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航母载机有限,那么为什么不大力研发海上直接起飞的战斗机?

一经发现


不是没有人这样想过,但是最终都在现实面前低头了。强行在水上起降对飞机的性能影响较大,航母也用不着搞水上起降这招。

众所周知,水是具备密度的,所以高速飞行的飞机在水上降落其实并不轻松。过快的速度撞上水面与砸在水泥地没什么区别,上下起伏的海浪极易拍碎机身结构。

所以,我们看到的水上飞机,要么将起落架变成巨大的浮筒,要么将机身做成巨大的船型,既带来浮力,也能抵抗起降时巨大的浪花。其实早在航母装备战机之前,一些战舰就已经携带了可弹射的水上飞机。

浮筒和船型设计对机身的气动外形影响甚大,这无疑会增加战机的设计难度,减少其作战性能,得不偿失。为了照顾在水上起降,机身结构也必须得到增强,那么飞机的死重则会增加,载弹、载油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这样的飞机是打不了仗的,历史上美国后来研究的XF-2Y水上战机就死于性能和可靠性等因素。

参考现在的水上飞机,通常3米浪高即告停飞,这显然对航母作战而言是极不现实的。天有不测风云,海上气象变化多端,仅仅这种程度就造成无法起降,恐怕不用敌人打,自己都会出现许多事故。美国人还搞出了起飞重量达到83吨的P6M喷气式水上核轰炸机,堪称水上B-52。

但最后整个计划不得不宣告失败,因为根本无法解决水上起降的安全性,连续2架原型机拍碎在海上,总共12架核轰炸机统统下马。

而且在实际作战中,航母编队往往需要高速穿插航行,并不会固定在某地驻停。战斗机如果在甲板降落的话,可以很简单的通过同步速度在甲板上完成回收。而如果降在水中,难道还让航母特意去把每一架飞机捞回来么?是让飞机追航母还是让航母追飞机?

当然,也可以给战机加上水上航行装置,让其可以变成水面滑行的艇只。但这样依然有问题,假如某架战机带伤呢?航母甲板可以快速的进行消防和救援,甚至可以人机同保,但水上航行飞机恐怕没这待遇。航母甲板能降落的飞机机型也更多,更具泛用性。

实践证明,战机在海上起降问题实在太多,并不是当前的科技能解决的,也存在统一调度、作战管控、危机营救等许多问题。现代通过弹射器和滑跃甲板投放战机的效率并不低下,况且人们还发明了甲板垂直起降战机,前有鹞式,后有F35,都取得了很好的实用化应用,比把战机扔到水中现实的多。


王司徒军武百科


这个问题,让日本人来回答最合适。


因为二战时候的日本,最会折腾这种水上战斗机。二战时候,日本搞出了二式水上战斗机、强风水上战斗机、晴岚水上攻击机、紫云水上侦察机、瑞云水上侦察机等等。从水上飞机的角度讲,这些飞机无一不是设计精品,性能相当出众。但是……仅限于和水上飞机比,一旦和相同用途的陆基飞机比,都是悲剧。



以日本两款水上战斗机为例,二式水战是以零式战斗机为基础改进的,强风水战是原始研发的,但后来改进为陆基的“紫电”和“紫电改”。这两款水上战斗机,都有陆基型号做对比,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出悲剧所在……


零式22型战斗机,以机动性强、快速灵活而著称,但是加了浮筒变成二式水上战斗机,机动性就没法提了,速度大幅下降(533千米/小时降到437千米/小时)。同时,零战的所有缺点却保留下来,比如机体脆弱、防弹性能差、俯冲能力差等等。


在1944年特鲁克大空战时候,特鲁克这个日本海军要塞部署了大批二式水战,结果拿来和数量更多的F6F“地狱猫”(时速612千米/小时)玩空战。对“地狱猫”飞行员来说,那个画面简直不能太美,刷战绩刷到手软。要知道,“地狱猫”从设计和战术方面,都针对零式进行改进,本来准备吊打零战的,结果对手拿出来的是“零战更烂版”。



说到“强风”,日军属于死不悔改的那种。居然在发布设计任务时候,要这款水上战斗机能够超越陆基的零战?负责设计的川西公司,真的是很卖力,把各种先进思想和设备一股脑加进去,

什么二重反转螺旋桨,什么自动空战襟翼,什么纺锤形机身,再加上远胜零战的大功率发动机。这么多优良设计凑在一起,最大速度也只能勉强达到489千米/小时,良心讲已经是二战水上飞机里的巅峰了,但问题是设计要求可是574千米/小时!


