了,在相聲界就沒有馬三立忌憚的人,而是當時馬志明需要解決師承問題,馬老對此事有些顧忌。少馬爺怎麼拜的師,在少馬爺專訪裡講得很清楚。明白是誰了吧?為什麼1993年至2003年間沒有重提此事,也許是老人身體健康情況不允許,也許是人大家都很忙,也許是雙方有一個承諾,也許……

斯人已去,死者已矣。相聲界後輩眾人合力,達成了李文華的心願。大家的共同目標是忘掉相聲界那段不愉快的歷史,我們又何必重新揭開人家的傷疤呢?


風吹水面TouT


馬三立的輩份太高,好些寶字輩比他小不了幾歲,還有比他大的。闢如他的徒弟閻笑儒比他還大一歲。和他同輩的師兄們比他大好些,有大十幾歲,如張壽臣比他大快二十歲。李文華想拜他,就算馬三立想收,周圍肯定有阻力,好在去世前終於拜在馬三立門下。寶字輩最小的馬志明不敢收徒弟,相聲圈有自己的規矩,是好是賴人家說了算。


用戶1653783854689



2008年,81歲高齡的李文華在姜昆、劉蘭芳、李金斗等人的幫助下,正是拜師馬三立大師,完成了拜師儀式。自此李文華的名字正式寫入馬家家譜,成為馬門弟子,這次拜師也成為了相聲界的佳話。

這次拜師也是完成了李文華多年來的心願。要知道從1981年開始,李文華就多次寫信表達了想要拜師的想法。而馬三立也對李文華的人品、藝德、功底、能力頗為看好。二人皆有成為師徒的意思,不然少馬爺也不會做見證人促成此事。


可是拜師儀式一直等了二十多年才完成,此時李文華已經身患重病,拜師之時還插著氧氣管,需人摻扶才能完成儀式。大師馬三立也已經過世,是由少馬爺馬志明和馬三立大師的徒弟常寶華作為見證人,代收徒弟。這就奇怪了,為什麼李文華不在馬三立大師在世之時拜師呢?


這其中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形勢背景不允許。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正是破除舊習的時候。而磕頭拜師在當時被稱之為舊習,不被允許。當時相聲界也不再流行師父,而是稱呼為老師。姜昆那個時候就稱呼馬季為老師。而李文華當時在中國廣播說唱團工作,屬於體制內的工作,當然不能違背這些原則。


另一個是相聲同行不允許。相聲界的傳統、風氣雖然也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有所改變,但還是非常注重師承的。郭德綱方面闖蕩北京,就是因為不被楊志剛承認,而多遭受了不少的困難。而李文華拜師馬三立,就會影響到不少人。

一來馬三立大師輩分太高,屬壽字輩,李文華拜師後立刻屬於寶字輩,也就是個侯寶林大師同輩。二來馬三立大師聲望太高,李文華拜師成功會有提升很多的地位。這些就讓相聲界的某些同行受不了了,一旦拜師成功李文華將成為相聲界輩分高有威望的人,這會影響到相聲界的勢力劃分和利益關係。所以,有人從中作梗,不想讓李文華拜師。


正是因為這些干擾,才讓李文華直到81歲才完成拜師儀式。好在多年心願得償所願,也算是一個圓滿的結局!


雨天論娛樂


拜師這事上,李文華自己有問題。拜不成很正常,拜成了才奇怪。姜昆這些年昏招頗多,策劃李拜馬這事可以說是最昏的一個。別的不敢說,馬季活著嚇死姜昆也不敢張絡這個。

現在只說有人橫了李文華拜馬這事,但很少有人說為什麼,原因一經公開,可能連李的人品都會遭受質疑。

說的白了,誰都不怪,怪李文華自己。從工人身份進團就跟著郭、劉、二郭四位老先生學習,甚至郭啟儒先生都把他當成給侯先生捧哏的接班主人重點培養,一度團裡、團外很多人都默認他是郭啟儒的徒弟。這一點在中廣同事很多回憶文章裡都有記錄。到這程度他提出來拜馬三立,這山望著那山高,當然為人不恥。

