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粘虫和麦蚜是怎样危害小麦的?如何防治?

农民也优雅


小麦上的粘虫学名叫麦叶蜂,粘虫是麦叶蜂的幼虫,因个头比较小,农民习惯了称为小粘虫。



小麦上的粘虫主要发生在小麦的拔节期。粘虫呈黑褐色,虫子较小,怕惊动,只要用手轻轻划动麦叶,粘虫就会掉落地上。小麦粘虫主要以蚕食小麦的叶片为主,蚕食量大。麦田虫口多的地块,能听到粘虫蚕食麦叶的响声,如不及时防治,能把麦叶吃光。

防治粘虫的方法

防治小麦粘虫方法比较简单,可以选用5%氯氰菊脂农药,亩用量60一90毫升进行喷雾防治。当然,种植小麦农户也可选用其它除虫类药物来进行防治。

蚜虫,是一种刺吸性害虫,主要吸食小麦的营养。分泌出的粘液会粘附在小麦整个秸秆上,影响小麦生长。小麦蚜虫繁殖很快,不分几代,两三天会滋生一窝。


麦田蚜虫发生严重会使麦叶逐渐发黄,麦秆变干,造成小麦死熟,生产出来的小麦籽粒细小秕瘦。

危害小麦的蚜虫多发生在小麦扬花灌浆期。这个时间正是小麦生长的关键期,所以,对小麦发生的蚜虫要及时进行防治。

防治蚜虫的时间不易过早或过晚。蚜虫繁殖快,危害期长,治早了容易治盖帽,蚜虫还会发生,治晚了会失去防治效果。以我们石家庄种麦区为例,在四月二十号至二十五号为最佳除治时间,不同种植小麦的区域可根据本地的防治时间及时防治。

防治蚜虫的方法

防治麦田蚜虫的方法,可以用40%乐果乳油1000一1500倍液进行防治,也可以用吡虫啉、啶虫脒进行喷雾防治,或用吡虫啉加菊脂类药物混合使用,防治效果更好。


总结:粘虫和蚜虫是危害小麦生长的主要害虫,对自己的麦田应及时观察及时防治,不疏忽不大意,才能保证小麦的高产和丰收。


乡野老农


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南北方种植都比较广泛,但是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会发生各种病虫害,其中小麦粘虫和蚜虫是小麦普遍发生的两种虫害,一旦发病,就会对小麦造成严重危害,使小麦的产量下降,给农民朋友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那么在小麦的生产过程中应该如何防治这两种虫害呢?

今天小平就来说说小麦粘虫和蚜虫的发病规律、田间诊断、发病原因以及预防措施,以供农民朋友们参考

一.小麦粘虫

小麦粘虫,俗名五彩虫、麦蚕等。这种害虫不但为害小麦,在水稻,玉米等禾本科粮食作物及棉花、豆类、蔬菜植物上也会发病。小麦粘虫一单发生,就会造成小麦10%~15%的减产,严重的能减产到40%以上。


1.小麦粘虫的发病规律

小麦粘虫主要危害小麦叶片,一般在2~3月开始发病,成白天躲藏在作物和杂草丛中,傍晚飞出取食、交配、产卵危害。多在小麦中下部枯黄叶尖、叶鞘内产卵。幼虫多在夜晚活动,喜食禾本科作物和杂草,5~6龄为暴食阶段,有受惊假死和潜入土中的习性,不耐高温和低湿,气温19~25℃,相对湿度50%~80%最适宜,高温高湿、禾本科植物发生严重,沿江、河、湖泊及低洼田发生重。

2.小麦粘虫的田间诊断


(1)该虫的 幼虫主要危害小麦叶片,一般在夜间吸食叶片汁液,小幼虫通常栖息在麦株的心叶及中下部茎叶丛中等隐蔽处啃食叶肉,

(2)1~2龄幼虫食量小,主要啃食叶肉,在叶部形成半透明的小斑点。

(3)3~4龄后从叶缘开始肯食,把叶缘肯成锯齿状。

(4)5~6龄时对叶片危害较重,啃食的仅剩下粗叶脉,大量发生时将叶片全部吃完,还可咬断麦穗,造成小麦严重减产。一块田麦株叶片被吃光后,会接着危害其它麦田。


3.小麦粘虫的发病原因

(1)品种选择不当:选择了抗病虫能力差的品种。

(2)气候条件适宜:浇水太多,或者多雨天气,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就会造成小麦粘虫的大量发生。

