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果你是宋太祖你會篡位嗎,這樣是不道德的嗎?

愛陳寶


站在歷史的角度看,生在五代十國的英雄豪傑,很多都有統一國家,讓人民安居樂業的雄心壯志!後周的皇位也是兵權在手的郭威,因當時皇帝猜忌想殺他而逼反郭威奪位。後周皇帝柴榮死後,主少國疑,皇位被很多人虎視眈眈!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宋太祖開創大宋王朝沒有造成屍橫遍野的歷史悲劇。他善待前朝皇族,並封柴氏家族爵位享受富貴!宋太祖杯酒釋兵權,沒有大肆屠殺功臣,並且他善待知識分子。終宋一朝,刑不上大夫!以上可以看出,宋太祖篡位是有其歷史背景的。五代十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所以不存在宋太祖篡位是不道德的。


人生賽後宮獨孤求勝


你好,謝謝你的問題!關於宋太祖陳橋兵變的故事,在現在看來確實有些忘恩負義,太不道德。但是,在當時五代十國混亂的社會背景下,趙匡胤比起朱溫、石敬瑭、劉知遠等人要好多了。


如果我是趙匡胤,我也會篡位的。因為都謀劃好久了,怎麼會半途而廢呢?

當然,並不是人人可以做得了趙匡胤的,畢竟人家是用兩千人馬將敵人斬首萬餘的人,曾七次立下汗馬功勞,可以說周世宗柴榮一半以上的戰績都出自趙匡胤之手。一般人很難有這樣的成績單,這也是讓趙匡胤產生篡位想法主要原因。有些人可能認為宋太祖不是早上一醒,手下人強行將黃袍穿到他身上,被迫上位的嗎?仔細推敲,這樣的說法很難站得住腳。

38歲周世宗柴榮英年早逝,七歲的兒子和二十來歲的繼母接管了江山。第二年春天,接到軍報,北漢和契丹勾結,過來搶劫,大家商量讓趙匡胤帶兵出征。趙匡胤帶著手下人馬來到京都附近不遠的陳橋歇腳。當天夜裡,京都就有“點檢做天子”的傳言,手下的智囊團便瞞著張匡胤商議,要立他做皇帝。第二天一早,張匡胤還沒睡醒,便被手下人強行披上黃袍,又跑回京都來做皇帝,連契丹也不打了。·


你不打契丹不要緊,為啥契丹也不進攻了呢?很顯然,軍情是假的。趙匡胤帶著大軍開出去,軍隊裡怎麼會有黃袍呢,連夜趕做的?說不過去吧,要知道,在古代黃布都是御用的,帶多了都犯法的。趙匡胤帶著部隊兜了個圈子,回到京都要當皇帝,為啥滿朝文武只有韓通一個人反對。趙匡胤有言在先,不能傷害後周的舊臣,可韓通被殺,為啥沒有人被問責呢?所有的一切,怎麼會來的這麼突然有湊巧呢?我現在認為連周世宗柴榮正值壯年突然得病,不明不白的就掛了,都很值得懷疑。

學歷史,用歷史。且不管趙匡胤謀朝篡位道不道德,整個過程做的還是做的面面俱到,能找出破綻,但他又能有情有理的自圓其說。當然最關鍵的還是實力,包括兩方面:一是軍事實力,二是招攬人心。軍事實力不用說,他要反,別人連反抗的餘地都沒有。招攬人心這個比較難,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經歷,趙匡胤一登基,便加封各位文武群臣,脫脫在《宋史》上寫了滿滿一頁,就連反抗過的韓通也被厚葬了。只要做好了以上兩方面,登不登基,朝廷裡都是他說了算,接下來要怎麼演戲都是小事,只要不笑場就都無所謂。