强风是一款设计很前卫的战斗机(按照日本标准),但就这个水上战斗机的设定,搞得不上不下。结果,索性去掉浮筒,彻底改成陆基战斗机,成了“紫电”和“紫电改”,反而造就了日本海军性能最好的量产战斗机。



所以说,只要没有浮筒,这些战机本来都是好东西!


为了满足水上起降能力,不得不安装浮筒,导致增加大量死重,而且破坏气动外形。日本战斗机由于技术储备不足,特意把自己搞得很轻,以弥补动力不足的缺点。结果水上战斗机这种额外的增重,效果就是“老寿星上吊”。


所以说,水上战斗机之所以无解,就在于“增重”这一关无法破解。同样技术基础,额外多出来这一块重量,直接将飞行性能降低一个级别,对于战斗机是无法容忍的。


日本当初设计水上战斗机,目的也是为了弥补一些岛屿没有机场的缺点。打仗的时候,估计也就准备欺负一下对方的水上侦察机或轰炸机。但是美军可不管你的设计理念是啥,设计的空战对象是啥,直接用最强战斗机糊你一脸。


所以说,如果未来还想搞战斗机的话,千万不要学日本人这种可笑的一厢情愿,指望敌人只出动适合你打的飞机。


陶式防务评论


对于这个假想型问题,正好可以用一个真实案例来回答——F-7型超音速水上起飞战斗机。

这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美国康维尔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发的一款水上起飞战斗机。对于这个项目的研发,美国海军的初衷也是对喷气式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的使用还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为此保险起见,就推出了这个水上战斗机项目,目的就是让水面舰艇在战斗过程中可以围出一片安全海域,形成一个水面航空基地出来,从而依靠这些水上起飞喷气式战斗机进行作战。

在这种研发背景中,康维尔公司可谓是付出了很大的技术研发工作量,采用了滑撬式支撑,配置无尾三角翼布局,安装了两台带加力涡喷发动机,通过计算证明,这种水上战斗机最大速度可以达到1.4倍音速。

不过在之后的水面试飞中,这款战斗机虽然可以顺利从水面起飞,但是在水面滑跑过程中依然暴露出机体振动的问题。这一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最终在一次关键的试飞表演中飞机突然解体,最终导致这个项目被美国海军终止。

所以,这种水上起飞的飞机,用作战斗机,尤其是海军使用的战斗机,事实证明还是极其不靠谱的。正因为如此,美国海军之后就专注于研发大型航空母舰,通过改良航空母舰的性能,从而保证舰载固定翼战斗机的正常使用。


——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

对航空感兴趣的朋友不妨来关注老鹰航空吧。

(图片来自互联网公开图片,如侵则删。)


老鹰航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二战时期就已经有了大量的水上飞机,但性能都很烂。

这是因为,在海上的起降难度非常高,甚至高于陆地的起降。

这是因为海水的原因。

如果普通飞机随意在海上强行降落,其实同撞击水泥地面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水上飞机设计的关键,在于用于降落的沉重浮筒。

这种浮筒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水上飞机的基本性能。

二战时期的水上飞机,基本都是慢速的侦察机或者运输机,也有少量巡逻机。

战斗机是无法搞成水上飞机的,因为浮筒太碍事。

其实,二战中后期的战斗机,因固定的起落架影响机动性,都设计成自动收放的形式。

小小的起落架尚且如此,何谈那么大的浮筒。

如果不用浮筒,采用船型,就更麻烦。

船型机腹有滑水用途、不能设置舱门,由此无法采用机身弹舱;而在机翼上外挂导弹等武器,若进行水上起降,外挂武器也会受到海浪的强力冲击,容易损坏。

另外,即便忽视浮筒问题,还有个降落的问题。

水上飞机的特点,决定了起降时候的速度必须非常缓慢才行。

那么,只有慢速的螺旋桨飞机才能胜任,喷气式飞机是没有办法做到的。

同时,喷气式飞机的发动机是比较脆弱的。而海水又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如果降落期间,大量海水飞溅入喷气式发动机,可能会有毁灭性的效果。