(3).田间管理不当:农民在种植小麦的时候为了追求产量,大量的使用化肥,使小麦长势旺盛,密度比较大,非常利于成虫繁育。

(4).该区是小麦粘虫迁移的毕竟之路:小麦粘虫在迁飞的过程中,粘虫就会在必经之路上的麦田里停留,进行危害。

(5).蜜源充足:由于在很多地区都是小麦田和油菜田相邻,每年的3~4月份正是油菜花开的季节,成虫就会迁移到油菜上,吸取蜜源为它的产卵提供了条件。

(6).天敌减少:在近些年农业生产中,大量的使用农药,杀死害虫的同时也杀灭了害虫的天敌,黏虫的天敌减少了,小麦粘虫就会大肆的发生。

4.小麦粘虫的预防措施

(1).选择抗粘虫的品种:种植小麦首先要选择品种,选择品种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抗病虫能力强的优良品种,这样的品种可以大大降低粘虫的发生几率。

(2).合理施肥:种植小麦的时候要施足底肥,底肥主要以农家肥为主,然后在小麦成长的过程中,要合理地追施化肥和农家肥,一定要控制化肥的用量,如果施用过多会造成小麦徒长,小麦徒长非常有利于成虫产卵。

(3)做好排水工作:小麦生长的过程中,如果雨水较多,要及时的在田里开沟排水,防止田间湿度过大,造成虫害的发生。

(4).除草:在管理小麦田的时候,要把小麦田间和地埂上的杂草都清理干净,破坏粘虫的栖息场所,减少粘虫的发生。

(5)合理使用农药:在种植粮食作物的时候,使用化学农药要合理,不要经常使用一种农药,要多种农药交替使用,这样可以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使用农药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尽量使用一些不伤害有益害虫的农药,保护小麦黏虫的天敌,从而抑制小麦粘虫的发生。

(6)物理诱杀:

在小麦的生产中,可以用黑光灯诱杀小麦粘虫。

(7)化学药剂防治:可用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加40%乐果乳油1500倍液,在幼虫3龄前喷施。每亩喷兑好的药液75kg。

二.小麦蚜虫

小麦蚜虫,在我们豫南地区称为油虫、腻虫、蜜虫,是小麦的主要害虫之一,开始吸食小麦叶片的汁液,后期危害小麦穗部,造成成秕粒,该虫的排泄物影响小麦进行光合作用,还能传播病毒,导致小麦发生黄矮病和黄叶病,造成小麦的产量下降。该虫不仅危害小麦,还危害其他的禾本科粮食作物以及蔬菜。



1.小麦蚜虫的发病规律

小麦出苗以后,小麦蚜虫便开始迁入到麦田定居、繁殖,为害小麦并传播病毒。小麦苗期温度较低,不适应小麦蚜虫的生长繁殖,小麦蚜虫数量较小,危害相对较轻。来年春天小麦返青以后,随着气温升高及小麦的生长,小麦蚜虫就会大量增加。小麦抽穗期至扬花期,田间小麦蚜虫数量猛增。小麦乳熟期蚜虫会获取大量的小麦乳液,进行大量繁殖,此时小麦蚜虫达到发生高峰。等到小麦种子成熟之后,蚜虫吸食不到汁液,营养缺乏就会大量的迁移。

2.小麦蚜虫的田间诊断

(1)小麦蚜虫危害小麦幼苗的时候,叶片会出现发黄枯萎,生长停止分蘖少,小麦生长不良的现象。

(2)在小麦生长的中后期蚜虫危害小麦植株,叶片发黄,麦粒不饱满,蚜虫危害较重时,麦穗发白,无法孕育麦粒,严重的还会造成小麦整棵死亡。

(3)小麦蚜虫在危害小麦的时候,还会传播病毒使小麦感染上黄矮病和黄叶病,造成小麦叶片发黄,长不高的现象。


3.小麦蚜虫的发病原因

(1).选种不当:如果选择了抗病虫能力差的小麦品种进行种植,发生蚜虫的几率就比较大。

(2).小麦连作:如果在一块地上连年种植小麦,或者是禾本科作物,发生蚜虫的病害就会比较严重。

(3).小麦播种过早,施肥过多:种植小麦的时候,如果播种过早在小麦的幼苗期温度较高,或者出现暖冬的现象,再加上大量追肥,小麦苗就会徒长,幼苗比较瘦弱,抗病能力下降,来年春天引发蚜虫危害。

