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資治通鑑解析:無論什麼條件,要挾權力做出承諾,都會被清算

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裡有句經典的名言“朕賜給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給你的,你不能搶。”之所以這段話有名,核心的就是,它揭示了這樣一個權力心思:無論什麼情況,權力的行使,都不願意受到任何附加條件的干擾。但是有功之人,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時候,該如何處理呢?這段通鑑材料就揭示了這個權謀策略:

【出處】《資治通鑑》第103卷 晉紀25

【原文】王猛以潞川之功,請以鄧羌為司隸。秦王堅下詔曰:“司隸校尉,董牧皇畿,吏責甚重,非所以優禮名將。光武不以吏事處功臣,實貴之也。羌有廉、李之才,朕方委以征伐之事,北平匈奴,南蕩揚、越,羌之任也,司隸何足以嬰之!其進號鎮軍將軍,位特進。”

【譯文】王猛依據洛川的戰功,請求任命鄧羌為司隸校尉。前秦王苻堅下達詔令說:“司隸校尉負責督察京城周圍的地區,職責重大,不能用來優待名將。漢光武帝不以政務官職賞賜功臣,實際上是更看重他們。鄧羌有廉頗、李牧那樣的才能,朕準備將征伐的事情交給他,在北方平定匈奴,在南方掃除揚、越,這才是鄧羌的重任,司隸校尉怎麼值得交給他呢!進升他的封號為鎮軍將軍,賜位特進。”

【背景】王猛望見前燕的兵力眾多,對鄧羌說:“今天的戰事,非將軍不能攻破強大的敵人,成敗的關鍵,在此一舉,將軍為此盡力吧!”鄧羌說:“如果能委任我以司隸校尉的話,您不必為此擔心。”王猛說:“這不是我所能做到的。我一定任命你為安定太守、萬戶侯。”鄧羌不高興,退走了。不一會兒,雙方軍隊交戰,王猛召喚鄧羌,鄧羌沉默不答應。王猛馳馬跑到鄧羌身邊,答應了委任他為司隸校尉的要求,鄧羌於是就在軍帳中暢懷大飲,然後與張蠔、徐成等跨上戰馬,揮舞戰矛,奔向前燕軍陣。四番出入,旁若無人,殺傷數百人。到中午時分,前燕軍大敗,被俘獲斬首的有五萬多人,前秦軍乘勝追擊,前燕被斬殺和投降的又有十萬多人。

【解析】

1、權力受脅迫時候不得不答應

很多人覺得,自己能夠為組織解決重大難題,或是能夠立下功勞,被重大需要的時候,是和領導談待遇的最佳時機,領導這時候的確會更大條件的滿足下屬的這個要求,因為權力心思很明確,完成任務才是權力的根基,其他的都靠後,而且權力從來不認為自己的承諾不可改變。

鄧羌作為大將,攻打前燕本來就是分內之事,但是在戰時核心時候,不聽從指揮,提出自己要做司隸校尉的位置,作為皇帝的代理人王猛,為了完成戰爭任務不的不答應鄧羌。其實楚漢之爭的時候,韓信也是在劉邦和項羽對峙的時候,要挾劉邦冊立自己為齊王。作為領導的都不得不做出,同意的決定。

2、威脅解除之後必須做出改變

所謂的君無戲言,一言九鼎,其實這只是一個眾人的想象罷了,真實的皇帝從來都是殺伐由己,喜怒無常的,可以說翻臉比翻書都快,因為,我就是翻臉了,你能拿我怎樣?一旦威脅的條件不在了,對你所有的承諾,都成了一紙空文。

鄧羌得到政治承諾之後,立即積極地投入到戰鬥中去,贏得了勝利,他以為領導會兌現承諾,其實不可能,因為照著之前的承諾做了,以後下屬幹分內的事情,都這樣,該怎麼辦?所以,苻堅寧願給他鎮軍將軍的稱號和特殊的待遇,也不會給他司隸校尉。劉邦寧願給韓信楚王,也不會讓他繼續做齊王。

資治通鑑解析:無論什麼條件,要挾權力做出承諾,都會被清算

3、趁機要挾權力的人最後必死

權力心思不允許有任何的要挾,一旦被要挾,就會像一根刺一樣,深深地紮在心裡。這根刺遲早是要拔出來的。權力不會允許有第二次這樣的情況發生。所以,一旦要挾過權力,如果不能保持繼續要挾的能力,那麼立即就會被清算。權力從來不會遵守自己的承諾,除非它持續受到要挾。

因為前秦的外部環境一直不穩定,所以鄧羌一直好好的,但是隨著前秦對北方完成了統一之後,鄧羌就完全消失在了歷史的視野之中。沒有人知道他的人生是怎麼結束的。其實不難理解,通過韓信的死,我們就能夠看出來,鄧羌的結局:你沒用了,我們該坐下來算算賬了。

所以,任何時候不要去相信什麼承諾,因為沒有籌碼控制下的承諾,和放屁沒啥大的區別。國際政治也是如此,大國說翻臉就翻臉,弱國除了抗議之外,還能幹啥?鄧羌本來就不該要挾權力,通過要挾過來的承諾,也不可能得到執行,最終喪失用處之外,會被連根拔起的。切記!本文源自“權謀智慧”微 信 公 眾 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