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部分券商出海折戟 外資搶灘或引發“鯰魚效應”

“開放的大門必將越打越開,對於證券行業來說,重塑的積極意義明顯;對於券商來說,機遇與挑戰並存。在此過程中,難免要交一些‘學費’。”中國銀河證券國際業務某負責人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近日,兩家新設立的外資控股券商獲批,同時多家上市券商公佈2018年年報,其境外業務“成績單”也隨之揭曉。

國際化業務差距明顯

記者從上市券商年報中發現,國際化業務在不同規模券商之間差距明顯,龍頭券商的優勢比較明顯。

定位為“精品投行”的中金公司,海外業務一直是其優勢。2018年,中金公司營收、淨利同比增長均超20%,在2018年市場低迷的環境下,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其業績增長主要得益於業務的多元化及國際化。根據年報,中金公司境外業務去年再創新高,表現大幅優於市場,收入貢獻首超股票業務部整體收入的一半,2018年港股和北向滬深股通總交易量比2017年增長近一倍。

國泰君安年報也披露,其在香港主要通過國泰君安國際開展經紀、企業融資、資產管理、貸款及融資和金融產品、做市及投資業務,並已在美國和新加坡等地進行業務佈局。2018 年,國泰君安國際積極推進財富管理、固定收益及結構化產品的發展,優化資產結構和客戶結構,繼續保持在港中資券商的領先地位。

中信證券則通過中信里昂證券全面開展國際業務,在傳統經紀、投資銀行、固定收益、資產管理等方面均保持了市場地位,並在不同領域實現新突破。

此外,海通證券通過收購併整合海通國際證券、海通銀行,設立自貿區分公司,建立了業內領先的國際業務平臺,獲得了亞太地區先發優勢以及歐美地區前瞻性的戰略儲備。

“我們審慎而前瞻地佈局全球市場,實現了國際業務盈利貢獻度的穩步上升。投資銀行業務境內外聯動和快速響應能力顯著提升,研究業務海外市場影響力獲得實質性突破,AssetMark 資產管理規模創造了歷史新高,美國紐約辦公室落地建成……我們踏上了打造本土、香港和美國三地聯通、資源共享、戰略協同的國際化新徵程。”華泰證券也在年報中披露。

不過,某券商國際業務內部人士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多數券商開展國際業務,主要還是國內業務開展模式的簡單複製,沒有太多創新和突破之處。”

相比龍頭券商在國際化進程中作出的積極探索,一些中小券商起步較晚,有的尚屬規劃階段。

“國際業務的開展對券商資本實力有很高要求,中小券商開展相關業務的難度較大。”某券商專業人士告訴記者。

部分券商海外“折戟”

值得注意的是,券商開展國際化業務面臨風險和挑戰。

首先是合規風險。《國際金融報》記者查詢統計發現,券商國際業務近期領到香港證監會的多張罰單。

2019年一季度,香港證監會集中開出17份罰單,其中與內地券商國際業務子公司相關的不少於5張,如國泰君安(香港)、廣發(香港)、東方(香港)、海通國際、申萬宏源(5.620, 0.02, 0.36%)(香港)等因涉嫌市場操控被凍結有關客戶賬戶;中銀國際證券因銷售投資產品違規,被罰1000萬港元;國信(香港)因違反有關打擊洗錢的監管規定,被罰1520萬港元等。

“最近香港證監會開罰單確實比較勤,可能是相關券商問題積累到一定程度而集中爆發。而就罰單本身來看,有些是常規罰單,有些則是相對比較嚴重的。”某券商國際業務專業人士告訴記者。

“內地券商開展境外業務,由於對境外商業管理、法律環境和盈利模式理解不深,組織和協調商務法律、財務、人力資源等內外部資源的能力欠缺,對盡調風險點的把握也存在不足。”上述券商國際業務人士表示。

其次,國際化業務對於券商經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去年,券商海外投資頻頻“爆雷”。根據2018年年報披露,由於光大資本投資踩雷,光大證券(13.260, -0.01, -0.08%)計提了負債14億元,計提資產減值1.21億元,預計2018年淨利潤從13.47億元修正為1.03億元,下降幅度超過90%;廣發控股(香港)旗下基金炒外匯虧損1.39億美元,導致廣發證券(16.320, 0.02, 0.12%)2018年合併淨利潤減少9.19億元,超過公司2017年度經審計淨利潤的10%,公司被廣東證監局責令改正。

外資券商搶灘中國

證券行業對外開放雙向並舉,一方面本土券商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另一方面外資券商加緊佈局中國市場。

繼瑞銀證券之後,證監會近日核准設立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外資持股比例均為51%。目前,外資控股券商已增至3家。

關於在華業務的開展規劃,野村控股日前表示,新的合資公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在成立初期將以財富管理為主營業務,此外將逐漸建立金融產品銷售渠道,以及拓展機構及其他業務,並最終發展成為一家綜合性證券公司。

根據去年證監會發布實施的《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除了允許外資控股合資證券公司外,還將逐步放開合資證券公司業務範圍。

未來外資控股券商將逐漸增多,是否會給本土券商帶來競爭壓力?

一位曾在外資券商工作的人士向記者透露:“在外匯管制情況下,外資進入中國還只能做一些類似投行、財富管理等輕資本的項目。”

財經分析人士指出,國外優質券商的進入,很大程度上將引發“鯰魚效應”。一方面,會加大國內證券市場的競爭度,令證券公司更加專注提升自身服務和開拓市場;另一方面,國外優質券商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模式或許也能為一些國內券商所借鑑,從而完成蛻變。

長遠來看,外資控股證券公司的設立,有益於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而投資經驗豐富、經營模式成熟的外資控股證券公司的進入,勢必會進一步激發本土券商的競爭意識。

本文源自公私風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