(4).田间湿度大:在小麦的抽穗前后,一般雨水比较多,土壤出现大量积水,气温较高,蚜虫就会大量的爆发。


4.小麦蚜虫的防治措施

(1).选择抗蚜虫品种:种植小麦的时候,首先要选择品种,选择品种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抗蚜虫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从源头上控制蚜虫的发生几率。

(2).药剂拌种:在种植小麦之前,可以用蚍虫林给小麦拌种,这样可以杀灭小麦上的虫卵和细菌,从而减少病源,降低蚜虫的发病几率。

(3).合理轮作:在种植小麦的时候,不要在同一块地里连年种植小麦,或者是禾本科作物,要把小麦和棉花,油菜等作物进行轮作。在种植小麦之前,要彻底清理大田内的杂草和前茬作物的残枝枯叶,减少病源。

(4).加强苗期管理:种植小麦适量晚播,苗期要加强水肥管理,不要施肥浇水太多,避免小麦徒长。如果遭遇暖冬天气,小麦发生了旺长,就要采取镇压措施,有利于小麦壮苗,提高小麦抗病虫能力,在进入冬季之前要浇灌越冬水。

(5)排水防涝:小麦浇水要适量,不能浇水太多,如果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要及时的在小麦田地开沟排水,防止土壤积水,降低大田内的湿度,有效的预防小麦蚜虫的爆发。

(6).化学药剂防治:22%噻虫·高氯氟可湿性粉剂对小麦蚜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施药后7~10 d, 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可达84.1~94.4%, 该农药特效性好, 速效性稍差。或每亩用50%辟蚜雾可湿性粉剂、或10%吡虫啉10克、或5%高效氯氰菊酯2500倍液喷雾防治。

总结:小麦的粘虫和蚜虫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一旦发病,小麦就会严重的减产,给农民朋友们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这两种虫害的防治非常的迫切,今天小平分析了这两种害虫发病规律、田间诊断、发病原因以及预防措施,仅供农民朋友们参考。要想有效预防这两种虫害的发生,建议到当地的植保部门咨询相关的专家,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确保小麦的高产稳产。

感谢阅读,我是豫南小平,喜欢我的分享别忘了关注我哦!


豫南小平


小麦的粘虫和蚜虫都是危害小麦的主要害虫。粘虫是以喰食小麦的叶片为食物的,而蚜虫主要是以针刺吸嗜小麦汁液为生存的。它们虽然对小麦的危害方式不一样,但是,麦叶和汁液却是组成小麦生命的重要部分。①.麦叶里面含的有叶绿素,具有吸收太阳光而转化光和作用的功能;②.汁液是小麦生命的精髓,一旦缺失严重的可能会小麦萎焉枯死。

01.小麦的粘虫

【1】.粘虫:又名:五彩虫、麦蚕。①.粘虫成虫时属于迁飞性害虫。它是以产卵的方式繁殖的,秋冬的时候它把卵产在收割后庄稼的茬口上,或一些杂草的根部以及一些土壤的缝隙里。只要它们认为是合适的地方,它们随时随地的就可以产卵。

②.小麦粘虫的虫卵,是在春季的时候开始借助适宜的气温,是以卵转化衍生成虫蛹的。虫卵在22~32℃的成活率较高,因此,粘虫都是在南方温暖的地带产卵,并由卵衍生成虫蛹的。虫卵成活后2~3龄的时候开始咬吃小麦的叶片,小的时候看不出被它咬吃后的明显的痕迹。粘虫是群聚的方式活动的,随着它越长越大,它的食量也在逐渐的增大。对小麦的危害也就越来大。长成成虫后它就会衍生出翅膀迁飞到别处去,继续危害其它的庄稼。严重的时候,它可把小麦的整颗叶片全部咬完。

小麦失去叶片也等于是失去了叶绿素。叶绿素是麦叶的主要成分,它是转化光和作用的主要物质。小麦失去光和作用,就会使小麦出现吸收和排泄的平衡失调。这就会引发小麦的各种病症,导致小麦严重减产。
【2】
.防治:每亩用4.5/100的高效氯氟氰菊脂乳油15毫升,兑水35斤均匀喷雾。

