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武松戴枷大闹飞云浦,林冲为何除枷才能打赢洪教头?

用户59853657286


这个现象只与两个人性格,当时的心态有关,和武功高低无关。

武松喜欢快意恩仇,虽然心思也很缜密,做事也很周密,但从来不喜欢也不想揣摩别人的小心思,就想在自己认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范围内我行我素,爱谁谁!


他在飞云浦的这场打斗事关生死,事实上他已经被逼入了绝境,面对的是一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战斗。而且此时的他已经气冲斗牛,他曾经都有过越狱的念头,只是后来施恩在探视他时告诉他并没有判死刑,他这才捱到充军发配的时刻。他也清楚张都监等大宋官僚就是想置自己于死地,双方已经没有化解矛盾的可能,所以他会以决绝的姿态大开杀戒,一个活口也不留。至于戴在他脖子上的枷锁,对于他这种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人来说,聊胜于无。所以他干净利索的就解决了这几个废柴。

林冲此人谨小慎微,做事小心翼翼,对于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潜意识,潜规则非常敏感,生怕一不小心会错意就会得罪对方,当然,这也和他长期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有关。


当时他做为一名流配的犯人慕名去拜访柴进——柴进爱着一口,喜欢结交亡命江湖的好汉与各地充军发配来的犯人。

双方第一次见面,不用说没交情,连对方的脾气秉性都摸不清楚,不知道对方为人处事是什么路数。而洪教头显然是在柴进庄上住了多时的一个“好汉”,也搞不清楚具体他和柴进的关系是何种情形。如果他和柴进的交情很好,甚至很亲密,那么自己就这样带着枷锁把他防范在地是不是对柴进和洪教头的一种不尊重甚至蔑视呢?当然,如果他和柴进关系不好,柴进就想让他当场出丑这样做无所谓。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摘下枷锁和对方比试,这样才是最稳妥的方式!

不得不说,一直是这样思维方式的林冲心里很累,活得也很累。


武松和林冲都是梁山好汉中一等一的高手,只是由于两人的性格和思维方式不同,才造成所做的事情呈现的效果大不一样。


田获三狐


主要有3点原因:两人的年龄有差距,武功各有专攻,所处的环境也不同。


拳怕少壮,棍怕老郎(狼?)

1. 武松在阳谷县时,年龄是25岁,一年后刺配到孟州,正是当打之年。

妇人又问道:“叔叔青春多少?”武松道:“虚度二十五岁。”

(注:以冬夏来判断时间,武松冬天去东京为阳谷县知县办事,回来为兄报仇;到孟州后在夏季醉打蒋门神;在张都监家吃中秋团圆酒被诬陷下狱,因此孟州时期的武松,年龄应该是26岁。)


而林冲出场(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时,已经35岁左右,在沧州更已是一位奔四的主了。

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

(注:原著林冲面貌如张飞转世,威猛得很,和影视作品中的形象差别极大,至于什么时候造成这样的反差……我也不知道。)


格斗方面,年龄对力量、耐久性、速度、抗击打能力等造成的影响,大家应该都很明白,更何况林冲并非力量型的。



2. 武松的强项:徒手搏击

景阳冈打虎、狮子楼斗杀西门庆、十字坡降伏孙二娘、快活岭醉打蒋门神,一路走来的武松都是靠着拳脚功夫,而非兵刃。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忽地转身便走。“蒋门神”大怒,抢将来;被武松一飞脚踢起,踢中“蒋门神”小腹上,双手按了,便蹲下去。武松一踅,踅将过来,那只右脚早踢起,直飞在“蒋门神”额角上,踢着正中,望后便倒。武松追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这醋钵儿大小拳头,望“蒋门神”脸上便打。原来说过的打“蒋门神”扑手:先把拳头虚影一影,便转身,却先飞起左脚,踢中了,便转过身来,再飞起右脚。这一扑有名唤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是武松平生的真才实学,非同小可。打的“蒋门神”在地下叫饶。

