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一等功臣谭斌:和平年代的血性男儿

一等功臣谭斌:和平年代的血性男儿

谭斌一家人。 记者 郑承锋 摄

杭州日报讯 西湖中村,小雪时节,谭斌正与前来探营的妻子、姑姑一起逗弄孩子。小家团圆,和乐融融,孩子的脚丫却不安分地乱蹬,总想挣出怀抱。路过的政治工作部主任张重兵看到了,赶紧上前叮嘱“瞧你,第一次为人父吧,别冻着我们小家民”。孩子名叫家民,取的就是“为国家为人民”之意,甫一出生便成了全军营战友的宝贝。而他的父亲谭斌——驻杭第72集团军某旅四级军士长,也在前不久刚立下一等军功,是该旅成立后第一位一等功臣,可谓是双喜临门。

到底什么样的作为,能在和平年代获颁一等功?

这个问题在前不久的新浪微博热门话题中,曾引发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句俗语总结说:站着立三等功,坐着立二等功,躺着立一等功,是因为若逢战乱时期,得此殊荣的军士多半已为国捐躯,需要追授功勋。而到了和平年代,一等军功获得者更加寥寥,因为这份荣誉通常被认为与生命同价。“一等功是每名战士梦寐以求的厚重荣誉,不过对我来说,当时我只是贯彻了军人的战斗素养,所以并没想到,很意外。”谭斌说。而这件足以令他成为全旅骄傲的事,就发生在今年盛夏。

1 海上惊魂10小时 3米浪间救战车

那是7月暑热难当的一天,在东海某海域,一场跨昼夜两栖登陆实兵军演鏖战正酣。恶劣的天气卷起几人高的浪花,谭斌所在红方部队的一辆2104号两栖步兵战车突发故障,失去动力。车体遭受巨浪冲击后,电台传来车长报告——“2104车失去动力,开始渗水……”

旅装备管理科科长莫海幸与谭斌等人听闻,立即搭乘救援船快速冲向故障战车。之前,指挥所已下达指令先后组织了两次救援行动。然而巨浪翻涌,海风肆虐,拖救难以顺利进行。战车上的6名战友被平安转移后,战车始终无法与救援船保持牵引。“盲目靠近不可行,风浪太大会有船体冲撞的危险。再这样下去,估计还有半小时到一小时的时间,就会沉船。”谭斌回忆。

战友撤离后,2104号车长栾公博独自留守战车观察情况,等待命令准备随时弃车。而此时车内渗水加剧,车体开始倾斜,再加上动力尚未恢复,一场沉车事故就在眼前。弃车保人,或者派人登车抢修?救援队陷入了两难。据莫海幸回忆,此时谭斌主动请缨救车,他先是招呼大家用绳索连接车船,尔后准备顺绳登车。“当时浪高3米,下海就是搏命!”莫海幸十分担忧,他想对谭斌叮嘱两句,却见谭斌已跳入海中。

船车间那最后的短短30米距离,谭斌游了15分钟。趁着风浪间隙他钻入驾驶舱,万幸,车上供电没断。谭斌迅速冷静下来,完成了加固百叶窗、发动排水装置等一系列抢修动作,战车开始向外排水。危机却未解除,熟悉战车性能的他深知,战车没有动力,大风巨浪下剧烈摇摆的战车仍处于危险之中。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此时的谭斌面临第二个选择:是就此等待救援还是冒险驱车靠岸?海况瞬息万变,且战车仍在作战编成内,这些都令谭斌不愿放弃。“指挥所还在等着这辆车,这个时候哪怕一秒,我都不想耽搁。”

谭斌立即钻入车内抢修战车,30分钟冒险抢修后,战车终于恢复动力,他决定让这辆战车重回战斗序列——自己驱车靠岸。密闭车舱温度逼近50摄氏度,还充斥着浓烟尾气和战友的呕吐物,呛得谭斌涕泪直流。还好有车顶战斗室内的栾公博做谭斌的眼睛,为他指明方向、提振士气。