02.小麦的蚜虫

【1】.小麦的蚜虫:①.也叫油虫和腻虫,是对小麦危险最大的害虫之一。蚜虫是用针刺吸嗜植汁液的方式来获取营养,维持生长的。它不是只吸嗜小麦汁液,而且还会吸其它的庄稼或青草的汁液。因此,蚜虫的食源很广泛;②.在小麦苗期和中期的时候,由于小麦的茎叶较3嫩汁液丰富。因此,成了蚜虫的美食。麦苗的汁液被蚜虫吸嗜后,麦苗就会因为缺失营养而发黄从而影响正常生长。严重的时候会使小麦萎焉而死;③.当小麦生长到中后期小麦的茎叶老化时,它的汁液就减少了。这时,小麦蚜虫就向上转移去吸嗜麦穗的浆汁。麦穗的浆汁就是生长小麦面粉的物质,浆汁被蚜虫吸嗜后就会减少,也就是说会影响小麦籽粒的饱满。因此,这就会严重的影响小麦的产量。




【2】.小麦蚜虫的防治:①.在小麦的抽穗时期可用高效生物农药:邯郸140进行喷打防治。每亩用量是:邯郸140:10毫升是+35斤均匀喷雾;②.每亩用高效4.5/100的氯氟氰菊脂乳油15毫升,兑水35斤对小麦均匀喷雾。

温謦提示:小麦的粘虫和蚜虫它们都有一很共性,长到成虫的时候都会迁飞。它们对小麦的危害方式虽然不同,但对小麦来说都是致命的:①.粘虫是以咬吃麦叶的方式,来危害小麦的;②.蚜虫是以针刺吸嗜小麦汁液的方式,来危害小麦的。对于这两种害虫要防大治,提前打药防治。


豫南乡农


粘虫和麦蚜是咱们小麦生产中的两种危害较大的害虫,小麦蚜虫可以说从苗期一直到生育期都会发生,它主要危害小麦的茎、叶、花和穗,而且一旦发生条件允许,它会在小麦生产中发生多代;粘虫也是小麦生产中常见的一种虫害,它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一般发生在小麦生长中后期,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小麦的第一大害虫:麦蚜

1、麦蚜危害小麦从苗期一直到成熟。

麦蚜,又叫蜜虫,也叫腻虫,麦蚜主要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和麦黍缢管蚜,在我们北方的麦区,主要危害小麦的是麦长管蚜,您别看它的个头很小,但是它却是危害咱们小麦的第一大害虫。这个小东西一年可以发生十几代,可以说是从苗期一直到小麦成熟,只要有机会,它就会大量繁殖,它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在小麦生长前期集中在叶片的正面或背面为害,到了后期主要集中在穗部进行刺吸汁液为害,造成咱们小麦的生长缓慢,分蘖减少,千粒重下降,它可以说是在全国各大麦区都会为害。当然,它对棉花,玉米等等很多作物都会产生危害。

2、高温干旱都会让麦蚜大发生。

麦蚜属于一种孤雌生殖的害虫,也就是麦蚜只有雌虫就可以生育繁殖。因为它的成虫有翅膀,可以四处乱飞,所以它们还是携带病毒病的一个传播媒介,比如说咱们小麦上的黄矮病,就是有小麦蚜虫的成虫传播的,小麦蚜虫发生的轻重,往往是受气候条件和天敌数量的影响,一般只要气温高,而且天气干旱都会造成它的大发生大繁殖。

3、麦蚜虫的防治要轮换用药。

虽然麦蚜个头不大,但是它的防治却很麻烦,比如说一代的时候咱们用了25%的快杀灵乳油,那么到第二代的时候,如果还用这种药,一般效果就很差,也就说它的抗药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提高。那咱们该怎么防治呢?在华北地区,一般三月下旬四月上旬,麦田里就会有蚜虫发生,这时候的麦蚜虽然很小,但是咱们这会儿最不能掉以轻心,咱们可以结合麦田的春季一喷三防进行防治,一般的情况下,每公顷可以用2.5%的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60-210毫升,或者使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40-600克,另外还可以选用1.8%的阿维菌素乳油150-220毫升兑水450千克喷雾防治。以上这些药物,这咱们可以轮换用,不要只选择一种,以防止蚜虫产生抗药性。

