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如何评价赫鲁晓夫?

手机用户9403739031


整整54年前,1964年10月14日,正在与苏联大打笔仗、发表了九篇评论的中共中央,获得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

苏联驻中国大使契尔沃年科向中共中央通报:赫鲁晓夫已经退休,原因是“年迈与健康”。

赫鲁晓夫的下台,更多是苏共内部的一场权力之争。方便面君查阅了包括赫鲁晓夫的儿子所写的《赫鲁晓夫下台内幕》等资料,试图对赫鲁晓夫的突然下台,作一梳理。

一、

1964年10月12日,赫鲁晓夫带着家人,在外地度假。

米高扬和赫鲁晓夫在一起,科兹洛夫已经入院很久。这意味着,赫鲁晓夫的两个忠臣,都不能在莫斯科起作用。

这一年的4月,谢尔盖·赫鲁晓夫警告过他的父亲,一批人正在意图颠覆他的领导,其中就有苏共中央第二书记勃列日涅夫。但很显然,赫鲁晓夫或是因为年迈,或是因为轻敌,并没有将儿子的话,放在心上。

10月12日这一天,身处莫斯科的勃列日涅夫,召集了一次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当时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候补委员和中央书记总计25个人中,有18人到会。会议通过了一项题目为《关于因即将召开的苏共中央全会和制定新时期的远景国民经济计划而出现的问题》的决议。

这是一份非常奇怪的决议。决议的落款,是“苏共中央主席团”。决议中,却点名批评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

决议的内容是——

A、 鉴于计划于今年 11月在苏共中央全会上讨论的问题的主要性质和在制定新的五年计划中所出现的不明情况,苏共中央不断接到询问,因此认为在赫鲁晓夫同志参加的最近的苏共中央主席团全会上对此予以讨论是刻不容缓的和必须的。责成勃列日涅夫、柯西金、苏斯洛夫和波德戈尔内同志与赫鲁晓夫同志电话联系,将定于1964年10月13日召开中央主席团会议的本决议通知他。

B、 鉴于赫鲁晓夫同志于1964年7月18日向各级党组织散发的《关于对转向集约化道路的农业的领导》的信件在地方上所引起的混乱和其中所包含的前后不相联系的指示,从各级党组织撤回这一信件。

C、 考虑到所出现的问题的性质和即将对此进行讨论的重要意义,认为将苏共中央委员、苏共中央候补委员和苏共中央监察委员召至莫斯科听取苏共中央主席团向全会所作的讨论这些问题的总结报告是适宜的。

关于召开苏共中央全会的时间在赫鲁晓夫同志到达时决定。

二、

当天晚上,以“紧急农业问题请示”为由,苏共中央的理论家苏斯洛夫打电话给赫鲁晓夫,说服后者于13日下午返回莫斯科。

接到电话的赫鲁晓夫,嗅到了危险。

他和米高扬在林荫道上散步,突然说了一句:“他们那儿并没有什么急不可待的农业问题,这个电话可能和之前的那件事有关。”

米高扬没有回答。

赫鲁晓夫继续说:“假如仅仅涉及我的去留,我不准备反抗了。”

在莫斯科,勃列日涅夫十分紧张。他对赫鲁晓夫的沉默,感到恐惧。他既担心赫鲁晓夫不回莫斯科,又担心赫鲁晓夫回到莫斯科。

勃列日涅夫原本对赫鲁晓夫保持忠心,一直到1964年的7月15日。这一天,在最高苏维埃大会上,赫鲁晓夫讲话时提议,勃列日涅夫既然已当选党中央委员会书记,那么他原本担任的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的职务,就该由米高扬担任。

这个提议被暴风雨一般的掌声通过了。

勃列日涅夫就由国家元首,变成了专职书记,一切必须听命于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流露出的不满情绪,很快被早就准备“倒赫”的波德戈尔内、波利扬斯基和谢列平三人察觉。随后几个月,这个小团体与其他主席团委员、候补委员、中央书记持续沟通,很快取得了相对一致的意见。

当然,没有人和米高扬、科兹洛夫沟通。

10月12日,当主席团通过决议时,全党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已有绝大多数拥护“倒赫”,其中还包括了克格勃和军方主要负责人。

三、

13日,赫鲁晓夫和米高扬一起,飞往莫斯科。

据说,在飞机上,赫鲁晓夫曾有一次歇斯底里的发作,要求飞机不飞往莫斯科。但是,飞机上无人听从他的命令。已入虎口的赫鲁晓夫,显然已法脱身。

在机场,来接赫鲁晓夫的,只有克格勃主席和保卫局长。

车辆直接驶入克里姆林宫,赫鲁晓夫和米高扬直奔会议厅。赫鲁晓夫的卫队长接到通知,可以去休假了。

会议是一场围攻。

赫鲁晓夫和米高扬刚刚入座,就遭受了集体攻击。委员们批评赫鲁晓夫的工作作风和个人品德,说他破坏了集体领导的原则,把个人意志强加给别人;简单粗暴,不负责任的胡说乱讲,在国内外都引起了许多麻烦和误会;在国内经济决策方面瞎指挥,造成了一些重大失误;喜欢自我吹嘘,经常携家带口出国旅游;任人唯亲,提拔了不少不称职的干部,其中有一部分是自己的亲属等等

