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有些父母不喜欢孩子玩游戏?

牛牛2709561029556


我觉得父母不能接受孩子打游戏最主要原因是怕孩子沉迷游戏影响学习成绩;其次是怕打游戏累眼睛,影响视力;还有就是怕打游戏浪费金钱,有的游戏是需要花钱买道具的。


笑出杠铃般的猪叫


游戏作为一种娱乐,真的是可以上瘾的。

游戏上瘾,对于心智没有成熟的孩子来说,未来的人生面太窄,太遗憾。

有句话说的是:孩子你可以不成才,但是一定要成人。很不辛,确实亲眼目睹了因为游戏不成人的故事。

堂弟八零后至今未成家,屡次找工作后,家长也妥协了,就在小区干了个保安。他唯一的乐趣,就是下班后打游戏。成年人了,见面话越来越少。也借着工作之便,带他出去见识,但我圈子里的人,即使初次见他,都不太喜欢他,笑他心智不成熟。

是的我知道他的毛病,要不也不带他出来了,即使是带他出去玩,跳舞唱歌观光钓鱼,他也忘不了他的游戏,只要一闲下来,哪怕吃饭吞咽的慢一点,也要掏出手机😓。

儿时游戏出现的时候,其实我也在玩,可能就是因为,长了他八岁,心智成熟一点。

其实我的游戏打得比堂弟好的多,红警流行的时候,最多支持八人对战,在那个有水电之都称号的城市里,玩红警最多有人能跟我打个平手👿。

不是我天赋异禀,是我的两个同学教会了我游戏建造的次序,到现在应该还能在网上查到红警的攻略。那时我们三人如果联机一队,宜昌市就找不出五个能打赢我们的。寂寞的高手悟出一个道理,其实游戏是设计出来的,与我们走迷宫没有什么不同,按照程序设计的来,找到最佳路径,就是寂寞高手。

堂弟小些,小到不愿意去学固定的程式或者说不能完全学会。他有着更多儿童的天真与好奇,有更多的想象力和创新的幻想。而非荷尔蒙的分泌更多的我,更在乎胜利带来的喜悦。

所以次次被菜,但是总缠着要玩,怕了他了。

更让人难以自拔的是RPG游戏~角色扮演,记得第一次打完《仙剑》在选择了结局后,心中如打翻了的五味瓶,如同经历了一场世纪恋爱。

好在我有了真正的恋爱,而可怜的堂弟,则彻底沦陷了。

所以,让心智还不成熟的儿童接触游戏,绝对是害命。有害于他一生的命运。

让成年人玩游戏,则是谋财了。带我在营销方面出道的学长,跟我聊过,他打传奇花了十万,充武器买装备,找人练级。直到一日,全副武装穿着价值十几万的装备横行时,被偷袭,随着金属落地的声效,半套房子给人捡去了。(十年前宜昌的房价,勿喷)从此戒了。

但游戏确实好玩,完全不玩游戏的孩子,有时难免孤独,因为他的朋友玩。在移动互联网普及的今天,谁的手机上还没个游戏,谁不晚上吃个鸡呢?

那就玩吧,反正我自己偶尔也玩下,谁让武汉那么大,地铁的时间那么长呢。儿子看见了,也要。

他妈有个iPad,本来是用来读绘本的,四岁的时候就会自己去装游戏,呵呵。那就装吧,装多点,引导他这里打打,那里看看,要钱的一律不充值,且仅限短暂的无聊时间。每个游戏都只能浅尝辄止,看多了,也就不稀奇了,现在那个iPad都不知道哪里去了。

大一些,每天学习占用大量的时间,天晴就放他出去跟朋友上草地玩。

聊起天来,抱怨,你都不让我玩游戏。

那好吧,拿出一本scratch,带他去感受了下编程积木的试听课,然后用他老师发的英语第一课音频,给他做了个《welcome back》的视屏发到了头条上,他表示非常有兴趣。

原来,游戏就是这么来的啊,自己好好学习,也能设计游戏,跟同学一起玩。

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做作业的时间拖太长没时间去设计游戏的问题。那就快点做作业!😜







拿笔小昕


许多父母不喜欢孩子玩游戏是因为孩子的自觉性差,一旦玩起游戏就沉迷其中,耽误了学习,所以父母极力反对孩子玩游戏。

游戏有时候也不全是坏处,孩子有时候适当的玩游戏也是好的。

学习太过枯燥,孩子休息时间让他们玩玩游戏,但要注意时间限制,比如休息日玩,每次不超过一小时,时间到了,毫不迟疑,必须停止玩游戏,这是规矩,如果违反,下次就要少玩了。但若遇到实在贪玩的孩子,就必须从思想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千万不能因为一时贪玩而毁了一生。

