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青島日報評論|化危為機 敢於勝利

青島日報評論|化危為機 敢於勝利

青島日報2020年3月4日1版

化危為機 敢於勝利

□青島日報評論員

市委市政府3日召開的全面實現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誓師大會,是在重要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市上下眾志成城、聯防聯控、群防群治,疫情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當前,疫情形勢依然嚴峻複雜,特別是疫情在境外傳播,我市防疫情輸入任務十分艱鉅。同時,疫情不可避免會對經濟社會造成較大沖擊,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是一個空前的挑戰。

這次誓師大會就是在這樣一個重要時刻召開的。它昭示的是我們攻堅克難、化危為機,戰勝疫情、乘勢而上,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決心和信心。

信念與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推動青島實現高質量基礎上的較快發展,我們有必勝的信念和信心。這種信心來自青島已然到來的發展大勢。“故善戰者,求之於勢”。去年以來,打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新平臺、建設上合示範區和自貿試驗區青島片區、融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的疊加效應,就是青島發展的“勢”。正因為有了這個“勢”,才形成了“投資青島就是投資國家戰略”“來青島發展就是站在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新風口”的廣泛共識。這種信心還來自青島有優越的自然、地理、產業、文化、交通、區位等條件,不論是從一、二、三產看,還是從投資、消費、進出口看,我們有基礎、有潛力、有底氣在今年繼續實現高質量增長。

要危中見機、化危為機。歷史證明,任何一場社會和經濟的大難之後,隨之而來的都必然是巨大的社會經濟的進步與躍升。變動是後來者的機會,誰抓住就是誰的機會。全國各地區、各行業受疫情影響是一樣的,面臨的考驗也是一樣的,誰重生、誰倒下,差別只在於誰在危機中智勇雙全、誰在危機中畏怯不前。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衝擊,但也倒逼新技術、新模式、新需求、新市場、新投資、新消費變革,2003年非典疫情之後的發展已經證明。疫情結束之後,必有強烈反彈,這也是規律。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也為旅遊、健康、會展、文化、消費等產業提供了一次大突破、大發展的機會,是強烈反彈推動乘勢崛起的重大契機。疫情更會進一步促使傳統產業轉型,線上服務業的繁榮也會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動能。所有這些,關鍵是我們能不能危中見機,能不能或在多大程度上能夠抓住反彈的機會,這就要看我們超前謀劃的能力和深度、精準度及運作水平。

要創新思路、轉換打法,最大限度挖掘發展潛力。去年一年,憑著全市幹部群眾和民營企業家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的精氣神,憑著思想方法、工作方法的大提升,我們取得了可圈可點的、十分不易的成績。最大的潛力是人的潛力。人的精神是巨大的能量,精神力的強大凝聚,就像陽光,一旦聚焦會燃燒出火焰。我們要壓緊壓實責任,堅持項目化、工程化導向,將目標任務落實到區市、部門、15個攻勢,落實到具體企業、項目,打通產業、行業、區市、部門、攻勢之間的分隔,在齊抓共管中尋求動態共進,增強工作推進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做好經濟工作,不僅要有態度,更需要有能力。經濟形勢越複雜,困難挑戰越嚴峻,越需要各級領導幹部堅定信心、增強本領,提升“三化一型”的素質和能力,加強頂格協調,深化流程再造,激發創新活力,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把青島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確保實現高質量基礎上的較快發展。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機,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場大考,只要我們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銳意進取、攻堅克難、乘勢而上,就一定能奪取疫情防控和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雙勝利,交出一份優異的歷史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