米高扬不同意这些意见。他提出建议,哪怕解除赫鲁晓夫第一书记的职务,也应该让他继续担任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

显然,同意这一建议的,只有是赫鲁晓夫和米高扬自己。

当天晚上,赫鲁晓夫在给米高扬的电话中说:“我已经老了,也累了。让他们现在就自己去干吧。我完成了主要的任务。我们之间的关系、领导作风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难道谁会异想天开地认为我们可以对斯大林说我们觉得他不合适,建议他退休吗?那样一来,我们就得彻底完蛋。现在一切都不同了。恐惧心理没有了,讲话都是以平等的身份。这是我的功劳。我不会去斗争的。”

四、

赫鲁晓夫打电话时,苏共中央又作出了新的决议,其中包括——

A、 满足赫鲁晓夫同志因年迈和身体状况恶化而解除其第一书记、中央主席团委员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等职务的请求。

B、 承认今后由一人身兼中央第一书记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是不适宜的。

C、 认为必须于1964年10月14日召开苏共中央全会。责成列·伊·勃列日涅夫同志召开苏共中央全会。

……

10月14日上午,赫鲁晓夫被迫在决议上签字。勃列日涅夫允许他最后一次发言。赫鲁晓夫说——

你们大家在这里,对我的不好的品质和行为谈了许多,也谈到了我的好品质,为此我谢谢你们。我为主席团高兴,总的说是为它的成熟感到高兴。我对它达到这样的成熟程度也尽了绵薄之力。

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大家都是党培养起来的,我们能有今天的政治地位,全都是她的功劳,党的功劳。我和你们的政治与思想基础是一样的,我不能同你们斗争。我愿让位,我不会斗争的。我若是过去让谁受到了委屈,对谁态度粗暴的话,再次请求原谅。工作中什么都可能发生。不过我想说,对我提出的许多指控都是绝对不能接受的。现在我不可能把所有指控都回忆起来并且一一答复。我只讲一点:我的主要缺点和毛病是善良和轻信,也许还有一点,就是我自己发现不了自己的缺点。不过就连你们,今天在座的各位,也从来没有公开和诚实地指出过我的任何缺点,总是随声附和,对我的所有建议都统统支持。你们也缺乏原则性和勇气。你们指控我同时兼任中央第一书记和部长会议主席。不过客观地说,我本人并没有力争这样兼任。回想一下吧,问题是集体决定的,而且你们当中许多人,包括勃列日涅夫在内,都坚持让我兼任嘛。也许我的错误是我没有反对这个决定,可是你们全都说为了对事业有利必须这样做。现在你们却又指控我兼任两个职务了。

是的,我承认自己对艺术和科学工作者曾有过失当的地方,其中也包括我对科学院的意见有失分寸。可是我国科学在许多问题上落后于西方科技,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嘛。我们把人民大量的钱财都作为科学投资,我们提供了一切条件,以便进行创造和把科技成果推广到国民经济中去。应当强迫、应当要求科研机关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做出真正的贡献。这可是无论如何也回避不了的真理。

赫鲁晓夫在这最后一次发言中还为他主张从古巴撤出导弹、修建柏林墙等重大国际事件的决策作了辩解。当他确认所有这些都己经于事无补后他说——

显然,现在是你们说怎么办就怎么办……也好,我是罪有应得。我做好了一切准备。你们知道,我本来就想过我该退下来,问题一大堆,我这么大年纪了解决起来很困难。应当提拔年轻人。我明白,今天有些人缺乏勇气和诚实……不过,现在不是谈这个的时候。至于现在所发生的事情,历史总有一天会作出有分量的公正的结论的……现在我要求写一份关于我辞职、退休的报告,我要在上面签名。为了党的利益我准备去做一切。我在党内已经46年了,请理解我!我想,你们也许会考虑给我安排个荣誉职位,但我不向你们要求这个职位。我在哪里生活,由你们决定。只要该做,我准备到任何地方去。我再次谢谢你们的批评,谢谢这些年来和我一起工作,谢谢你们准备给我退休的机会。

赫鲁晓夫终于流下了眼泪。

五、

10月14日下午,苏共中央全会在克里姆林宫大会议厅举行。

七年前,当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在主席团成员中已经取得了多数,企图将赫鲁晓夫赶下台时,赫鲁晓夫就是在这个大厅里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杀了一个回马枪。

但这一次,显然,历史没有重演。

苏斯洛夫在报告中列举了赫鲁晓夫15条主要错误,将他的内政外交各项政策,完全否定。报告结束后,赫鲁晓夫“申请退休”和主席团“同意赫鲁晓夫退休”的决议,获得一致通过。

随后,勃列日涅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柯西金任部长会议主席。

10月16日,赫鲁晓夫下台的公报发布。

同一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毛泽东对这两件事的评价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无可奈何花已开”。

