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互聯網下被重新定義的粉絲經濟(二)——粉絲營銷的四個底層邏輯


互聯網下被重新定義的粉絲經濟(二)——粉絲營銷的四個底層邏輯


在上一篇文章“互聯網被重新定義得粉絲經濟(一)”中,我簡要論述了粉絲的定義和價值,目的是希望讀者朋友能夠對粉絲經濟初步的瞭解。在今天的這篇文章中,將會圍繞粉絲經濟,論述一下粉絲思維中引爆流行的四個底層邏輯。

古代戰爭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之論,現代商業戰爭亦有“兵馬未動,策略先行”之說。互聯網的發展正在逐漸由產品主導向用戶主導進行過度。在未來的商業戰爭中,人絕對是商業戰爭的主體,粉絲則是企業戰爭的千軍萬馬,核心粉絲則是企業戰爭的王侯將相。“得粉絲者得天下”將會被逐漸被企業所接納,而核心粉絲也會成為企業開疆擴土的巨大功臣。

(一)粉絲終身價值思維:

伴隨著互聯網人口紅利時代的沒落,企業獲客成本的持續上漲,讓粉絲營銷的流行變成必然趨勢。此時,粉絲價值就會逐漸得到體現,企業也開始逐漸反思粉絲終身價值的重要性。所謂粉絲終身價值,可以理解為粉絲從生到死為企業創造的價值總和。價值總和由歷史價值,當前價值,潛在價值共同構成。歷史價值與當前價值比較容易理解,就是粉絲在過去及當下為企業創造的直接價值。而潛在價值,則是指粉絲會在未來為企業創造的價值,更強調粉絲向親戚,朋友傳播等從而產生的間接價值。

為了方便讀者理解間接價值,這裡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假設A粉絲一天要喝一瓶5元錢的飲料,按照50年的消費生涯計算,粉絲價值=5*365*50=91250;假設A粉絲還能影響周圍的10個人和他做出同樣的舉動,潛在價值=5*365*50*10=912500;假設A粉絲影響的10個人中每人再能影響10個人,週而復始產生無窮的效應,這就是粉絲終身價值的魅力。

(二)極致思維:

中國有一句古話,“打鐵還需自身硬”,其核心講述的就是極致思維。從宏觀角度講,極致思維就是通過不斷地提出高標準,高要求,通過不斷的要求自身,提升自身,從而達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創造超出固定預期的價值。無論什麼時候,修煉內功永遠是穩賺不賠的生意,這也是成功的企業為什麼總要強調企業文化的原因。海底撈服務的魔力相信大家都已經感受過,沒感受過的強烈推薦您去感受一下。

除此之外,提到極致,大家往往會聯想到日本企業和德國企業的工匠精神。追求極致,既要有“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氣魄,也要有“不到黃河心不死”的豪情。當然,追求極致與鑽牛角尖是兩種概念,希望讀者朋友不要相互模糊概念。企業應當追求的是極致,而不是固執。

(三)標杆思維:

你的偶像是誰?你長大想成為和誰一樣的人?這是小時候每個人都會被問到的問題。人的成長是需要榜樣的,尤其是在年少懵懂無知的時候。企業的成長也是一樣,特別是初創的企業在沒有找到明確的發展方向時,找到一個企業標杆去進行學習是非常明智的決定。學習對方的“知與行”,汲取對方的優勢和長處,看到自己未來的樣子。更有甚者,可以從自己的競爭對手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與對方的優勢,反過來亦是同樣的道理。

(四)換位思維:

孔老夫子在兩千多年前就告訴過我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即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一定不要強加給別人,換言之則是要學會換位思考。我本人曾經上過某公司CEO的一堂課,大概內容是講如何進行電商詳情頁的撰寫,雖然全程比較枯燥,但有一句話卻讓我記憶猶新,要學會換位思考。在互聯網時代下,快節奏的生活正在使用戶的耐心逐漸被消磨。儘可能的把用戶當成無知的小白去看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讓用戶在最短的時間瞭解,不要給用戶講什麼專業術語,不要和用戶提什麼長篇大論,從而顯示自己逼格很高。和聾子談音樂就是在浪費彼此的時間,對症下藥才是治病良方。

我本人就經歷過這樣的事情,有一次大學期間我去買電腦,推銷員一直在給我推銷電腦的處理器有多麼先進,顯卡有多麼高級,屏幕有多麼先進,聽的我一頭霧水,我又不敢表現出自己無知的樣子,就進入了一個兩難的境地。其實推銷員只要和我說打遊戲不卡,看視頻屏幕夠大就夠了。當然,這並不是說專業的角度不對,只是強調在面對不同的用戶時,一定要學會換位思考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