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滨州市实施“双进”工程 打造“双招双引”新引擎

为提升人才总量、改善人才结构,自2019年6月起,滨州市部署实施“双进”工程,提出连续3年,每年新引进1万名左右大学生到滨州就业创业,其中每年至少引进100名硕博士进事业单位。截至目前,滨州市引进本科以上大学生近11000人,其中硕博士近1500人。大批青年人才涌入滨州,为“富强滨州”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升级引才政策——密织“资金网”与延长“服务链”相结合

坚持把政策升级完善摆在首位,制定出台《关于开展“万名大学生进滨州、百名硕博士进事业单位”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及15项配套细则,既包括生活补助、购房补助、实训补助、创业补贴等资金支持体系,又包括人才子女入学、人才公寓、医疗保健、金融扶持等服务保障体系。比如,对来滨州企业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博士、硕士、本科生,每月分别发放生活、租房补助5000元、2000元、1000元,对来滨首次购房的博士、硕士再分别发放20万元、5万元购房补助,对来滨企业实训的每月还发放1000元补助。制定《滨州市人才政策申报指南》,明确政策内容、申报条件、主管部门等,在市级媒体公开发布并送政策进企业,打通人才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滨州市实施“双进”工程 打造“双招双引”新引擎
滨州市实施“双进”工程 打造“双招双引”新引擎

创新引才方式——“请进来”聚才与“走出去”招才相结合

主动“请进来”,开展“2019:渤海英才·博士故乡行”、山东省“高层次人才齐鲁行”滨州专场等活动,邀请30多所高校专家学者、500多名硕博士和大学生齐聚滨州,现场洽谈对接。举办 “赢在滨州”创新创业大赛,首次在北京、上海、济南、滨州四地设立分赛区,在滨州举办决赛,参赛专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的超过80%、40岁以下的超过80%、带来新兴产业项目的超过80%,最终评选出31个优秀项目,其中已落地项目10个,确定落地项目19个。

滨州市实施“双进”工程 打造“双招双引”新引擎
滨州市实施“双进”工程 打造“双招双引”新引擎

积极“走出去”,开展“万名大学生进滨州”高校行活动,各产业专班组织骨干企业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26所高校,开展人才政策宣传推介和校园招聘活动130多场。

拓展引才路径——“专业化”服务与“网络化”布点相结合

注重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主动对接高端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中智(山东)、智联招聘(山东)、山东舜智等建立合作关系,定向服务滨州企业。合作开展“2019:渤海英才·博士故乡行”、 “万名大学生进滨州”高校行等活动,让专业机构干专业的事,提高引才专业化水平。着眼构建政府、高校和企业“三位一体”的立体式引才网络,与20多家高校合作成立校地战略合作联盟,在山东大学、江南大学、东华大学等11所高校设立“引才工作站”,建立引才长效机制。引导企业在市外设立研发中心、前端孵化基地等,就地吸纳人才,实现“企业需求人才在哪里,引才触角就延伸到哪里”。

聚焦引才群体——“全方位”布局与“关键点”突破相结合

用好高层次人才编制“蓄水池”,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进操作规程,对全日制硕士以上人才,通过面试评议方式直接引进。集中开展市县事业单位选聘硕博士工作,2097人报名,1561人通过审核,一次性录用245人,使用“蓄水池”编制57个。注重打好家乡牌,聚焦滨籍人才这个关键群体,实施“凤还巢”计划,启动滨籍在外工作人员选调工作,43人报名,录用14人。前移引才关口,实施“渤海学子·青鸟计划”,在海内外重点高校设立“青鸟驿站”,持续跟踪联系滨籍在校大学生,推动更多大学生毕业后返乡就业创业。发挥滨籍在外人才心系家乡的情感优势和内生动力,设立驻京人才联络服务站,成立在京博士联谊会,联系对接340余名滨籍在京博士。定期召开滨籍人才回乡交流会,引导他们服务家乡、回报家乡,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

滨州市实施“双进”工程 打造“双招双引”新引擎

(供稿:滨州市委组织部)

滨州市实施“双进”工程 打造“双招双引”新引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