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4 浅析《论语·里仁篇》:虚心接受批评、慎重选择朋友,就是仁德

三国时期的武将关羽以其勇武忠义著称于世,被后世之人尊为“武圣”,他的一生传奇卓著,

温酒斩华雄、诛颜良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等等,大小百战,帮助刘备打下了蜀汉的天下,被封为“汉寿亭侯”。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近似无敌的存在,被二十来岁的陆逊给击倒,接着败走麦城,最终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关羽自身的性格缺陷所造成的,这个缺陷就是:骄傲自大。

在关羽独自镇守荆州要地之时,孙权曾经为儿子的婚事向关羽提亲,希望能迎娶关羽的女儿为儿媳,以结秦晋之好。单从两者联姻的好处来看,此举可谓是百利一害,既能稳定荆州大势,又契合了诸葛亮提倡的“联吴抗曹”方针。即便抛开这些,单从两者的身份地位来讲,一点也不算委屈了关羽的女儿,但他却是大怒说道:“虎女焉能嫁犬子!”如此一来,彻底让两家关系破裂,并就此埋下了陨落之患。

浅析《论语·里仁篇》:虚心接受批评、慎重选择朋友,就是仁德

孔子说过:“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它的意思是:“人的过错,各不相同。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过错,就知道这个人有没有仁德了。”用在此处,来看待关羽的行为,从中吸取教训,再合适不过了。

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个世上原本便没有十全十美之人,即便是“武圣”也有其独特的个性和缺点,也正是这种原因,才让后世之人对关羽更加敬佩。同样,也才让人们对于孔子的言传身教,表现的那样推崇。

其实,对于我们普通之人来说,要完全达到孔子“仁、义、礼、智、信”的品德要求,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能借此来提升自己的品行、规范自己的言行,尽可能地做一个有道德、有情操的人。而这,就需要在正确认识自身的同时,改正问题缺点,发扬好的做法。

浅析《论语·里仁篇》:虚心接受批评、慎重选择朋友,就是仁德

一是要“闻过则喜”,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特别是批评的意见。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孔子的话与孔子所说的“观过,斯知仁矣”,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揭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对于自己的过错,一定要正确对待。当自己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一定不能害怕别人给自己提意见,更不要一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时,便如坐针毡,甚至迫不及待地跳起来反驳。

要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听到自己的问题和缺点时,一定要静心地思考,想一想别人说得对还是不对,切实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试想当时关羽若是能够虚心听取属下的意见,与孙权联姻的话,不单是其个人的结局会有本质上的变化,甚至连整个三国的历史都有可能被改写。

二是要“择善而从”,养成良好的习惯,摒弃不良的行为。

春秋时期,魏献子把祈氏的领地分为7县,把羊舌氏的领地分为3县,为此便需要重新选择一些有才能的人去担任这些地方的长官。

这个时候,魏献子便想到了魏戊,然而他却又担心别人说自己偏私,从而使得他犹豫不决。这个时候,大夫成传一番话,却是打消了魏献子的顾虑:“只要魏戊真正有才德,就不要管什么亲疏,关键是他看能不能做到赏罚分明,择善而从。”

我们普通人,虽然不是魏献子,不能决定别人的去留升迁,但却是能决定我们自己应该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对于那些能够让自己不断变好的习惯,我们要努力地保持和发扬,并让它来带动自己向善向好;对于那些可能给自己造成负面影响的行为,一定要在引起重视的同时,及时将其摒弃于身外。而这样,又何尝不算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择善而从”的例子呢?

浅析《论语·里仁篇》:虚心接受批评、慎重选择朋友,就是仁德

三是要“见贤思齐”,慎重选择朋友,切忌交友不慎。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并非是孤立的个体,只要在社会之中,就不可能做到“独善其身”。而对每个人来说,除了父母以外,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就要算得上是老师和朋友了。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寻求良师益友,做到见贤思齐。

交友时,要慎重地选择,除了看对方的才能以外,更要注重他的品德。要选择那些处事积极、为人乐观的朋友,这样的朋友不一定能够对自己的事业前途有什么太大的帮助,但他的行为却是会在潜移默化之中激励自己,让自己充满昂扬的斗志,拥有不怕失败的乐观精神。

而对于那些不管自己做什么、甚至是违纪违规,他都依旧“加油打气”的人,一定要“敬而远之”,因为这些人会让自己逐渐丧失对于是非对错的判断,模糊了善恶的界限,使自己逐渐迷失在对方的陷阱之中。

这样的例子很多:《三国演义》之中的关羽结识了刘备和张飞,三人共同努力之下,打出了一片天下;而《水浒传》之中的“玉麒麟”卢俊义认识了吴用,被逼落草为寇加入梁山,虽为被招安,但却是在被利用完之后,中毒身死。两者相比,交友之要,高下立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