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 真回購還是“真忽悠”?這些上市公司發佈回購預案至今一分錢沒出

A股遭遇“黑色星期四”,並上演了年內第二次“千股跌停”。在此背景下,上市公司主要股東紛紛緊急出手,掀起了一波回購潮。數據顯示,當晚便有6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購預案。

儘管大多數回購的真實意圖是為了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維護股價穩定,但不少上市公司股東發佈回購預案實屬“緩兵之計”,預案拋出後數月一分錢未掏,或者實際回購金額遠低於預計回購規模,被投資者斥責為“假回購”。

類似的“假回購”行為被敲響了警鐘。10月12日晚間,深交所表示,2017年以來,深市共有137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回購預案,但在實施過程中,有部分公司實際回購股份數量或資金總額與計劃上限差異較大。就此,深交所以本次中報監管為契機,問詢上市公司在回購中所面臨的困難、實施進度不達預期的原因等,並將其中涉及惡意炒作的公司納入信息披露審查重點名單。

今年以來,隨著大盤的持續低迷,眾多的回購預案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這當中哪些是真回購,哪些是“真忽悠”?界面新聞梳理了今年以來的回購情況。Wind提供的數據顯示,年初至今,滬深兩市共計756家上市公司推出了回購預案,其中,深市主板60家,中小板251家,創業板254家,滬市191家。

具體到實施情況來看,截至到10月12日,已有548家上市公司實施了回購行為,佔比逾七成,累計回購金額達287.47億元,其中,226家已完成回購計劃。

真回购还是“真忽悠”?这些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至今一分钱没出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公司曾發佈鉅額回購預案,引發市場關注,且在實際操作中亦掏出真金白銀來履行回購承諾。

7月初拋出一份高達40億元回購計劃的美的集團(000333.SZ),目前已經累計回購4103.45萬股,共耗資近18億元,回購計劃實施過半。除此之外,永輝集團(601933.SH)、均勝電子(600699.SH)、蘇寧易購(002024.SZ)等公司已回購金額亦超過10億元。

真回购还是“真忽悠”?这些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至今一分钱没出

然而,另有一些上市公司在發佈回購預案之後,並無任何後續動作。以軌道交通為主營業務的華鐵股份(000976.SZ)便是這類典型。該公司於今年6月發佈公告稱,將回購不低於人民幣 4 億元(含4億元)且不超過人民幣10億元(含10億元)的公司股份,回購股份資金來源於公司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

距離預案發布已過去三個多月,華鐵股份數次發佈回購股份進展公告,措辭均為“相關手續正在辦理過程中,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尚未回購公司股份。”

從回購動機來看,此次回購計劃似乎只是上市公司用以自救的武器。在此之前,華鐵股份曾連續四個交易日跌停,對此,該公司打出了“高管增持+大筆回購+重組”的組合拳,預案發布次日,華鐵股份終於打開跌停。

華鐵股份究竟有沒有錢進行回購呢?財務數據顯示,截至二季度末,該公司期末現金餘額為1.45億元,相比4億元的回購下限頗為捉襟見肘。

另一個“壞榜樣”是華業資本(600240.SH),這家公司同樣於6月份發佈公告稱,基於對公司全面轉型醫療及未來持續穩定發展的信心和對公司股票價值的合理判斷,認為目前公司估值顯著低估,擬以不低於5億元不超過10億元回購公司股份。此後該公司股價一路上漲,至9月10日漲幅近三成,卻不料遭遇“百億元應收賬款逾期”的黑天鵝事件,並導致股票持續暴跌、控股股東股份面臨強平風險等連鎖反應。

9月25日晚間,華業資本對外披露8.88億元應收賬款債權無法收回,併成立了債務追償小組。三天後,公司再次表示,現有應收賬款存量規模為101.89億元,全部為從轉讓方恆韻醫藥受讓取得,恆韻醫藥或涉嫌偽造印章,存在虛構與醫院的應收賬款債權交易的可能,上述應收賬款將面臨部分或全部無法收回的風險。

10月11日公司公告,由於公司股價持續下跌,控股股東華業發展質押給國元證券的股票可能依約將被強制賣出。目前,華業發展共持有華業資本3.34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3.44%;其中,累計質押股份總數約3億股、開展融資融券業務3410萬股,合計佔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100%。若上述股份被處置,實控人可能發生變化。

截至目前,負面纏身的華業發展尚未回購公司股份,而其股價較9月高點已經跌去60%。

一般而言,鉅額回購對於股價刺激效果明顯,但投資者也須審慎看待回購規模這一指標,要綜合上市公司基本面、股價走勢以及賬面資金是否足夠充裕、回購實施情況等進行判斷,謹防被“假回購”忽悠。

真回购还是“真忽悠”?这些上市公司发布回购预案至今一分钱没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