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中科院研究所哪個擅長芯片研究?

頭髮總也長不長


我想說一個計算機所。

從1956年成立以來,計算機技術研究所研究出了一系列高新技術,別看是計算機所,他確實研究出來了很多與計算機有關的技術和產品,但是在芯片方面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2002年9月,計算所發佈了龍芯1號通用CPU芯片。

2010年,973項目重大成果“延長摩爾定律的微處理芯片新原理、新結構、與新方法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原理、新結構與新方法,並研製出萬億次原型芯片TGAP、16核可擴展性驗證芯片Godson-T。

2010年曙光6000在2010年5月31日發佈的第35屆全球高性能計算機TOP500排行榜上排名第二,龍芯3B芯片流片成功。

人工智能芯片寒武紀,就是中科院計算機所研發的,是不是很牛。

聯想公司也是計算機所成立的,聯繫公司那些超級計算機也是計算機所參與研發的。更多偏向於計算機CPU,手機CPU計算機所基本上沒有研發。

計算機所擁有眾多的實驗室和研發中心:

國家重點實驗室:計算機系統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

國家研究中心: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高性能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智能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網絡數據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移動計算與新型終端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中心:微處理器研究中心、高性能計算機研究中心、先進計算機系統研究中心、數據存儲技術研究中心、計算機應用研究中心、網絡技術研究中心、無線通信技術研究中心、專項技術研究中心、普適計算研究中心、前瞻研究實驗室。

科研團隊也很強,研究所共有各類職工500餘名,其中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共5名,正高級專業技術人員70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1人。



虹微物聯


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是國內研究芯片的科研單位,在芯片領域有著突出的表現和成績,裡面不乏很多專業的技術人才,下面就來普及一下技術成果和人才的專業特點。

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發出的芯片光刻機設備是最具代表性的成果

中科院光電所研發芯片技術水平在國內排首位,最有代表性的成果就是研發出了22納米的紫外光刻機設備,填補了中國芯片設備的空白。這臺設備採用了汞燈的光源,造價低,具備了0.06倍的曝光分辨率和接近紫外波長的特點。這項技術對於我國芯片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同時也離不開工程技術人員付出的努力。


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擅長芯片研究的兩位代表人物

高級工程師馮雪林,是中科院光電所一位女性高級工程師,擅長芯片基帶信號、架構設計、終端接收、信道檢測等方面的研究。獲得了幾十項的專利,使我國芯片在基帶、LTE-A、無線寬帶處理、基站發射方面得到提升,是不可多得的技術型人才。

中國科學院博導羅先剛,是我國科技方面的領軍人物,從事芯片事業已有20多年,發表了相關論文100多篇,在光學投影、納米光刻加工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擔任了芯片光刻裝備的研發任務。在研發過程中,解決了用超分辨率的鏡頭實現均勻照射,超精密工作臺自由控制等技術難題,完成了這臺分辨力最高的芯片光刻設備,使波長光源達到365納米,單次曝光分辨率約1/17曝光波長。


我國的芯片事業能達到現在的水平,是與這些研發科學家們兢兢業業的工作分不開,芯片發展的道路很曲折,期待技術水平不斷向前發展。


星河方舟


靠,肯定是微電子所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