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 陈志武:有一种幸福,可以靠金融提升

香港大学冯氏讲席教授、亚洲环球研究所主任陈志武在2019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上发表了非常精彩的演讲。他在演讲中非常精炼地讲到了金融观念的改变的重要性。

他认为,消费金融、普惠金融,是对于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人们生活幸福感以及保障水平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应该是金融的不可获取的重要组成部分。

陈志武:有一种幸福,可以靠金融提升

演讲全文如下:

第五届中国普惠金融国际论坛给我带来的受益也非常多,昨天评论了一些论文,让我感到一方面国内的学术研究与我刚刚回国的2001年左右相比,经过18年的发展,水平提高很快,跟在耶鲁和其他地方的学术研究氛围和用的方法等等都差不多,而且昨天我听到的学术报告也让我看到移动支付对于刺激消费的增长,尤其是对于消费质量的提升,都是贡献非常大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管是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还是普惠金融,真正对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是帮助非常大,也非常及时。

我重点讲三个要点:

第一,关于金融理念、概念和观念的理解,必须要做很多调整,不管是通过金融通识课还是其他的方式,不管是官员还是社会上普通人士,也包括一些金融从业者,都应该对金融的理解做很多的延伸。

大家回想一下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一直到80年代末期,当时厉以宁先生、吴敬琏先生等老一辈经济学家花了很多力气呼吁全社会,特别是管理层要重视金融的发展,当时他们在谈到为什么要发展金融的时候,都是从企业融资的角度来谈。

为什么金融很重要?因为当时一个典型的说法就是社会上有很多闲置的资金,而企业需要很多的资金,怎么可以把闲置的资金撮合到一起,让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去使用呢?从想象的场景里可以看到金融可以帮这个忙。这样一来就带来一个很直接的理解,即“金融=企业融资=建设投资金融”。这个理解一直贯彻到具体响应党中央号召时,我每次看到中央决定要重点发展经济,我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肯定又要做更多投资了,要扩展实体经济的产能。

陈志武:有一种幸福,可以靠金融提升

这样一来,我们谈到发展时,把发展等同于建设投资、实业投资,实业投资又进一步等同于企业的投资。在金融领域里,金融仿佛就等于企业融资和建设投资融资,对于金融的理解就没有消费金融这一板块。

因为原来的观念是这样的,所以即使是金融行业最前沿的人,也只能够从建设融资、从企业融资的角度去发展金融市场。回过头来看,由此带来的结果是整个实体行业各个领域都产能过剩,但是消费需求不足,消费占GDP的比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不高,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道理很简单,我们学经济的都知道,至少大致上有生产方和消费方都有金融的需求。但是我们以前都把金融等同于生产者金融、企业金融,所以把生产方、企业方的金融需要重点发展好了,满足足够多了,可是消费者的金融需求就被忽视掉了,由此产生的结果是需求没办法上来,但是产能供给不断上升,一个结果是必须要靠出口市场来弥补需求低于产能的差距。

长话短说,我的意思是我们需要对金融理解方面同样做调整,就是把金融不只是理解为企业融资、投资建设融资,同样也包括消费金融,除非我们做这种调整,否则的话以后产能过剩、靠投资带动、靠出口市场带动的结果会继续下去。

我们的银行业重点是为企业和地方政府来提供支持,只有17%是提供给居民家庭的,但是美国的银行业资产的75%是用来支持居民家庭的,所以由此产生的结果是美国经济的消费需求很旺盛,而中国消费需求相对来说比较低。从银行业的资产结构里基本也可以看得出来,不太奇怪。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观念的调整尤其重要,尤其把消费金融、普惠金融进一步在方方面面提上日程,推动发展,不要因为校园贷或消费贷款碰到一些问题,就说消费金融现在已经走过头了,大可不必。


陈志武:有一种幸福,可以靠金融提升


第二,推动消费金融的发展,不只是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对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非常重要,而且需要认识到,整个中国社会所有的人,特别是“草根”出身的年轻人,一辈子幸福的提升非常非常重要,也非常关键。

道理蛮简单,至少我自己回过头来想,我在80年代初上大学,每天可以花的钱不到1元钱,那个时候是我一辈子收入最低或没有收入的时候,但是那个时候是我最需要花钱的时候。现在我57岁了,是我一辈子到目前为止收入最高的时候,以前从来没有收入这么高过,但是我现在需要花钱的地方很少,也许喝喝星巴克咖啡等等还花点钱,其他就不怎么需要了。回过头来想想,如果我在80年代、90年代把未来年长了以后的收入转移一些到那个时候来花的话,有可能我谈女朋友的对象都不一样,对我有兴趣的女孩也会多很多。

正因为这个原因,就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避免我的那些经历,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哪怕未来的收入前景非常好,也只是能看到,并不能使用。所以普惠金融、消费金融可以帮助他们,使他们未来非常好的收入前景不仅仅只去想象,而是可以用上,将未来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年轻时来花,这样一来让每个中国的年轻人和中年人整体的幸福感在年轻时就可以提得更高,让他们整个人生一辈子幸福总的水平可以提升很多,把14亿中国人每一个人一辈子的幸福都提升了以后,整个社会的幸福感就可以提升很多。

第三,关于普惠保险。到现在为止,关注贷款类的普惠金融比较多,但也应注意到保险类的普惠金融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对于扶贫方面,保险可以作为的空间比信贷更大。

因为我们看到过很多研究,也有很多同仁做过相关研究,发现贫困跟医疗治病,跟其他风险事件关联度非常高,所以如果能够有更多的健康保险品种,还有其他保险品种可以推出来的话,让更多普通人可以避免因为生病或者意外事件的到来而致贫。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研究金融、搞金融行业的职业人士都知道,精准的金融产品是把金融服务的价格降得非常低的一个最主要的方式,因为这样一来金融就不只是高收入群体可以用的东西,如果普惠金融做得非常好、非常精准的话,没有太高收入的人也照样能够通过利用金融,把自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风险给解决好,不至于因为一场病而打入贫困,然后一辈子都爬不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