我同事的弟弟,高中上网打游戏整整两年,不好好学习,到了高三,他父亲下定决心管教儿子了,一天到晚,儿子走哪他跟哪,反正你不许上网打游戏,就这麽软磨硬泡,终于让儿子参加了高考,结果还不错,考了个一本,现在看来,同事的弟弟还是脑子聪明,故事到这,我们都觉得够好了,可偏偏不是这样,弟弟到了大学仍然沉迷网络,结果大一没完,就让学校给开除了,实在可惜呀!

孩子沉迷于游戏,主要因为生活太枯燥,我们家长平时已利用假期多带孩子去游乐场,博物馆,体育场等等这些地方去逛逛,孩子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了,吸引他们的地方多了,他们也就不会总分是沉迷于网络了。

总之,游戏就像洪水,疏导最好!


遇见美子老师


谢邀 这里是 猫咪shuo啊 码字不易要不要留个关注再走呗

源于对不可控因素的恐惧。

老婆是高中教师,因为见了太多被游戏毁掉的孩子,所以对我和孩子玩游戏深恶痛绝。

并且因为我玩游戏,吵了无数次架,说我带坏孩子。

然而我也并没有发现孩子在不玩游戏时学习有多认真啊。

尤其是,前一段还被请家长,说孩子最近学习态度不认真,甚至期中考试两门课都没有上95分(语文94,数学93),小学二年级。

在跟孩子好好沟通后,又跟老婆讨论了许久,最终老婆同意,在孩子完成作业后,可以跟孩子玩一会儿游戏。

当然,会有一些附加条件,比如作业完成情况,玩的限制时间,等等。

于是,突然发觉孩子像开了大招。

之前每天的作业都是拖拖拉拉,九点钟之前基本都没完成过,字迹也是被狗啃过的样子。

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这个月,作业基本都是八点前完成,字迹也越来越漂亮。

原因很简单:有目标了。

有时,我俩会玩会儿星球大战,蹦的脚丫子生疼。

有时,我俩会晚会儿木偶快枪手,玩一会儿手就抬得死累。

不过,最喜欢的还是PC游戏,比如trine3,比如雷曼,比如三国无双。

最近痴迷三国无双猛将传,我俩菜逼连普通难度都过不去,让第二关的破吕布吊打了无数次,丢脸无比,最后只得灰溜溜的切到天堂模式,一路砍瓜切菜,然后看谁杀的人多,经常是我以800:300的战绩被儿子羡慕嫉妒恨。

并且,自从跟孩子一起玩了一段时间后,感觉孩子更活泼,更爱说话了,一天到晚叨叨个没完。

而且,感觉表达能力也超强了,说话做事情明显更加自信。

上周末去参加全市中小学生机器人创客马拉松,表现极佳,我跟老婆成了局外人,就去场外照银杏叶子玩。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家长是孩子航线上的舵手,而不是王位上的暴君。

控制孩子永远是下策,因为暴君早晚会被推翻。

你不让干,他就只能偷偷干了,当他能够正面对抗你,那你就再也拉不回来了。

为什么叛逆期的孩子不好管?

请问,你陪他成长了吗?

一切教育全靠压制的你,靠什么教育一个努力成长就为摆脱你压制的孩子?

2019.1.2更新

看到不少评论提出反对意见,我本人是赞同这种理性讨论的。

不过,我的重点不在于玩游戏,而是陪伴。

就算一起玩游戏,大宝也没有表现出格外的入迷。

相比之下,圣斗士星矢对他的吸引力还更大一些,甚至最近两周都没有开电脑了。

最近在努力存小粘贴换天蝎座手办,上面那个创客大赛拿了市三等奖,一下奖励了十个小粘贴,大宝高兴坏了。

说到这里不禁想起大宝的一个梗,万年入围者,不管啥比赛都能混个奖,比如省书法比赛三等,全国万卷杯三等,但都是最后一个奖,只是混个脸熟(๑˙ー˙๑)

同时,相比游戏来说,其他亲子互动也是同等的。

比如一起去省图看书(回头补图)。

比如一起去球场踢球。

比如一起去逛街,讨论买什么划算,什么省钱,什么最想买。

比如一起去科技馆体验大飞机,太空舱,风洞和星空。

游戏与其他互动方式相比,不高大上,也不十恶不赦。

它只是我们的世界发展到如今的产物,是我们娱乐的一个选择。

恐惧是因为不了解。

在前面我已经摆明我的观点了。

游戏不是鼓励孩子的唯一。


孤独的蓝胖子


家长思想比较传统,觉得打游戏就是不务正业。其实打游戏只能偶尔玩玩,要不你就去打职业。我以前也玩游戏,后来越来越觉得无聊。到了一定年纪了,谁还打游戏,只想着搞钱。除非游戏可以给你带来收入,慢慢的,到了一定年纪你就懂了。


YolkYolo


为什么家长不喜欢自己孩子玩游戏?

