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柴榮為何要在一日內斬殺70名將領?

妲己丶妖嬈了誰的今世


柴榮為何要在一日內斬殺70名將領?

《太公六韜龍韜將威》有云:“殺一人而三軍震者,殺之。賞一人而萬人悅者,賞之。” 《商君書去強》有云:“怯民使以刑必勇,勇民使以刑必死”。

這些治軍之法同樣適用於今天,“殺一人而懲眾,賞一人而勸眾”是常法,而周世宗柴榮一日之內連斬70餘名將領,用的是非常之法。






(柴榮劇照)

後周太祖郭威的女婿張永德,親外甥李重進,這兩個人在當年也是有資格繼承皇位的。

郭威獨獨選擇了義子柴榮,是因為他相信柴榮的能力和膽識能夠駕馭整個國家。

新君即位,北漢政權趁著這個時機,聯合契丹軍隊想一舉滅亡後周政權。

後周顯德元年,周世宗御駕親征,進行反攻,意圖奪回自後晉石敬瑭時期就割給契丹遼國的燕雲十六州。這是他為君以來第一次向外發動戰爭,如果勝利了,就意味著他有能力坐穩後周這個江山。


(征伐)

兩支軍隊在澤州高平相遇,是為“高平之戰”。

大戰一觸即發,周世宗令李重進、白重贊為左翼,樊愛能、何徽為右翼,向訓、史彥超領精騎居中,張永德跟隨世宗為機動部隊。

兩軍交鋒不久,右翼樊愛能、何徽看到敵軍來勢兇猛,心裡面害怕,便帶領騎兵逃走,結果被丟下的一千餘名步兵看到逃生無望,直接在戰場卸甲投降,導致了後周軍陣被推到了崩潰的邊緣。




看到世態緊急,周世宗不顧個人安危,冒著箭雨亂石出陣督戰。宿將趙匡胤見此情景,站出來振臂高呼:

“主上面臨險境,我等當拼死一戰!”

又讓禁兵將領張永德率弓箭手搶佔左邊高地。二人各率精兵兩千,左右夾擊,以死拼殺,護衛周世宗的安全,周軍士氣大振,人人奮勇爭先,局面很快轉危為安,再加上戰場風向轉向,北漢軍逆著大風而戰,被殺得大敗。 高平之戰,險勝而已。


(趙匡胤)

周世宗大宴眾將,開始論功行賞,趙匡胤提升為殿前散員都虞侯,領嚴州刺史;而大將樊愛能、何徽不聽號令、不戰自潰、棄主帥而不顧的事情,讓周世宗下定決心要處理掉這些驕兵悍將,“樊愛能及偏裨七十餘人,吾欲盡按軍法,何如?”

在和張永德、李重進這些禁軍統率達成了一致意見之後,按軍法連斬七十餘人。

周世宗後來又大力整軍,“選天下精狀補充殿前諸班”,又在軍中逐漸推行“四義”(愛護百姓講禮義;扶危濟貧重道義;軍民互助講仁義;一言九鼎重信義)的道理,使禁軍變成了一支保家衛國的強大軍隊。


高平大戰直接關係了後周的存亡興衰。在右軍已經被擊潰的危機情況下,周世宗親自出陣,極大的鼓舞了周軍的士氣,從而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戰局。

假若他不能果斷的親征, 或者在危急時刻先行逃跑,歷史都將改寫。 非常之時,用非常之法。

周世宗是五代十國最為優秀的君主,斬首70餘將領只是治理軍隊的一個開頭戲,後面他對軍隊的治理才是後世值得學習的地方。

歪眼小史工作室

文——千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