水上飞机由于以上的限制,基本都是小型侦察机,或者是类似于蛟龙-600(AG600)这种用于灭火、救援和巡逻的大型飞机。

至于水上喷气式战斗机,对不起技术上还办不到。


萨沙


为什么没有大力研发海上直接起飞的战斗机,是因为存在可行性不高、难度大、曾经有过深刻的教训等问题。

上图为水上飞机

下面具体说说原因:

一是曾经的水上飞机母舰被证明不实用。其实在20世纪初,航母刚出现的时候,有两个发展方向,一个是现在我们看到的航母,另外一个是水上飞机母舰。当然,这两种大型的舰船,都可以称为航母。它们刚开始都是由商船、货船改造而来,排水量不大,甲板的长度也不长,舰载机的数量不多,且为螺旋桨飞机,速度慢、载重量也比较小。基于以上原因,人们就考虑能不能让飞机在海上起降,然后再把飞机搬到母舰上。但实践证明,水上飞机母舰没有现在我们看到的航母实用,于是水上飞机母舰就慢慢退出了战争的舞台。

上图为早期的水上飞机母舰


二是水上飞机的局限性大。诚然水上飞机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起降没有在航母甲板上的难度那么大,安全性较高、对飞机的性能要求不高等等。但水上飞机为什么没有成为后来舰载机发展的主流方向呢?原因很多,比如,荷载不够大,作战效率不高、飞机升空速度慢等。当然最重的一点是,受海况的影响大,如风浪、潮汐、时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大,不利于现代战争对飞机全天候作战的要求。所以现在战争中,除了特殊用途,航母上一般不配备水上飞机。

上图为日本海自第三架US-2大型水上飞机

三是现在的航母可以满足战争的需求。尽管现在的航母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把排水量做得非常大,也就不可能搭载更多的舰载机。一般中型航母也就几十架,美国第三代福特级的航母,舰载机也就近百架。从近些年,航母大国美国的作战情况来看,如果航母舰载机不够,一般都是采取多派几艘的做法,比如,海湾战争时,美国就派出五艘航母到作战地区。另外,就是可以想办法增加舰载机的出动频率、提高飞机的性能,现在舰载机性能比水上飞机强很多。通过这些方式来提高航母作战的效能,从而弥补舰载机数量的不足。

上图为近斯美国海军“斯坦尼斯”号与“林肯”号在地中海组成的双航母战斗群

四是未来航母的发展方向是核动力加无人机。美国人已明确表示这是未来航母的发展方向,目前正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试验,并且已在航母上进行过多次试飞。当有人驾驶的舰载机改成无人机以后,不但成本能降下来,而且可以搭载数量更多的舰载机,机种也会更加丰富,航母的作战效能将会大幅度提高。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以后航母的舰载机不会朝水上飞机的方向发展。

上图为X-47B无人机从“布什”号航母上弹射起飞

综上所述,这就是为什么不大研发海上直接起飞战斗机的原因了。


止戈军是我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估计没有哪个国家不愿意研发海上起飞战斗机,毕竟大海总比航母甲板来的大,想怎么飞就怎么飞。不过现实很残酷,二战时期带浮筒上天的水上飞机死的快,喷气式时代超音速水上飞机爆的快。

举几个典形代表,1940年,为满足南太平洋作战需要,日本将手中王牌零式战斗机改为一款二式水上战斗机。飞机以零式为基础,安装浮舟成为水上飞机,不过浮舟所造成的空气阻力增大,因此在机体下方大型浮筒内安装燃料槽以弥补阻力带来的续航力降低。

很明显,改装带来的航程、机动性、载弹量直线下降,原来零式引以为豪的优势全部成了劣势。用这样的战斗机去跟美机PK,留给它的只有坠机的命运。

来到喷气式时代,美国的科技走在人类的前沿大家都可以接受,但是同样在研制水上战斗机的道路上无果而终。康维尔F2Y“海标枪”水上战斗机,美国上世纪50年代的创新产品。

更换了浮筒采用“水力滑撬”设计,在滑水中使用滑撬把机身托离水面,从而降低滑水阻力。1951年,康维尔制造了两架原型机,采用防水机身和三角机翼,起降时依靠从机腹两侧伸出一对滑撬在水面滑水。飞机编号XF2Y-1,绰号“海标枪”。

