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怎麼教寶寶儘早學說話?

盼寶的快樂時光


嬰兒出生時腦細胞都一樣,大家的起跑線是相同的,而在這之後大腦發育程度取決於外部施加的刺激。所以我們經常呼籲家長要多和孩子互動,讓孩子多接觸新鮮事物。這其中,父母微笑著對孩子講話,可以刺激孩子的大腦,同時也能同孩子建立親密的依戀關係。

當你的孩子過了練習發聲的“咕咕”期,就開始準備說話了,10~12個月是寶寶語言學習的“指物命名”階段,這時候爸爸媽媽可以經常拿著孩子的日常用品,緩慢、清晰地念出它們的讀音。如果你和孩子說了很多話,他也不肯自己開口,不要氣餒,寶寶其實也在悄悄積累,等他準備好了,一切就豁然開朗了。等孩子掌握了大量詞彙,我們可以幫助他把單詞串成句子。比如寶寶說“杯子、水”,這已經可以表明他的意願,但很顯然並不完整,我們可以教他說“我要拿杯子喝水”,這樣寶寶才能慢慢學會完整的句子。

很多人愛用寶寶語和孩子說話,經常使用疊字,例如“我們去看車車”,這是不對的,因為這並不是正常的詞彙,孩子以後還要費力去糾正用詞。

另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鼓勵寶寶說話,當寶寶指著水杯發出不清楚的音節,爸媽可示範說“我想喝水”,並鼓勵他跟著說,而不是直接把水遞給他。

寶寶今後還有很多時間可以學習,而最重要的是始終呵護他們好奇心的小苗,不要因為他們講話含糊不清就懊惱甚至責備,這會讓他們是失去開口說話的樂趣與動機。


父母教練


我自己的經驗,希望能幫到你,讓寶寶快速學會講話,就要父母多和寶寶說話,聊天,然後聽寶寶說,及時給寶寶回應。

前天,我帶孩子去遊樂場玩,途中遇到一個比我孩子大兩個月的小朋友A,他兩個玩的挺好,我和A媽媽也展開了關於孩子的聊天,A媽媽問我:“你孩子說話怎麼樣”我說:“說的挺好的,自己想要的東西能描述清楚,而且還會“告狀”每天晚上回到家,他會給他爸爸說,今天他幹了什麼,媽媽誇他了還是批評他了,他會一一的說清楚。”A媽媽羨慕的眼光看著我,問到:“你孩子是怎麼做到的,我孩子比你家的還大,現在一句話都說不清楚,只是會簡單的詞,他啥都知道就是不說,他八個月時就會喊爸爸媽媽了,之後還挺愛學說話的,可是到了兩歲,他就不好好說話了,現在快三歲了,自己想幹嘛都表達不清楚。”邊和我聊天邊玩手機的A媽媽,我大概也知道她家孩子不愛說話的原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學校,想讓孩子快速學會說話,最主要的就是陪伴孩子的人,只要做到這兩點,你家孩子也會很愛講話的。

第一、多教多和孩子說話。我自己就是話非常多的,自從有了孩子後,很少和朋友一起轉,幾乎是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在孩子身上,和孩子在一起的每天都是新奇的,我總是對孩子有講不完的話,帶孩子去超市我會帶著他(用嬰兒揹帶)基本上就是我給他實況解說所看到的一切,從他不會說知道現在他會問我:“這是啥,哪是什麼顏色呀!……”當然教孩子說話要有足夠的耐心,不能說的太長,而且要反覆說。對於寶寶的話,媽媽也需要用清晰的語氣重複,重複說過的話,能夠加深寶寶的印象。我帶孩子出去玩,不會一直抱著手機不放,大部分會看著孩子玩,孩子玩著也會給我分享他玩的很開心。


第二、睡前故事。已經記不清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反正《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都講過一次了,有些孩子愛聽的故事不止一次了。孩子通過聽故事豐富他的語言,這個方法是很不錯的。


果果的媽咪


寶寶0~1歲,只要不睡覺的情況下,就和寶寶說話。語氣溫和輕柔。語言標準完整。儘量不使用疊詞(吃飯飯,睡覺覺,喝奶奶等)。例如:

給寶寶洗澡的時候說"咱們洗澡了哈!洗了澡就舒服了。"

把寶寶抱在懷裡的時候說"寶寶真是太可愛了!鼻子像爸爸,眼睛像媽媽,皮膚白白的。聞起來香香的。"

餵奶的時候說"寶寶餓了,該吃奶了!"