快活岭一战打得何等漂亮,武松第一脚后旋踢紧接转身高鞭腿,几乎秒杀蒋门神。

忍不住找了两张泰拳的图来勉强示意一下(这两下都是极危险的"重手",朋友们看看就好)


分解动作一:鳄鱼摆尾(低踹小腹后还可以选择再接高踹面部)
分解动作二:(转身后应该有个前向滑步,逼近后退的对手)高鞭爆头


需要说明的是,民国时期的著名说书艺人王少堂,对《水浒传》进行了艺术加工,在扬州评话《武十回》中,把北宋末年武术家周侗描述为武松的老师,当武松滞留东京时期,短暂地指导过武松,使其武功突飞猛进,并掌握了醉八仙、鸳鸯脚等高超武技。

(注:电视剧里两人来回打那么多回合,其实是借鉴了评书《武十回》中武松的醉八仙,当然也很精彩生动。)


反观武松在狮子楼时,手中的钢刀反倒成了累赘。

西门庆见来得凶,便把手虚指一指,早飞起右脚来。武松只顾奔入去,见他脚起,略闪一闪,恰好那一脚正踢中武松右手,那口刀踢将起来,直落下街心里去了。

等刀失掉后,动作顿时变得流畅起来,一下放倒了西门庆。

西门庆见踢去了刀,心里便不怕他,右手虚照一照,左手一拳,照着武松心窝里打来。却被武松略躲个过,就势里从口下钻入来,左手带住头,连肩胛只一提,右手早捽住西门庆左脚,叫声:“下去!”


而其他时间,武松用刀的场面也主要和鲜血相关,内容血腥,就不多做描述了。

( 注:蜈蚣岭与恶道一战,个人认为,武松主要是依靠刀快力大身法好取胜,而不是自己的刀法有多么 高妙。)


林冲与武松则相反,他是禁军的枪棒教头,器械方面是他的强项,拳脚或许不差,但比起武松应该有所不如。因为武松练的是江湖功夫,有虚招;而军中武术自古以来讲求的是结阵齐击、有效配合、简便实用,没有花架子(千军万马中也用不上)。

此时对阵洪教头,林冲使用了一种棍法:山东大擂,而洪教头则用的是河北夹枪。

山东大擂,河北夹枪。
大擂棒是鳅鱼穴内喷来,夹枪棒是巨蟒窠中窜出。
大擂棒似连根拔怪树,夹枪棒如遍地卷枯藤。
两条海内抢珠龙,一对岩前争食虎。


从名字上判断,林冲因为行枷与手铐,影响他使用真正擅长的武功,因此只能采取以击打为主的棍法(擂是击打的意思),而他不擅长这种打法。

想象一下当时的画面:视野被行枷限制,无法看到棍端(除非每一招都是一扎眉攒二扎心的向前捅,否则棍的运动轨迹总会有看不见的死角。);而眼随棍走,步落棍停,身械合一,这是棍法的基本要求,连这一项都做不到,如何能施展得开?

再加上双手被铐住,只能握住棍的一端(有点像握刀式),即使是击打动作,也无法举棍过头。

(注:林冲的双手并非被固定在行枷上,而是另行被铐住,解释请详彩蛋。)

因此依林冲忍让的个性,也被迫选择抢攻,即使这样,这只能与洪教头的河北夹枪斗个平手,甚至稍有不如。

林冲拿着棒,使出山东大擂。打将入来。洪教头把棒就地下鞭了一棒,来抢林冲。


这样的林冲打不赢。这一点,连洪教头都看出来了。

洪教头见他却才棒法怯,肚里平欺他做,提起棒却待要使。


但他并不知道,林冲真正牛的,是枪法,不是像刚才那通打地鼠似的操作。

林冲的发挥,在脱枷之后立即呈现:

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望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复一棒下来。林冲看他脚步已乱了,便把棒从地下一跳,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跳里,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臁儿骨上,撇了棒,扑地倒了。

洪教头这样的水平,一招搞定,而且手下犹留有分寸(估计最多瘸上两天),这才是林冲的真正实力!