前一句,说的是赫鲁晓夫下台。

后一句,说的是中国已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列强肆意欺负中国的日子,已经过去。

是所谓“小丑下台,应欢送,礼炮轰隆”。

一个月后,《红旗》杂志发表社论,名为《赫鲁晓夫是如何下台的!》。文章的开头这样写道——

赫鲁晓夫下台了。这个窃据了苏联党和国家领导地位的大阴谋家、现代修正主义的头号代表终于被赶出了历史舞台。赫鲁晓夫的垮台,是全世界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坚持反对修正主义斗争的伟大胜利,表明了现代修正主义的大破产,大失败。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看来,赫鲁晓夫的下台,并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而且可以说,完全是意料中的事情。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早就预见到赫鲁晓夫的这个下场。人们尽可以列举千百条罪状来说明赫鲁晓夫垮台的原因,但是,千条万条,最根本的一条,是他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所指出的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违背了人民的革命意志,妄图阻碍历史的前进。

……

六、

赫鲁晓夫下台的原因,方便面君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

A、 赫鲁晓夫的工作作风,极其简单粗暴,做事独断专行,违背集体领导制原则。

B、 苏联的经济改革并未获得成功,老百姓越来越穷。

C、 赫鲁晓夫反对斯大林,给人以政治上摇摆的感觉。

D、 赫鲁晓夫大量的改革,触动了许多利益集团。

下台之后,赫鲁晓夫得到了一辆轿车,一套郊外小别墅,还有一笔不错的“特殊养老金”。

据美国人陶伯曼在《赫鲁晓夫全传》中说,赫鲁晓夫退休后非常消沉,吃了安眠药还是一夜未眠,早饭几乎都没有动一下。然后,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新任安全负责人(同样是监视者):“你得到了一份十分单调乏味的工作,现在我已经是一个赋闲在家的人。我不知道如何打发时光,你会和我一起在沉闷中耗费生命的。”

可是,赫鲁晓夫退休第一天的生活不仅不沉闷,家中甚至又发生了一次“政变”,不过,地点是在车库。那天早晨,那辆只有苏联几位高级领导人才能享受的伊尔牌豪华轿车开走了,先是换成了一辆算得上中高档的“海鸥”轿车,当天晚上,“海鸥”也开走了,又被换成了一辆再普通不过的黑色伏尔加,据说还是二手的。

在赫鲁晓夫之子谢尔盖的笔下,这次换车事件是父亲因反特权而遭到的报复。据他回忆:“一位长官回忆起父亲曾不止一次地试图取消或者至少削减专用小车。父亲这一倡议曾引起各级领导人的强烈不满。如今轮到他们出气了”,“甚至有人给我们转达了某位匿名长官的话:‘他不是想让我们坐伏尔加吗?现在就让他自己来试试吧。’”

当赫鲁晓夫的一个孙子在学校里被校长问起,他爷爷在退休期间干些什么时,孙子的回答是:“我爷爷在家里哭”。

多年后,赫鲁晓夫的厨师在被问及同样问题时,回答也差不多:“他坐在家里哭,一直哭。”


方方面面的方便面


赫鲁晓夫是苏联的掘慕人,斯大林搞全民选举,直接投票选国家领导人,早于西方世界,但不成熟,斯大林为什么杀那么多人,答案就在这里,把怀疑反自己人搞掉,保证自己高票。

赫鲁晓夫想改,但他选择了一个人说了算,这个制度沿袭到苏联完蛋,我认为是这个制度导致了苏联灭亡,政权不接受监督,产生严重腐败,又靠好受谎话来自圆其说,久两久之,无人信了。

原来制度不成熟但下面对上级形成一个制约,就包括斯大林在内,没有贪污腐败的。弱点是几个人一开会领导就下台了,而没有象西方下台必须要很严苛的程序,

赫鲁晓夫改革从制度上是一种倒退,

斯大林,为苏联建立了强大的工业体系,扩大了国土,把国家建成世界级和美国能对抗的起级大国,在世界上建立了十几个国家社会主义阵营。人民生话也提高很多。但让赫鲁晓夫把墓都挖了,为了证明他的合法性千方百计黑诋毁斯大林,把一切功劳归于自己,把一切错误归于斯大林,撒了很多谎,最后焚尸,其实等于毁了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再加上腐败,不完才怪


用户9313751291669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在东方还是西方,赫鲁晓夫都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斯大林死后老资格马林科夫,莫洛托夫,布尔加宁等人企图解除赫鲁晓夫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的职务。但在朱可夫空运中央委员进入莫斯科的帮助下,赫鲁晓夫在中央委员会得到了支持,推翻了主席团的决议,击败了他的对手。朱可夫得到了应有的报酬,但四个月后,朱也被认为有政变嫌疑被解除了职务。“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看来赫鲁晓夫很懂这一套。斯大林死后,赫鲁晓夫清算斯大林时说斯大林常常占着党政两个职务。不过,赫鲁晓夫在担任党的第一书记时,不仅兼任过武装部队最高统帅一职,还兼任过部长会议主席。