早上寶爸去上班的時候說"爸爸去上班了,跟爸爸再見!"

外出遊玩的時候說"公園裡人好多呀!這個小火車跑的好快呀!"

諸如此類,把日常生活講給孩子聽,或者讀兒歌,講故事,即便他不會說話,也說給他聽,並且和寶寶形成互動。

這樣發育早的寶寶大約10個多月就會咿呀發聲,甚至可以叫爸爸媽媽了。



月餅芯兒裡的豆沙


我想,為人父母,都希望自家孩子在某些方面都能快人一步,特別是說話。對於這方面,我深有感觸,因為我家小朋友在月子裡就會說“昂咕”了,是的,月子裡就會了,這個功勞是孩子外婆的。

坐月子的時候,前半個月是孩子外婆照顧我,沒事的時候就喜歡對著她外孫說“昂咕”,她外孫也睜大眼睛手舞足蹈,想回應。起初我覺得孩子外婆操之過急了,這麼小的孩子哪裡會“說話”。結果,幾天過後,孩子真的回應外婆了,每當外婆對著他說“昂咕”的時候,他也會在喉嚨裡發“昂咕”來和外婆互動,那一刻我覺得好不可思議。


後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我每天都和他說話,只要他醒著,我都會和他說話,沒有刻意,就是覺得這麼可愛的一個小小人兒,我不和他說話就覺得“浪費”。可能有時候看著挺傻,像是在對著空氣說話。但是,我的孩子,在一歲半以前(大概15個月),就對著我,很清晰的說:“媽媽抱抱。”那一刻,真是又驚又喜,很激動的把他抱起來了。18個月左右,就基本交流無障礙了。


所以,我個人經驗,孩子在一歲半(或更大一些)以前,我們要多和孩子交流,不論有意識無意識,都要去說,不要覺得他聽不懂而懶得和他交流。大月齡的寶寶,要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需求,不要代替他說。只要你願意,你肯付出,沒有特殊情況,孩子給你的驚喜一定是源源不斷的。


T哥孃親


我是一位畢業於醫學院,主修臨床醫學心理學,輔修營養學的媽媽,唸書的時候,我們學過一門課程叫做發展心理學,講的就是在孩子的各個敏感期對孩子進行教育或者能力開發,很符合現在早教的理念,我就是運用這個知識點教寶寶說話的,不知道是遺傳的原因(據說我說話就比較早)還是訓練方式有效,我家六六的語言能力確實比同齡孩子好很多。剛滿兩歲,會用因為,所以,但是… 有點囉嗦了,一說到孩子家長就容易滔滔不絕,下面言歸正傳。

孩子說話的早晚,首先取決於遺傳,語言發展有幾個特點:1)理解先於表達,就是先能聽懂,再會說;2)非口語表達突出,指動作、語調、表情的表達很明顯;3)對詞的理解是有序的,先是什麼(名詞),然後做什麼(動詞),最後事物是怎樣的(形容詞);4)語言的理解與經驗有關,所以概念的建立,掌握詞彙量的多少,是測量嬰幼兒語言發展的重要標誌;5)電視機對於嬰幼兒的語言發展有阻礙作用。

0—1歲是語言的準備階段,又叫前語言階段,需要大量的傾聽各種不同的聲音,促進大腦神經的發育,大腦會對這些進行分析和儲存;1—3歲是語言的發生階段,也叫突發期,這階段一定要多陪孩子說。

所以,關於怎麼教寶寶儘早說話,總結起來就是,一歲以前,多給孩子聽各種不同的聲音,家裡不同的人都可以多跟孩子說,告訴他這是什麼,你在做什麼;當孩子能發出咿咿呀呀聲音的時候,就聽他說,點頭讚許(不管你聽懂沒聽懂),還有就是1歲以後多陪孩子說,聊天,講繪本,不要總把孩子扔一遍拿著電話。