最後就是善後了,宋太祖擔心同樣的故事發生在他的後世子孫身上,便又演了一場杯酒釋兵權的戲······

參考資料脫脫《宋史》、蔡東潘《宋史演繹》


吉橙加鹽


有人說,宋朝是得天下來路最不正的朝代,因為趙匡胤得皇位是從自己侄子手裡搶來的,屬於背信棄義,欺負孤兒寡母的行徑。不過如果我是宋太祖,我依然會選擇做皇帝,至於說是不是道德,只能說私德有虧,功德無量。

時勢造英雄

唐滅之後,中國進入了五代十國的事情,天下諸侯割據,連年戰爭,天下人苦於這種四分五裂的形勢久矣。天下人都在翹首以盼,渴望一個人可以結束這戰亂紛爭。而這個時候最有可能統一天下的就是趙匡胤的結拜大哥後周世宗柴榮,但是這大哥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英年早逝了,留下了一個蒸蒸日盛的國家和一對孤兒寡母,然後把老婆孩子和國家就託付給趙匡胤了。這個時候的後周的周邊各國虎視眈眈,尤其是遼國立馬做出了反應,要攻打後周。如果是你,你是在這種亂世選擇輔佐一個孩子,主少國疑,還是選擇自己接手過來這個國家,統一天下,還百姓一個平安盛世?要知道寧為太平狗,不做亂世人。況且自己有這樣的能力和條件,不做就是上愧於天,下愧於地,中間對不起萬萬百姓。就算這是個坑,是地獄,那也只能是趙匡胤不下地獄,誰下地獄。

成大事不拘小節

做人不能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尤其是作為一個政治家,要有理想,要胸懷天下,可以救萬民於水火,即便是自己私德有些虧損又有何妨。天將降大任不去接,選擇逃避,來贏得自己所謂的好名聲,那可能是個好人,但是絕對不是一個偉人,而趙匡胤是個好皇帝,是個偉大的政治家,他選擇做皇帝是對萬民最有利的選擇。

趙匡胤不做也會有李匡胤的

如果趙匡胤不做皇帝,的確可能也會衣食無憂一生,例如做個攝政王什麼的,但是你畢竟不是皇帝,有些事情你就做不得,比如說杯酒釋兵權。你不做皇帝,你阻止不了別人做皇帝,這個國家還是會亂。畢竟那是在五代十國,驕兵悍將不服皇帝,殺了自己做的事情太常見了,那個時代就是那樣,要不然為什麼說宋太祖偉大?因為他做了皇帝之後解決了這個問題。別人做皇帝可能嫂子和侄子只能死了,而趙匡胤可以對自己的嫂子和侄兒好一點,保他們一世榮華,對於這對孤兒寡母是最好的結局了,因為這江山,他們守不住。

你不幹不成

你趙匡胤不做皇帝,非要輔佐一個孩子,那趙匡胤下面的將士也不會答應的,他們不會選擇服從,只會再選擇一個人做皇帝。黃袍加身之後,趙匡胤要麼做皇帝,要麼死,也是身不由己的。你做也得做,不做也得做。

宋朝所謂的得國不正,看似有道理,實際完全是胡說八道,於公於私,不管是誰在那個位置,都會選擇做皇帝的。


阿歡的史記


宋太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換成是我,同樣也會這麼幹。為什麼宋太祖會篡位,主要有以下兩點:

天子兵強馬壯者當為之,寧有種耶

五代十國時期,是個生產皇帝的流水線,軍閥割據,人人均有僭越之心。比如後梁朱溫掃滅黃巢、奪取唐朝帝祚,後唐末帝李從軻、晉高祖石敬瑭等均靠兵變得踐帝位。

《新五代史·安重榮傳》,“嘗謂人曰:‘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爾。’”

因此,在當時的歷史大環境下,建功立業,位列九五,是每一個有實力的武將的夢想,趙匡胤自然不會例外,況且後周天下也是取自後漢。

點檢做天子

後周世宗柴榮在世時,得到一個寫有“點檢做天子”的牌子,為避免讖言的實現。撤掉郭威女婿張永德殿前都點檢的職務,改由趙匡胤擔任,並委任慕容延釗為副點檢,以制衡趙匡胤。