无论是国运走到了这一步,还是赫鲁晓夫个人的能力。总之,他当权时苏联的武装力量发生了重大变化。他决定不发展海上舰队先发展火箭,在轰炸机和导弹,探索宇宙等方面取得了进展,巩固了国防。同时,他提出了裁减军队,降低军官工资,他主张开恳荒地,用广种薄收来生产粮食,解决吃饭问题了。他虽然生性粗鲁,但和科技界,文艺界的知名人士接触频繁,主张给这些人以公正对待,理解宽容。在他的主张下,很多人得到了外出访问,交流和演出的机会。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他不仅关注人民的住房,还关注人民的菜蓝子,理解到了消费者的痛苦。虽然他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好。

在对外政策上,他提出了和平共处,裁军,停止军备竞赛。他和艾森豪威尔,肯尼迪,尼克松都有过交锋。赫鲁晓夫被认为是一个工人出身的人,但他的睿智被认为在这些大国领导人中一点也不逊色。他和尼克松有著名的“厨房辩论”,在联合国的大会上会拿着鞋子敲桌子。但这都没仿碍他赴美国访问,留下缓和的“戴维营精神”。在他的任上,既有“柏林危机”也有“古巴导弹危机”,无论是强硬还是退让。他都做的比较进退自如。他和我们的关系不融恰,因为他在这里总是“走麦城”。他的失败还是在他的同僚们身上,1964年,当他去克里米亚度假时,他的手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他对付朱可夫的手段,把他免了职,勃烈日涅夫上台,赫鲁晓夫时代结束。


天太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所谓赫秃的恶行: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是怎么回事?

1958年7月31日,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来到了北京,商讨联合舰队和长波电台的事情。

所谓长波电台。1958年1月,苏联的第一艘核动力潜艇试航成功,实现了远洋航行。外出潜艇与基地的通讯和联络问题便提上了议事日程。

苏联提出,在中国的海南岛建一个长波发射台。

4月18日,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致函中国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建议从1958年至1962年在中国华南地区,由中苏共同建设1000千瓦大功率长波发射电台和远程接收中心各一座,投资1.1亿卢布,苏联出7000万,中国出4000万,建成后中苏两国共同使用。电台的所有权属于中国,苏联只是要求通过协议,允许苏联使用这个电台。

其实,当时中国也急需要电台。

根据《肖劲光回忆录(续集)》,1957年,中国从苏联进口的三套“突浪型”中小功率长波电台安装完成。随着潜艇部队的发展,迫切需要大功率的长波电台。海军便与苏联有关方面联系,希望获得帮助。

长波电台本来是互利互惠的事情,只是电台共用,丝毫不涉及中国主权、领土完整,甚至也不会干涉解放军海军的指挥。

然而,因为政治原因,我方拒绝苏联要求,不允许苏联使用在中国领土上的电台。

于是,这个提议就完了。



所谓联合舰队,也叫做共同潜艇舰队。

7月21日,苏联驻华大使尤金要求紧急会见毛泽东,提到赫鲁晓夫希望与中国同志一起商量,建立一支共同的潜艇舰队,越南也可以参加。

说白了,就是苏联潜艇可以停靠中国的港口,进而进入南中国海巡逻。

中国对此断然拒绝。

为此,赫鲁晓夫亲自赶赴北京解释,坚决否认苏联曾使用过“共同舰队”的说法,整个事情是“一次误会”。苏联“从来就没有像中国同志所想的那样要共同指挥中国的舰队,从来就没有过两国共有的想法的影子”,只是希望其海军舰队可以利用中国的海域对付美国人。



事实上,由于中国方面反对,最终赫鲁晓夫将一切都按照中国方面意思执行。

实际上,赫鲁晓夫访华会谈中所有涉及的问题,都按照中国的意愿得到了解决。对这样的结局,双方都感到十分满意。

关于长波电台问题。8月3日,彭德怀和马利诺夫斯基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北京签署了《关于建设、维护和共同使用大功率长波无线电发信台和专用远距离无线电收信中心的协定》,即《八三协定》。其主要内容是:一、长波电台由中国自己建设,主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二、苏联在设计和建筑等技术方面给予帮助和指导,装备器材凡中国不能解决的请苏联援助,通过订货解决。一切费用均由中国通过贸易账户偿付。

1960年2月,长波电台开工建设。电台建成以后,苏联也曾一度使用过。

关于向中国提供海军新技术援助的问题。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了《关于苏联政府给予中国海军制造舰艇方面新技术援助的协定》,即《二四协定》。除了认为尚不成熟的核潜艇技术,苏联几乎向中国敞开了所有海军新技术的大门。

关于苏联顾问和专家问题。会谈后,两国政府签订议定书,规定:苏联根据中国政府请求而派来的军事专家归中国政府支配,如果所在单位继续需要他们,应即改为专家,在期限内继续工作。接着,中国政府开始全面实施“尽量减少聘请苏联专家”的方针,苏联方面也表明了同样的意向。



最后复制一段话,给大家看看。

所谓的赫秃,真不是什么坏人。

赫鲁晓夫为中国做的七件好事

  长期以来,赫鲁晓夫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声誉是很差的,一直被看成是造成中苏关系恶化的罪魁祸首。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历代前苏联领导人中,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为新中国做好事最多的正是赫鲁晓夫呢。   