另外,說句對老先生不敬的話,不知道為什麼馬三立那麼熱衷於收別人徒弟,收成沒收成兩說,惹一腚騷。除了李文華,這幾年最有爭議的沒姜寶林也是馬給攪和亂了的。看看這二位,前者當時大紅大紫,後者部隊高官,馬先生這收徒動機也不經細琢磨。

文章作者王力葉,時任中國廣播文工團總團團長。



不愛喘的胖子


相聲圈李文華拜師,比郭德綱還要“難”,好在最終還是如願了!

相聲圈裡歷來講究師承輩分,有些出生相聲名家,從小就拜在名師之下,有些則拜師無門,甚至到晚年才能如拜師之願。



對於知名相聲演員李文華,其當年的拜師難度似乎不亞於郭德綱。雖然從小就開始學習相聲,但出生工人家庭的他,並沒有什麼特殊背景。即使當年想拜馬三立為師也是你情我願,但據說還有權威人士“從中作梗”,以致拜師失敗。

李文華早年師從郭啟儒,但並沒有師承

話說李文華也是一位非常知名的相聲演員了,常常聽到他是孫越的舅爺,不由得給人一種相聲世家的感覺。



1927年出生的李文華,在他小時候就跟隨郭啟儒學習相聲,也算是李文華的開蒙老師吧。話說,郭啟儒對李文華的栽培還是挺大的,一度把他當做自己的徒弟一樣看待,只是一直沒有執行拜師一說。

因為郭啟儒是壽字輩相聲演員,如果當初郭啟儒收了李文華為師的話,那他也是寶字輩相聲演員啊。

李文華也是很爭氣,說的一口相聲也是非常精彩,特別是捧哏那是他的專長。在1962年,李文華調入中國廣播藝術說唱團,在七八十年代,和馬季、姜昆等都搭檔說了不少相聲,特別是和姜昆的搭檔可是最為頻繁了。



進入相聲圈多年,李文華雖然相聲表演功底深厚,出演的很多相聲都非常受歡迎,曾經還被評為全國相聲演員“十大笑星”之一,但有些遺憾的是,在他的表演生涯中一直都沒有師承。

馬三立相聲輩分太高,李文華拜他為師引同行們的“嫉妒”

李文華也不是不想拜師,作為北京的相聲演員,說了一輩子的相聲,他也希望可以拜入相聲名家啊,當年他想拜的正是“相聲泰斗”馬三立,可見李文華目光還是挺高的啊。

當年,李文華和馬三立相識,李文華對馬三立可是相當的敬重,馬三立也是非常看好李文華相聲表演的才藝。當時也是一拍即合,兩人都同意拜師了吧。



只不過,相聲圈的拜師還真不是“你情我願”就能了事啊,這可頗及到同行之間的利益與看法。從少馬爺的回憶中,是這麼說的,當時聽聞李文華要拜馬三立為師時,有位相聲圈的權威人士從中“阻撓”,還說專門到馬三立家中反對這一事。

基於這位相聲圈裡的權威人士,很多人都把他指向“侯大師”。相傳他們是這麼說的,馬三立是壽字輩相聲演員,如果李文華拜他為師,那麼李文華就和“侯大師”同輩了。而李文華是馬季引薦到說唱團的,還是和姜昆、馬季等搭檔,這一拜馬三立為師,倒成了姜昆的師爺、馬季的師叔了。



這樣的情景,對於“侯大師”來說倒也挺不是滋味的。也許“侯大師”沒那麼小肚雞腸,那麼相聲圈裡的其他相聲演員想必也是不太樂意吧。

想來也是,當時馬三立算是相聲圈裡現存的輩分最好、威望最大的相聲演員了吧。誰不想拜他為師,這一拜這輩分和名望也是立馬起來啊。當然反對者也會有不少,一個無師無門的相聲演員,突然之間就成了眾多同門的師叔、師爺了,換做誰都不太樂意吧。