這裡先不討論陳橋兵變的謀劃,但手下的將領謀求富貴的心理大抵都是相當同的,畢竟點檢做天子從柴榮在世時就廣為流傳了。而且這時後周孤兒寡母,對國政毫無掌控力,難免不引起這些手握重兵的將領覬覦之心。

即使趙匡胤無意帝位,但別忘了還有一個副點檢慕容延釗,同樣是點檢,其麾下將領為了謀求位及人臣,會不會擁戴慕容延釗為帝也很難說。那時候,趙匡胤將引來殺身之禍。因此,趙匡胤必定會發動兵變,應驗讖言。


子不語乎


其實歷史上自下而上的篡權不在少數,有些成功了,有些失敗了。失敗了自然滿門抄斬,成功者有的建立自己的王朝,有些沒蹦噠兩年又被別人篡位了。這還分好幾種情況:

1、弒父奪位 如南北朝時期宋朝的劉劭、北魏的拓跋紹、五代十國後梁的朱友珪,風險極大,成功率很低。

2、殺兄奪嫡 最有名的就是李世民殺李建成,終成一代之主。還有秦二世胡亥殺兄扶蘇,至於南北朝、五代十國這些混亂時期就更多了,那些人別說道德,一群精神病患者連最起碼的人性都沒有。

3、叔奪侄位 最有名的就是明成祖朱棣

4、宋太祖這種情況屬於臣奪君位,歷史上也有不少,司馬懿雖然沒有稱帝,但是親手把曹老大的江山給奪了的,後世建立晉朝。王莽篡漢,楊堅建隋都是這種情況。其實沒有什麼道德不道德之說,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是形勢所逼,你不奪位,要麼就被別人奪了,要麼就被人殺了。這幾位還是成功的,沒成功的那就不計其數了。幾乎所有的改朝換代都是建立在戰爭和流血之上的,無數屍骨堆積了歷史的江山。真正是“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時候談論道德,無疑是枉然的。



顧空城


答案:1.會 2.不是

分析:1.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奪取政權,主少國疑,柴榮死後留下了不穩定的國家局勢。

2.陳橋兵變前趙匡胤已經取得軍事指揮權。他的部下親弟弟趙光義、親信謀士半部論語治天下的趙普、殿前司都指揮使石守信、都虞侯王審琦、宰相王溥等都已經取得了後周的重要位置。

3.效仿五代十國期間的郭威。後周大將郭威就是被部下擁立為帝,柴榮是郭威的內侄和義子,趙匡胤是柴榮義弟。陳橋兵變篡位,只是仿效了郭威。

4.時勢造英雄。五代十國戰亂不止,人民渴望安定,希望有人一統天下,抵禦外部入侵。而趙匡胤當時任職殿前都檢點,掌管皇帝的禁衛親軍,在軍中聲望極高。並且社會上有讖語:點檢做天子,更加增添了神秘力量。大勢不可逆,軍心不可違。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

5.趙匡胤素有大志,想統一中原。趙匡胤想採用武人治亂,文人治世的方針,杯酒釋兵權,體現了他的思想,卻造成了宋朝建立後的積貧積弱現象。

6.趙匡胤繼位後,對柴氏子孫多加照顧,對柴榮的符皇后善待至終。對前朝宗室善待,對前朝大臣也是重加任用,體現了趙匡胤的仁。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奪取政權,並不是不道德的行為,而是鞏固統治、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需要!


