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为什么宝钗认为香菱呆,黛玉认为香菱聪明?

润杨阆苑


为什么宝钗认为香菱呆,黛玉认为香菱聪明?

  宝钗认为香菱呆吗?是的。当时香菱正和湘云谈诗论道,两人放得很开,完全没有什么身份等级,面对这一对异常热闹的姑娘,宝钗当时怎么说的呢?她说自己实在聒噪的受不了,巴拉巴拉之后,来了个总结:“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两位姑娘顿时都笑了。

  香菱自从薛蟠走了以后,跟着宝钗住进了大观园,她从前就很羡慕众位姑娘们能诗会文的,所以趁着这次机会,决定好好学习。她没能找上宝钗,得到了黛玉的悉心相教。黛玉是个好老师,对香菱这位同乡,很热心,也很尽心,有赞扬有评点,总体而言,她认为香菱很聪明。香菱呢,好容易有这个机会,所以醒着梦着,都在说诗的事情,逮着个大家湘云,自然不会放过,因此得到了宝钗的这个评价。

  宝钗为什么会认为香菱呆?

  首先咱们不能把呆字当成宝钗责骂香菱来理解。如果真是不喜欢她,认为她蠢,也就不会让她去学诗了。当然了,多喜欢,那也是没有的事。宝钗是个等级观念比较重的人,你看她得到的考语是随分从时,丫头婆子们都喜欢和她玩,但是从头到晚,也没见过她和谁玩过,就是莺儿,也没有什么和她交心的时候,倒是金钏死后,她说的不过是个丫头,让人感叹不已。

  不过,平心而论,在香菱的事情上,我觉得她还是做得很厚道的。宝钗的人生原则是实用,合乎社会公认的礼仪。正如她所说的,一个女孩子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女孩子家就该怎么样呢?就该把女红什么的放在心上,把相夫教子,当作人生目标,什么诗啊干的,都无益。尤其是香菱这个姑娘,碰上个霸王似的丈夫,面临将来蟠大奶奶的来临,竟然还记着这无关紧要的东西。记着偶尔玩玩也就罢了,竟然把这当作自己的主业,成天吃饭睡觉,就为着几首诗,不是呆是什么?

  黛玉为什么会认为香菱聪明?

  相对于宝钗的务实,黛玉明显更倾向于精神方面的充实。和她用生命去谈恋爱一样,她在香菱这个同样孤苦的姑娘身上,感觉到了同病相怜,所以她一收到香菱的求教,马上答应,连假装推托的意思都没有露出来,十分爽利。她倾心相教,时时指点,做足了一个好老师能做的事情。她的鼓励赞许,让香菱在诗歌的康庄大道上,走得越来越顺。她为什么会认为香菱聪明?一来是香菱的确聪明,果然遗传不是盖的。二来吧,我觉得任何一个想学诗的人找她,她都会教,因为她就是这么一个外冷内热的人,任何人,只要有心找优点,总可以找到的嘛。黛玉在乎的,往往都是社会主流人士不太看重的东西,比如宝玉,贾府的人们希望他能好好读书,走上科举的路,复兴贾府,可是黛玉关心的,却是宝玉的精神世界。

  在黛玉眼里,香菱生存潜在的威胁,黛玉是没有什么涉及——事实上黛玉也无能为力,她能帮上什么呢?她自己都是寄人篱下的孤女,她能带给香菱的,也只有精神上的快乐了。学诗,是香菱忘记烦难生活的一剂良方,黛玉呢,就助力了一把。

  宝钗的劝谏是为香菱好,而黛玉,也一样。香菱的人生是不幸的,但是她又有幸,碰上了两位好姑娘。(文/宛如清扬)


宛如清扬


在薛宝钗眼里,香菱确实呆,因为宝钗的衡量标准,是对外待人接物,对内伺候主子,这两方面,比起训练有素、八面玲珑的贾府丫头们,的确是太呆了。而宝钗恰恰又是这方面的处世高手,香菱在她眼里,做事当然益显呆头呆脑,不会察言观色,见风使舵,很难讨得主子欢心。当然,香菱之呆是与她的被拐卖的身世有关的,饱经坎坷与惊恐,不呆才怪!