小麦的一大杀手:粘虫

1、粘虫的五龄后能产生灭顶之灾。

粘虫是一种迁飞性害虫,一般在河北省以及华北地区一年能发生三到四代,它被植保专家成为小麦的第一杀手。粘虫的幼虫有6龄,初龄幼虫仅能啃食小麦叶肉,只要被它啃食过的小麦叶片都会形成白色条斑。三龄后可蚕食叶片成缺刻,让小麦叶片参差不齐,五到六龄的幼虫是最危险的,这时候它们会进入暴食期,有一年我下乡曾在河北省邯郸曲周县麦田发现过一快小麦被粘虫啃的只剩下麦秆,有的甚至茎叶都被咬断,一旦到了这个时候咱们的防治就非常难了。

2、粘虫幼虫三龄前防治最轻松。

对于粘虫咱们可以从成虫和幼虫两个方面进行防治,对于成虫防治咱们可以在麦田设置黑光灯进行诱杀成虫;也可以用糖醋盆诱杀成虫,具体的做法是用糖、米醋、白酒、水、90%敌百虫按照6:3:1:10:1的比例调匀后放入盆中,放到麦田里诱杀。对于麦地里低于三龄的幼虫达到每平方米20头的时候,咱们可以每公顷用25%灭幼悬浮剂150-300克,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00-290毫升,或90%晶体敌百虫150克+40%乐果乳油150毫升,或5%氰戊菊酯乳油200-350毫升兑水700千克喷雾防治。

3、别把麦叶蜂当粘虫。

在麦田中还有一种叫做麦叶蜂的害虫,它的样子和粘虫很接近,但是防治和用药却不同,麦叶蜂又称小粘虫,也是一种麦田经常发生的害虫,这种害虫一年发生一代,它一般在河北省中南部地区每年的4月份羽化,到4月份的中下旬就开始到了为害盛期,幼虫老熟后它就掉进土里做茧越夏,等到10月份化蛹,它的发生也非常恐怖,一旦大发生就会把小麦叶片吃个精光,对于它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可以选用的农药主要有辛硫磷乳油或者溴氢菊酯乳油。

总之,小麦生长中面临很多病虫害,除了上面说的两种,还有吸浆虫等,对于这些病虫害的发生咱们一定要随时关注做到提前预防,最好在春季和小麦拔节期和孕穗期各进行一次“一喷三防”的管理,可以有效地减轻病虫害的发生,促进小麦的丰产丰收。


燕赵农业


粘虫和麦蚜是怎样危害小麦的?如何防治?

小麦虫害主要有小麦蚜虫、麦蜘蛛、小麦吸浆虫、麦叶蜂等。其中麦蚜、吸浆虫、麦蜘蛛为害较严重。粘(黏)虫即麦叶蜂的幼虫,


(一)小麦麦蚜

【寄主】蚜虫除小麦、大麦、燕麦、糜子、高粱和玉米等寄主外,还能为害水稻、甘蔗和茭白等禾本科作物及蔬菜杂草。

【为害状】主要密集在麦叶正反两面和麦穗上刺吸作物汁液,使叶片变黄,籽粒粃瘦,对品质和产量影响较大。

【发生特点】麦蚜一年可发生10~20代。以卵在麦田枯叶、土缝及杂草上越冬。以成、若蚜群集在植株茎叶、穗、花部刺吸组织的营养和水分,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春季气温偏高,雨量适宜,麦蚜发生重。麦蚜的天敌很多,主要有瓢虫、食蚜蝇、蚜茧蜂、草蛉等。


【防治指标】蚜株率超过30%,百株蚜量达到1000头,瓢蚜比小于1:150。就需防治。

【防治方法】(1)亩用10%咇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g对水3000倍液喷雾防治、用25%高渗咇虫啉乳油2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每亩30~60ml,同时可兼治小麦吸浆虫成虫和麦叶蜂等其它害虫。(2)做好“一喷三防”工作。在发生小麦白粉病的地块,可以在喷施杀虫剂的基础上,再加入粉锈宁等杀菌剂和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均匀喷雾,同时防治小麦蚜虫、麦叶蜂和预防白粉病、锈病的发生,起到防病、治蚜、壮秆的作用,并能减轻干热风的为害。


【注意事项】用药时提倡咇虫啉与菊酯类或有机磷类混配,提高防治效果。喷雾时每亩用水不能少于50公斤,要打匀打透,使小麦整株全部着药。做好安全防护,避开高温时刻,防止中毒。

(二)麦叶蜂(小黏虫)

【寄主与为害状】为害小麦、大麦。以幼虫为害麦叶,从叶缘向内咬成缺刻,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