作者:晶姐,醫學學士,國家二級公共營養師,心理諮詢師,新晉寶媽,神秘的天蠍座。歡迎關注“晶姐思生活”,以營養為主線,偶爾談談心理,聊聊育兒,八卦下生活。


曉晶老師的健康課


我家小壯6個月開始咿咿呀呀發出聲音,8個月會喊爸爸(baba),10個會叫媽媽(mm)12個月會喊姥姥(naonao)爺爺奶奶。一歲多的時候可以說簡單的詞語和短句,2歲可以說句子。3歲可以自己編故事。他在說話方面發育比較早,3歲入園可以把家裡發生的事情告訴幼兒園老師。(從此,我們在他面前談話就很謹慎)在說話方面有一些心得,一起分享。

1、從孩子出生,天天和他說話。和孩子有關的事情都和他說。寶寶要吃奶了,寶寶我們來換一下紙尿褲.....,雖然他根本聽不懂,全家都和他交流。姥姥說,“這個小東西一句話不會說,我每天和他說的口乾舌燥。”從小大量輸入,孩子才會輸出。

2、親子閱讀。從寶寶5個月開始親子閱讀,每天大人讀繪本,寶寶看圖。突然有一天,他看到插圖,就會蹦出一個詞。到一歲以後,大人讀前半句,他就會說後半句。親子閱讀就變成了親子共讀。

3、聽故事。各種早教機、講故事APP,放出聲音,讓他聽。小壯聽故事是最專注的時刻。這一招讓我們省去了很多辛苦,只要給他聽故事,他自己可以玩很長時間。大量的故事聽過以後,他的語言素材就彙集在大腦中,合適的時候就會說出來。

4、不建議長時間看電視。3歲前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孩子要通過聽大人說話,和他人溝通學會語言,如果只是看電視,很難刺激到孩子的語言神經,不利於孩子儘早說話。

父母多和孩子說話很重要,我們小區有一個孩子三歲多還不會說話,檢查沒有任何器質性問題。有一天奶奶帶小孩下樓玩,看到我和小壯在講話,奶奶很羨慕的說,“你和孩子能這麼耐心的說這麼長時間的話,我家孫子三歲了還不會說話”。原來孩子媽媽特別內向,在家裡從來不說話,和孩子幾乎沒有語言交流。孩子一個眼神媽媽就幫他去做,媽媽一個手勢孩子就知道媽媽讓他幹什麼。母子連心,不需要語言交流,難怪孩子不會說話。


慧媽媽家庭教育


該問題其實是指對孩子的智力啟蒙問題。 語言啟蒙是智力啟蒙的第一要訣,落實到具體做法就是多和寶寶說話,儘早開始親子閱讀。

我女兒大概1歲半不到開始會說話,我還記得她正兒八經會說的第一個字是“好”。那天,她像往常一樣拉著我的手往門外走,我蹲下來問她:“寶寶,你是想出去嗎?媽媽現在帶你出去玩好不好?”她連忙衝我點頭。我就要求她用嘴回答我說“好”。試了幾次之後,她果真可以清晰地把好字說出來。

自從償試說話之後,她的語言能力發展得很迅速,從單個字到詞語再到短句,似乎1、2個月就完成了,過度得很快很自然,她總能找到合適的詞和句子表達自己的意思。一歲半便能背誦《詠鵝》。這些都得益於我對女兒的啟蒙教育。在她開口說話之前,腦袋裡已經存儲了大量的語言信息。

一,多和寶寶說話。這件事從寶寶出生的第一個月就可以開始了。不管女兒聽不聽得懂,我都會和她交流,餵奶的時候說,換紙尿褲的時候也說:“寶寶,今天的奶都喝光了,比昨天有進步喲”“現在媽媽給你換上乾淨的紙尿褲,PP是不是舒服多啦。”



二,儘早帶孩子進入親子閱讀。每個孩子都愛聽故事,一定不能錯過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時機。只要寶寶願意聽,隨時可以給她讀。要注意的是當寶寶不願意聽的時候應當停止,不要強迫,不能讓孩子反感閱讀這件事。

我女兒現在5歲,非常喜歡閱讀,尤其睡覺之前不看會書不肯睡覺,4歲半開始自主閱讀。如果小學的生字量是3000個的話,通過閱讀,她早已輕輕鬆鬆過了“識字關”。為將來上小學奠定了基礎。

一個用心的家長一定可以培養一個智力發育良好的孩子。

我是AngeL媽,用科學的方法育兒,堅持愛與自由的教育理念,歡迎點我關注交流。


像天使守護你


自豪的說,我家倆妞說話挺早的,七八個月時就能發爸爸媽媽的音,讓我的朋友好奇怪。大概一歲時就能成句了,比院裡同齡小朋友說話早,還清楚。

遺傳咱看不出來。後天嗎,也許是因為我做的這些:

1. 堅持講故事。懷孕時,每天晚上七八點就摸著肚子給孩子講故事,說話。出生後,堅持睡前故事。到現在她倆都不愛聽故事機或手機裡的故事。聽講訓練了聽力,注意力,聽多了自然腦中有詞。重複講的故事,講時設置問題讓她倆回答,又培養了語言組織能力。

2. 生活中學習。生活中,家裡的傢俱,吃的食物,出去玩碰到的事物,只要能講的都給她倆講。人家說,一有孩子,媽媽就成話嘮。還真是,那麼不愛說話的我,帶著倆妞,天天嘴不停事兒。

3. 增加社交。不要讓孩子經常獨自玩,特別是獨生子。雖然有些孩子性格內向,喜歡自己玩。但是媽媽還是要引導著,為孩子找更多的小朋友玩。鄰居家的小弟弟,第一句話就是跟我倆妞在一起玩時學會說的。

所以,我的感受是,語言豐富的環境會訓練、加快孩子的語言能力發展,家人要多和孩子說話。


娟媽育兒


女兒十個月了,現在就在語言啟蒙期,來說說我自己的經驗

在女兒七個月以前是隻會發:啊,恩這些簡單的音的,婆婆跟一個阿姨玩得好,阿姨的孫女大我女兒兩個多月,已經會很利索的叫爸爸媽媽了,所以婆婆特別緊張,說女兒怎麼還不會說話,別人都會了。我聽到這樣的話也不生氣,每次都心平氣和跟婆婆說:寶寶比別人小,不能著急,這個比不了的,多和寶寶說話,慢慢的就會了。


我覺得大概每個媽媽都會變成神經病,在寶寶面前用盡十八般武藝,唱歌跳舞發癲無所不能,總是嘮嘮叨叨的說些寶寶還聽不懂的話,感覺有點自言自語。其實別看這些做法有點無語,對於好學寶寶來說,今天學不會媽媽的話,明天就可能學會了。果然在七個月的時候女兒就開始頻繁的叫:爸爸。然後一發不可收拾,還會叫姑姑,嘰裡呱啦的說著嬰語。可是就是不會叫“媽媽”,我其實心裡也有點難過的,但是不能改變什麼。

有時間的時候,逗寶寶玩,會看著她的眼睛,讓她看著我的嘴巴怎麼發出音來,然後拿她的小手摸著我的喉嚨,感覺下發音是什麼樣的。果然迎來了我老淚縱橫的時刻,這幾天女兒終於會叫媽媽了,還有十天就十一個月了,叫得不算晚也不算早。

從寶寶出生到一歲都是語言的啟蒙期,這段時間要多跟寶寶說話,帶她出去玩看到什麼東西可以簡單清楚的描述一下,有時間多給寶寶讀繪本,聽一下童謠,不要覺得她什麼都不懂,其實這些在默默的影響著她的成長。

有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爸爸媽媽們就可以安心等待寶寶開口的那一天了,不要著急,不要比較,順其自然。

我是堅持科學育兒的想想媽,跟著我的孩子一起成長,是人生的最大驚喜。如果想交流育兒經驗,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想想媽媽。期待與你相遇。


想想媽媽


其實寶寶開口說話取決於寶寶自己和環境,我家的寶寶很晚才說話的,一開始我看見別的寶寶老早就能說話感覺好羨慕,每天回家就開始教寶寶說話,結果他看了一下我又開始玩他的玩具,無論我怎麼在他面前教就是把我當空氣,那個時候還帶著去醫生,醫生說“只要寶寶是能聽見別人說話,那早晚就會說話的”,還詢問了很多人,反正他們都說我家寶寶很晚才說的。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還是不會說話,我很擔心孩子不會說話帶來不便就和老師打好招呼。結果去了幼兒園沒幾天突然晚上給他洗澡的時候他來了句“我要尿尿”。然後在幼兒園的那學期會講了很多。

所以我覺的寶寶開口說話取決環境,寶寶喜歡和同齡人玩耍如果不會說話別的寶寶就不會和你玩,那麼寶寶就會想辦法讓自己說話融入到其他小朋友當中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