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科技戰“疫”進行時之速度篇|3天亮“利器”,5天煉“火眼”,深圳科技跑出火線跑出“生死時速”

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關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

從武漢一線的火眼實驗室,到深圳社區的智能機器人;從智慧城市的科學防控,到關愛醫護的溫情發明;從大數據的精準施策,到大科普的人文潤澤……科技戰“疫”,深圳發力!

從今天起,讀創/深圳商報推出科技戰“疫”進行時系列報道,從速度、厚度、精度、溫度、廣度等不同角度,講述深圳科技戰“疫”的點點滴滴。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錢飛鳴 袁斯茹

時間就是生命!

3天完成檢測試劑盒的研發,對抗病毒有了鎖定敵情的“利器”;5天建成火神實驗室,抗擊疫情多了“前哨”;1分鐘內提供醫學輔助診斷參考,“騰訊覓影”AI方案直接應用於防治一線。

科技戰“疫”進行時之速度篇|3天亮“利器”,5天煉“火眼”,深圳科技跑出火線跑出“生死時速”

與新冠肺炎的戰鬥,是一場分秒必爭的賽跑。無論是醫療救治的火線,還是科研攻關的戰場,深圳科技企業演繹著一次次的“生死時速”。

3天完成研發:試劑盒快速鎖定“元兇”

評價中國的應對,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說:中國以創紀錄的速度分離出病毒,進行基因測序,並立即同世衛組織分享。這有助於其他國家研發病毒測試工具。如果沒有測試工具,感染病例可能被忽視,造成疫情擴散。

分離出病毒,給“元兇”畫像,而測試工具則是鎖定敵情的“利器”。1月26日,國家藥監局公告稱“應急審批通過4家企業4個新型冠狀病毒檢測產品”,深圳華大基因位列其中。在這場檢測工具的賽跑中,華大從1月初開始針對新冠病毒研製相關試劑盒,完成初步研發只用了3天時間,並在1月14日正式完成全部研製工作。

科技戰“疫”進行時之速度篇|3天亮“利器”,5天煉“火眼”,深圳科技跑出火線跑出“生死時速”

△華大基因研發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

張開嘴巴,用一個類似棉籤的“咽拭子”伸進喉部,就完成了試劑盒取樣。此後,將樣本放入華大智造生產的高通量自動化病毒核酸提取設備,最快40分鐘便可得到提取出的病毒核酸。能夠送上第一批走上火線的檢測利器,華大靠的是技術實力。在基因測序領域,深圳華大是領跑者。截至3月2日24點,華大基因已累計完成130萬人份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生產。

2月20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宣佈:“我們通過中國深圳華大基因和深圳市猛獁公益基金會緊急向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捐贈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深圳生產的檢測工具,已經奮戰在世界的“疫情阻擊戰”一線。華大基因的最新消息顯示,試劑盒已向全球26個國家和地區供貨。

科技戰“疫”進行時之速度篇|3天亮“利器”,5天煉“火眼”,深圳科技跑出火線跑出“生死時速”

△深圳“火眼”實驗內的檢測人員

關於試劑盒,更快和更準是研發的主線。在最初的新聞報道里,深圳大學與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共同研發的病原體檢測試劑盒,在1月31日前完成了總計189例疑似患者樣本的檢測,診斷篩查的全過程是1.5個小時。而在10天后的報道里,全球首家單人份化學發光檢測試劑盒宣佈獲得成功,通過血液樣本檢測,22分鐘就可出結果。

科技戰“疫”進行時之速度篇|3天亮“利器”,5天煉“火眼”,深圳科技跑出火線跑出“生死時速”

5天煉成火眼:“逆行者”建堡壘設前哨

抗擊疫情的武漢保衛戰,如果說火神山、雷神山是堡壘,那麼火眼實驗室便是前哨。建堡壘設前哨,深圳科技企業同樣是令人難忘的“逆行者”。

1月25日,華為支撐運營商開通火神山醫院5G基站,從規劃到落地,只用了3天時間。1月31日晚,華為又完成了火神山醫院首個“遠程會診平臺”的網絡鋪設和設備調試。而在雷神山醫院,中興通訊是技術支撐者。醫院通信基站建設從選點到開通,僅用了5天時間。

科技戰“疫”進行時之速度篇|3天亮“利器”,5天煉“火眼”,深圳科技跑出火線跑出“生死時速”

△華為在5G網絡搭建現場

如此速度,是實力,也是擔當。5天建起的火眼實驗室,便是一個註釋。

“病毒檢測所需時間,就像排隊買車票,一人一個窗口,只需幾分鐘就可買到一張票,但一萬人擠在同一個窗口效率就會大大降低,而新冠病毒的檢測恰恰面臨樣本數量龐大的問題。”華大武漢實驗室負責人田志堅表示,“要完成每日萬人檢測,必須多開‘窗口’。”因此,深圳華大在1月底接到任務,開始建設每天可檢測萬人份樣本的“火眼”實驗室。正常情況下,建設這樣一個總面積2000平方米的實驗室,至少要3個月工期,但是建設者們硬是在5天內“煉成”了“火眼”。截止3月2日,武漢“火眼”累計完成檢測樣本超過11萬人份。與此同時,“火眼”模式迅速走向全國,陸續在深圳、天津、北京等地加入戰“疫”行列。

科技戰“疫”進行時之速度篇|3天亮“利器”,5天煉“火眼”,深圳科技跑出火線跑出“生死時速”

△武漢“火眼”實驗室

進醫院守要害:深圳黑科技成為前線好幫手

爭分奪秒的故事還有很多。根據武漢前線的需要,深圳的技術團隊及時馳援,常常送去“召之能戰”的好幫手。

第一個幫手奮戰在醫院一線。前方CT裝備吃緊,有沒有能幫助前線醫生提高效率的人工智能?在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的支持下,搭載最新“騰訊覓影”AI的應急專用CT裝備奔赴湖北,2月21日開始入駐武漢協和醫院等三家醫院。

胸部CT影像直接反映肺部病變情況,治療期的患者平均每5天也要做一次檢查,而一次檢查往往能產生300張左右的影像。只靠肉眼閱片,醫生將耗費5至15分鐘,而新幫手最快2秒就能完成AI模式識別,1分鐘內即可為醫生提供輔助診斷參考。

科技戰“疫”進行時之速度篇|3天亮“利器”,5天煉“火眼”,深圳科技跑出火線跑出“生死時速”

第二個幫手活躍在防控一線。2月3日,大疆接到武漢請示,希望小型無人機能夠具備測量體溫的工能。大疆的熱成像測溫無人機,原本用於消防、搜救等工作,而人體測溫意味著更高的精確度。團隊近十名工程師每天遠程頭腦風暴,升級方案從立項到完成只花了三天時間。把守高速路口,監測隔離人員,無人機測溫將誤差控制在了0.5℃以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