两栖设计,在飞机减震支柱下方滑撬呈内八字从机腹伸出,末端安装小轮,后机身下方还有一个可旋转尾轮。停在地面时,滑撬完全伸出,飞机后座在尾轮上。

海上使用会导致发动机吸入海水,造成对发动机的腐蚀。1954年,进行飞行表演过程,飞机在一个低空高速通场中解体,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综上所述,水上飞机更适合大型飞机,用于巡逻、救助、反潜等,起降的便利性将赋予它们发挥更强大的性能恢能优势,但绝不是作为战斗机出现。

水轰-5水上飞机

别-200水上飞机


河东三叔


事实上,我们现在有水上飞机,也就是把水面作为起降平台的飞机,由于起降平台不同,所以飞机设计也不尽相同,特别是轮子着陆和浮桶着陆对机身要求大不一样。

目前看来,采取航母舰载机的形式有几大好处。一是可以跑得更远。航母相当于一个海上移动机场,气、电、油……一应俱全,飞机可以跟着航母跑几千海里,然后根据需要起飞作战。如果是水面飞机,就只能凭自己的续航能力,可能达不到几千海里的巡航半径。二是结构相对简单。水上飞机和陆地飞机最大区别是着陆场地。空军飞机上航母相对简单一些,除了加大前起落架和机身强度,增加尾勾等设备,就差不多搞定了。而水上飞机整个飞机结构都必须改变。特别是对于强调高速、高空、高机动的作战飞机而言,带一个大浮桶显然不太适合。三是功能不尽相同。航母舰载机主要任务是对空和对海、对地打击。而水上飞机一般负责运输。特别是对海上目标给予快速补给,当然也可以承担反潜、反舰任务,明显跟舰载机不一样。

总之,舰载机和水上飞机各有用处,都非常重要。是否能两合一,看来还有困难。


看不清楚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大哥!



首先这个想法当然是不错的,如果飞机能够直接水上起飞,那么大海就是飞机场,那得多大啊!那么航母的作用将会被大大降低,咱们国家也用不着那么费劲的填海造岛了。

但是这样的水上飞机,实际操控性太低。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初,就已经有水上飞机问世了。是由法国飞机设计师瓦赞兄弟搞出来的。



水上飞机的起飞原理也比较简单,就是给飞机加上浮力装置,比如浮筒,船身,这也是目前世界上的水上飞机最常用的。飞机这样就能保证可以在水上不下沉。至于起飞就是和普通飞机差不多了,利用螺旋桨的拉力产生速度,利用机翼产生升力,自然而然就飞起来了。

但是这样的飞机军事实用性不是太大,因为,飞机的形状和结构改变了,不适合高速飞行,不适合挂载武器,而且海上环境多变,一旦风浪大一点,这飞机别说起飞了,能不沉就谢天谢地了。



所以在螺旋桨时代,水上飞机就被排除了作为战机的可能性。当然了,也不是没有国家搞过,二战时期的日本,就很热衷于研究水上飞机,还颇有成果。其强风水上飞机时速可达到500千米左右,曾经创下过击落美国b-29轰炸机的辉煌战果。



不过,这仅仅是昙花一现,或者说趁美国不注意搞的小动作。等美军回过神来,都成了打火机!

这样的飞机,如果欺负一下没有防空能力或者空中军事力量的国家,那也是可以的。毕竟只要能在天上飞就行。如果真的是碰上战机,只有挨打的份。



而在喷气机时代,那水上飞机就更不可能了,首先如何解决发动机喷口的防海水腐蚀问题,是个大难题,要知道航空发动机可是个金贵宝贝儿,受不得潮的。

此外,飞机的起降也是大问题,喷气式战机可比以前的螺旋桨重多了,而且也快多了,其起降要求也高多了。航母上可以用滑跃台或者弹射器,你在海上能用啥?降落的时候怎么降?撞的吗?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美国曾搞出过一款,康维尔F2Y“海标枪”水上战斗机, “海标枪”水上战斗机是全球唯一超音速水上飞机,问世之时可谓是惊为天人。结果运气不好的是,在一次飞行表演中,该飞机在低空高速通场中解体,试飞员当场身亡。

