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孩子專注力差、三分鐘熱度不是病,做好這四點就能改善!

小一點兒學齡前的孩子做事情總是三分鐘熱度,新買回來的玩具玩幾天就夠了,做一件事情沒幾分鐘就不感興趣了,看書翻兩頁就扔一邊兒去了……

上了小學的孩子專注力差,上課坐不住、總是不專心聽講、東張西望、總做小動作,回家寫作業也總是玩橡皮、啃鉛筆,或者時不時地出來逛兩圈,玩一會兒玩具……

看到這些現象,我們作為家長感覺很頭疼,非常擔心孩子會因為專注力不夠,影響學習、影響成績,最終影響考學和工作。

三分鐘熱度,實際上就是指孩子在某一件事情上持續關注的時間短,和專注力差基本上是一個概念。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孩子的專注力與年齡之間的關係。

黃楊名老師說,我們大部分人關心的孩子的注意力問題,實際是孩子能不能排除周圍的干擾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力做某件事情。這又叫做“衝突的排解問題”。衝突的排解與大腦中控制注意力和抑制衝動的腦區——額葉區關係非常緊密。可是額葉區的發育是持續、緩慢的,一直到青春期才會達到高峰。

而科學研究表明,我們成年人的平均專注時間也才25分鐘左右。

而且,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我們的生活已經越來越碎片化了,我們的生活和學習時間都被不知不覺的切碎了。據統計,一個人一天平均會看150次手機。無論我們在做著什麼事情,上課、吃飯或是工作,都會不自覺地拿起手機來,看手機這個動作上百次的切斷我們當下正在做的事情。

而且,隨著智能電子產品越來越普及,我相信,我們成年人專注力的時間也會隨之減少。再說,仔細想一想,作為成年人的我們,全神貫注去做一件事情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呢?

所以,當我們很難做到時,我們首先要反省自己,並調整我們對孩子的期望。

小孩子的大腦發育還未完善,他們注意力不集中是一個普遍現象,就連比爾·蓋茨的父母也曾為他上課時“散漫、精神不集中”而擔憂過。大家不用太擔心,這不是病,這是正常現象。

但是,即使這是正常現象,也可以通過人為原因,讓它變得更好或者變得更差。

孩子專注力差、三分鐘熱度不是病,做好這四點就能改善!

網絡圖

先來說一說人為的干擾。

(1)安全感缺失會影響孩子專注力

專注力從嬰兒時期就開始了,所有的科學實驗都在證明,嬰兒真正感興趣的是人的臉部。嬰兒的視力範圍是20釐米左右,正好是母親哺乳時嬰兒視線所及的距離。一個被很好哺乳的嬰兒,就會在安全感和專注力上獲得極大的滿足。

當然,如果我們懷抱著孩子,用奶瓶餵奶的話,我們與孩子之間也是這個距離。所以,大家也不用太擔心。是否純母乳,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孩子與媽媽的情感連接,但我相信這不是關鍵因素。因為媽媽(或其他長期陪伴孩子的家人)的愛心、眼神和行動,才是更為重要的。

只要家人用心陪伴孩子,與孩子建立了很好的連接,那麼孩子就有了足夠的安全感,他就很順利的獲得了第一波專注力。如果孩子沒有得到很好的陪伴與照顧,孩子一直出於不安全的心理狀態,那麼他很難去專注在某一件事情中或者某一個人身上。

恐懼和擔憂,會損害孩子的專注力。其實大人也一樣,出於恐懼或者不安全的環境中,是無法專心做事情的。

(2)太多的玩具干擾了孩子的專注力

現在大家的經濟條件越來越好了,每個孩子都擁有了很多玩具。

但是:

  • 越是色彩紛亂的玩具,越容易發散孩子的注意力;
  • 在孩子視線所及的範圍內,玩具越多,越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想要培養孩子好的專注力,那麼就在孩子小的時候別給孩子買太多玩具,或者把所有玩具放在收納櫃中,每次給孩子拿出一到兩種玩具。

孩子大一些,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想玩的玩具,玩完之後再讓他放回去,順便也培養了孩子收拾和整理的習慣。

孩子專注力差、三分鐘熱度不是病,做好這四點就能改善!

網絡圖

(3)大人的不斷干擾

孩子正在專心的玩一個玩具,結果,奶奶過來喂口水,媽媽過來給塊蘋果,爸爸過來送塊麵包……好好的專注力培養的過程,就被大人這麼多的過分的愛心不斷地干擾和打斷。

想要孩子有個良好的專注力,就讓孩子自己玩吧!等他需要我們參與的時候,我們再給予幫助!

有一次,在一個戶外大滑梯處,一個奶奶就等在滑梯的出口,一手端著保鮮盒一手拿著一個小叉子,孫子每滑出來一次,她就給她孫子喂一口水果。

彎著腰馱著背,認真的盯著,仔細的喂著,如此的辛苦,卻又如此的得不償失!

無知的愛,就是害!——這句話雖然難聽,但卻非常有道理!