3. 飞云浦一战,武松作好了充分的准备(一路上吃饱肚子,养足体力),最关键的一点:先发制人。

武松站住道:“我要淨手则个。”那两个提朴刀的走近一步,却被武松叫声:“下去!”一飞脚早踢中,翻筋斗踢下水去了。这一个急待转身,武松右脚早起,扑通地也踢下水里去。那两个公人慌了,望桥下便走。武松喝一声:“那里去!”把枷只一扭,折做两半个,赶将下桥来。

轻松脱枷是作者为表现武松神力而进行的艺术加工,然而实际上很困难,这不光是力气的问题,更与武松当时被上枷锁的方式有关(具体请详文后彩蛋)。

武松右手却吃钉住在行枷上,左手却散着。



再看林冲,没有打架的想法,更谈不上斗志。

柴进见林冲踌躇,便道:“此位洪教头也到此不多时,此间又无对手。林武师休得要推辞,小可也正要看二位教头的本事。”柴进说这话,原来只怕林冲碍柴进的面皮,不肯使出本事来。林冲见柴进说开就里,方才放心。


4. 武松是在死斗,非生,即死。

有其他很好的回答,说到了一点:生死关头,暴发潜能。

这是飞云浦之战和柴进庄上的交手最大的区别。

林冲则是生斗,赢了有面子,输了丢面子(钱的方面也是一个因素,但林冲也算是个英雄人物,钱财不如面子来得要紧)。

但林冲最大的悲剧,就在于面子。


尾声:武松的战斗,使我联想到之前回答过的一个问题:

假如你被几个手持长刀的人围住,是先下手为强,还是等被砍后再自卫?你们会怎么办?

我对此的回答也是非常明确:

先下手为强!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顺势一读,谢谢。)


最后是彩蛋:谈一谈枷

1. 南宋时期的禁系狱具有5种:

枷、杻、钳(这是非常古老的刑具了)、锁和盘枷,尺寸与重量如下表:


2. 根据《作邑自箴,卷2》描述:

在牢房中,钉重囚枷4道叶(二熟铁,二生牛皮,须带润,使之各长阔三指)。轻囚两道铁叶。各更用软麻绳于后枷桓里,紧拘缚封号。长枷于左闪末凿窍,可容三指,每夜禁囚上枷了,通以长铁索贯之,多以响铃系索上。


3. 枷具

根据功能分为多种,除了牢房里犯人们日常戴的囚枷,还有押解犯人时的行枷,用于露天处刑的立枷(即站笼)等。

除了形制,枷的重量也有多种,行枷的作用是防止犯人伤人或逃跑,因此会比其他枷具轻一些。

林冲刺配沧州,戴着是“七斤半团头铁叶护身枷”

当厅打一面七斤半团头铁叶护身枷钉了,贴上封皮,押了一道牒文,差两个防送公人监押前去。


武松刺配恩州(这是武松的第二次发配,也是一个死亡陷阱),戴得是“七斤半铁叶盘头枷”

当厅把武松断了二十脊杖,刺了“金印”,取一面七斤半铁叶盘头枷钉了,押一纸公文,差两个壮健公人,防送武松,限了时日要起身。


个人理解为两人戴得是同一种枷。


七斤半折算约合4.8公斤,比2瓶2.5升可乐略轻一些。

想象一下:将2瓶可乐挂在脖子上,手上戴着镣铐,还要被人拿棍子押着赶路的感觉……


4. 影视作品中戴枷的方式与古代文献中记载的有差异


《周礼·秋官·掌囚》:“凡囚者,上罪梏拲而桎,中罪桎梏,下罪梏。” 郑玄 注:“ 郑司农 云:‘拲者两手共一木也,桎梏者两手各一木也。’ 玄谓在手曰梏,在足曰桎。”