同行“嫉妒”之心在所難免,相聲圈裡的那些“奇葩”事也不稀奇了。當年郭德綱北漂時,不也是不被承認師門,最後更是拜師無門嗎?同行的“排擠”傳的也是不少啊。

李文華當年想拜馬三立為師也是如此,馬三立輩分威望高,當時若拜他為師,那名望輩分也是立馬提升啊。這樣的好事,多少人又會去便宜他呢。至於哪位權威人士從中“阻撓”,並沒有得到證實,也許也就幾位當事人知曉吧。



在85年,李文華也因為喉嚨手術後而淡出了表演舞臺,但他對馬三立的拜師願望卻一直都沒有改變。只是有些遺憾的是,直到馬三立離世,他都沒有拜他為師。

當時,很多人就說,如果是“侯大師”從中阻撓,那麼“侯大師”在90年代初離世後,李文華還是未選擇拜馬三立為師。或許,李文華也是考慮到其中的難處,又或是當時相聲的不景氣,自己又淡出的屏幕吧。

慶幸的是,在他有生之年還是如願拜師成功

到了本世紀初,相聲在郭德綱的帶領下慢慢崛起,侯耀文還頂著壓力收郭德綱為徒,還有很多相聲演員代收徒弟的事例也不少,當年少馬爺就是侯寶林代朱闊泉收的徒弟呢。



在2008年,80歲的李文華正式拜馬三立為師,由馬三立之子馬志明代父收徒,常寶華、姜昆等人都到現場作為見證人。當時的李文華還是生病坐在輪椅上,這也算是圓了李文華的一個心願吧。

在拜馬三立成功後,李文華也算是寶字輩相聲演員了,即使當年的拜師困難,但李文華終究還是拜師成功了,這對李文華來說也就多了一個師承名望吧。



所以說,當年李文華拜師困難,還是因為他尋求拜師者馬三立的輩分太高,同行的“嫉妒”或是“阻撓”都讓這一拜師儀式未能如願,直到離世前一年才以“代收”之名如當年所願。

歡迎留言討論、點贊關注,更多精彩娛樂內容第一時間與您共享!

娛樂小練兒


李文華拜師這件事眾說紛紜,說是侯寶林大師從中作梗,這是胡說八道,侯寶林90年代就去世了,李文華也沒有拜馬三立成功,侯寶林在陰間從中作梗嗎?從中作梗的是天津那幫說相聲的,郭德綱在天津混不下去卻在北京立足了,為什麼呢?天津是說相聲老碼頭,江湖習氣非常重,世俗,欺生,李文華雖然歲數不小,在相聲這個行當裡卻還是小字輩,跟楊少華一樣,是個海青,楊少華一輩子沒有拜師就是天津相聲界給擠兌的,姜昆如果不是位高權重也辦不成這件事,天津相聲界那些人惹不得


誰是我知心


侯寶林阻止李文華拜馬三立為師,因為如果李文華拜馬三立為師,那麼侯寶林就與李文華平輩,這讓侯寶林很不舒服,馬季是侯寶林的徒弟,讓與馬季平輩的李文華一下子與侯寶林平起平坐,侯寶林不能接受。

馬季說過:我熱愛相聲,但是不愛說相聲的人。這是馬季對相聲界"明爭暗鬥"的批判!


跪射俑


簡單一句話:李文華拜師被相聲界某位權威人士阻撓。而這位“權威人士”至今還是個謎團,能真正知道內幕詳情的,肯定只有相聲老字號“少馬爺”馬志明了,但其諱莫如深、三緘其口。

坊間也有傳聞,版本諸多,莫衷一是,有的還說的有理有據,甚至不惜大費周章、剖析歷史舊怨。不管什麼版本,有一點可以肯定,這位“權威人士”肯定不是一般相聲名家,必須是相聲界說話擲地有聲、有號召力的人物。

