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2 互联网下被重新定义的粉丝经济(二)——粉丝营销的四个底层逻辑


互联网下被重新定义的粉丝经济(二)——粉丝营销的四个底层逻辑


在上一篇文章“互联网被重新定义得粉丝经济(一)”中,我简要论述了粉丝的定义和价值,目的是希望读者朋友能够对粉丝经济初步的了解。在今天的这篇文章中,将会围绕粉丝经济,论述一下粉丝思维中引爆流行的四个底层逻辑。

古代战争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论,现代商业战争亦有“兵马未动,策略先行”之说。互联网的发展正在逐渐由产品主导向用户主导进行过度。在未来的商业战争中,人绝对是商业战争的主体,粉丝则是企业战争的千军万马,核心粉丝则是企业战争的王侯将相。“得粉丝者得天下”将会被逐渐被企业所接纳,而核心粉丝也会成为企业开疆扩土的巨大功臣。

(一)粉丝终身价值思维:

伴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时代的没落,企业获客成本的持续上涨,让粉丝营销的流行变成必然趋势。此时,粉丝价值就会逐渐得到体现,企业也开始逐渐反思粉丝终身价值的重要性。所谓粉丝终身价值,可以理解为粉丝从生到死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总和。价值总和由历史价值,当前价值,潜在价值共同构成。历史价值与当前价值比较容易理解,就是粉丝在过去及当下为企业创造的直接价值。而潜在价值,则是指粉丝会在未来为企业创造的价值,更强调粉丝向亲戚,朋友传播等从而产生的间接价值。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间接价值,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A粉丝一天要喝一瓶5元钱的饮料,按照50年的消费生涯计算,粉丝价值=5*365*50=91250;假设A粉丝还能影响周围的10个人和他做出同样的举动,潜在价值=5*365*50*10=912500;假设A粉丝影响的10个人中每人再能影响10个人,周而复始产生无穷的效应,这就是粉丝终身价值的魅力。

(二)极致思维:

中国有一句古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其核心讲述的就是极致思维。从宏观角度讲,极致思维就是通过不断地提出高标准,高要求,通过不断的要求自身,提升自身,从而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创造超出固定预期的价值。无论什么时候,修炼内功永远是稳赚不赔的生意,这也是成功的企业为什么总要强调企业文化的原因。海底捞服务的魔力相信大家都已经感受过,没感受过的强烈推荐您去感受一下。

除此之外,提到极致,大家往往会联想到日本企业和德国企业的工匠精神。追求极致,既要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气魄,也要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豪情。当然,追求极致与钻牛角尖是两种概念,希望读者朋友不要相互模糊概念。企业应当追求的是极致,而不是固执。

(三)标杆思维:

你的偶像是谁?你长大想成为和谁一样的人?这是小时候每个人都会被问到的问题。人的成长是需要榜样的,尤其是在年少懵懂无知的时候。企业的成长也是一样,特别是初创的企业在没有找到明确的发展方向时,找到一个企业标杆去进行学习是非常明智的决定。学习对方的“知与行”,汲取对方的优势和长处,看到自己未来的样子。更有甚者,可以从自己的竞争对手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与对方的优势,反过来亦是同样的道理。

(四)换位思维:

孔老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告诉过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一定不要强加给别人,换言之则是要学会换位思考。我本人曾经上过某公司CEO的一堂课,大概内容是讲如何进行电商详情页的撰写,虽然全程比较枯燥,但有一句话却让我记忆犹新,要学会换位思考。在互联网时代下,快节奏的生活正在使用户的耐心逐渐被消磨。尽可能的把用户当成无知的小白去看待,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了解,不要给用户讲什么专业术语,不要和用户提什么长篇大论,从而显示自己逼格很高。和聋子谈音乐就是在浪费彼此的时间,对症下药才是治病良方。

我本人就经历过这样的事情,有一次大学期间我去买电脑,推销员一直在给我推销电脑的处理器有多么先进,显卡有多么高级,屏幕有多么先进,听的我一头雾水,我又不敢表现出自己无知的样子,就进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其实推销员只要和我说打游戏不卡,看视频屏幕够大就够了。当然,这并不是说专业的角度不对,只是强调在面对不同的用户时,一定要学会换位思考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