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陈友谅为什么打不过朱元璋?

rocky


陈友谅的确打不过朱元璋。不只是在鄱阳湖没打过朱元璋,在1363年鄱阳湖大战前的几次交锋中,陈友谅都吃了亏。

陈友谅占据湖广地区,定都武汉;朱元璋占据江浙安徽部分地区,以南京为老巢。陈友谅的地盘比朱元璋大,人口比朱元璋多,士兵比朱元璋多,但是陈友谅就是失败了。为什么?

陈友谅原本姓谢,因为祖父入赘陈家,改姓陈,他出生于1323年,比朱元璋大5岁,陈友谅小时候读过一些书,文化水平还过得去,长大后在当地县政府当政务秘书,1355年,反元斗争已经风起云涌的时候,陈秘书终于下定了决心参加起义,加入了徐寿辉的起义军。

后来,凭借自己在基层官场积累的本领,陈友谅在起义军混的如鱼得水,一路杀了自己的老领导倪文俊、徐寿辉等,独掌了这支起义军的大权,1360年建立大汉王朝,称帝。5年时间,陈友谅从办事员做到皇帝,真是太快了。当然也说明这个人是有本事的。

陈友谅并不满足,他要消灭朱元璋,要建立统一的王朝。1363年,陈友谅几乎倾巢出动,率领几百艘战船60万大军顺长江东进,打算先解决朱元璋管辖的江西南昌。结果,被南昌守将朱文正死死拖住,后来朱元璋亲率20万大军从南京赶来支援,两军在鄱阳湖大战一个月多,陈友谅兵败身死,儿子陈理带残部讨回武昌。

从陈友谅参加起义,到当上皇帝才5年,到他被朱元璋的手下射死才8年。用昙花一现来形容并不为过。干大事,真的需要好好磨练,需要慢慢修身养性,需要在磨砺中不断增长才干。不在艰苦环境、复杂领域经受一定时间的磨练,苦其心志,这样的干部是难以独当一面,难以处理利好全局关系的。

陈友谅这样火速上位的人,历史上这样的人并不少,后来的明朝末年的袁崇焕也是这样,袁崇焕35岁中进士,45岁官至明朝兵部尚书、蓟辽总督,46岁被崇祯皇帝处死。悲剧的形成,不是没有原因的。

陈友谅天资不错,加上有些文化基础,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快速膨胀、快速当上老大,但是时间太短,基本盘没有稳固,没有建立自上而下的效忠体系,所以他的部队战斗力就跟不上,打不了持久战,打不了硬战。

朱元璋呢?比陈友谅参加起义早3年,朱元璋的队伍都是朱元璋一手带起来的,从无到有,组织严密,记录严明,指哪打哪,打起仗来嗷嗷叫;朱元璋一开始虽然没有陈友谅书读的多,但朱元璋特别好学,特别上进,特别爱惜人才,网罗了徐达、常遇春、李善长等一大批文武奇才。所以,朱元璋才能以少胜多打败陈友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