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3 未来房子究竟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专家给出了解答

自古以来,人们压根就不满足于只获取目前的信息,而是想要更进一步,推测未来的情况。这一点,在地产领域展现得淋漓尽致。无数专家运用各种指标,各种数据来印证自己的想法。

那么,对于未来房屋是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专家给出了解答吗?

未来房子究竟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专家给出了解答

SOHO董事长潘石迄曾经提出,中国的房子价值已经达到了欧洲、美国、日本三个地方房子价值的总和。如果按照最新的国内住宅均价、住房面积以及城镇人口联合计算,每个人大概都拥有59平米的居住面积。

仇保兴参事数年前表示,德、英诸国抵达75%的城市化,人均居住面积皆在36平米-41平米这个范围内,而这些国家已经步入城市化的最终阶段。

结合两位专家的话语,不难发现,目前中国的房子就已经供过于求了。随着房企继续拿地开发,未来房子供过于求的状况难以扭转。然而,当我们踏入任何一个售楼处,几乎很少发现里面没有人山人海的购房者。实际情况好似与网传的并不一样,难道潘石迄、仇保兴两位专家的数据错谬了?

未来房子究竟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专家给出了解答

确实如此!

学过统计学的同胞应该知道,想要得出一个合乎情理的结论,单纯看平均值,完全不行,最少还要看最值、方差、标准差。而无论是潘石迄大佬,还是仇保兴专家都只提到了平均值。

既然如此,未来房子究竟能否满足国人居住的需求?

实际上,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区分城市。因为各个城市的人口与供地情况并不完全一致。譬如,某些城市的人口稀少,供地充足。又好似,某些城市人口众多,供地稀少。这两种情况最终的结果大相径庭,前者房屋过剩,后者房子成为抢手货。

而且,除了这一个因素,还和开发商的资金链是否稳固相关。过去数十年,由于房企破产,各地或多或少都存在烂尾楼。这些房子因为未能竣工,无法居住。然而,碍于种种原因,只有很少一部分烂尾楼能够继续修建下去。而这些烂尾楼的存在,寓意着一件事——政府供应的土地“废弃”。

未来房子究竟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专家给出了解答

总之,想要回复“未来房子是否能够满足全体国人居住”需要联系实际情况才能够给予答案。

其实,大家伙关注这一问题,最大的原因还是为了分析房价涨跌问题。然而,纵然国人重新定位地产行业,距离彻底解决购房难问题还有不短的一截路要走。在这期间,如果碰上了心仪的另一半,难道要坐视她离去?做出这样的抉择,数十年后难道不会后悔?至于说,孩子上学问题,相信不用多说,大家伙心里都有谱!所以,如果条件允许,不管房价究竟是涨是跌,也要买一套房子。

当然,假使兜里资金不足,还是静待时机。毕竟,往后几年,国家都会大力降杠杆。与国家“作对”有什么后果,大伙都一清二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