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這個春秋小國墓葬非常奇特,多處形制為考古史上第一次發現

鍾離在文獻裡又作“終黎”,是淮水流域的嬴姓小國,在今天的安徽蚌埠、鳳陽一帶。周代在淮水流域的嬴姓、偃姓小國非常多,嬴姓有江國、黃國、徐國等,以伯益為始祖;偃姓有六國、英國、群舒等,以皋陶為始祖;當然,嬴姓與偃姓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血緣上並非截然不同,大多被周人視為“東夷”“淮夷”。西周時期,淮夷還能與華夏諸侯較量一下,但到春秋前期,基本就被來自長江中游的楚國控制了。

春秋中期開始,因為晉國“聯吳抗楚”的戰略,長江下游的吳國迅速崛起,並與楚國開始爭奪淮河流域的小國,其中州來(今安徽淮南、壽縣、鳳台一帶)與鍾離兩個小國家,就成為吳楚兩國反覆拉鋸的前線。鍾離、州來這些小國開始或許不能說已經亡國,因為吳、楚等大國未在此設置行政區劃,但至少可以說他們已經喪失了獨立意志,淪為大國的附庸;隨著春秋後期吳國對淮水流域的退出,楚國完全控制了這片土地,鍾離人也就成為楚國編戶齊民。

公元前576年,吳王壽夢即在此與中原諸侯相會,然而數十年後,這裡又被楚國奪走;公元前538年,吳國攻入楚國的棘、櫟、麻三邑,此時楚國上下一片恐慌,葴尹宜咎奉命在鍾離築城。公元前519年,吳國公子光(後來的吳王闔閭)奉命進攻州來,楚人來救,結果吳人又退到鍾離一帶抵禦楚軍,並在雞父之戰中重創楚軍。公元前518年,楚平王聯合越國伐吳,但卻半途而返,這時吳軍乘著楚國邊境鬆懈,相繼攻滅了巢國和鍾離。

這個春秋小國墓葬非常奇特,多處形制為考古史上第一次發現

這次戰爭還有個更傳奇的版本。根據《呂氏春秋·察今》,這次戰爭的起因原來是楚國邊城卑梁的女子與吳國邊城的女子在邊境採摘桑葉,在互相嬉戲時吳女傷了楚女,然後楚女家人帶著楚女去責備吳女家人,但吳女家人卻不恭敬,所以楚女家人一怒之下,殺了吳女家人。吳國邊邑長官大怒,發兵攻殺了楚女全家;這事傳到楚國卑梁大夫耳裡,又出兵攻破了吳國邊邑;結果吳王大怒,派兵攻打楚國,將卑梁夷為平地。

《史記·吳太伯世家》的記載與《呂氏春秋》類似,但說起因是吳女與楚女產生矛盾而鬥毆,並不是吳女嬉戲時傷了楚女,最後吳公子光攻打楚國,滅亡的是居巢和鍾離;在《楚世家》《伍子胥列傳》裡,則又說是吳國邊城卑梁與楚國邊城鍾離。這也是先秦時期鍾離國(邑)在史書最後一次出現。

鍾離國的文獻記錄就這麼多,甚至什麼時候徹底滅亡,史書中都沒有提到。所幸,21世紀的考古發現,使得這個小國家重見天日。

這個春秋小國墓葬非常奇特,多處形制為考古史上第一次發現

2006年,蚌埠市淮上區小蚌埠鎮雙墩村發現了兩座較大的古墓葬封土堆,其中雙墩一號墓的結構特殊而複雜。整個墓葬由封土堆、墓坑和墓道組成。我們知道先秦時期的華夏墓葬一般“不封不樹”,而雙墩一號墓封土堆高9米、底部直徑60米,是淮河流域較早的封土墓之一。最值得注意的是,該墓的封土以及墓坑的填土,均為青、紅、白、黑、黃五色顆粒組成的混合土,這明顯反映了一種五行觀念。而封土堆底部又有一層璧形白土墊層,非常特別。

白土墊層之下則是墓坑,墓坑呈圓形,非墓葬常見的方形,底部形成一個“十”字形埋葬佈局。在墓坑口以下的填土層中,五色混合土構成了從中間向四周輻射出的20條放射線,整體呈扇面狀;放射線填土層以下的填土層,發現了沿著墓坑周邊18個土丘,另外還發現了1000多個土偶;土偶填土層以下的墓坑二層臺內緣,又發現了以3—4層共1000多個土偶壘成的土偶牆。以上2200多個土偶高20—25釐米,直徑10—15釐米,非常神秘。

以上種種墓葬形制,均為考古學史上的首次發現,其價值不言而喻。那麼,這樣一個奇特的墓葬,其墓主應該是誰呢?隨葬品有大量的青銅器、陶器、玉器、石器等等,發掘者從形制和組合判斷,其應該是春秋中晚期的墓葬,大約在公元前五、六世紀。而從其中的青銅鐘、青銅簠、青銅戈中,又可以得知器主叫“童麗(麗)公柏”“童麗君柏”。這裡的“童麗”明顯就是“鍾離”的通假,那麼這個墓葬自然就是鍾離國國君的墓葬了。

這個春秋小國墓葬非常奇特,多處形制為考古史上第一次發現

有趣的是,在鍾離公柏墓的一把青銅戈上,刻著“童麗公柏獲徐人”,但這把戟卻又刻著“徐子白司此之元戈”,另一把戈則刻著“徐王容取吉金自作其元用戈”。那麼,這兩把戈原產地應該是徐國。徐國在今天安徽泗縣、江蘇泗洪一帶,在西周時期尚是淮夷霸主,而在春秋時期居然被鍾離擊敗,連徐王的戈都被繳獲了。無怪鍾離公柏要在兩把戈上新鑄銘文紀念;不但如此,還帶入墓葬之中,這場戰爭大概是他一生最榮耀的時光了。

無巧不成書,2007年,在發掘雙墩春秋墓葬的同時,鳳陽縣板橋鎮卞莊村又發現了一處墓葬。該墓也是圓形土坑豎穴墓,與鍾離公柏的墓葬非常相似。但由於墓坑上部因施工被挖去,是否原有封土堆不得而知,而主墓也早被摸金校尉光顧過,所以整個墓葬保存遠不如鍾離公柏墓完好,所幸在青銅鐘上我們還是發現了墓主的身份——童麗公柏之季子康。那麼,他就是鍾離公柏的小兒子。

鍾離公柏墓揭開了鍾離國的神秘面紗,證明了春秋時期鍾離國的存在,也帶給我們不少考古學上的新知識。然而,同樣也留給我們更多疑惑:鍾離國墓葬中奇特的玉璧形白土墊層、五色混合封土和放射線填土、土丘和土偶及土偶牆,到底代表了鍾離國一種怎麼樣的信仰觀念?這些疑問就只能等進一步的考古發現了。

參考文獻: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蚌埠市博物館:《春秋鍾離君柏墓發掘報告》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蚌埠市博物館:《安徽蚌埠市雙墩一號春秋墓葬》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鳳陽縣文物管理所:《安徽鳳陽卞莊一號春秋墓發掘簡報》

陳立柱、闞緒杭:《鍾離國史稽考》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漢史。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悟空問答簽約作者,澎湃歷史專欄作者,網易歷史專欄作者,百度ta說合作作者,全歷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國志》《先秦古國志之吳越春秋》《山海經全畫集》實體書三種,作品散見於《國家人文歷史》《同舟共進》《北京晚報》《醒獅國學》《百家講壇》《威海晚報》等報刊雜誌及自媒體。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