但香菱之呆何以在黛玉眼里却又成了聪明?这个问题就稍为复杂一点。

首先香菱的不谙世事的性情与宝玉黛玉如出一辙,惺惺相惜,黛玉自认为这呆是世人皆醉吾独醒之聪明。

其次香菱处世不深恰恰是一种聪明的自我保护,少惹了许多口舌是非。

其三,香菱跟黛玉学读时的呆,恰恰表现出其他女孩儿少有的悟性与灵气,而其作诗也有着独特的机敏与才情。这在黛玉看来,当是高出了其他所有丫头的聪明。

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黛玉认为香菱聪明,体现了她的人人平等思想,而宝钗讥其呆,正是贵族阶级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大洲文苑


宝钗认为香菱呆一是因为有她有阶层观念,二是因为香菱学诗的专注。

宝钗认为香菱是没有资格和自己一起住进园子里的,也不过就是做个伴。香菱住进了园中还想学诗就是“得陇望蜀”,加之香菱学诗太专注,不免嘴里嘟嘟哝哝到半夜,遭到宝钗笑话“这个人一定是要疯了……一回来了呆了一日,做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

黛玉说香菱聪明是黛玉当她是姐妹是朋友,也是因为香菱学诗的认真专注和有自己的见解悟性,黛玉不仅认真的教香菱学诗,还鼓励香菱学诗。

香菱说“倫空儿看一两首,又有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又听见说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看古人的诗上亦有顺的,亦有二四六上错了的,所以天天疑惑。如今听你说,原来这些格调规矩竟是未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所以,黛玉才有了这句“你是一个极其聪明伶俐的人”。





芦荟79545


香菱是薛蟠一眼看上,并为之纵使手下大打出手,打死冯渊,抢夺过来的。虽然是一个丫头,也许是出身于书香门第之故,香菱天然对诗痴迷,甚至为作诗彻夜难眠……

薛宝钗认为她呆头呆脑,林黛玉认为她聪明灵慧,为什么两人有这样的分歧呢?我认为有以下原因:

第一,香菱作为薛家买来的丫头,在封建社会,主仆分属不同的阶层,地位悬殊。薛宝钗有根深蒂固的等级思维,潜意识中认为香菱是自家丫头,是粗笨的象征,所以说她呆头呆脑;而林黛玉显然具有平等待人的开放思想,尊重香菱的好学及刻苦,所以诲人不倦,挖掘出了香菱的作诗潜力,自然看出了香菱的聪明。

第二,薛宝钗和林黛玉对女人的定位相异。薛宝钗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女人不要学什么诗词歌赋,只管学好家务做好针线活即可;而林黛玉崇尚个体的自我完善,是发展个人爱好兴趣的自由,所以对好学的香菱,她一方面甘当老师,另一方面倾尽全力教香菱读诗作诗。

第三,对香菱学诗,薛宝钗明显是敷衍,而林黛玉则是尽职尽责,全力以赴教授。香菱初学写的一首诗,宝钗明知不足,就是懒得帮她分析改进,只让她给林黛玉看,而林黛玉显然用心多了,认真指出不足……

最后的结果是:香菱写出了让大观园诗社成员一致认可的好诗,证明了她并非呆头呆脑,而是一身的聪明和才情!





每天读名著


还是那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香菱学诗的经过

香菱想学诗,本来找宝钗是最合适的。近水楼台,况且宝钗也会作诗。但是宝钗一句“得陇望蜀”就把香菱淡淡地回绝了。

香菱在宝钗这里碰了钉子,转头就去找黛玉。黛玉的反应和宝钗大相径庭,一听香菱要学诗,马上毛遂自荐当老师:

“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

两人一拍即合,当下就讨论起来。黛玉一口气把诗歌的基本格式和平仄要求、如何分辨一首诗好不好、学诗之人应该按照怎样的顺序研读揣摩古代那些诗人的作品等等,都讲得清清楚楚。最后,还给香菱布置作业,让她回去先从王维的五言律诗读起,重点读黛玉用红圈圈起来的部分。甚至还给她指定了课外辅导员宝钗:

“不明白的问你姑娘,或者遇见我,我讲与你就是了。”

香菱也是实诚,回去后一心一意就读黛玉给的诗集。宝钗却似乎无意当这个课外辅导员,只能任由香菱自己苦读了。

香菱拿了诗,回至蘅芜苑中,诸事不顾,只向灯下一首一首的读起来。宝钗连催他数次睡觉,他也不睡。宝钗见他这般苦心,只得随他去了。

之后香菱和黛玉,完全是一个学生一个老师的姿态。香菱归还诗集,报告说红圈部分自己都读完了。黛玉随即问她有什么心得,又根据她的理解进一步加以指点。香菱急着练习,黛玉就给她出题目。香菱为了写好这首诗,整个人成天茶饭不思地构思。

诗写出来了,第一遍,黛玉评点说,意思有了,但是措辞不雅,要求香菱抛开以往读过的诗的束缚,大胆去写。第二遍,黛玉说过于穿凿。到了第三遍,大家都称赞新巧有意趣,起哄说香菱可以加入诗社了。

可见,香菱学诗的过程,进步很快。而在这个过程中,宝钗并没有给予她什么有建设性的意见。要么就是在她冥思苦想时催她休息,要么就是打趣她学诗疯魔了,要么就是直接点评她的诗不行。如果不了解宝钗本身是很会写诗的人,光看书中相关的情节,读者会很容易误以为宝钗跟李纨、迎春她们一样,自己不写诗,只会简单地打趣。

2.宝钗对香菱学诗所持的态度

宝钗虽然自己有才学,会写诗,但是她认为这种东西毕竟不是女孩子应该掌握的技能。宝钗自觉遵循旧社会的女子规范,并以此约束自己。她说的这番话很清楚了表明了她的观点:

“自古道:‘女子无才便是德’,总以贞静为主,女工还是第二件。其余诗词,不过是闺中游戏,原可以会可以不会。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倒不要这些才华的名誉。”

在宝钗看来,女孩子应该自觉退居男人之后,以男性喜欢的“贞静”为最高典范。其次是应该学会做女红。至于诗词这种上档次的东西,应该留给男人,女孩子有条件当作游戏玩一玩是可以的,但是沉迷其中就不好了。特别是“咱们这样人家的姑娘”,这种才华名誉有了还不如没有,否则就显得“不务正业”了吧。

宝钗这番话,是对宝玉和黛玉说的。但是我们知道,宝玉和黛玉肯定不会认同。宝钗是高情商的人,表明观点就行了,不会没眼力见地去干涉别人的兴趣爱好。但面对香菱时可能她的态度就更明确一些,因为香菱是薛蟠的小妾,在宝钗看来也是薛家的人了,属于“咱们这样人家”的。既然是一家人,宝钗自然会把她认为正确的观念诉诸实施。宝钗自己都不认为女孩子应该学诗,又怎么会配合香菱的需求,教她写诗?

所以,面对一意孤行的香菱,宝钗阻止不了,就只能在旁边说些打击的话,表达自己的不认同。香菱和湘云两个人热切谈诗,宝钗就用“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揶揄她们。她这样说:

“我实在聒噪的受不得了。一个女孩儿家,只管拿着诗作正经事讲起来,叫有学问的人听了,反笑话说不守本分的。……呆香菱之心苦,疯湘云之话多。"

这里宝钗再次表明观点,她就是认为女孩子作诗不是“正经事”,反而让人笑话,属于“不守本分”。但香菱不听她的劝,就是一门心思要学诗,而且为了这件“不守本分”的事弄得废寝忘食,那可不就是“呆”么?

