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 流傳數百年的“十面埋伏”其實是假的!垓下之戰究竟怎麼打的?

說起來“十面埋伏”這個戰術自從韓信在垓下一戰以後,為什麼在後來沒有人模仿?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所謂的十面埋伏是假的,從來沒有過!

正史上是沒有所謂的十面埋伏的,凡《史記》、《漢書》等正史均沒有“十面埋伏”的記載!通常所說的韓信用十面埋伏的計策,迫使項羽烏江自刎,正史上也沒有記載!

十面埋伏之說來自元、明間雜劇《十面埋伏》,後又有琵琶曲《十面埋伏》推波助瀾,此皆文學藝術的虛構。 好了,十面埋伏是假的,那我們就來看看垓下之戰究竟是怎麼打的?

流傳數百年的“十面埋伏”其實是假的!垓下之戰究竟怎麼打的?

公元前202年冬,項羽率楚軍退到了垓下,楚漢之爭的決戰時刻終於到來了。項羽將十萬楚軍一分為三,呈“品”字形佈局。

他派鍾離眛為右軍主帥,帶領二萬楚軍屯於垓下東北方向。派季布為左軍主帥,帶領二萬楚軍屯於垓下西南方向。自己居中,帶領楚軍主力迎戰,並做好戰略轉移的準備。

韓信也同樣如此,《史記.漢高祖本紀》: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后。

流傳數百年的“十面埋伏”其實是假的!垓下之戰究竟怎麼打的?

“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項羽卒聞漢軍之楚歌,以為漢盡得楚地,項羽乃敗而走,是以兵大敗。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斬首八萬,遂略定楚地。”

這一段話,我給大家用軍事語言翻譯一下:

大致就是韓信用了一個誘敵深入的計策,先派軍和項羽交戰,打不過(不知道是真打不過還是假的)就往後逃跑。項羽這個二愣子就直接追過來了。

然後左右兩側的孔將軍和費將軍就馬上衝過來三面合圍包抄了項羽。這個時候楚軍陷入到了合圍之中,這個時候韓信正面三十萬人的大部隊一下子也壓上來了(從這裡可以看出韓信前面應該是假敗)。項羽陷入三面合圍就被打敗了。

流傳數百年的“十面埋伏”其實是假的!垓下之戰究竟怎麼打的?

後面才是大家熟悉的四面楚歌,項羽驚慌失措要逃跑,然後韓信派騎兵追殺,斬首八萬,最終平定了楚國!

看到這裡其實大家都明白了,從來沒有什麼十面埋伏,垓下之戰韓信用的可以說是誘敵深入加上四面楚歌而已。所謂十面埋伏是到了明代以後才有的演義,這也是為什麼在之後的歷史上再沒有人效仿的原因。

如果真的有十面埋伏,而且還這麼好用?從漢代開始為什麼幾千年都沒有人繼續用呢?

流傳數百年的“十面埋伏”其實是假的!垓下之戰究竟怎麼打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