盧旭630995935


我是趙匡胤,在當時的背景下,我也會搏一搏。因為到時柴榮剛去世,朝內不太平,皇太后和柴宗訓,以及朝內大臣都害怕趙匡胤,因為趙匡胤擔任殿前都檢點,掌管禁軍,權太大。丞相和太后等人想除掉趙匡胤。這時候也是別無原則。

趙匡胤當初落魄之時,跟一個老頭下棋輸了,把華山輸了,其實也是上天註定的。

趙匡胤很落魄的時候住進華山,和陳摶老祖下棋,輸了就把華山給陳摶老祖,老趙當時還納悶呢?怎麼要華山?華山又不是我的,於是想都不想就答應了,最後真輸了。後來做了皇帝想起這事才明白陳摶老祖那是早就算出了他會做皇帝啊! 可見天下大事早有定數。

黃袍加身

公元960年,正月初一,契丹南下攻打周。宰相範質等急忙,讓趙匡胤帥兵禦敵。走到陳橋時,與趙普密謀,黃袍加身。然後回師開封。石守信開城迎接。逼迫周恭帝禪位。定都開封國號宋。



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也是有原因的。

  1. 趙匡胤兵權在握,讓宰相和皇室都很害怕,也一直想消掉趙匡胤的兵權。老趙也知道,也不想失去得來不易的權利。他不想失去權利就得掙一掙。
  2. 趙匡胤要死了,手下兄弟們也不會好過,都是出生入死的好兄弟。所以手下將領也知道自己該怎麼選擇,選好了還可以更上一層樓。為了自己,為了手下人就大膽的奪了周家天下。

人在自己的利益面前基本都是自私的。因為失敗就是死,勝利就是走向權利的巔峰。是你會怎麼選擇呢? 我想我也會這樣選擇吧!如果趙匡胤選擇丟掉兵權那就會任人宰割,結局必死無疑,因為皇室不會留下對自己皇位有威脅的人,那樣誰都不舒服。所以這本身就是一個你死我活的戰鬥。勝的一方就穩定江山,失敗的就是死亡。

在道德與生死之間選擇肯定會選擇活下去。趙匡胤對柴氏子孫還是很不錯的,享受一世富貴,不用為治理天下操心。畢竟事實證明他更適合做這個皇帝。



夢想努力樂觀


會!而且可能沒趙匡胤做的更好。


欺負別人孤兒寡母,從老領導子嗣手裡奪權確實從道義上來講是不道德的。

只是,唐末以來各地軍閥混戰,五代更是以下克上盛行。後晉奪位後唐,後漢奪位後晉,後周奪位後漢。哪個又不是欺負之前老領導的家族呢?

時代如此!

五代可以說是中國史上最沒有所謂”節操“的時代。

見風使舵的十朝元老“馮道”;認異族小自己近20歲的皇帝為爹的石敬瑭;等等不一。

在那個時代謀朝串位又算得了什麼?

而且,當時站在趙匡胤的角度而言,他不篡位,一定會有其他武將嘗試的。


  • 好在,他作為這亂世的終結者,還世間一片太平;

  • 好在,柴家後代還能得到優待;

  • 好在,武將專權自他而終,而且是和平的過渡!


小何才漏尖尖角


如果我是宋太祖,我絕對不會篡位!

您想啊,我宋太祖已經位居九五,天老大,我老二——那我還要篡誰的位呢?難道我還要砸碎自己的龍椅嗎?這題出的,真好笑!

退一步講,就算我是趙匡胤,我也不會篡位——當時遼國進犯,應該首先退敵才是,怎麼能調轉馬頭,去搶孤兒寡母手裡的蛋糕呢?這不是道德問題,而是強盜行徑!

老趙篡位成功,都樂顛餡了,以為自己中了頭獎——豈不知,子孫不肖,靖康之恥,也許就是蒼天賜予他趙家的報應吧?


乒乓球804


天下歷來是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對於一個沒德沒有才能的昏庸皇帝,如果他的治理誤國,如果你有才能超過他,比他更能治理好這個國家,給人民帶來更好的生活,為什麼不能取而代之,不要用偽道德為昏庸無能的皇帝說話,那是愚忠,會很吃虧的。再說這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是大家的天下,是萬民的天下,只要你能成功,你就是王者,因為中國曆來是成則王侯敗者寇。而歷史是為成功者寫的,不是為那些失敗者寫的。就像陳勝說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多麼豪邁的一句話,說出了那些想要上位成功者的心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