再看《隋书》中的描述:

“凡死罪枷而拲,流罪枷而梏。”


枷而拲,是指将双手与颈部用枷套在一起,只有死囚或重犯才会“享受”这种待遇。


流放的罪犯,则是枷而梏,也就是戴一个枷,再戴一副手铐(早期的电视剧还原度很好,只是木枷边缘少了铁皮包裹)。


5. 武松脱枷

右手却吃钉住在行枷上,左手却散着。

被张都监收买的差役为了半路害死武松,故意给他加的限制。个人认为北宋的行枷上有锁环,可以把犯人的手铐住一只或两只,并将铁链穿过锁环,达到将枷与铐连在一起的效果。

当时武松右手和枷连在一起,左手没上手铐,这种情况下要将枷“扭成两半”,只能用左手从上向下,右手从下向上发力,还可能需要用脖颈的肌肉配合一下,感觉挺别扭,难度很大。

当然,首先得有那把子力气才成。




万里长空夜未央


头条上的无脑黑真是越来越多,这次居然连一副枷子都能被上纲上线,不知道题主是没看过《水浒传》书还是想故意秀下限,今天阿姨就好好给你讲讲什么叫尊重。

首先我们都知道,林冲和武松都有一段流放史,林冲是在路过沧州时得知柴府在广招豪杰,于是也抱着好奇的心态去一看究竟。也活该天雄星和天贵星上辈子有缘,二人这么一聊就聊上瘾了。恰好柴府庄上的洪教头自恃武艺高强,看不起林冲,而柴进也是只知林冲之名(咳咳,也有可能也是刚认识,出于礼节故意应承一下),不知道林冲到底有多强,于是就顺着洪教头的话想让林冲和洪教头比试一番。

林冲虽然当时很落魄,但也很懂人情世故,他怕打伤了洪教头伤了柴进的面子,而洪教头不知好歹屡屡逼迫林冲出手,林冲纠结再三就是不愿意出全力,最后以枷在手不方便出击而认输。柴进没见到到林冲的本领也不过瘾,而洪教头看林冲只会招架也觉得他水平一般,终于在柴进以银子为诱饵时林冲终于领会到了柴进的意思,所以枷子一取,瞬间秒杀洪教头。

也就是说,林冲无论戴枷与否,他与洪教头的比试都是本着友好的比试态度,所有戴不戴枷对林冲而言区别并不大,只是为了给柴进面子 罢了。

那么武松就没那么幸运了,当他在飞云浦时周边没有任何人能帮助他,别管两个公差和蒋门神的两个徒弟实力有多不济,但他们确确实实是想要武松的命的,所以武松需要尽可能的让自己活下来。事实证明当武松把蒋门神的两个徒弟踢下水时,两个公差就已经慌了,他们战意全无匆忙逃跑,但武松杀心已起他们的命运也将在此终结,所以武松为了追上他们,把枷子一扭,飞奔上去取了他们的性命。

所以说,我压根就不理解题主拿二人相比较的意义在哪,想必题主也是为了跟风而已了吧!


飞云浦一点都不凶险。


逻辑文史游


林冲与洪教头比武没摘枷的,林冲的木枷是洪教头偷袭林冲劈开的,当时洪教头要求林冲打开枷锁,林冲说不用,而且林冲说在带枷的条件下一棒打败洪教头,后来也是这样,林冲的木一棒将洪教头打败并使洪受伤,后来林冲向洪索要先前洪拿走的十两银子激起了洪对林冲的愤恨,洪抽出旁人的刀杀向林冲,林冲带着枷锁被洪的刀劈开两半,,但武松带枷力杀多人,而且武松出发时己受伤不轻,所以迈身搏杀武松胜于林冲。