中午时分,谭斌驾车冲向岸边,还不忘按照预定通道登陆到一处隐蔽的浅滩。车长栾公博通过电台兴奋呼喊“上岸了”,却没听到谭斌的回应。他立即跳出炮塔,打开驾驶舱门,却发现谭斌趴在方向盘上一动不动,已经不省人事……

随后,谭斌被紧急转往医院抢救。医生诊断:高温环境下吸入大量废气再加上体力严重透支,造成休克性昏迷。

2

危难时刻救战车 是“习惯”而非冲动

今年10月,谭斌荣获一等军功的消息传来,“点燃”了整个军营,掀起一阵向谭斌同志学习的热潮。对此,第72集团军某旅“官兵团结模范”连指导员陈鹏屹很是感慨:“也许有人不解他跳海救个车怎么就能立一等功,但没经历过那种极限环境的人,不知道那时候还能坚持正确操作有多可贵。而且这不是谭斌第一次以身犯险,更不是一时冲动,他是一贯如此,军人的战斗素养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指导员陈鹏屹眼中,谭斌无疑是两栖尖兵中的血性男儿,遇事冲在前,敢于忘生死。作为老兵,谭斌的十个手指有四个因为变形而无法合拢,右脚背也有一处畸形,那是2012年的一次海训中留下的。当时演习正进行到关键时刻,谭斌却不慎从两米多高的拖车上摔落,造成右脚背趾骨折断,而他竟咬牙坚持直到一个月后演习结束……由于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骨头虽已愈合长好,后遗症却让谭斌的右脚在此后的训练中时常感受到锥心之痛。去年9月的一次演习中,面对离舰15米处油管爆裂的险情,他也不顾自身安危,跳入海中迎浪挂起牵引绳,避免了撞舰危局。

正是这样扎实的操练,日复一日如实战般磨炼本领,才有了谭斌在惊涛骇浪中跳海救车的坚毅与勇气。如该旅副旅长王伟所言:“海上救战车犹如刀尖上跳舞,没有灵魂没有品德不愿上,没有血性不敢上,没有本事上了也没用。”而这是31岁的谭斌与战车相伴14载磨砺出来的。3年的部队学习加上11年的驾驶操作经验,使谭斌成为全旅首批两栖装备驾驶员。从驾驶、维修到应急救援无一不通,他还是旅里少有的全能型装甲技师。“与其等待救援不如拼一把,我自己就是险情处置的能手”“车上还剩下一种动力可用,一般情况不会启用它,但我可以试试”,说出这些话需要极高的战斗素养,包括对自身能力的准确估计。

跳海救车到底能不能成?谭斌看不到车的损坏情况,心里也没谱。但他想到:“这台新式战车是世界一流的两栖登陆装备,即便修不好,能为后续救援提供参考,拿到装备极限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值的。”

据陈鹏屹介绍,谭斌还当了8年的首席教练员,培养出50多名教练班长、200多名驾驶员,现在这位一等功臣不仅是他们的老师,更成了他们履行军职的榜样。

3 承载荣光再出发 军人血性永不忘

谭斌与栾公博均来自某合成旅,虽不同营,但栾公博听说过谭斌的大名,知道他是旅里驾驶专业的“总教头”。两人首次合作,180分钟的奋斗冲锋,培养出过命的交情,成为了“生死兄弟”。参军8年的栾公博回忆看到谭斌登车的一瞬间,难掩感动:“心里暖暖的,对军人来说,遇到这样能在生死关头挺身而出的战友,是无比幸福的事。从他身上我学到了不放弃,我开始相信我们能回岸。”栾公博也清楚记得抵滩开舱的瞬间“一大团浓烈刺鼻的废气迎面扑来,强烈的窒息感让我下意识地后退,没想到谭斌竟然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了两个多小时,心中只有对他的佩服。”

