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3 傲氣的關羽,曾經對馬超和黃忠流露出不滿,為何對趙雲沒有意見?

在《三國演義》中,劉備在稱漢中王后,將手下武藝最強、功勞最大的五位將領,組成了一個名為“五虎將”的天團。其中,關羽是這個“五虎將”的頭頭。關羽是一個傲氣的人,對於同為五虎將的馬超和黃忠,都曾經流露出不滿。

傲氣的關羽,曾經對馬超和黃忠流露出不滿,為何對趙雲沒有意見?

五虎將

《三國演義》中描述,在馬超投靠劉備後,受到了劉備豐厚的賞賜。關羽表示不服,要入川和馬超單挑一絕上下,結果被諸葛亮的一番軟話給哄好了,關羽後續也就沒說什麼。黃忠說來也是曾和關羽大戰,也得到了關羽的認可。但是冊封五虎將的消息傳到關羽耳邊時,關羽卻大為光火,《三國演義》中的描述是,

“黃忠何等人,敢與我同列?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遂不肯受印。

關羽當時也年近6旬,也算是名老兵了。“不與老卒為伍”的說法只是一種藉口,更多是對於黃忠獲得同自己相當的地位的不滿。

傲氣的關羽,曾經對馬超和黃忠流露出不滿,為何對趙雲沒有意見?

黃忠

為何傲氣的關羽,對於馬超、黃忠都曾流露不滿,唯獨對趙雲沒有意見呢?

入夥早

官渡之戰的時候,劉備投奔袁紹的時候,趙雲就來到劉備帳下。當時劉備尚處於寄人籬下的狀態,並未發跡。趙雲自打這個時候入夥,和關羽、張飛一樣,是被劉備的人格魅力吸引,是為了實現匡扶漢室的共同的理想才走到了一起。他們是患難與共的戰友,關羽雖然是個傲氣的人,但也是一個重情義的人,憑藉這份經得起時間考驗的戰友情,關羽不會對趙雲有意見。《三國演義》中有描述,

“子龍久隨吾兄,即吾弟也。”

可見關羽將趙雲當成弟弟,這便是對於趙雲的認可。另外稍提一下,趙雲,尼古拉斯趙四的說法可能也由此而起。

傲氣的關羽,曾經對馬超和黃忠流露出不滿,為何對趙雲沒有意見?

關張趙

救主有功

在古時,救主向來就是一份大功勞。趙雲曾經兩次救了後主劉禪,還在劉備即將被高覽砍的時候,救了劉備。這些救主的功勞,是關羽都不曾有過的殊榮。關羽同劉備情同兄弟,對於曾經救過自己兄長和侄子的人,關羽為何要有不滿呢?

武藝高強

在《三國演義》中,從單挑次數上看,趙雲是個他單挑王。雖然不曾有戰勝一流武將的記錄,但是單憑趙雲長坂坡上七進七出的事蹟,就足見看武藝高強。並且,關羽、趙雲也共事了很久,和趙雲也應該有過切磋,瞭解他的武藝。同樣都是高手,而且又是相處多年,更多的應當是惺惺相惜,而不會心存芥蒂。

傲氣的關羽,曾經對馬超和黃忠流露出不滿,為何對趙雲沒有意見?

趙雲

謹慎低調

趙雲曾經為了避嫌,拒絕娶桂陽太守趙範的嫂子樊氏。而且在劉備拿下成都後,勸劉備將糧田、房屋還給百姓,是個不為私利,為大局著想的人。由於趙雲為人謹慎、低調,他不與別人爭搶功勞,這樣的人往往好相處,不容易出引起他人的反感。反觀魏延和楊儀,兩個人都是性格上強勢的人,導致針尖對麥芒,彼此都覺得看對方不順眼。

其實關羽的一系列行為,從現代職場角度來看,也很容易理解。關羽、張飛、趙雲都是最早一批跟隨劉備打拼的元老。公司從到處剛開始到處租辦公室,業務方向不穩定,靠他人救濟才能勉強維持。到後來糜竺的風投,職業經理人諸葛亮的加入後,才逐漸步入正軌。通過這幫人的共同努力,公司經過發展和兼併,一步步壯大成為了當時國內最大的3家公司之一。

傲氣的關羽,曾經對馬超和黃忠流露出不滿,為何對趙雲沒有意見?

關羽

​隨著公司上市, 劉備要論功行賞。對於關羽來說,張飛、趙雲、諸葛亮等這些老員工,獲得高管職位和分紅,關羽肯定沒有意見。畢竟大家是一起一路走來的,而且都為公司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像黃忠、馬超這樣跳槽而來的空降人員,在關羽看來,功勞就是沒有老員工大,卻一下子獲得和自己相當的地位和待遇,心裡有不服氣是很自然的。其他人心中可能也有類似的想法,只是沒有表露出來罷了。

至於劉備,一個企業的發展,需要老骨幹的忠心支持,也需要融入新員工來謀求進一步發展,也可以起到激勵其他優秀人才來入夥的作用。所以劉備也不能將高級職位都安排老員工擔任,也需要晉升一部分新員工,這對於穩定各方勢力,減少內部矛盾很有幫助。

雖然關羽對於馬超、黃忠這樣的新人獲得恩寵流露出不滿;但是趙雲資歷老、武藝強、功勞大、性格好,關羽對他是沒有意見的。在理解劉備的出發點後,關羽也就打消了自己的想法,投身於接下來的北伐襄樊的戰事準備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