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醫養結合遇“痛點”,醫保費用跨區結算和專業人才培養的瓶頸待破

◆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山東正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2017年全省老年人口逾2137萬,居全國之首。如此龐大的老齡人口群體面臨著嚴峻的養老問題,養老照護服務需求迅速釋放。老有所養,究竟該怎麼養?需求倒逼下,“醫養結合”模式因更契合老年人的養護需要,從而脫穎而出,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

在今年8月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山東就明確提出創建“全國醫養結合示範省”的目標,把發展健康醫養服務作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十大產業之一。

經濟導報記者瞭解到,隨著當前空巢、高齡、失能老年人的增加,全省對“醫養結合”照護服務需求日益凸現,各市不乏有效的創新路徑探索。然而,該模式在發展過程中也遇到了待突破的瓶頸,比如,傳統養老機構難以承接醫養結合服務、專業人才缺乏等。

養老機構傍上醫療資源

日前,在位於濟南市章丘區的逸樂醫養中心,經濟導報記者見到右腿截肢的78歲老人陸興南時,醫養中心的護理人員剛剛為老人洗完澡。由於老人腿部殘疾,行動不便,當初家人在為他尋找養老機構時頗費心思。

因為生活半自理,對入住養老機構,老人起初顧慮重重。不過入住逸樂醫養中心後,陸興南懸著的心放下了。“來這裡的老人大部分是失能或半失能的,坐輪椅的多。”陸興南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我們中心優勢是依託原埠村煤礦醫院(現在的新升醫院)而建,醫院是一家一級甲等綜合醫院,可為入住醫養中心的老人提供就醫便利。”逸樂醫養中心院長鬍為安向經濟導報記者透露。

胡為安所說的就醫便利是有據可考的。經濟導報記者注意到,醫養中心與新升醫院實為一體建築,通過中間連廊連接,醫養中心的住客可以直接前往醫院就醫。

失能或半失能老人往往體弱多病,頭疼腦熱甚至是急症發作,方便及時就醫就顯得尤為重要。這在眾多養老院中不可多得的醫療資源為該中心帶來了生意。“建成一年多,入住率就超過了90%。”胡為安說。

靠醫療資源火起來的養老機構還有濟南市歷下二院老年公寓。據經濟導報記者瞭解,該老年公寓依託濟南市歷下區第二人民醫院而建,執行醫院病房管理模式,配備專業的醫護人員,根據老年人的生理、心理以及病理特徵進行專業醫護,自成立以來,深受歡迎,床位數也是一直供不應求。

青島市老年學學會老年人社情調研專業委員會主任馬鴻冰在做青島市養老機構入住率的課題調研時發現,養老機構中實施醫養結合的,其入住率明顯高於沒有醫養結合服務的機構,特別是一些專門收住失能、失智老人的機構,由於他們所提供的生活照料與醫療護理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相配套的特點,較好地適應了這一部分老人的剛性需求,因此能夠形成相對固定的客戶群體,保持較高的入住率。

“隨著老年群體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以及高齡、失能、失智老人的特殊需求,老年人及家屬在選擇養老機構時,對是否具備醫療服務條件非常看重。”馬鴻冰對經濟導報記者說。

多種路徑探索

醫養結合正成為當下龐大的養老照護服務市場中的賣點,對這一模式的探索不乏多種路徑。

“除了上述醫療機構改革整合路徑探索外,當前對醫養結合的探索還有政府委託醫療機構運營的模式。該模式是目前醫養結合成效最為顯著的方式,由於醫護水平高和入住收費標準合理,深受老人歡迎。”濟南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研究員朱冬梅分析說。

據她介紹,這種模式是由政府興建基礎設施,委託綜合性醫院提供醫療服務。濟南市養老服務中心就採取了這種“委託運營+醫養結合”的服務模式。該機構是由政府主導興建的公辦養老機構,以招標、簽署協議等形式委託山東大學第二醫院進行運營管理。一期工程入住老人基本是失智失能、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入住老人在院內就能實現醫療和養護轉換。即老人一旦需要住院治病,在護理床上就能實現由“被護理者”到“病人”身份的轉換,病情穩定後再轉為護理床位,從而順利實現醫養服務功能轉換。

2017年11月,山東省首批醫養結合示範單位名單公佈,山東省交通醫院、山大二院、山東省泰山療養院、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青島市北區福山老年公寓、煙臺招遠市社會福利中心等15家單位上榜。

值得關注的是,山東已制定了醫養結合服務的目標。今年7月,山東發佈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2年),醫養健康產業作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之一。規劃提出,到2022年,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85%以上。全省老年人醫養結合服務覆蓋率達到90%左右,護理型養老床位佔養老床位總數的40%以上。

在醫養結合的推進路徑上,規劃提出,支持各地改造一批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及非建制鄉(鎮、街道)所在地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重點向康復、護理和養老服務延伸,或轉型發展成為收治高齡、重病、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的醫養結合機構等。

費用報銷之憂

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藍圖美好,不過在推進中也遇到了一些問題。

一入住逸樂醫養中心的濟南市區老人在該中心康復醫療服務人員的精心料理下,中風後遺症大大改善。不過,老人在該中心住了一段時間後,還是被子女轉走了。原因是,這裡只是濟南市章丘區和高新區的職工醫療保險定點機構,若接納濟南市其他區的老人就醫,醫療費用無法聯網報銷,只能自費。

“另外,我們每年分配的醫保額度也有限,醫院一方面對外營業,承接章丘區的職工醫保就醫,一方面還要照顧到入住養老中心的老人醫保額度。”胡為安對經濟導報記者吐露該中心在醫保報銷額度方面的捉襟見肘。在他看來,打通醫保跨地區限制,增加養老中心醫保額度,才能為入住老人解除費用報銷之憂。

朱冬梅表示,發展醫養結合,建立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任重道遠。從前期濟南市職工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實施的情況來看,護理費用來源只有職工醫保基金,造成人均撥付費用偏低。“從當前各地的情況來看,長期護理保險資金還沒有形成財政撥款和社會捐贈資金利用的制度化和常規化的渠道,導致資金來源存在一定風險。”朱冬梅說。

此外,醫養型專業人才和複合型管理人才的缺乏也是養老機構推進醫養結合的痛點。

入住逸樂醫養中心的老人王秀蘭在今年2月的一天晚上突然發病,滿頭大汗、嘴唇發紫,恰好被該中心護理部主任於麗在例行巡查時發現,從而化險為夷。於麗原為原埠村煤礦醫院護士長,有著20多年的護理經驗。這樣的人才對發展醫養結合的養老中心來說,不可多得。相比之下,很多養老機構非常欠缺像於麗這樣的醫養型專業人才。

對此,朱冬梅建議,大力發展醫養結合的養老模式,還需建立“多層次、廣覆蓋”的制度安排,提升養老機構承接醫養結合服務的能力,大力培養從事老年人醫療護理的專業人才,深入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建立醫養結合一體化的行政協調機制等。(編輯李師全 陳德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