好事一,帮助中国的经济建设。如果说斯大林承诺援助中国建设的大型工业企业有50项,那么赫鲁晓夫当政11年中答应援建的项目则达286项,他还扩大了斯大林援建项目的设备供应范围。直到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苏联撤退专家时,大型企业已经建成的有120项,基本交完设备的29项,共149项。这就是说,这149项大型工业企业的绝大部分是在赫鲁晓夫执政期间援建成的。这些企业成为新中国的工业骨干,从而打下一个坚实的工业基础。   

好事二,把四个中苏合营公司的苏方股份移交给中国。1950年3月和1951年7月,中苏先后在莫斯科和北京签订了创办中苏石油公司、中苏有色金属公司、中苏民用航空公司以及大连中苏建造和修理轮船公司的两个协定。   

好事三,帮助中国建立原子反应堆。1954年10月,赫鲁晓夫访华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周年。关于原子能问题,赫鲁晓夫同意先帮助中国建设一座小型原子反应堆,培训干部。1957年10月,双方签订了国防新技术的协定,同意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虽然1959年6月苏方单方面撕毁了这一协定,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苏联援建的原子反应堆在培养我国核工业人才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好事四,归还旅顺口海军基地。1954年10月,赫鲁晓夫访华期间,提出将旅顺口海军基地归还中国。双方并就此发表《联合公报》称,中国政府和苏联政府鉴于朝鲜战争停止和印度支那和平恢复以来远东国际形势所起的变化,并且注意到中国国防力量的巩固和根据两国间已经建立的日趋巩固的友好合作关系,现议定苏联军队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基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无偿地移交中国政府,撤退和移交工作应于1955年5月31日前完成。苏军于5月25日撤退完毕。   

好事五,废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秘密补充协定》。《秘密协定》于1950年2月14日由中国政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和苏联外长维辛斯基签订。此后,毛泽东对此多次向苏联及其他外宾表示不满,称这是两块殖民地,两个“特区”。1954年10月,赫鲁晓夫访华时暗示可以考虑放弃该《协定》。1956年5月10日苏联政府照会中国政府,认为《协定》已不符合苏中之间现存的友好关系的精神,建议予以废除。5月29日,中国政府复照表示同意。   

好事六,改变卢布与人民币的比值。1956年10月23日中苏签订协定,对之前的比价作以改进,按照当时两国国内60多种日用品的价格计算,协定规定双方正式比价保持不变,但在非贸易兑换时每元人民币补贴4卢布,即实际比价改为1:6,即1元人民币相当于6个卢布。这个比价同人民币和卢布当时的实际购买力大体相符。1957年5月11日,苏联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交《备忘录》和《关于调整两国在1951年至1955年期间非贸易清算的议定书(草案)》,建议这一期间的非贸易支付均按1956年10月23日中苏非贸易支付协定规定的办法结算,苏方补偿中方9910万旧卢布。   

好事七,在我国三年困难时期,赫鲁晓夫提出向我国提供粮食、食糖。1961年2月27日,赫鲁晓夫致函毛泽东,提出鉴于中国发生食品供应方面的困难,苏联愿意以贷款的形式向中国提供100万吨粮食和50万吨古巴糖,并表示10亿卢布的贸易逆差可分五年偿还,不计利息。


萨沙


首先感谢赫鲁晓夫,帮助中国解除了北方存在的军事威胁。曾几何时,苏联陈兵百万,附于现代化武器装备,部署在中苏边界,时时威胁中国的国家安全。是赫鲁晓夫帮助中国拔掉了这个安全隐患。因为赫鲁晓夫反斯大林,无形中砍倒了苏联社会主义这面旗帜,而且还给他的敌人提供了【大屠杀】这个罪证武器。使他的敌人用于反苏联,很好用。这个武器对于1991年苏联解体是致命的。等苏联一解体,陈兵于中苏边界百万大兵,自顾不暇,还会侵略别人?因此中国北方的安全隐患解除了。

致于现在,普大帝领导下的俄罗斯与中国战略合作,是另外一回事。

第二需要感谢的是苏联帮助中国造出了原子弹。1964年,中国爆炸了笫一颗原子弹,毛主席说我们要感谢赫鲁晓夫,给他发一吨重的大勋章。因为赫鲁晓夫1959年撕毁合同,撒走专家,逼迫中国发奋图强,在困难中研制出了原子弹,增强了中国的自主研发能力,真正的站起来了。

事实上,中国真的感谢赫鲁晓夫。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苏联真的给了中国无私援助,帮助中国建立起从制造飞机到生产煤炭的一系列高、中、低端现代化工业,使中国在短短十年内迈进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赫鲁晓夫从帮助中国建设,到撤走专家,断绝合作,源于赫鲁晓夫骨子里的大国沙文主义思想作怪,损害了中国主权,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赫鲁晓夫反斯大林,直接恶化了中苏关系。

这些都是直接从国家关系层面对赫鲁晓夫的评价。

从个人层面,赫鲁晓夫这人人品挺坏,不能共事。

大家知道,赫鲁晓夫是由斯大林发现并一手提拔起来的。赫鲁晓夫对斯大林也极尽阿语奉承之事,骗取了斯大林对他的信任。可是斯大林一旦离世,直接打击并清算斯大林的,又是这个赫鲁晓夫。态度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与以前的表现判若两人。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世界上最危险的接班人是他》。说世界上最让人防不胜防的就是赫鲁晓夫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阴谋家。也许你愿意交这样的人为朋友?