有“侯寶林版本”,說侯大師和天津相聲界有間隙,當年獨闖天津相聲江湖,反響極好、好評如潮。結果引起天津相聲界集體擠兌,在一場決定“留走”的競演中,侯大師以微弱之差敗下陣,回到北京,從此與天津相聲界不和,有生之年也未再踏入天津半步。

李文華是北京相聲界的演員,而且如果拜師馬三立,輩分就和侯寶林一樣,幾重因素參雜一起,導致侯寶林從中作梗、阻止了這段師徒關係。這個版本最大的漏洞就是:侯寶林真的和天津相聲界有那麼不和嗎?心胸有那麼狹隘嗎?

另外一個版本就是“馬季阻止論”,這個更扯了,馬季是侯寶林的學生(注意不是徒弟),按照相聲輩分也就是馬三立的孫輩,不可能影響到師爺馬三立的收徒意志。


根據“少馬爺”馬志明回憶稱,因為李文華要拜師自己父親馬三立之事後,相聲界有位權威人士提出了不同意見,還專程馬家去阻止。面對權威人士的“阻攔”,馬三立大師選擇了迴避。這一點在姜昆的出書中也提到了。

在當時相聲界,能讓馬三立顧忌而暫緩收徒的,也就郭榮啟、侯寶林、馬季等三人,馬季雖為前倆人的晚輩,但是說唱團團長,官位擺著呢。

郭榮啟和北京相聲界幾乎沒什麼交集,一直在天津,和李文華肯定沒什麼恩怨。馬季更不可能了,因為李文華正是馬季推薦才進入說唱團的。說唱團可是相當於曲藝界的國家隊啊,多少曲藝藝人夢寐以求的去處。

而且馬季是馬三立的相聲界孫輩,不可能出面阻止,馬三立更不會一個孫輩領導而選擇“迴避”。在馬三立從藝慶典上,馬季送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一貼,足以說明馬季對馬三立之敬仰之情,斷然不會“阻止”。

只不過,侯寶林是在1993年去世,馬三立在2003年去世,中間間隔了十年,這麼一個漫長的歲月裡,李文華有足夠時間拜師馬三立的,為何還是耽擱了呢?

顯然,那位上馬家阻止李文華拜師的應該不是侯寶林,以當時侯寶林在相聲界的地位,即是輩分低於馬三立,也未必會為了一個收徒關係而踏上天津——不是說侯寶林和天津相聲界不和嘛。

而且,能讓馬三立避而不見的肯定不會是侯寶林,那就剩下一個人:侯三爺侯耀文了。當然了,這些純屬猜測罷了,畢竟李文華是德雲社胖子孫越的舅姥爺,郭德綱又是侯耀文的徒弟,要真是侯耀文阻止了李文華的拜師,孫越和德雲社如何相處呢?

好了,多說無益,只能說,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紛爭。相聲界這點破事,其實不足為奇,各行各業都尚且存在各種利益糾葛。既入江湖路,便是薄命人,慶幸的是,李文華老先生在臨終前還是如願以償了。


岑詮


都是一些陳年舊事了,當事人都不願意多提幾句,外人也就看個笑話而已。

再者說了,現在再計較那些個事情還有什麼意思呢?畢竟,李文華最終也拜了馬三立了,也就到此為止吧。

如果,你真的想去探究個一二

不妨看看為什麼李文華拜師的時候會被阻撓?李文華拜馬三立主要還是因為輩分問題。

馬三立在相聲圈的地位不言而喻,而且馬三立的輩分壽字輩的,在當時的相聲圈幾乎是祖師爺般的存在。而李文華如果拜師成功的話,他的輩分將被升格為寶字輩。這幾乎是一轉身的功夫就成為了眾人的師弟、師叔甚至師爺,你想那些人能夠坐得穩麼?