【发生特点】麦叶蜂一年发生一代,以蛹在土中20cm处越冬,4月上旬至5月初是幼虫为害盛期。幼虫喜欢潮湿环境,土壤潮湿,麦田湿度大,通风透光性差,有利发生。



【防治指标与方法】每平方米有虫30头以上,可用药防治。可用4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每亩喷药50~60公斤。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要知道粘虫与蚜虫是怎么危害小麦的,就要先了解其生活习性

一,粘虫

(1)生活习性

粘虫幼虫如蝉,肉乎乎的爬来爬去,看着还真有点小可爱。但其毕竟是害虫,再看它一刻不停地啃食粮食作物与蔬菜,就慢慢又变成小可恨了。

小麦粘虫,属鳞翅目,夜蛾科,遍布全国各地。为害特点是幼虫食叶,大发生时可将作物叶片全部食光,造成严重损失。因其群聚性、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成为全国性重要农业害虫。

(2)防治

a,幼虫防治

防治适期掌握在低龄幼虫(3龄前),防治药剂有,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毫升,或25%除虫脲可湿粉20克,或2.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毫升,或2.5%溴氰菊酯乳油50毫升,或48%乐斯本乳油50毫升等,对水50公斤手动喷雾或对水20公斤机动弥雾

b,成虫诱杀

成虫迁入期田间设置稻草把、糖醋液或性诱剂,诱杀成虫;成虫盛发期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减少田间成虫产卵数量。

二,蚜虫

(1)生活习性

蚜虫,是一类植食性昆虫,包括蚜总科下的所有成员,隶属于半翅目。

蚜虫分为有翅与无翅,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一年能繁殖10~30个世代,世代重叠现象突出。

当气温适宜时,蚜虫胎生后其子孙见光就长,随风安家,暴食小麦叶片。当一个小麦叶片上蚜虫数量太大,取食困难时,其如悟空,摇身一变,有一部分又生翅迁飞,继续危害其它小麦。

蚜虫分布在小麦的叶背和幼茎生长点,吸取汁液,致使叶片弯曲变形,有的会变黄,产生虫洞,严重危害植物的生长。其中蚜虫分泌的蜜露可以诱发多种病毒感染。

(2)防治

a,拌种

用吡虫啉或氧化落果种前拌种,可减少蚜虫基数。

b,田间及时喷洒农药

小麦分为苗蚜和穗蚜两个危害阶段,应采取“挑治苗蚜、主治穗蚜”的策略。当田间百株蚜量达500头、益害比大于1∶500时,每亩用25%蚜螨清乳油50毫升,或吡虫啉系列产品1500~2000倍液喷雾,10%的蚜虱净60-70克;20%的吡虫啉2500倍液;25%的抗蚜威3000倍液喷雾防治。麦蚜对吡虫啉和啶虫脒产生抗药性的麦区不宜单一使用药剂,可与低毒有机磷农药合理混配喷施。

发生小麦粘虫蚜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去正确对待它,不去及时治疗它,任其在你家小麦上吃饱喝足,自然的产量就会大幅度下滑。


苍松聊三农


小麦蚜虫的防治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的药剂很多,如吡虫啉、啶虫脒、辟蚜雾、杀灭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氧乐果、敌敌畏、辛硫磷、马拉硫磷,以及它们的复配制剂。提倡使用高效低毒、有内吸作用的药剂。在生产中,选择杀虫剂最主要的是选择质量合格的农药,现在市场上有些产品,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如果农民贪图便宜,用药效果肯定不会理想。

二、重视小麦扬花前防治:小麦蚜虫从小麦返青就开始发生,到小麦抽穗扬花前,始终处于缓慢增长期;在小麦扬花后,发生量急剧上升。如果能够在扬花前认真防治一次,蚜虫的种群数量在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基本上可以控制整个生育期的蚜虫危害。同时还可以兼治小麦吸浆虫。这个时期小麦尚未长到正常的株高,防治起来也比较容易,防治效果好。

三、增加用水量:水是药剂的载体,通过适当的用水量可以将药液喷洒到田间小麦的各个部位。用水量不足,就会给蚜虫留下生存的空间。在小麦生育后期,由于气温较高,非常适宜蚜虫的生长繁殖,甚至5-7天就可以完成一代,如果因用水不足而留下残虫,其发生数量可想而知,为以后防治增加了难度。小麦灌浆期叶层厚,防治时更要增加用水量。