前一阵,有人说,赫鲁晓夫反斯大林,是因为斯大林杀了赫当叛徒的儿子,因此,赫鲁晓夫怀恨在心,恃机报复斯大林。我是这样想,当你走上国家领导岗位时,你的角色就变了,应以国家大局为重。你说斯大林能因为国家利益牺牲自己儿子,你为什么不能牺牲自已儿子隐忍为国?更何况你的儿子还当了叛徒,自已的是非观哪去了?

事实上,苏联人民正是从赫鲁晓夫对待斯大林的态度身上,看到了苏联高层自私自利的本质。从那时起,人民与政府开始离心离德。高层官员也去掉了人各为己的道德包袱感,开始明目张胆地追求个人利益,从而开始腐化堕落,再无斯大林时代那种理想主义色彩了。

这是我对赫鲁晓夫的认识。



阳城导航


赫鲁晓夫是继列宁、斯大林、马林科夫(光杆儿司令)以后的苏联第4任领导人。从他在1953年9月3日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开始,直到1964年10月被勃列日涅夫等人赶下台为止,赫鲁晓夫前后执政10余年,对苏联的政局和国际形势都产生过巨大的影响。那么,应该如何评价赫鲁晓夫这个人呢?

即便是在苏联时代,人们对赫鲁晓夫的评价是功过参半的,这说明他是一个极有争议性的人物。在他执政的时间里,曾针对苏联的弊政做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不过在勃列日涅夫上台后,还是全面推翻了赫鲁晓夫的路线,基本上又走回了斯大林时代的老路子。

在赫鲁晓夫所有的改革中,最具争议的是他在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会议上完全否定斯大林路线和个人崇拜,并为苏联大清洗中的许多受害者平反昭雪,但这也让斯大林和苏共的威信受到质疑,因此斯大林的支持者们不断抨击赫鲁晓夫。

不过需要承认的是在赫鲁晓夫执政的十年间,苏联工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老百姓生活水平也显著提高,完全没有了斯大林时代的高压政策的影子。然而赫鲁晓夫也犯了很多错误,例如他不切实际地在国内推行农业改革,而且在外交上与中国、美国交恶,并在古巴导弹危机中让苏联声誉扫地。



总体而言,赫鲁晓夫是一位比较有作为的苏联领导人,他敏锐地观察到了斯大林时代留下的各种弊政,因此试图改变苏联现状。但由于他的改革十分有限,而且苏联国内外反对他的力量很强,因此落得黯然下台的结局,不过他的出发点依然是为了更好地建设苏联。


世界人文通史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前苏联的解体,不是那一个人所能影响了的,也不是那些事情能影响了的。说到底是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经济的萧条和衰败等诸多原因所造成的。赫鲁晓夫做为前苏联斯大林指定的接班人,他亲眼目睹了斯大林的所作所为,他有必要把他所经历事实的真像,揭露出来。这也是本着对国家、对历史、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在斯大林独裁、专制的时代,他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举措,那是徒劳的,甚至会“前功尽弃”的、“功亏一篑”的!他只能耐心等待时机!

前苏联是第一个把马克思的理论成为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是第一个解体的社会主义国家。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社会主义阵营也随之“土崩瓦解”!在全球来看,经过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对比,人们开始怀疑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只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关键在特色二字!我们根据中国的国情吸收、消化先进国家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运用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成功的走出了一条前人没有过的道路。


龍泉居士


在赫鲁晓夫11年的执政生涯里,似乎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干出一件轰动国际社会的大事件来。尽管他在任期间,积极推行农业改革,让苏联的民生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时至今日,赫鲁晓夫仍然会遭到人们的批评。

(赫鲁晓夫旧照)

那么,明明对苏联作出了贡献,赫鲁晓夫为何还会饱受质疑呢?