这还用问?为什么?为你好呗!

父母的爱心是世界上最无私的、最唯一的。生活中有很多的爱,无论有多么爱,都比不过父母的这种爱。

他们从孩子一出生,就无时不刻的把心都放在了孩子的身上,从小怕冷着怕饿着,长大了又怕因为不懂事,而耽误了正确人生发展,一步一步从幼儿园到高中,甚至于到大学,即便是孩子都成人了,也放不下那颗伟大的父母之心。甚至还要去替你照顾你的下一代。

这是为啥呀?这就是天地之间最伟大的父母之爱!

家长父母就是这样的,那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过健康快乐的好日子呢?

就连一个小偷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做贼。你说,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孩子玩游戏是为啥?

游戏这个东西,咱们这里不做太多的品论。但现在有人给游戏打上了精神鸦片的标签。

游戏给很多的家庭和个人造成的伤害,已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问题了,而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了。

有多少孩子,因为玩游戏不愿意去上学。去看看游戏厅里那些逃学的孩子,年龄最小的就才只有八九岁。

有多少正值花季的少年,痴迷于网络游戏,把那么好的大好时光,却用于整日在网吧里度日。

有多少在校大学生,痴迷于网络游戏逃课挂科,而在网络里迷失的不知自我。

有多少家庭,因痴迷网络游戏,因打架生气而解体。

有多少犯罪都与网络游戏有关,网络游戏,是可以娱乐但痴迷了,就是对人生的另一种终结。

所以,父母不愿意让孩子玩游戏,是对呢还是不对呢?



感性大脑


我觉得父母不喜欢孩子玩游戏,影响孩子自身学习是第一点,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我们个人对游戏本身的一种潜意识的歧视!

我们做一个假设。

现在国家突然发布禁令:以后不许看书了!你肯定觉得不可思议,不可理喻。

现在国家突然发布禁令:以后不许看电影了!你肯定觉得,费解,可惜,那么多好电影我都没法看了。

现在国家突然发布禁令:以后不许看电视剧了!

你可能心想:国产剧不看就算了,英美日韩剧也不能看了?

现在国家突然发布禁令:以后不许玩游戏了!

你可能开始动摇:虽然小部分游戏挺有意思的,但好像害人的游戏也有很多?

现在国家突然发布禁令:以后不许玩王者荣耀了!

你应该松了口气:算了,虽然不能玩王者荣耀了,但我还可以玩别的嘛。

那么,你有没有想过,这种态度变化的根源是什么?根源在于,这些事物被污名化的程度存在明显差别。

书中明显也存在一些垃圾比如黄书,但教育和舆论使你认为书乃圣物,不容质疑。

电影是美好的大众艺术形式,尽管你有时也会被某部烂片恶心的够呛,但那几乎不会是谈到「电影」时你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

电视剧好像更加大众一些。由于历史上存在过对电视这种媒介的口诛笔伐,所以很多电视剧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扣上了肥皂剧的高帽,这使得很多人心中,电视剧似乎不如电影纯粹。

游戏,那就不要提了,玩物丧志啊。

王者荣耀?害人的东西!

当然,我的举例是有瑕疵的,因为「王者荣耀」属于「游戏」,和其他分类无法形成并列。但我把王者荣耀置于最下方,只是想进一步阐释被污名化程度的递进关系,所以用到了王者荣耀这个例子,一如当年的魔兽世界。

我只是为了说明一点:只要你被成功污名化,那就和你这个事物本身是什么,承载了什么内容并能对人产生什么作用都没有关系,你只能接受戴高帽的命运。

尽管游戏可以构造一个繁复绚丽的架空世界,可以讲述一段撼人心脾的史诗故事,可以塑造多位终生难忘的复杂角色,也可以创作多种奇思妙想的天才玩法。

尽管游戏可以陪你度过孤单的漫漫长夜,可以给你世界另一端玩家的亲切陪伴,可以让你撑过悲伤和抑郁的折磨,也能教会你至真至善的人生哲理。

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游戏,而且是已经被成功污名化,并且被污名化严重的游戏。

不是有些家长理解不了,而是相当一部分家长不喜欢。本身无缘理解游戏,也从未接触过真正的好游戏。就像实际上,他们中的一部分可能也并没有接触到好的书、电影、电视剧一样。

要命的是,这种事情是会传染和遗传的。如果你没有真切体验过一样事物的好,你怎么能影响你的身边人乃至下一代正确看待和理解这样事物呢?