龙飞东海


武松和林冲在枷的问题上不能相提并论,因为当时两人所处情况不同。分析一下,武松在飞云浦是遭到仇家的蓄意谋害。自从武松在快活林打了蒋门神,蒋门神便串通张都监和张团练要把武松致于死地。于是便买通人,要他们在押解武松的途中结果他的性命。但此事被武松觉察,就在飞云浦他们要对武松动手时,武松便大打出手,反把要害他的人结果了。要知道武松这时处在生死关头,如果不废枷断链,必死无疑。所以,只有拼死搏命才有活路。林冲的情况就不同了。柴进对林冲早有耳闻,但沒识其人,林冲充军到了柴进庄上才认识。洪教头是柴进请来的师傅,方圆几十里无敌手。这时林冲毕竟算是客人。柴进叫林冲和洪教头比试,就是想看看八十万禁军教头的真本事。林冲戴枷和洪教头比试时,洪并没有沾着便宜。碍着柴进的面子,洪教头又是柴进请来的,不要弄得大家难看。而洪教头看林冲不想比,以为他怕了,更加想比。这时柴进就问林冲,林冲讲把枷去了才敢比,去枷以后,林冲只稍一试招,洪教头便跌翻在地,满面羞愧,落荒而去。这就武松断枷和林冲去枷的不同处。


陶田福


首先,武松诈称解手,骗两个公人和蒋门神徒弟近前,飞起两脚踢下桥去两个,然后把枷一扭,扭做两半(武松当过都头,知道枷锁的秘密),也就是说,偷袭后立即自己开了枷锁。林冲在柴进庄上,一是腿被判决时打伤,脚又被董超,薛霸用开水烫伤,二是对同行的尊重。


身在华夏屡自在


行家一抻手便知有没有,林冲和洪教头一上手便断是不除去刑枷,很难打赢洪教头,说明林冲不仅武功高强,对于对手的武功判断力也十分精准,到于武松飞六浦一战是不得已一战,搏命撕杀,确也是无萘,也更显了武松英勇。


峤160902116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用不着分析很多。林冲要求除去枷锁,我以为主要原因有两点。(一)对林冲来说,洪教头无论如何也算是一位高手,林冲初来乍到对其不了解,换言之就是不知其深浅,因此除去枷锁更有取胜的把握。(二)在这里林冲与洪教头的比武只不过是输赢荣辱的问题,并非你死我活的性命相搏,因此这场比试在现场有很多旁观者,在这种场合下尽可能做到公平合理也属正常不过合乎情理。而武松在飞云浦一战中情况则截然不同。飞云浦一战,那是生死相搏,对于搏斗中的敌我双方来讲,胜则活命,败则死路一条,在这里绝无公平二字可言,谁都看得很清楚,这就是一场不公平的决战。所以我以为在这种情形之下,输赢荣辱那是无关紧要无暇计较的事,在这一时刻,敌我双方都只有一个唯一的共同目的,那就是拼尽全力置对方以死地,以达到保障自身生命安全的目的。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武松要求对方去掉他的枷锁,岂非痴人说梦?!除了被对手嘲笑自取其辱之外是任何作用都起不了的,此时此地,摆在武松面前的道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丢掉幻想,拼死一搏,绝境求生。







15991982979


林冲戴枷也打的赢洪教头,只是他生性小心,怕万一输了不好收场,武松无论戴不戴枷只要是打架就不会输,他是江湖人物,未思胜先思败,动手便是全力以赴。假如他俩换过来,武松戴枷也会让洪教头非死即伤,而林冲在飞云浦恐怕会凶多吉少,更别说去血溅鸳鸯楼了。


天地628407


主要是当时面临的处境不一样,武松在飞云浦,是有人谋害他,当然没人给他除枷,当时他是面临生命危险,而激发了无穷的潜力。

而林冲是因为柴进知道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想让林冲和洪教头正常比武。当然是需要公平,就要除枷(除枷是犯罪,柴进有免死金牌不怕)。

洪教头和林冲实力相差巨大,因为之前林冲一直被折磨,一路担惊受怕。如果是正常情况,即使林冲戴枷,也未必输给洪教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