四、小麦灌浆期使用复配制剂:在一般情况下,小麦蚜虫在扬花前防治一次基本可以保证小麦不受危害。如果因为某种原因在小麦灌浆期蚜虫发生量较大,可以使用一些复配制剂。小麦灌浆期植株已长到正常的株高,通常不容易打透,可以用敌敌畏(每亩用量约50毫升)与其它杀虫剂混合使用,发挥敌敌畏的熏蒸作用,可以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交替使用其它农药也可以提高防治效果。

五、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在小麦生长后期,防治蚜虫中常见的问题是,用药后植株上部的蚜虫消退,而下部的蚜虫难以死亡,几天后蚜虫又在上部危害。对这种情况,除了使用复配制剂外,还可以用熏蒸法进行防治,对麦株下部的蚜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以用40%乐果乳油50-75毫升,或80%敌敌畏75-100毫升,用2-3公斤水稀释后,拌细沙土15-25公斤,于傍晚无风时撒入田间。

六、减少用药次数:为充分发挥天敌的控制作用,防治小麦蚜虫要了解小麦蚜虫的发生规律,了解农药的杀虫性能;在适宜的时期、选择合适的农药、用正确的方法进行防治。尽量使用低毒高效农药,减少用药次数,保护好麦田的各种天敌,充分发挥天敌在控制蚜虫方面的作用。



乡镇桃子


粘虫和麦蚜都是危害小麦的害虫,那他们都是怎样危害小麦的?我们又该如何进行防治?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一说。

第一个粘虫:

1.粘虫的危害

种植小麦的农民朋友们都知道,粘虫对小麦的危害很大。就拿我家的麦田来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以种植小麦为生)。我们河北保定的主食就是小麦做成的馒头,包子和大饼等。

1.粘虫是一种群居的生物,它们非常喜欢把卵产在小麦叶片的背面和分蘖叶背光处,从它们的幼虫时期,它们就开始啃食,它们所在小麦的叶片,严重的时候,整棵小麦会被它们吃成光秃秃的麦秆,进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和将来的产量。

2.在它们的暴食阶段,不仅小麦的叶片会被咬坏,就连小麦的穗头都会被它们咬断。小麦的穗头断了就等于这部分小麦再也不能结出我们赖以生存的粮食了。可见它们的可恶至极!

3.在粘虫的成虫羽化阶段,它们是需要取食大量的营养,来满足它们产卵繁殖的需要。所以,这时的粘虫是对小麦危害最大的一个时期。如果此时的地块不能满足它们的需求,它们还会转移“阵地”去进攻危害另一片麦田。

上图,就是粘虫的,幼虫,成虫,蛹的几个阶段。以及它们危害小麦的现状。

2.粘虫的防治方法

我们当地农民,包括我们家,都是在来年春暖的时候,常去地里转悠,在最早时候发现粘虫,然后再以最快的速度,药物喷洒农药进行控制和治疗。

(2)秸秆还田前再进行一次药物防治

现在,在我们农村,大多数农民朋友们收割小麦的方式,都是采用小麦联合收割机的方法,来收割小麦再秸秆还田,虽然这样做,确实很方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带来了病虫害的隐患,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使用辛硫磷以及百菌清混合药液,对田地进行喷施,以此来减少病原菌和虫卵对小麦的危害。

第二个,蚜虫:

1.蚜虫的危害

蚜虫是一种以吸食植物汁液为食的害虫。

(1)蚜虫吸食小麦的叶片、茎秆和嫩头的汁液,使小麦叶片枯黄,生长停滞,分蘖减少,进而影响它的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的吸收、传导。

图上,是蚜虫在危害小麦的叶子

(2)在小麦抽穗后,对其穗部进行危害,形成秕粒,使小麦麦粒遭受迫害造成减产。

(3)此外,蚜虫还能在进食的同时,把携带的病毒病传播给小麦,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病危害最大!

上图,就是蚜虫在麦穗中进行危害

2.蚜虫的防治

(1)以虫治虫消灭麦田的蚜虫。

以虫治虫就是以麦田里专门消灭蚜虫的七星瓢虫和草蛉虫来防治蚜虫的危害。

(2)就是我们当地农人最常用的药物治疗法。这个方法就是,通过药物对受害麦田进行治疗和预防。

总结:以上就是粘虫对小麦的啃食危害和蚜虫的吸食危害。它们除了会造成小麦的减产外,严重时还会造成小麦植株的死亡,所以,对于它们的防治,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来!该药物治疗时,一定要及时进行治疗,以免造成我们农民更大的损失!