当你因为上一代的时代背景顺理成章的觉得游戏误国,你自然而然的会管制乃至禁止你的下一代游戏。

所以,也许在未来,我们的后代也会问出这样的问题,不是家长不喜欢,而是家长的家长不喜欢。


心情之语


“如果手机不发明出来,我还会上学。”

“但现在手机要不让我玩,我不可能再上学。”

当记者采访这个13岁的男孩时,他已经辍学半个月了。

用孩子的话说,他之所以不上学,问题归根于手机,但如果让他从此以后再也不玩,那不好意思,不可能!

“你现在才13岁,不上学去干嘛?”

孩子想了很久。

“没有......”

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能干嘛。

“你将来有什么理想吗?”

面对这个问题,孩子一个字也没说。

记者接着问:

“不上学了,你觉得可惜吗?”

“不可惜,就不想上,学不进去!”这次的回答干脆利落!

孩子的家长很着急,但是劝孩子,孩子压根不听。孩子外婆说就算现在让孩子去打工,人家童工也不收。这段时间没上学在家就一直玩手机,打游戏。

孩子说,在没玩游戏之前,村里的男孩子都不喜欢跟他玩。后来在游戏中称霸后,他成了村里孩子群中的孩子王,只要一开黑,男孩子们都抢着跟他打、或者围着他观战。

这种被需要、被崇拜的感觉让他觉得很爽,于是他更加勤快的刷攻略、玩游戏。

就这样,他从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变成了差生。

因为担心孩子因此荒废学业,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坐不住了,不得不辞职返回家乡,在家陪着孩子。

妈妈不让他玩,他就说要离家出走,要去打工。

妈妈说他还真找过工作,跑到一家面馆想去找工作,人家那里的老板说不收童工。然后又回来了。

孩子说:一般来说,学习差的玩手机游戏脑子可聪明,学习好的玩游戏可笨。

现在玩游戏的这个手机原先他妈妈没想着给他买,但孩子天天吵着要,妈妈没办法,又因为自己没陪在他身边觉得亏欠孩子,就给孩子买了一部,原打算是希望孩子能够以此为鼓励,努力学习的,没曾想,自从有了手机,玩游戏更是无休无止、一发不可收拾。

像这种情况,在他们村里特别普遍,不少孩子都是拿着手机一动不动的打游戏,甚至很小的小学生都是如此。

记者采访一个小男孩,让他玩手机的时候离屏幕远一点,隔屏幕那么近,眼睛会疼怎么办?

小男孩说:会疼就把眼揉揉,还得接着玩!

不让他玩游戏,他肯定不干,就是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孩子的眼睛都一直没有离开屏幕。

有孩子最长能玩6、7个小时,如果放假,一整天都可以玩。

有些孩子通宵达旦的玩,游戏的级别从青铜到钻石只需要两个星期。

从外行到资深玩家,孩子们的成长速度快得让人惊讶。

甚至还有些孩子,将游戏的情节幻想到现实生活中来。

“有枪就行,只要有枪。”

当然孩子可能只是说说而已,但说出来的话让大人听了心惊胆战。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不难发现,一般有这些问题的孩子,父母都不怎么陪在身边,或者就算在身边,也不怎么管孩子,更谈不上教育了。

所以,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些很难去解决的问题,它的根源在父母那。

但父母也有父母的说辞,如果不离家工作,那全家人拿什么生活?

确实是现实,只是这个不得不屈服的现实代价是不是有点太大了,有可能会毁了孩子的一生,那么家长这样辛苦挣钱的目的何在?

无论如何,还是希望父母应该仔细的去权衡得失,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很重要,踏错了,可能要花费很多倍的精力才能挽救回来。能挽救还好,挽救不了那又该怎么办?尤其是看着这样一个孩子“执迷不悟”时,真的很揪心!