3.黛玉对香菱学诗所持的态度

很明显,面对香菱学诗的态度,黛玉和宝钗迥然不同。

面对香菱的诚心求教,黛玉可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甚至有点上赶着要教人的感觉。先是主动要香菱拜自己为师,接着理论结合实践,按部就班一套一套地给香菱布置功课。对香菱的作业,她也不像宝钗那样随口否定,而是客观地指出优点和缺点,然后有针对性地给香菱指出改进的方向。可以说,没有黛玉这个老师,香菱学诗的过程不会这么顺利和有成效。

香菱本人也很争气,不但自己学习的过程中废寝忘食,每次去见黛玉交作业时还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表明确实是在用心学习、独立思考。因为香菱这样的表现,让黛玉对这个学生很满意,直言像香菱这样聪明的人,按照她教的方法去学诗,不出一年就能学有所成:

“你又是一个极聪敏伶俐的人,不用一年的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这里可以看出,黛玉不仅自有一套学诗的理论和教学方法,还懂得分析学生的资质,作出学习效果的预判。说她是一个教诗专家,并不为过。

4.钗黛二人对香菱学诗的不同态度,折射出两人不同的趣味和品性

对宝钗来说,诗只能用来消遣,不能当作“正经事”,为了学诗而“疯魔”更是不应该。但对黛玉来说,诗以言志,是灵魂的寄托,不但是“正经事”,而且是非常要紧的“正经事”。

黛玉是诗性的,宝钗是世俗的。因为价值观不同,对待诗的态度自然也不同。黛玉脱俗,宝钗功利,两个人的趣味有云泥之别。

而香菱那么热切地想学诗,显然跟黛玉更有共同语言。所以,香菱的身份虽然低微,但是她的精神追求却并不低,换言之,她并没有宝钗那么世俗。

宝钗和黛玉的不同,不仅仅体现在兴趣追求上。

宝钗对吟诗作对这样的事不以为然,但黛玉显然热衷于此。照理宝钗应该也对黛玉这种爱好不屑一顾,但事实上刚好相反,宝钗对黛玉的诗作还是很欣赏的,也常常以内行的姿态进行点评讨论。为什么到了香菱这儿,宝钗就这么不耐烦呢?

我想,是因为黛玉和香菱的身份地位不同。黛玉是受贾府老祖宗宠爱的千金小姐,也是宝玉的心上人,宝钗很注意和所有人维持良好关系,又怎么会冷落黛玉?但香菱就不同了,进了薛家的门,宝钗就对她没那么多表面功夫了。

黛玉和香菱都是爱诗之人,宝钗对她们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宝钗骨子里看菜下碟的虚伪一面。

黛玉却相反,发现了香菱这个同道中人,立马热情相迎,倾囊以授。她没有因为香菱身份低微而怠慢她,也没有因为香菱水平不够而轻视她,同样没有因为香菱的背景而刻意讨好她。她和香菱就是两个同样的“痴人”,一个潜心学,一个热心教,完全没有考虑彼此的身份地位。

这就是黛玉比宝钗更纯粹、对待他人更加真诚的表现。

参见之前的相关问答:

《薛宝钗才华横溢,可为何却热衷于“女子无才便是德”?》

《薛宝钗主动示好林黛玉,究竟是为何?》

《“旧年雨水”和“梅花上雪水”,为何黛玉喝不出来?》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看到这个题目,我沉吟良久,该如何客观地评价宝钗呢?虽说在有些事情上作者对宝钗持贬意,但面对香菱时,曹公写的是宝钗对香菱的关心和温暖。



【1】宝钗带香菱入住大观园

薛蟠挨打后为躲羞出门做生意。薛蟠一走,薛姨妈让香菱跟她去睡。这时宝钗就说,“妈既有这些人作伴,不如叫菱姐姐和我作伴去”。

宝钗知道香菱心里面一直非常羡慕大观园,只是她没有权利进入大观园,她平时都是匆匆忙忙来一趟,很快就回去了,现在有了这个机会,宝钗就把香菱带进来了。

这样看,宝钗对香菱,并不是一般人想象的恶意,而是善意的、怜惜的。



【2】香菱学诗,黛玉所说没错,香菱确实很聪明

香菱进入大观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学诗,她马上就对宝钗说:“好姑娘,趁着这个工夫,你教给我作诗吧。”薛宝钗是不是想教她写诗?我看并不是。因为薛宝钗跟林黛玉聊起来都说,女子无才便是德,我们女孩多做些针线是最重要的。一个哥哥的侍妾,她怎么可能主张她去学诗呢?所以她说,“我说你‘得陇望蜀’呢。

