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178张罚单!保险中介“小问题”“老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原文标题:一季度开出178张罚单 各地银保监局紧盯 保险中介“小问题”“老问题”

178张罚单!保险中介“小问题”“老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如果仅以一季度罚单数量来衡量,今年银保监系统对保险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不似去年般疾风骤雨,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据《金融时报》记者统计,一季度,各地银保监局共开出178张罚单。其中,55张涉及产险公司、21张涉及人身险公司、102张涉及保险中介渠道。

介整治启动 处罚范围将进一步加大

在各地银保监局对保险中介渠道开出的102张罚单中,涉及个人保险代理人、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和互联网等,延续了去年以来对保险中介市场的处罚范围和处罚力度。

从罚单来看,保险中介机构被处罚主要有三类原因:一类是不小心、没注意、看似不重要的“小问题”,如“搬家”未报告、聘任了没有任职资格的高管、分支公司临时负责人超期服役;一类是人人都这么做、约定俗成的“老问题”,如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合同约定以外利益;还有一类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大问题”,如编制或者提供虚假的报告、报表、文件或者资料。

四川银保监局对四川宝瑞保险销售公司的处罚原因基本涵盖了保险中介机构的主要问题:一是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的高管人员;二是未按规定报告股权变更事项;三是分支机构临时负责人任期超过3个月;四是利用业务便利为他人牟取不正当利益;五是委托未持有本机构发放的执业证书的人员从事保险销售;六是编制、提供虚假报告、报表、文件或者资料。因上述六项违法违规行为,该公司及责任人合计被处以罚款91万元。

除了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一季度17家银行因“在代理销售保险业务过程中存在欺骗投保人的行为”被处罚。宁波银保监局开出的罚单显示,在2017年邮储银行宁波分行销售的保险产品同步录音录像资料中,存在销售人员对保险产品保障年限、现金价值、收益等情况介绍与保险条款不一致,制作并使用与保险条款不一致的保险宣传资料的行为,涉及保单5件,该行被处以罚款13万元。

另外,《金融时报》记者还注意到,对保险中介市场的处罚已经下沉到了代理人,一季度有16人被处罚,原因集中在“欺骗投保人”“给予投保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

从近一年来监管对保险中介市场的处罚情况来看,问题不分大小,只要违法违规,就是监管者打击的大问题,而这一原则在今年不会有所改变,而且内容会更为丰富。

2月26日,银保监会向各保险公司、中介机构下发《关于加强保险公司中介渠道业务管理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全面强化对于中介渠道业务的管理,强化了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之间的“连带责任”。随后,在行业内下发一系列通知,涉及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从业人员执业清核、保险公司销售从业人员执业清核等方面,继续深入对保险中介市场整顿。

就在4月2日,银保监会发布《2019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这意味着,今年保险中介市场乱象整治工作正式启动。

车险整治继续为商车费改营造有序环境

各地银保监局一季度开出的罚单中,涉及产险公司的有55张,问题主要集中在农业保险、车险两项业务上。

其中,在15张涉及农业保险的罚单中,一半问题出在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档案不真实、不完整上。

据记者梳理,被处罚公司的问题档案并非一件两件,问题档案占检查档案的比例最低的公司也有11.6%,最高的达到43%。经内蒙古银保监局检查,人保财险兴安盟分公司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7月31日期间的问题档案有266份,占检查承保理赔档案的比例为43%,该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合计被罚59万元。

对于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档案不真实、不完整这一问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庹国柱此前曾表示,对于农业保险,监管规则要求承保到户,逐户收费。但对于大部分经营农业保险的公司来说,由员工上门收费很难实现,部分公司就通过“协保员”逐户收取保费,从而带来了假投保、做假档案、提供虚假信息等问题,保险公司想要认真核查,确认档案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度和成本都很大。

车险依然是产险公司被处罚的重灾区。一季度,涉及车险业务的罚单有16张,问题主要是通过不同渠道向投保人返利。

山西银保监局对平安财险晋中中支的处罚原因反映了车险业务的主要问题:一是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其他利益。2017年12月,该公司在“营业费用——业务宣传费” 财务会计科目下列支费用10.83万元,用于向投保人发放京东E卡,涉及保单419件次、投保人419人次。二是编制提供虚假资料。2017年12月,在“营业费用——业务宣传费”财务会计科目列支和预提费用90.68万元,用于购买京东E卡和平安好医生卡,并直接向与其有代理业务关系的销售人员发放,该公司及相关负责人被处以罚款49万元。

电销、网销、车行,无一例外;维修保养、加油卡、充值卡,车险必配。

面对这样的车险市场,1月21日,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车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严禁各财险公司擅自修改或变相修改条款、费率水平;严禁通过给予或承诺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保险合同约定以外的利益,变相突破报批费率水平等;要求各财险公司加强业务财务数据真实性管理,并及时、准确上传相关数据至车险信息平台。据记者了解,短短一个月时间,就有24个地市级机构车险业务被叫停。

为进一步加强车险业务监管,整治市场乱象,维护车险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下一步商业车险费率改革营造公平、规范、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监管层对车险市场乱象的整治与处罚也不会手软。

寿险加强提示 让消费者准确识别销售误导

在涉及人身险公司的21张罚单中,在各个环节、通过各种方式误导或欺骗投保人,是人身险公司被处罚的主要原因。

比如,在保险公司对销售人员的培训环节,误导就开始了:工银安盛山西分公司银保部制作并使用了含有夸大产品收益、利用停售进行虚假宣传内容的课件,使用对象为参加沙龙讲座的特定人群。随后,该公司银保部副经理利用微信朋友圈向不特定人群发送夸大保险产品功能的信息。山西银保监局对上述行为处以罚款8万元。

“在微信群编发内容不实的保险营销宣传信息”“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含误导内容的自媒体文章”“通过两个微信交流群向银行工作人员、朋友、客户等人发布夸大保险产品收益的信息”……从一季度罚单来看,微信朋友圈、交流群已经成为代理人进行销售误导的主要工具。

对于销售误导问题,监管层在补短板、治乱象的同时,也及时在关键节点、新闻热点出现时进行消费提示。

比如,在1月份“开门红”人身险公司重要销售节点,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防范利用自媒体平台误导宣传的风险提示》,提示消费者注意“秒杀”“全国疯抢”“限时限量”“保本保息”“保本高收益”“复利滚存”“过往病史不用申报”“得了病也能买”“什么都能保”等销售误导常见词;在春节前夕,北京银保监局发布了《电子投保注意事项莫忽视》《填写个人投保信息要真实》,上海银保监局发布了《关于防范P2P不法分子骗取保单贷款资金的风险提示》,让消费者准确识别销售误导的惯用手法。

178张罚单!保险中介“小问题”“老问题”再次浮出水面

邮箱:[email protected]

下载金融时报客户端 看更多独家新闻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