據馬志明回憶,當得知李文華要拜師馬三立的時候,相聲界的一個權威人士提出了不同意見。甚至跑到了馬三立的家中阻撓馬三立收下李文華。

這個在馬志明採訪的視頻中有明確的說法。那麼,這權威人士是誰,馬志明沒有明說。

姜昆也曾在自己的書裡面提到過李文華於這個人有些矛盾,但是具體的是誰也沒有說。

但是,聯想一下北京來的相聲界的權威,也不外乎那幾個人,掰著手指頭也能算得過來。

而能夠去馬三立家中說話的也不過一人而已。

這事兒也就這麼撂下了。

好在最後李文華還是拜了馬三立為師,了了自己多年的夙願。


娛扒府


李文華在80年代初特別想拜馬三立為師,但有權威人士從中阻撓,最終不了了之。到了2008年,李文華身體每況逾下,才有機會拜師成功,之後沒多久,李文華便逝世。

馬三立早已默認李文華為其弟子

李文華1927~2009,生於北京,老一輩著名相聲演員,工人出生。早些年在機械廠當過噴漆工,業餘時間學相聲,並得到郭啟儒的指點,進步飛快,後來被馬季發掘,調入中國廣播藝術團說唱團。


李文華先後與劉寶瑞、馬季、姜昆等人合作,多是捧哏,擅長使“蔫包袱”,臉上的笑容如孩子般天真爛漫,曾帶給觀眾很多笑聲。1979年,李文華與姜昆搭檔以後逐漸走紅,但一直沒拜師。

李文華非常仰慕馬三立,從1981年開始就多次與馬三立書信往來,表達了自己拜師的意願,面也談過。馬三立之子馬志明曾經說過此事,可以證明。

馬三立對李文華很賞識,早已默認了這個徒弟,稱其“德藝雙馨”。正當馬三立準備正式收李文華為徒時,卻受到了阻撓。

馬志明回憶,當時有一個相聲界的權威經常去他家,與父親錄音,得知馬三立準備收李文華為徒,堅決反對,此人與李文華在某個年代結下了茬子。馬三立不喜歡招惹是非,不得不低頭,就沒有收李文華為徒。

馬志明說,他做事風格上要比父親強一點。如果有人說某個人不好,但馬志明覺得好的話,肯定會收,而馬三立則不一樣,別人說不好,他就不敢收了,挺遺憾的。

那時候,雖然李文華沒有拜師成功馬三立,但馬三立早已經把他當成徒弟了。

李文華身體很差的時候才拜師成功

1983年,李文華不幸患喉癌,事業正當紅,為了治病,不得遵從醫囑,1985年實施了全喉切除手術,之後不能再說話,便離開心愛的舞臺。

2008年,姜昆給馬志明打電話,稱李文華身體每況愈下,還有一個心願沒能了結,就是想正式拜馬三立為師,希望馬志明能幫忙。

馬志明當然樂意,因為父親早就默認了李文華這個弟子。2008年11月12日,馬志明代父收徒,李文華拜已故相聲大師馬三立為師,舉行了正式的拜師儀式。

李金斗、常貴田、蘇文茂、姜昆等人紛紛到場,見證這一歷史時刻。當時已經81歲的李文華,坐著輪椅,帶著氧氣瓶,在家人的陪同下出席,現場叫好聲不斷。

終於完成了拜師的心願,正式進入相聲界的家譜,有了師承,李文華臉上展露出久違的笑容。

不幸的是,2009年5月9日凌晨,李文華因常年喉癌而引發的肺源性心臟病在醫院病房去世,享年82歲。

相聲圈江湖很深

目前為止,也不知道當時阻撓李文華拜師馬三立的那個人是誰,馬志明知道,但他不說,因為不能說。

但能看出來,相聲圈的江湖向來很深。李文華與姜昆搭檔過一段時間,李文華病重時,拜託姜昆照顧一下外孫孫越,當時姜昆是有一定權利的,提攜一名相聲演員輕而易舉,可他卻沒有。

後來,孫越去動物園養大象了,有幸認識郭德綱才改變了命運。如果不是來德雲社,孫越想要在主流相聲界混出一片天地來很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