(4)電子產品的傷害

高科技發展時代,將孩子與電子產品隔離,是不太可能實現的事情。但是,儘可能晚的讓孩子接觸電子產品,是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努力去做的事情。

電子產品,手機遊戲,不是洪水猛獸,沒有那麼可怕,孩子早晚都會接觸,都會學會。但是,不能因為這樣,就放縱孩子、任由孩子去玩,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凡事不走極端,都要有個度,這個“度”就需要我們幫助孩子把握!

太長時間的動畫片時間,太長時間的手機遊戲時間,不但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而且還會對孩子的大腦產生損害。

所以,在孩子小的時候,要儘可能地延遲孩子接觸電視、手機的年齡,限制孩子接觸電視、手機的時間。

以上四點,就是我認為的影響孩子專注力的四大因素。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孩子專注力差、三分鐘熱度不是病,做好這四點就能改善!

網絡圖

接下來,說一說如何做,能夠幫助孩子改善專注力。

(1)給孩子提供安全的心理環境

我們要給孩子足夠的愛與支持,讓孩子感覺到滿滿的安全感,這樣,孩子才有足夠的勇氣去探索世界,才有足夠穩定的心態去投入地專注地去做某一件事。

這裡舉陪伴寫作業個例子,方便大家理解。

比如,當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你坐在旁邊,貌似給予足夠的陪伴,可是過幾分鐘你說了一句“腰挺直”,再過幾分又說了一句“這個字擦了重寫”,再過幾分鐘又說“這道題算錯了,重新再看看”,然後過了幾分鐘又說“你怎麼做的?這麼簡單的題都能算錯?/這個字昨天才學的,今天又忘了?什麼記性啊!”……

如果,在你如此陪伴之下的孩子,還能全神貫注的專心寫作業,我都會佩服得五體投地。

想想我們,如果在做飯的時候,老公總是在旁邊說“菜沒洗乾淨,再洗一遍;塊兒切的大了;鹽放的少了;油放得太多了……”你還能繼續專注地做飯嗎?我估計,你早就憤怒到把他趕出去了吧!

(2)給孩子提供簡潔的物理環境

外界環境的干擾越多,孩子就越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所以,孩子的房間佈置,需要父母們多用用心。

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平時娛樂還是以玩具為主。我們在孩子觸手可及的範圍內,別放超過三種玩具,因為玩具越多,越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當孩子玩這個玩幾分鐘,再玩那個玩幾分鐘,形成這種“三分鐘熱度”的行為模式時,再去調整,比較困難。

曾有個實驗:

  • 在一個非常簡單的環境中,讓兩個一組的成人面對面聊天,話題不限,兩個人能聊得很好;
  • 可是,還有一部分人,實驗者在桌子上放上他們各自的手機,雖然不讓碰,但是因為有了這個手機的干擾,兩個人的聊天質量就變得很差。

因為手機嚴重干擾了兩個人聊天的熱情,它就像一個鉤子一樣,在無聲地吸引著人們地注意力。

對於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孩子在專心的玩,而我們坐在旁邊看電視或者玩手機,都容易把孩子從玩具的專注中抽離出來,吸引到我們身邊。

(3)不打斷、別干擾

當孩子專注地玩一個玩具時,我們不用擔心他渴了餓了,別總是去送水餵飯,也別總是讓孩子擺姿勢擺表情配合你拍照錄像,就讓他安靜的專注在玩具世界裡吧!

我們此刻的不作為,是對孩子培養專注力的最大支持!

孩子專注力差、三分鐘熱度不是病,做好這四點就能改善!

網絡圖

(4)刻意訓練——與孩子玩培養專注力的遊戲

閱讀,是我一直推薦的很好的興趣,也同時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當孩子認真閱讀每一本書時,都是對專注力的一次訓練和培養。而且,養成閱讀習慣,還能幫助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績,是個一舉多得的事情,極力推薦!

在閱讀的時候如果大聲朗讀,會有更好的效果!因為大聲朗讀是一個使孩子口、眼、腦相互協調的過程。大聲朗讀時,精力必須高度集中。

此外:

  • 小一點的孩子可以玩簡單的迷宮、找不同、比大小等;
  •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玩棋牌類、桌面遊戲等;
  • 球類的運動,以及一些小互動,如:讓孩子轉幾圈後嘗試走直線;
  • 還可以玩其他鍛鍊專注力的遊戲,比如依次報數,逢1和7的人就要站起來報數。這類的遊戲,非常鍛鍊孩子的專注力。

其他的遊戲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在網絡上一搜一大把。

雖然說教育不等於訓練,但是訓練是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家長要投入足夠的時間和耐心,與孩子一起玩耍。在家長與孩子一次次的練習和互動中,不但能培養孩子的專注力,而且還能增強我們的親子關係,加強情感連接。

這是我認為的培養孩子專注力的非常重要的三個方面。希望能給大家一些幫助。

關注孩子專注力的培養,就是給孩子增加成功的砝碼。

讓我們一起加油!

我是兩個孩子的媽媽,美國正面管教認證講師,“非暴力溝通”的踐行者。我不是專家,我的原創文章是基於我的學習和實踐而寫,是個人感悟,希望朋友們建設性的參考。如果能給到大家一些啟發,我很開心。若您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關注我。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都能擁有良好的親子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