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朱棣得寧王8萬人馬援助時,答應和他平分天下,事成後怎麼做的?

歷史一書生


其實對於四哥給自己畫的大餅,寧王朱權從來就沒信過,朱權從一開始就知道這是朱棣的鬼話,所以他也沒有報任何希望,只寄求四哥別讓自己當那個“狗烹”之人就心滿意足了。

洪武25年,朱元璋辛辛苦苦培養了幾十年的太子朱標突然病逝,這著實閃了朱元璋一個大大的踉蹌。不光要承受晚年喪子的悲痛,作為皇帝,一個天大的難題擺在他的眼前,大明王朝該何去何從?朱家的天下將如何延續?


這一年無疑是朱元璋一生中最為悲痛也最為迷茫的時刻,戎馬生涯幾十年,再擁有強大心臟的老皇帝此時也抑制不住內心的痛苦,嚎啕大哭,他質問上天:難道真的是天要絕我社稷嗎?

不過作為千古一帝,對於情緒的控制還是有獨到之處的,痛定思痛之後,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他的眼前,誰能接替自己扛起這大明的天下,誰又能繼承自己未竟的事業?經過了深思熟慮之後,帶著對懿文太子的感情和朝臣的意見,朱元璋最終選擇了皇長孫朱允炆為繼承人,儲位已定,天下鹹服。

可在立儲之後,有一人卻顯得格外尷尬,他就是燕王朱棣。論能力,他已經是獨當一面的塞北藩王,長期戰鬥在抗蒙一線,戰功卓著。論出身,自己是現存的皇帝最年長的兒子,無論如何也該是自己被立為太子則對。可偏偏命運就是如此捉弄人,在強勢的朱元璋面前,朱棣還是太嫩,朱元璋立皇太孫的消息相當於直接送給了朱棣三個字:你不配!


看到平日裡威風赫赫的四哥都入不了父皇的法眼,其他藩王也就無話可說了,一想到大侄子將來做皇帝,四哥都忍了,也就算了吧。

這也就是朱允炆削藩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朱棣在諸王之間是一個標杆,是一面旗幟。

如果能把朱棣當做出頭鳥來打,自然能夠震懾其他藩王,然而,在相繼削了幾個王之後,朱棣在北平登高一呼,扯起了“靖難”的大旗,也就造成了其他人的躊躇不前和隔岸觀火。

朱棣控制了北平城後,一路破關,相繼攻陷密雲、通州、薊州、懷來。朝廷接到朱棣起兵的消息大為震驚,為了怕北部的遼王和寧王跟隨叛亂,建文帝下聖旨要求二王從海路返京。遼王遵旨回了南京,可寧王怕到了南京再無生路就一直拖著沒辦。


朝廷忌憚二王,同樣朱棣也十分害怕他們突然倒向朝廷給自己背後來上一刀。於是朱棣親自前往寧王府,哭訴自己如何如何無奈,如何如何逼不得已這才反了朝廷。

寧王一看四哥一臉委屈,在宴席上使勁安慰,但對於四哥提出一起靖難的要求,寧王則不置可否,岔開了話題。

可朱棣的謀略畢竟高過常人,他與寧王把酒言歡的同時,暗派手下去賄賂寧王標下的朵顏三衛。等到朱棣準備離開的時候,寧王出城相送,一副依依不捨的樣子,可突然朱棣話鋒一轉,強行扣押了寧王,緊接著吞併了他的八萬護衛,朱棣對寧王說道:“老弟,哥是迫不得已才出此下策,跟著哥幹,事成之後咱們平分天下!”


寧王哭笑不得,看到情形也不由得自己不同意,於是就答應了朱棣,但在寧王的內心裡,他卻是無比憤怒,此時朱棣勝算不大,被他拉上了賊船,將來朝廷鎮壓成功,自己“從逆”的罪名就再也洗刷不掉了。

不能說寧王身在曹營心在漢,但事實上他壓根就沒想反叛,隨著朱棣的節節勝利,寧王似乎一點也高興不起來,就在朱棣打到南京城下的時候,他還想入城勸說建文帝,只不過建文帝也很剛,皇宮的一場大火,直接在人世間蒸發了。

朱棣在南京繼位後,寧王知道朱棣的鬼話當不得真,於是就上奏請求回到大寧的封地。可刀把子已經握在了朱棣的手中,那還容你選擇?

不但平分天下成了泡影,就連封地也別想回,朱棣一紙詔書將寧王改封南昌,削了他的兵權,回家當個太平王爺吧。


就藩南昌的寧王看透了權力的爭鬥,再也不過問政治,安心鑽研道教與文藝,以此來消除朱棣的戒心。還算不錯,朱棣沒有趕盡殺絕,寧王朱權一直活到了明英宗正統13年,也算得上是壽終正寢了,只是不知道在他老年的內心中,會不會有一點愧對建文帝的念頭?

我是亮仔,歡迎大家討論留言,關注亮仔學史,共同探討歷史的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