新区洺株


一、小麦黏虫、蚜虫危害症状。

小麦黏虫属于鳞翅目,夜蛾科害虫。以幼虫取食叶片危害,1-2龄幼虫取食叶肉形成透明条纹状斑,3龄幼虫沿叶缘肯食成缺刻,5-6龄进入暴食期,严重时可将叶片取食干净,仅剩麦秆。

小麦蚜虫属于同翅目,蚜科害虫。以若蚜、成蚜群居于叶片、嫩穗等器官上汲取汁液危害,轻者可造成叶色发黄,分蘖减少,重则可造成枯萎死亡。在穗期危害可造成籽粒不饱满,品种下降,严重时麦穗干枯不能结实。同时蚜虫还能传播黄矮病、蚜虫群集危害时还会产生蜜露,影响小麦叶片光合、呼吸作用,还会招致其他病害的发生。

二、小麦黏虫、蚜虫综合防治技术。黏虫、蚜虫防治策略是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必要时辅以化学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来控制黏虫和蚜虫的危害。

1、农业防治技术。选择抗病、抗虫品种;小麦生长期间,及时清除沟边、田间杂草寄主;适时冬灌和中耕培土等措施,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小麦健康生长,提高抗病虫能力。

2、化学防治技术。

黏虫防治适期应把握在2-3龄幼虫盛发期,药剂可选择50%敌敌畏乳油80毫升/亩,或30%乙酰甲胺磷180毫升/亩,或45%马拉硫磷乳油100克/亩。

蚜虫发生严重地区,可播前进行药剂拌种。药剂可选吡虫啉悬浮种衣剂或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有等药剂进行种子拌种或包衣

蚜虫防治可在低龄幼虫盛发期防治,药剂可选择7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6克/亩,或2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7克/亩,或8%阿维·吡虫啉悬浮剂16毫升/亩。虫量大时可在第一次施药后5-7天在喷施一次,以上药剂注意交替轮换使用。


农作物栽培知识讲解


小麦粘虫幼虫有6个龄期,1~2龄幼虫多隐藏在作物心叶,取食叶肉,只残留表皮。3龄后将叶片咬成不规则缺刻,密度大时能将叶片吃成仅留下叶脉。4龄后幼虫具假死性并进入暴食阶段,幼虫老熟后停止取食,爬入3~4厘米的土层中作土茧化蛹,那如何防治农作物虫害,化学防治就是利用农药消灭病虫害,有目的地改变农田里小麦生态环境,使之有利于小麦生长,从而上避免或减少虫害。尽量加强田间管理,下面来看看怎么防治粘虫或蚜虫伤害小麦。

1丶成虫迁入期田间设置稻草把丶糖醋液或性诱剂丶减少田间成虫产卵数量。

2丶糖6份丶醋3份丶白酒1份丶水1O份丶90%敌百虫1份调匀,成虫发生期设置。

3丶百株幼虫10头或者每平方米5头时需防治,用90%晶体敌百虫1000~1500倍液,50%马拉硫磷倒乳油1000∽1500倍液。90%晶体敌百虫加40%乐果乳油等量混合液12OO~1500倍液喷雾。4.5%高效氯氰菊酯2000~3000倍液均匀喷雾,25%灭幼脲三号500~600倍均匀喷雾丶25%敌马乳油50~80ml,兑水15~30kg均匀喷雾。

4丶防治蚜虫虫害小麦,麦田浅耕曝晒,可以增加幼虫死亡率,当达到防治指标时实行化学防治,中蛹盛期,每亩选用50%辛硫磷乳油130毫升拌细土20千克均匀撒到麦田,并用绳拉动或用竹竿拍动麦穗,使药落地杀死虫蛹丶药后浇水或抢在雨前施药效果更好。

5丶成虫盛期`每亩选用50%倍硫磷乳油75毫升丶对水喷雾防治:或选用80%敌敌畏乳油10O毫升拌毒土撒施。蚜虫防治方同苗期丶粘虫防治法,成虫发盛期用谷草或稻草扎成草把(每把3根),插于田间丶每亩麦田20把丶4~7天更换一次,将更下来的草把集中焚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