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方寸世界 神功独造——访中国无印稿肖像印篆刻探索者赵金山

方寸世界 神功独造

——访中国无印稿肖像印篆刻探索者赵金山

□淄博日报记者 姜乾相


方寸世界 神功独造——访中国无印稿肖像印篆刻探索者赵金山

在当代印坛,尤其是肖形印这个看似小众的圈子里,提起赵金山先生,可谓闻名遐迩。赵金山先生以无印稿直刻肖像印而蜚声印坛,被誉为“中国无印稿肖像印篆刻第一人”。然而,向来低调的赵金山先生并不认可这样的赞誉:“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只是一位痴迷于肖像印创作的探索者。”近日,记者就肖像印的创作等话题,与赵金山先生进行了探讨交流。


方寸世界 神功独造——访中国无印稿肖像印篆刻探索者赵金山


方寸世界 神功独造——访中国无印稿肖像印篆刻探索者赵金山


方寸世界 神功独造——访中国无印稿肖像印篆刻探索者赵金山


方寸世界 神功独造——访中国无印稿肖像印篆刻探索者赵金山

记者:金山先生好。您原藉湖北沙市,久居闽南泉州,主业是医生。请问,您是如何成功实现跨界,走上肖像印创作之路的?

赵金山:肖像印的创作是我业余爱好,我从小就喜欢在木板和石头上刻画,后看到西泠印社理事张耕源老师的肖像印作品才朝肖像印创作方面发展,因为刻肖像印每个人的风格不一样也没有这方面的教材,故走上了肖像印创作之路。

方寸世界 神功独造——访中国无印稿肖像印篆刻探索者赵金山

记者:众所周知,肖像印讲究形神兼备,在火柴盒大小的印石上,要把一个人的面部特征刻得惟妙惟肖,难度可想而知。您则技高一筹,不打印稿,只需对着人物或照片,以刀为笔刀直接上石刻就。请问,这独门绝技是如何练就的?有哪些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

赵金山:在印石上无印稿刻肖像源于四年前一次和印友探讨能否不打印稿直接上石刻,因为按照传统治肖像印的方法是先在方寸大小的纸上画好印稿然后把印稿转换到印面上或者直接画在印面上照着印稿刻出来这样形会掌握的比较准,如果不画印稿直接上石刻的难度非常大,稍有不慎就会刻废差之秋毫失之千里。虽然难度大又无教材可参考既然决定去探索无印稿治肖像印后我开始收集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人物肖像画资料和人物肖像画各位技法试着以刀代笔将印石描黑后对着照片从眼睛开始刻,以点代面逐步展开了对无印稿治肖像印的探索起步。当我在朋友圈说要开始探索无印稿治肖像印时不少的印友都说劝我不要去弄不可能成功的探索这样会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还有不少治肖像印大家说我这是想出名想疯了说我无印稿治肖像探索跟当今书法界的丑书吼书同出一澈,面对印友的奉劝和拍砖我想自己认定的路就得去走,我坚持每天晚上刻常常天亮了才知道又是个通宵,刻废了磨了重新开始,经过二个月的努力第一方觉得成功的无印稿治肖像印作品闻一多肖像印在朋友圈发表后闻一多纪念馆馆长给了很高评价并要求永久收藏,后来为方志敏纪念馆林则徐纪念馆先后捐了我刻的肖像印。《中国印林》《流行色》杂志先后了我的稿印的作品终于得了大的认可。我认为无印稿治肖像印只是

治作的过程看的是作品的效果,所以就我这治印方法只是一个探索之路。

方寸世界 神功独造——访中国无印稿肖像印篆刻探索者赵金山

记者:听说您师从中国当代肖像印泰斗张耕源大师。张耕源先生由中国美术学院退休,目前系西泠印社理事、西泠印社肖像印研究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肖像印研究会会长、民进中央开明画院顾问、浙江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工程院特聘艺术家、浙江开明画院副院长,创作了《西泠印社社员肖像》、《世界名人肖像》、《浙江历史文化名人》、《西泠印社四英六长》等系列作品,形式新颖别致,人物生动传神,技法细腻严谨,熔书法、金石、素描、版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洋洋大观,奠定了篆刻艺术中肖像印的体系。请问,张耕源先生对您的创作,起到了哪些作用?

