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戰國最讓人恨鐵不成鋼的諸侯國,5次“合縱抗秦”,2次主動逃跑

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秦國的日益強大,各諸侯國已無法獨立抗衡。這時,六國的謀略家意識到:要想抗衡秦國,非六國合力不可!由此“合縱抗秦”的理念被提了出來,並得以實施。


在戰國曆史上,總共進行了5次“合縱抗秦”的行動,但都以失敗而告終。為什麼六國5次“合縱抗秦”都失敗了呢?有人說,“合縱抗秦”的失敗其實是早已註定了的!

戰國最讓人恨鐵不成鋼的諸侯國,5次“合縱抗秦”,2次主動逃跑

除了六國之間矛盾重重,其“合縱”是很難鞏固,以及秦國的“連橫外交”之外,再來看看這個諸侯國,5次“合縱抗秦”,卻有2次主動逃跑!這個堪稱戰國最讓人恨鐵不成鋼的諸侯國就是楚國。


5次“合縱抗秦”分別為:公孫衍合縱抗秦;孟嘗君合縱抗秦;蘇秦合縱抗秦;信陵君合縱抗秦;龐煖合縱抗秦。


第一次逃跑:公孫衍合縱抗秦。公元前318年,公孫衍被張儀從秦國逼走,為了報復秦國和張儀,公孫衍遊走於各大諸侯國之間,並推出“合縱抗秦”的理念。

戰國最讓人恨鐵不成鋼的諸侯國,5次“合縱抗秦”,2次主動逃跑

最終,在公孫衍(魏相)的“鼓動”之下,由楚國、魏國、韓國、趙國、燕國以及義渠國組成的“抗秦”聯軍首次出現,這一情況著實讓秦國大驚。為了解決危機,秦軍主將採取了逐個擊破的策略。


秦國選擇的第一個目標便是身為“縱約長”的楚國,在與楚國的交戰中,秦軍雖然並沒有給予楚軍重創,但也把楚國給打怕了,為了保存實力,本來就怯場的楚懷王直接就帶著楚軍“跑路”了。


“縱約長”楚國跑路之後,對本次合縱抗秦本就不怎麼熱心的齊國、燕國等就更加消極抗戰了。因此,當秦軍大敗三晉聯軍於修魚時,第一次合縱抗秦便宣告破產。

戰國最讓人恨鐵不成鋼的諸侯國,5次“合縱抗秦”,2次主動逃跑

第二次逃跑:龐煖合縱抗秦。在第四次“合縱抗秦”失敗後,信陵君兵權被奪,秦國加緊了對六國的蠶食,先後佔據黃河沿岸,切斷韓魏與趙國的聯繫,直逼齊國。六國的危機進一步加劇。


為了遏止秦國的擴張,趙、楚、魏、燕、韓五國又結成了合縱聯盟,五國聯軍由趙將龐煖統率,這是戰國第五次,也是最後一次“合縱抗秦”。


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讓此次抗秦的名聲更大,龐煖將“戰國四公子”中還活著的春申君給推出來當了“形象代言人”。但不得不說,龐煖的這步棋下得太臭了。

戰國最讓人恨鐵不成鋼的諸侯國,5次“合縱抗秦”,2次主動逃跑

與第一次瓦解合縱聯盟的“套路”幾乎一模一樣,秦國首先選擇拿楚國開刀,並事先故意將這個消息給傳了出去。當春申君聽到這個消息後,二話不說,帶著楚軍轉身就跑。


楚國跑路之後,雖然龐煖憑藉其傑出的軍事才能,並沒有讓秦軍佔到多大的好處,但聯軍的士氣早已隨著楚軍的逃跑而跌入了谷底,失敗早已註定。此戰之後,各大諸侯國再也無力組織統一的行動,“合縱抗秦”徹底破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