我曾经看过一本跟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打交道的书,里面有提到过:

如果孩子沉溺于某种东西无法自拔,那么家长可以费点心思去培养一下孩子的其他兴趣爱好,帮助孩子让他兴趣多样,让他觉得生活有趣,这个时候可以暂且不考虑学习好不好,先让孩子觉得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当孩子有了其他兴趣爱好,并且慢慢感受到其他快乐时,那么原先沉溺的将被分走一部分精力,就算偶尔还玩,也不会痴迷。

那些痴迷的孩子,大部分是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实实在在的价值,找不到认可,而且还没有人替他疏导这个心理障碍,于是他就会逃避在虚拟的世界里,去那里找自信、找成就感。

所以也不要觉得这样的孩子不可思议、无法理解。其实是可以理解的,试着去理解他,你才能找到问题的突破口,否则,就真的是“鸡同鸭讲”。

记得有个成功人士讲过他读书时候的一个故事,他说他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玩电脑,他爸爸就给他报了一个乒乓球班,不仅如此,爸爸每周还抽出固定的时间跟孩子切磋,看看孩子进步到什么程度了。后来,这个人为了跟他爸爸比赛,他不停的打、不停的打,渐渐的,电脑对他的吸引力不知不觉中竟然减弱了,再长一点时间,网瘾自然也没有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聪明的父亲。

孩子的教育马虎不得,尽量不要让孩子养成一些特别不好的习惯。

如果有些习惯真的养成了,比如喜欢玩手机,那责任一定在大人,家长要学会理解孩子,只有理解了,才会找到跟孩子沟通的入口,才会有改变现状的可能!


葡萄的超人妈妈


这下孩子们又可以找到光明正大玩游戏的理由了。

在这个2岁娃就会玩妈妈手机的时代,电子游戏到底有没有一点好处呢?

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电子游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游戏有各种形式和不同的内容主题,有些可以娱乐和放松,而有些游戏可能具有挑战性和达到学习知识的效果。

然而,绝不是所有的电子游戏都对儿童有益,有些游戏不适合儿童玩,还有些游戏具有成瘾性。那么适合孩子玩的电子游戏,都有些什么好处呢?

团队合作能力

如今大多数的游戏都是在线游戏,或者是多人游戏模式,孩子可以通过互联网与朋友与许多网友一起玩。这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所需要的技能,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决策能力

大多数游戏玩起来节奏都很快,需要玩家在短时间内做出快速的决策。

这有助于培养孩子在高压下的决策技能,这项技能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很有必要的。

保持决策的准确性

如果决策失误,游戏可能很快就结束。

游戏通过学习快速计算所有相关参数,帮助你的孩子做出权衡并保持良好的准确性。这项技能也是非常有用的。

手与眼之间的协调

通过玩游戏,孩子们开始学习他们的肢体运动和眼前游戏之间的操作互动,这种手眼协调能力在几乎所有运动中都是必要的。

更好的认知功能

当某项技能重复多次的时候,大脑就开始发展其结构并创建新的神经网络以优化功能。

当注意力强烈集中的时候,大脑会高速运转,以便能更快地解决问题,最终也将有利于提高孩子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壹壹早教说


我怎么觉得好像父母都不喜欢孩子玩电子游戏呢?

我只以电子游戏来说一下吧!因为我接触的很多父母并不反对孩子玩一些孩子玩的游戏,但是电子游戏很多都是反对的。

第一,担心身体发育,尤其是担心成近视眼,无论多好的显示屏都对孩子的眼睛有伤害,尤其是孩子年龄越小,眼睛的发育越不成熟,长期的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近视。

第二,担心影响学习。作为咨询师我接触的很多孩子并不是网络成瘾,但是一旦开打,他们自己控制不了时间,毕竟孩子的自制力有限,孩子的情绪闹出生之后2年就发育完整了,但是理智脑的成熟要到20-30岁之间。很多孩子说玩30分钟,最后会变成3个小时。

第三,担心暴力游戏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很多网络游戏都有暴力成分,我记得有一个新闻就是孩子打游戏然后幻想自己会飞,从13楼跳下来的。

介于以上情况,父母不喜欢玩游戏好像理由非常充足,因为这三条足以让他们心惊胆战了。

不过我建议父母和孩子一起玩一些游戏,我的手机里有唐诗,成语接龙,还有舒尔特方格,有些时候我会跟孩子一起玩几分钟。更多的是很我们会根据绘本做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

其实无论是网络游戏,还是手游,还是现实中的游戏,如果能找到孩子喜欢的,并且在可控制之内,还是可以玩一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