宝钗不想教香菱学诗,香菱其实也没有想拜宝钗为师,这里面其实很玄妙。香菱作为薛蟠的侍妾,先是买来的丫头,而自从当初一起来京,宝钗是主子,香菱是丫鬟,等级地位有别,而宝钗是比较认同当时主流社会价值观的,主子就是主子,丫鬟就是丫鬟,宝钗不可能把香菱放到和自己平等的地位。这是她的价值观决定的。



香菱心中其实已经有了最好的老师,那就是林黛玉。所以吃过饭,香菱马上就到潇湘馆来了。黛玉看到香菱来了,她很欢喜。香菱就说,“我这一进来了,也得了空儿,好歹教给我作诗,就是我的造化了!”林黛玉很爽快:“既要学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这说明林黛玉把香菱放在了一个平等的地位,态度也更象小闺蜜。

黛玉就认真地当了老师,先讲了诗的平仄、对仗等,又布置了作业:先细心揣摩王维的五言律诗一百首;再读杜甫的七言律诗,再读李白的七言绝句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这三个人作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建安七子等的一看,“像你这样一个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不愁就是一个诗翁了。”



黛玉对香菱的评价是“聪明”。事实上香菱也的确聪明,通过她作的三首诗,可以看出,在短时间内香菱完成了从小学,到高中,再到研究生的跨越。节选第一和第三首

其一

月挂中天夜色寒, 清光皎皎影团团。

诗人助兴常思玩, 野客添愁不忍观。

翡翠楼边悬玉镜, 珍珠帘外挂冰盘。

良宵何用烧银烛, 晴彩辉煌映画栏。

黛玉笑道:“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

其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 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 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 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 缘何不使永团圆!

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社里一定请你了。”




【3】为什么宝钗说香菱“呆”?

香菱一门心思读诗、写诗,茶饭无心,坐卧不定,甚至晚上梦呓,也是作诗。宝钗就叹息了,“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她算账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我感觉这里,宝钗说香菱“呆”,并不是讽刺挖苦香菱真呆,而是又疼又怨,这也是从侧面描写了香菱的可爱。 书中描写香菱学写诗的情景:

……在池边树下,在山石上出神,蹲在地下抠土。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又笑。

薛宝钗说,“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囔囔,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到她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自然这会子另作呢。”这是宝钗第二次说香菱“呆”,宝钗这里说她“发呆”,是衬托了香菱对诗的痴迷。

到了晚间,香菱对着灯又出了一会神,上床躺下,两个眼瞪着也不睡觉,到了五更才朦朦胧胧睡去了。天亮了,香菱呓语,原来香菱梦中得了八句诗,就是上面的第三首。“你得了什么了?你这诚心都通仙了,你学不成诗,还弄出病来呢。” 这里,我们看到的还是宝钗对香菱的疼爱。


我就是竹韵


套用流行词汇来讲,一个说的是情商,一个看的是智商。薛宝钗在人际关系上相当用心,她看人多看情商——香菱身份卑微,短暂得宠的时候不知道拉拢权势人物,努力提高自身地位;失宠的时候又不知道夹着尾巴做人,反而看书吟诗到处被人挤兑。在她看来,香菱实在是呆子一个。而林黛玉是个脱俗才女,懒得理会俗人俗事,她看中的是智商,香菱身世悲惨并没有上过学,却对诗文颇多领悟,自有见底,所以她认为香菱很聪明。


CiaoQiao


1.作为妾的身份。她的学识、知识、才情、气质,比同为妾的其他几个人,如:平儿、尤二姐、秋桐、嫣红、宝蟾等,都要高得多、雅得多。

2.作为有才情,有知识小主人的丫环。她的智商,比同为丫环的几个一等女孩子,如:袭人、晴雯、紫鹃、金莺、翠缕、司棋、侍书、入画等,也要高出不少。

香菱在《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入副册,且为副册中的冠首。她出身姑苏乡宦之家。只是自幼被拐卖后落到呆霸王薛蟠的手中,成为小妾。但骨子里她是书香门第的后代,作者曹雪芹将她比作荷花,"根并荷花一茎香",虽身陷淤泥但终不染。