谭斌所在的部队,南征北战73载,参加过1200余场战役。抗美援朝战争中,这支勇猛之师涌现出“烟台峰英雄连”“黄草岭英雄连”等13个英模单位和张群生、郑加贵、姜玉良等600多名战斗英雄。承载着先烈荣光、步入和平年代的该旅也依旧骁勇,屡屡攻坚克难,是一支勇当尖刀的两栖先锋部队。

2003年部队转型为两栖机械化部队,海上联合军演便成了家常便饭。演习开始前,部队会组织大家写家书、决心书和请战书。这次军演正赶上谭斌妻子小文(化名)的预产期,牵挂妻儿的这位准父亲,为防万一还留下了遗书,“孩子的名字叫家民,以后他会懂什么叫为国家为人民。”书信中他也殷殷嘱托爱妻,让她体谅自己、看顾家庭:“你是共和国光荣的家属,只盼你把孩子抚养成人”。

要知道,谭斌的这个孩子得来殊为不易——他是谭斌与妻子做了6次试管婴儿手术孕育的。因此小文一直以为谭斌会在孩子降生时,陪在她身旁,不曾想丈夫不仅不在身边,还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在联合军演中面临生死一线的危机。“和平年代,我总以为死亡没那么近,现在我只是后怕,还好,他回来了。”小文说。

与死亡擦肩的谭斌顾不得好好调养身体,便第一时间赶回家看望妻儿。见到小家民的那一刻,谭斌放下了坚硬的外壳,铁汉柔情展露无遗——“我可以在0℃左右的天,给你一个5℃的拥抱”,怀抱着儿子,他在朋友圈留下这段文字。“初为人父我当然宝贝这个孩子,他出生时我多遗憾没能陪在妻儿身边,但穿上这身军装,我必须牢记我有军人使命。”

“我也有我的使命,不能让他担心。当国家召唤,我仍会目送他离去,尊重他报效祖国的选择。”牵起丈夫的手,小文说。

英雄本色岂止在战场

本报评论员 翟春阳

读罢一等功臣谭斌的事迹,灵光一闪想起一本书,《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谭斌勇救战车之举,并非发生在真正的战场上,而是发生在演习中,想必不少人都会问,不过是一场演习罢了,何至于如此以性命相搏?

即便明知是一场演习,依然能够做到勇往直前,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尽最大努力求取胜利,哪怕面临生命的危险也在所不惜,这正是谭斌的可贵之处。作为军人的演习,不是游戏,不是比赛,而只有一个目的:“准备打仗。”如果一个军人,在演习中尚且做不到英勇果断、义无反顾,又如何指望他能在真正的战场上展现军人的血性?不论是对于一支军队还是对于一个军人来说,战斗力都是唯一的根本标准,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而战斗力,不仅仅是指战斗的能力,更包含战斗的意志,红军时期、抗战时期,我军那种顽强不屈的意志、不怕牺牲的精神、上下一致的作风,构成了强大战斗力的核心因素。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报道中谭斌与前来军营探亲的妻子一起逗弄儿子的情节分外让人动容,耳边不由回响起那首人人耳熟能详的歌曲——“万家团圆是你的心愿也是我的心愿”。我们的军队,为和平而存在,为保护人民的安宁而存在;我们的军人,血性中有大爱,勇敢中有担当,就像谭斌儿子的名字:“家民”——为国家为人民,为国为民,侠之大者。

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牺牲家庭的团圆是小牺牲,牺牲青春、牺牲生命是大牺牲。军人,就是一个需要牺牲精神的事业,怕牺牲、承受不了牺牲就不要当军人;牺牲精神,绝不是为牺牲而牺牲,而是直面牺牲、不怕牺牲、随时准备着迎接牺牲。古人云“舍生取义”,牺牲是为了“义”,作为军人来说,这个“义”就是国家和人民,就是和平与安宁。有大勇者必有大义,有大义者必有大勇。谭斌于生死一线勇救战车,是大勇也是大义。

在谭斌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中国军人的别样风采,也看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担当。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不论我们从事哪个行业,属于哪个年龄段,牺牲精神、奉献精神都是最为宝贵的品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