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恐惧、焦虑、紧张……在这间抗疫前线的心理咨询室里消弭

恐惧、焦虑、紧张……在这间抗疫前线的心理咨询室里消弭

第三批上海驰援武汉医疗队员 本文图均为 受访者供图一个多月前,武汉市三院住院部开出了“沪鄂心连心”心理咨询室。

有人来倾诉对家中儿女的思念,有支援感染科的护士直言心理落差太大,还有人因疾病感到恐惧、焦虑……一线医护人员的疲惫和委屈,在这间由换药室改造成的咨询室里消弭。

这间心理咨询室由4名上海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建立,他们是来自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杨慧青、陈亮亮、季海峰、黄莺。

“抗击疫情,如果没有强大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力,就会很难应对。我们团队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共情、接纳,帮助他们逐步恢复信心。”杨慧青说。

恐惧、焦虑、紧张……在这间抗疫前线的心理咨询室里消弭

季海峰医生接待来访医务人员咨询室的纸巾总是消耗得很快

咨询室还在筹备中时,已有医护人员因为好奇或是闻讯而来,提前沟通面询。

“我们接触比较多的情况,一是工作强度太大,超负荷工作;再有就是专业不对口,因突然改变了工作环境和性质,有些不太适应;还有人接触了大量病患,患者那边也有很多负面情绪。”杨慧青说,前来咨询较多的是当地医院的护士,在支援湖北医疗队到来之前,因病人暴涨、床位扩张,工作人员相对较少,他们身处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时间一长,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紧张、失眠、食欲下降等。

令她印象深刻的是一位产科护士,她早已习惯于面对准妈妈准爸爸们,随时迎接一个个新生命的到来,工作中常充满着欢笑声或是新生儿的啼哭。当疫情来临,她被抽调到了感染专科,连日来面对众多重症患者,也会有人病情突然恶化。这样的转变,让这位护士心理几近崩溃。

杨慧青分析说,每个人的承受能力有限,疫情之下容易爆发心理危机。很多人会自我调整,用自己的方法疏解掉,但仍有客观原因导致的大量问题存在。

她介绍,疫情爆发后,出于保护家人的考虑,许多医护人员没有回过一次家。

团队曾接待了一位来访者,谈到自己跟家人视频时,一看到孩子,泪水马上要流下来,感觉到情绪怎么也收不住。同为人母,杨慧青对此共情很深,“一下子就明白了对方的感受”。

对于这种情况,团队会给出一些情绪宣泄的建议,“我们的纸巾总是消耗得很快,不过有时候安安静静地哭一场比压抑情绪更好。”

不过,随着全国各地的增援队伍到达后,本地医护人员的工作量也会慢慢减下来,“这样对他们来说是有更有现实意义的解压。”

恐惧、焦虑、紧张……在这间抗疫前线的心理咨询室里消弭

咨询师跟踪出院病人心理状况病人情绪好,医护人员压力也小了

对医护人员心理的呵护,并不停留在咨询室与微信上。

从入驻三院开始,他们就把印有公号二维码的宣传页散发到病房里,提供24小时线上咨询服务。杨慧青表示,有些病人病情进展快,身体不舒服,难免会心情烦躁、发脾气、甚至不太配合治疗,这些负面情绪,也可能影响医护人员。

因此,积极地给住院患者做心理危机干预,是他们另一个工作重心。“病人的负面情绪疏导下去了,他们就可以安安静静配合医护人员做好治疗,融洽的氛围,也能变相减轻医护人员的压力。”

同在三院战斗的,还有上海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的其他队友们,他们接管了两个普通病区,一个重症ICU,在紧急改造之后,5天内连续收治300余位新冠肺炎患者。杨慧青提到,医疗队领队、瑞金医院副院长陈尔真也一直在为医护人员想办法解决困难。

刚接管病区时,供氧跟不上,医疗队想了很多办法,包括将重症监护室搬到了一楼。

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持也让医疗队更有信心,此前降温时,还有人送来棉袄。“有时候,工作人员拖着一身疲惫回到酒店,领队说又有东西给我们,一下子心里暖暖的,队员们感觉被关心到了,被关注到了,内心就有触动。”杨慧青补充道。

如今,团队又有“后续部队”支援。2月21日,由50位医生、治疗师组成的上海心理医疗队驰援武汉,其中又有3位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医师前来增援。

目前,团队已进行心理查房、心理干预500余次。杨慧青介绍,他们将为医护人员开展心理上常见问题的培训,教他们应对住院病人出现的异常情况,并在兼顾医护人员心理建设的同时,把工作重心放到住院病人身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