宝钗说香菱"呆",是指香菱在学作诗时入了迷,几乎忘了自我。这正好说明她干事的认真和执着。

黛玉说香菱"聪明",是认为香菱一点就透。在黛玉的教导、启发下,她开始实践,並不断进益。最后的水平几乎可与荣府迎、探、惜等姐妹并肩。以作七律《吟月》为例,初作给黛玉看后点评:"意思却有,只是措词不雅……";修改后再给黛玉看时,被宝钗点评:"不象吟月,……句句倒象是月色。"(第四十八回);但到第二次修改后再呈给众人看时,众人看了,笑道:"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第四十九回)。

古人作诗、作词都词斟句酌、反复推敲。唐.贾岛有关"鳥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句,用"推"字呢?还是用"敲"字呢?拿不定注意,一路吟颂沉思竟撞到了韩愈的马,最后在韩的点拨下才选"敲"字。宋.王荆公绝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先后改了十许次。初为"到",后改"过"、又改"入"、又改"满"都不满意,最后改为"绿"字才定稿。

香菱作《吟月》诗才改了两次,就得到众位高手的认可,可见香菱有多聪明。


福荣


宝钗和黛玉对香菱评价的角度不一样,所以结果也不一样。

宝钗站在世俗的角度评价香菱,香菱的确呆。香菱不懂人情世故,只知道要学那些没用的诗词;香菱不知道积累资本,日后与当家主母抗衡,偏学那些移了性情的诗词。宝钗认为香菱是舍本逐末。真呆!



黛玉从香菱学诗一点就透来评价香菱。香菱没有一点基础,黛玉教了几次,读了几本书就通晓了诗词的要义,并且写出立意颇高的诗,香菱真的聪明!

《红楼梦》里有三个又痴又呆的人。黛玉葬花后,

那黛玉正自悲伤,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

黛玉自认痴,同时也说明宝玉痴。他们因诗发痴,香菱学诗,也是如醉如痴。



贾宝玉,林黛玉和香菱有一个共同点,不理会世俗的眼光,遵从内心的选择。宝玉,黛玉如此,香菱也如此,香菱从心底喜欢作诗,喜欢把自己的感受诉诸笔端,倾述内心的想法。

香菱忘记了自己小妾的身份,在诗词的海洋里快乐地遨游。大观园学诗是香菱最快乐的时光。然而快乐总是转瞬即逝,不幸总是不期而遇。

香菱只知写诗,不会权谋,最后被薛蟠的正妻夏金桂折磨致死,结局悲惨。



宝玉,黛玉和香菱都是极聪明,极智慧的孩子,然而情深不寿,慧极必伤。

宝玉,黛玉和香菱一样痴呆,一样聪慧,暗示宝玉和黛玉悲惨的结局。


润杨的红楼笔记


《红楼梦》中,被称为呆的有好几个,主要的是宝玉、呆霸王、香菱。这里的呆已被作者赋予了特殊的含义,指的是执著、坚持自己的理念不动摇,与秦可卿的“淫"互相呼应。什么理念呢?那就是反抗清朝廷的民族压迫,恢复华夏主权。这是原则,是底线,绝不能变通。而薛宝钗则相反,为了攀附权势,混迹上层,放弃民族尊严,有奶就是娘。她的祖父是为了保护香菱被清官府杀死的,然而,商女不知亡国恨,竟甘愿去清廷当奴才,选什么秀女。这是贾宝玉最厌弃她的原因。在宝钗眼里,她的哥嫂、宝玉等都是认死理的人,不知道趋利避害,自然就认为他们呆。香菱原型是黛玉的姨妈,又是媒人,还是她和宝玉的老师。书中说是黛玉教香菱学诗,实际在真事中恰好相反,香菱才是老师。那年香菱二十七岁,属虎,而黛玉仅仅十三岁。在黛玉眼里,香菱精通诗文,通晓历史,并能看透国家大势,无异于圣人,自然说她聪明。黛钗对香菱的评价之所以相反,是因为两者不是同一个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