赫鲁晓夫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行动跟不上意识形态,是一个矛盾体。这个特征,最早在他否定斯大林主义的时候,就能看得出端倪。

1934年,当斯大林发起大规模政治清洗运动时,赫鲁晓夫立即成为斯大林最坚定的支持者。他不遗余力地协助斯大林逮捕并消灭他自己的同事和朋友。在赫鲁晓夫的努力下,莫斯科地区的146名党委书记中有136人遭到清洗,同时他还为斯大林拟定了一份8000多名应被执行死刑的人员名单。

在那场运动中,赫鲁晓夫也曾差点遭遇清洗。但由于他全面迎合斯大林的指示,在清洗行动中立下了功劳,斯大林最终保住了他。当赫鲁晓夫在大会上“坦白”自己的罪行,并且补充说“斯大林明白我犯的错”之后,他又被众人重新选入了党委中。

1956年2月,苏共召开了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当时已经成为领导人的赫鲁晓夫,在会上用4个半小时的时间,作了一次主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报告中,赫鲁晓夫谴责了斯大林大清洗的严重罪行,攻击了他军事指挥上的无能。最后他认为,苏联想要持续发展,就要重新回归到列宁主义的路线上。可以说,他几乎全盘否定了斯大林主义。

这份秘密报告很快遭到曝光,在共产主义国家中掀起了滔天巨浪。不少斯大林主义的支持者,公开走上街头反对赫鲁晓夫。他们认为,赫鲁晓夫在大清洗中表现积极,而现在却要全盘否定斯大林,实在是非常愚蠢的行为。

(斯大林旧照)

事实上,赫鲁晓夫并不是要禁止人民搞个人崇拜。他真实的目的,其实是要踩死斯大林,在苏联国内搞起对他自身的个人崇拜。由于效果不佳,赫鲁晓夫干脆在1961年把斯大林的遗体移出了列宁墓。事实证明,这又是赫鲁晓夫脑袋一热干出的荒唐事。

而且,自从赫鲁晓夫否认前任领导人后,他似乎开了一个坏头,苏联后来每个新上任的领导人,几乎都要通过否定前任来证明自己。

这样来来去去,实际上就削弱了苏共的威信,也为后来苏联解体埋下了隐患。

1956年否定斯大林之后,赫鲁晓夫开始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中,他的地位也变得风雨飘摇。趁着这个机会,马林科夫等七人在1957年发动了政变,企图将赫鲁晓夫赶下台。

面对政坛大佬的集体弹劾,赫鲁晓夫坚决要求通过党中央全体会议来决定他的去留。

在会议召开之前,国防部长朱可夫动用了自己的力量,让军用飞机把300多名中央委员火速接到莫斯科。他在会议中力挺赫鲁晓夫,最终顺利保住了赫鲁晓夫的领导人地位。

(朱可夫旧照)

算上这次事件,朱可夫已经两次帮助赫鲁晓夫了。但可惜的是,赫鲁晓夫并没有感受到朱可夫对他的大恩。他心中思考的是,朱可夫的影响力太大,必须要趁早铲除。

两个月后,赫鲁晓夫趁朱可夫出访南斯拉夫的机会,直接以“朱可夫在军中搞个人崇拜”等罪名,罢免了朱可夫国防部长的职务。

不管是出于何种目的,赫鲁晓夫对两次提携自己的恩人出手,恩将仇报的做法,确实值得商榷。

除此之外,赫鲁晓夫的冲动性格和鲁莽行为,也是他饱受质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面对卡斯特罗政府的求援时,赫鲁晓夫在缺少思考的情况下,直接就开始在古巴部署核弹。这一次的古巴导弹危机,直接把人类推向了毁灭了边缘。如果不是他及时醒悟,先于美国妥协,将部队撤出了古巴,恐怕人类世界会遭受一场浩劫。

同时,赫鲁晓夫对苏联的改革也算不得成功。他心中的意识形态是完整美好的,但可惜的是,他缺乏斯大林一样的铁腕手段。在他开始改革后不久,他又意识到自己的计划存在很大的问题,最终把改革搞得虎头蛇尾。

不过,也正是由于赫鲁晓夫的手段比起斯大林来说较为温柔,因此,他最后也只是“被下岗”,保住了性命。


张生全精彩历史


我们的外交词汇中有很多朋友、老朋友,什么是朋友,就是能够基于感情无条件帮助你的人,国与国之间谈感情有些奢侈,但赫鲁晓夫很够意思。甚至可以说是唯一一个算的上朋友的外国领导人。

1954年,赫鲁晓夫得知中国准备隆重庆祝建国五周年,主动提出亲自到北京参与庆祝,他对下属说道:中国是兄弟大国,许多领导都来过我们这,我们的领导人却从没有去过那儿,一个也没有去过,我们怎么可以派个部长或副部长去……

不仅如此,赫鲁晓夫还带来了天价的礼物:一、将旅顺海军基地完全交还中国,并撤出苏联军队。二、由苏联大使馆将北京展览会的全部展品作为礼品送给****。三、在北京签署苏联和中国之间科学技术合作协定。

尤其是第三条,其中就包括米格17,AK-47自动枪、C-41半自动步枪、捷克加列夫轻机枪以及T-54A坦克,国内由此仿制出了歼-5、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轻机枪以及T59坦克,国防工业一跃进入世界先进水平。时至今日其中的部分装备依旧在军队中发挥余热(比如T59).