这样的事故出现,也就基本宣告了该飞机的结局,博物馆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所以,现在的水上飞机大都是螺旋桨式的,在军用领域的任务也大都是侦察、巡逻警戒、搜索反潜这样的辅助。


白话历史君


关于水上飞机的航空母舰,事实上很早就已经出现了,比如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日德兰大海战里面,曾经就有一艘水上航空母舰参与到战争之中。而中国历史上第一艘航空母舰,也就是张作霖购买的那一艘航空母舰,也是一艘水上飞机航空母舰。

都是这一种舰种,很快就被时代所淘汰掉了,被各种各样的正统的航空母舰所取代,当然问题主想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实说到底,航空母舰真正称雄的资本是什么?就是它所携带的一些竞赛机,舰载机的实力强,那航空母舰战斗力自然就高,如果舰载机的实力不强,你航空母舰无论,多先进,就永远都会被别人吊打。

所以对比两种航空母舰,我们就得对比两款飞机,它在作战的时候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首先,水上飞机,那当然在水上起飞和降落。你是需要两个大大的浮筒才能够在水上完成这些作业,这两个大幅桶增加了空中的空气阻力,使得飞机的激动不灵活,一旦遇到没有两个浮筒的飞机,那这些水上飞机在机动性上面肯定是要略微逊色于这些从陆地或者是航空母舰上面起飞的飞机。

水上飞机由于在水面降落,他就很容易吸收海水,那么这个海水是具有很高的腐蚀性的,一旦这些海水进入到飞机的关键部位,那飞机就有可能面临报废的危险。(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每一艘航空母舰上面都会有专门的淡水来擦拭那些舰载机的关键部位,这个东西就是用来防止海水的腐蚀性,对舰载机产生危险,水上飞机,海浪一拍过来,那上面不沾一点海水,都有点儿对不起自己。

第三点水上飞机的起飞和降落作业可能有些困难,普通的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上面降落以后,由上面的机车或者是人力直接推到一边儿进行维修或者是管理,而水上飞机在水面降落以后,需要用专门的吊车,或者是派专人划着小艇进行维修,这样的话,飞机的起飞和降落作业就有一定的问题,或者是比起这些正规的航空母舰有时间上面的差距,那么飞机的起飞和降落效率大打折扣了,飞机的作战效率也会大大折扣,同等条件之下,对面起飞的飞机比你多,或者说对面维修的飞机比你多,那你也可能打不过对手。


漩涡鸣人yy


海上起降飞机想象起来很美,整个海洋都是机场,宽阔无比。但经不起仔细琢磨和推敲,海上飞机自身性能差,起降难度大,而且效率低下。下面就总结几点:

1、首先面对的效率问题,大量飞机准备起飞,必须在航母内部加油、挂弹;下水是开坞舱飞机自己出去,还是用吊车将飞机吊下去?效率一定都很低下;再然后一切顺利起飞,你会发现这样的起飞恐怕和垂直起降一样会浪费大量的油;执行任务回来降落在航母边上,最麻烦的事情来了,水上可没有地勤,必须回收然后再加油加弹;恐怕能够满足一架飞机一天出动一次就算不错了!

2、水上起飞飞机底部必须做成船型,满足水上滑行的要求,这样大大影响空中的气动布局,影响机动性。

3、水下飞机起飞还得看老天爷,比如大型水上飞机的起飞AG600,这是世界最先进的了水上飞机(不是因为我们技术好,而是各国基本都放弃了),他的抗浪性也就2米,超过2米就起飞不了,像南海海域一年基本浪高都在2米以上,对于战斗机这种也就更低了,除非做成二战那种水上高脚架,这样飞机性能就更差了,飞出去就是送人头的。

4、所有提高飞机的材料抗腐蚀性,飞机的寿命自然也会更低。

5、还得提高飞机的强度,脑补一下水上飞机降落在水面的情况,拍打在水面的冲击荷载肯定是对飞机强度的一个考验,至于挂弹降落想都别想了。

以上几点恐怕差不多了吧,总结起来就是效率极其低下,影响飞机性能,还得看老天爷脸色,最后是飞机自身成本更高,然后各国都不是傻子,海上飞机作为特种飞机还是可以少量存在的,甚至各国都觉得为了这个少量存在花费大量研发费用不值得,都难得升级或者研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