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河北邢臺發現蜀漢趙雲之墓,學者挖入地下3米,直接封存

蜀漢劉備左右雖將寡,卻也有關羽、張飛、趙雲、魏延等不世虎將,尤其關張趙三人,跟隨劉備南征北討忠心不改,皆為蜀漢立業之柱石。然而關羽張飛縱然“萬人之敵,聲雄百代”,卻不及趙雲壽終正寢的福分。縱觀漢末三國猛將如雲,勇悍、富謀、忠義者比比皆是,但堪稱“完人”的少之又少。正如明代史學大家徐奮平所嘆“子龍不特渾身是膽,亦渾身是智,為三分之完人矣”,能得此言,足見趙雲德行之高。

河北邢臺發現蜀漢趙雲之墓,學者挖入地下3米,直接封存

《三國志·趙雲傳》記載,趙雲與劉備相識於“白馬義從”公孫瓚處,彼時趙雲回鄉奔喪,與劉備辭別時就曾說“不能做違德之事”,劉備見多了心機深沉抑或散漫不羈之輩,故尤為欣賞趙雲的浩然正氣。建安四年公元199年,車騎將軍董承持衣帶詔籠絡劉備,暗中蓄力圖誅曹操,事露,董成被誅,劉備亦是大難臨頭,麾下人馬盡被曹操大敗,只得狼狽逃往河北袁紹處,暫求容身。在劉備遭此一難時,已經卸甲多年的趙雲聞聽,立即從常山奔往鄴城效力。

何為雪中送炭,大抵也不過如此。趙雲來投後,默默為劉備募集人馬,助劉備伺機離開轉投荊州劉表,在荊州7年間,趙雲時刻護佑著劉備。當陽長坂坡曹操人馬追來,劉備、諸葛亮、張飛疾馳奔逃,趙雲卻調轉馬頭,隻身救回了尚在襁褓中的後主劉禪,彼時劉禪可是劉備唯一出世的子嗣,由此可見趙雲心思細膩勝過旁人。長坂坡之後,趙雲獲封“門牙將軍”,此封號卻令趙雲千載之間沉浮於雜牌保鏢的說法中,而實際上卻絕非如此。

河北邢臺發現蜀漢趙雲之墓,學者挖入地下3米,直接封存

三國時期,“門牙將軍”不同尋常,能擔此位者非心腹不可,平素負責統領親兵護衛主公周全。還得文武兼備能力強,奔逐沙場能率兵征伐,如此一來,關羽、張飛、趙雲三者,處事穩妥不驕不躁的趙雲確實最適合此一位。劉備病故白帝城後,趙雲作為至近之人,又照看著後主劉禪的安危,並跟隨丞相諸葛亮南征北討。

常言道刀劍無情,趙雲身在其中數十年卻始終不為其損,由於厚待麾下將卒,故而身邊也無張飛之禍,安然活到了建興七年,於府宅中壽終正寢。趙雲死後,墓冢有兩處,一是成都大邑縣銀屏山下的趙雲墓,另一個是河北邢臺臨城縣的趙雲墓,大邑縣的趙雲墓已經在1700餘年的歲月中消失殆盡,而臨城趙雲墓卻得到了意外保存。

河北邢臺發現蜀漢趙雲之墓,學者挖入地下3米,直接封存

《臨城縣文物志》及考古學者介紹,1982年,考古學者下鄉時,意外在臨城縣郊外發現了一座大墓,當地世代稱為“趙雲冢”,而且墓冢旁的小村落居住的大部都是趙姓人家。由於墓冢存在盜洞,學者決定展開試探發掘。古墓墓冢高8米,人們沿著墓冢後側的盜洞向下發掘,期間出土了碎裂的古磚瓦及陶器片,由此可見封土下確實存在墓室。

然而深入地下3米後,卻出現了大量的積水和淤泥,考古隊用洛陽鏟試探,發現淤泥層竟然深達2米多,這令學者望而卻步,立即退出。在考古界有一認知,古墓中發現淤泥,通常意味著墓室極有可能被淤泥隔離保存,因為盜墓者也無法穿過淤泥層,考古學者由此推測,這處趙雲墓應該保存完好,於是填補了盜洞,進行保護,趙雲墓也由此得以保存,千年忠魂安寧如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