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有人说日系车不耐撞,但是兰博基尼更不耐撞却安全,对此你怎么看?

吕华茂


像兰博基尼这样的超跑,速度是它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象征之一。那么想要将超跑的速度提到极限,除了需要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方面有更优秀的技术以外,车身最大限度的轻量化,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壹车热评在以前的文章里就有提到过,衡量一款车行驶抗撞性高低的因素,在于非直接碰撞部位的车身结构设计、材质、刚性,以及直接碰撞部位对外部冲击力的吸收或者缓冲程度,前者属于二次碰撞,后者属于一次碰撞。但无论是一次碰撞还是二次碰撞,当车身受到外部碰撞冲击时,它们需要共同为车身提供必要且安全的保护,缺一不可。

我们再回来说说兰博基尼为什么容易给人一碰就碎的感觉,超跑在某种程度上给人一种“一撞就裂”的感觉,和他们都爱使用碳纤维车身是不无关系的。

那么什么是碳纤维车身?

碳纤维,它是一种含碳量高达95%以上的超高强度、超高模量纤维的纤维性材料,虽然碳纤维在现在不算是什么高科技的新型材料,但大面积使用碳纤维材质所来的高成本问题,却是制约碳纤维被广泛应用于乘用汽车领域最大的障碍。所以我们经常在很多百万级别的豪车身上,也顶多能看到铝合金车身的身影,而只有在超跑身上才能看到碳纤维的影子。

碳纤维是一种力学性能非常好的材料,但它同时也是一种低密度的材料,密度还不到钢的1/4,所以同等体积的碳纤维要比钢材轻很多。而且碳纤维是由片状石墨微晶等有机纤维,沿纤维轴向方向编织后,再经预浸后成型的,所以它的的抗拉强度也比常用车身钢材,或者铝合金钢材高出数倍甚至十倍,在相同截面积的情况下,碳纤维可以承受比钢材高出数倍的力度。

碳纤维的这些特性也使得它被广泛用于航天领域,比如空客787等。正因为碳纤维是编织而成的,所以我们可以在碳纤维车身上看到有很清晰的纹理形状,但如果后期车身表面喷上色漆之后,这种纹理图案可能就看不到了。

碳纤维虽然有着比一般车用钢材更优秀的抗拉伸性能,但由于碳纤维是通过编织的方式制造出来的,所以它的高拉伸性也主要表现在沿着纤维编织的方向上,但碳纤维对抵抗外部的横向冲击力表现却较差。

这就好比是一块帆布,当力沿着布面的向边缘延伸时,帆布会表现出很好的拉伸性,不易破损,但如果力是从帆布的侧面冲击布面时,帆布就容易被戳出一个洞来。所以在碳纤维车身在制造成为结构组件时,往往就会利用其耐拉质轻的优势,避免将其被用于承受侧面冲击的部分。

对于超跑来说,轻量化的车身可以为自己提供更优秀的行驶和加速性能,但如果使用轻质量且高强度的碳纤维材质,你却又不得不接受它那横向撞击一撞就碎的特性。虽然碳纤维材质对横向撞击的抵抗力相对较低,但兰博基尼在制造车身时却不是简单的将碳纤维包裹在车身上,他们在生产碳纤维车身时拥有“RTM-lambo”碳纤维驾驶室成型专利技术。

这种专利技术是先将碳纤维毡进行预成型加工,然后将其浸入液态树脂进行浸泡,此时液态的树脂会被注入已成型碳纤维驾驶室模具中,然后在高温且真空的环境中对碳纤维进行固化,并最终成型。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在制作形状复杂的模具时,依旧可以让其表面拥有出色的表面平滑性。

兰博基尼的RTM树脂浸泡工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艺技术,由于这属于兰博基尼的专利产权,因此他们从未对外公开过具体的施工工艺。但可以想象的是,碳纤维在浸泡树脂之后,碳纤维的内部与外部会被包裹一层厚厚的树脂,此时碳纤维可承受的强度极限又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我们都知道汽车在发生碰撞时,车身部位会受到强大的冲击力,而想对车内人员进行有效地保护,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将力作用在车身上时,让车身发生:撞击→能量吸收→车身分解→冲击力释放的过程。

虽然碳纤维车身由于自身材质的原因,会在抵抗横向撞击的时候表现较差,但碳纤维的编织性特点又会为其提供优秀的能量吸收特性。所以当兰博基尼在发生碰撞时,呈编织纹理的碳纤维会首先对冲击力进行缓冲或吸收,而兰博基尼在车身结构上的其他一次碰撞区域也会设计考虑到能量吸收问题,所以在发生碰撞的初始阶段,碰撞力会被缓冲掉一部分。

此外,碳纤维车身横向冲击易破碎的特性,又会在发生碰撞时对冲击力进行进一步的释放,也就是说此时的冲击力会被这些瞬间破碎的车身碎片迅速给带走,因此最终能抵达驾驶室的冲击力其实已经所剩不多。而且兰博基尼还在驾驶室框架结构里采用了环氧泡沫部件的结构,这些被用于关键位置的部件不仅可以提高车体的硬度,也可以在车体的关键部位对驾驶室受到的冲击力起到有效地隔离。

综上所述,兰博基尼虽然采用了容易“一撞就碎”的碳纤维材质,但它并不意味着兰博基尼的超跑就是不安全的,而且兰博基尼在驾驶室的框架结构上,又会采用了更加坚固的碳纤维制作方式,这就给车内人员的安全提供了更有效的保护。

不过世间所有的安全都是相对的,兰博基尼的安全当然也是相对的,当兰博基尼在面对超过承受极限的冲击力时,等待它的最终命运依旧只能是陨灭。所以我们普通人在马路上看到超跑的时候,最佳的观赏方式就是:远离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