除此以外,1957赫鲁晓夫还不顾军方反对,帮助中国建立核燃料工厂并提供了原子弹全套图纸,除此以外,还派出数千名专家参与到中国核工业中,湖南和江西的铀矿、包头核燃料棒工厂及酒泉研制基地、新疆的核实验场都是在苏联专家的援助下建设完成的。

即便是后来关系恶化,赫鲁晓夫对我国依然带着善意,1961年赫鲁晓夫主动提出鉴于中国发生食品供应方面的困难,苏联愿意以贷款的形式向中国提供100万吨粮食和50万吨古巴食糖。当时的国内某喉舌报刊还出专文表示感谢:“由于我国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1960年供应苏联的商品有很大的欠交。苏联同志对此表示了同志式的合作和兄弟般的谅解。”

后来由于中苏交恶以及一些其他因素,赫鲁晓夫被塑造成一个撕毁援助合同和“逼债”的负面角色,反倒是斯大林成了慷慨大方的好人,实在令人唏嘘。

从苏联国内的角度来说,赫鲁晓夫的身份要复杂很多。

1953年斯大林去世以后,苏联出现短暂权力真空,**主题团共有十人,排名依次马林科夫、贝利亚、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赫鲁晓夫、布尔加宁、卡冈诺维奇、米高扬、萨布罗夫和别尔乌辛,赫鲁晓夫排名第五,没有人意识到,权力最终落到了这个头发稀疏,身材矮胖,行为举止粗俗甚至有些滑稽的赫鲁晓夫手里。

为什么赫鲁晓夫能够上位,在这不在做赘述,但赫鲁晓夫绝对不像外人说的那样是个只会种玉米养猪的傻农民,1960年,CIA组织了一个二十多人的专家组,包括内科医师、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希望通过影像资料分析赫鲁晓夫的身体状况和性格特点,最终得出的结论是:赫鲁晓夫是一个具有天生的智慧、敏捷的思维、十足的干劲、蓬勃的野心和冷酷的性格的强劲对手,千万不能被他滑稽、矮胖的外表所欺骗。

而赫鲁晓夫的作为也充分验证了这一切,许多人认为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上否定斯大林式犯了巨大的错误,这种说法过于片面,赫鲁晓夫并没有完全否定斯大林,而就苏联当时的形式,部分否定斯大林是国内政治经济改革的必然结果,只不过赫鲁晓夫用了一种较为粗暴的做法,给了后世评论家口实。

积极的一面在于赫鲁晓夫迅速消除了人民对斯大林的迷信,在某种程度上解放了人民的思想。而平反冤假错案,为苏联的改革、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除此以外,他对农业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也部分缓解了苏联民生问题,释放了国内矛盾。

在外交领域,赫鲁晓夫也用自己的个性在历史上打下标签,匈牙利事件、苏伊士运河事件、古巴导弹危机、中东战争、越南战争,看似一团糟,但是这些事件苏联都是受益者,他就像现如今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一样,看似野蛮粗暴,不按套路出牌,实则对潜规则不屑一顾,自身重新定义规则。当然,特朗普的整体水平较赫鲁晓夫高。

说了一大堆好话,赫鲁晓夫也只能折腾到这了,他矛盾的一生同样充满了这样那样的缺点。早年主政乌克兰,他为了自身的仕途,严厉贯彻执行斯大林的大扫除政策(大家理解,有些字打不出来),无数人因此丧命,苏共20大虽然否定了斯大林,但对大扫除只字不提,此后的改革虽然有一定的成效,但为了掌控权力,他在许多方面依然奉行斯大林主义,经济迟迟没有改观,反倒得罪了既得利益者;对外虽然没有吃亏,但不断挑起的冲突为加剧了军备竞赛,为后来苏联的解体埋下隐患。

而最让他悔恨的一点却是被勃列日涅夫利用度假的机会钻了空子。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他用不光彩的手段夺取政权,自己却被下属悄无声息赶下台,天道循环,丝毫不爽。

PS:今日乌克兰和俄罗斯争的不可开交的克里米亚原本是俄罗斯的领土,1954年5月,为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300周年,赫鲁晓夫亲自下令把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结果现在大家都知道了。



日慕乡关


*上世纪53-3-5日,苏联大元帅斯大林病逝。马林科夫接班。不久,赫鲁晓夫拉帮结派,逼马林科夫下台,并处死贝利亚。赫鲁晓夫登基成功,成为苏联国家、社会主义阵营新霸主。中国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苏美两强争霸,世界进入冷战时代。赫鲁晓夫扮演重要角色,可谓不可一世。

接着,苏联援助中国,中苏簽定许多项援建工程,为中国重工奠定了基础。赫鲁晓夫多次友好访华。它来异想天开,妄图成立中苏联合舰队,梦想进一步控制中国。特别在苏共20大上,清祘大反斯大林。激怒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中苏交恶。中国联发”九评”论战,苏方撕毁合同,撤走苏联专家。中苏关系剑拔弩张,直至引暴珍宝岛战争。

当然,促使中苏两党、两国关系恶化罪魁祸首,就是赫鲁晓夫。那时,国人对他印象极坏其貌不扬,象头肥猪。但是,他凭借强大实力,敢与美国叫板,也是有目共睹的。因其强硬,形成世界超级两霸。平心而论,赫鲁晓夫,还是有个人魄力的,在世界也是很有影响的。最终,遭到勃列日湟夫盘祘,在外访期间被赶下台,弄了个提前退休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