赵金山:在我刚开始探索无印稿治肖像印时张耕源老师再三告诫我不要走弯路,注意抓住人物的形和神,不要玩技法不要刻照片并对每方作品认真作出指导才使我的无印稿治肖像探索得到印界朋友的认可。

方寸世界 神功独造——访中国无印稿肖像印篆刻探索者赵金山


记者:中国的肖形印起源于商周,兼具绘画、雕刻之美,又有雅俗共赏的优势,成为印章中别开生面的一族。肖像印,可以说是篆刻园地中堪称一枝独秀的花朵。在您看来,文字印和肖像印是怎样一种关系,如何才能实现这两者之间的融会贯通?

赵金山:文字印和肖像印的区别在于前者以文字入印后者以肖像入印都是在印石上刻出来的,如果根据所需刻肖像印中需刻上文字两者融合在一起会更显效果,我曾刻过一方肖像印上是毛主席头像下配为人民服务其效果很好。

记者:近年来,爱好人物肖像印创作的人越来越多,您觉得在创作中有哪些误区,应该如何避免走弯路、走老路、走邪路?

赵金山:创作肖像印首先要具备有良好的素描基础和人像形准的掌握,如果用电脑治图贴印面上照着刻出来所治肖像印呆板虽形是但无艺术效果,建议治肖像印印友多画素描,这样才能提高自己。

记者:赵老师,您也说过,一方好的肖像印刻千年不朽、代代相传。通过多年的大胆实践,您积累了丰富而又深刻的艺术创作经验,创作完成了56个民族人物、中华英烈人物等人物主题的肖像印系列,并时有主题展讯传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好评。作品被林则徐基金会、闻一多艺术展览中心等机构收藏,您的事迹多次被当地及业界的媒体报道,能不能谈谈您的艺术观和创作初心?

赵金山:我认为肖像印的创作应围绕一个主题创作较好,我2018年、2019年先后在福建福州、泉州、德化办了三次宣传民族英雄人物中华英烈肖像印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肖像印形式来宣传英雄宏扬英烈精神是我的创作初心。

记者:了解治印的人都知道,治印看似高雅,其实是费钱、费力、伤身子的苦差事。除了白天为患者就诊,您的业余时间全用在刻肖像印上了。据说为了刻印,您晚上伏案刻印至深夜,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近乎痴迷。您怎么看待付出与收获这个问题?

赵金山:我是一个医生当你治疗好病人为患者解除了病疼的折磨时心中的喜乐不由言表,我又对刻肖像印这个受好确实是痴迷,几年来刻了上千方肖像印自己赠送朋友的印章每年光寄费就好几千元但朋友收到我为他治的肖像印时的喜悦可想而知,二年前我去佛教圣地五台山出诊当地一印友知道后到机场接我后一班朋友一路好吃好喝好招待朋友问我他为什么会这样,我一时难以回答,后来他告诉我就冲你为我治肖像印一分未收连寄费都出了,这使我深受感动得。我认为以印交友传播中国肖像印文化用肖像印这种在石头上刻出来的作品他可以千年不朽万年不腐世代相传。一方好的肖像印治作时间虽然要几个小时,但朋友会珍藏一辈子。我这几年通过治肖像印最大的收获是广交了很多能人智士,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记者: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艺术素养的普遍提高,现代肖像印今后还将迎来走向大众、走向世界的宏大课题。请问,您有哪些设想和打算?

赵金山:我去年被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艺术研究院受聘为人物画研究中心主任在今年我想筹备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人物肖像印展,通过这个展让世界更多人来了解中国的民族人物来了解中国的无印稿肖像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