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 雍正强调自己是康熙“仓卒”而定,为何狂污康熙暗定胞弟的用意?

向敬之

雍正即位,并无前兆。

只有一份所谓康熙遗诏出炉,显示康熙临终前,并未当面地选择了皇四子胤禛。

雍正史官秉承圣意纂辑的《清圣祖实录》,把康熙传位诏书写得很简单:“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即皇帝位。”(《清圣祖实录》卷三百,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甲午)

“人品贵重”,这是性格印象。

知子莫若父。如果康熙不感触颇多、深有理会,又怎知皇四子胤禛最像自己,一定能继承好自己的帝制弘业呢?

皇帝择立嗣皇帝,不是走形式,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更何况,实施了三十七年嫡长子皇位继承制流产之后,不乏帝王心术的康熙,绝不该一时兴起选择继承者。

雍正强调自己是康熙“仓卒”而定,为何狂污康熙暗定胞弟的用意?

雍正帝

但是,雍正在元年八月十七日,召集总理事务王大臣、满汉文武大臣、九卿,聚集在乾清宫西暖阁,公开说:“我圣祖皇帝为宗社臣民计,慎选于诸子之中,命朕缵承大统,于去年十一月十三日仓卒之间,一言而定大计,薄海内外,莫不倾心悦服,共享安全之福。”(《雍正朝起居注册》第一册)

“仓卒之间,一言而定大计”,不无草率之嫌,有点完成任务的味道。雍正要为自己得位之正,合乎法统,表达康熙选择自己继立,是英明决策,让国人共同拥护,然如此说“仓卒”,无形中显示了康熙选择胤禛,并非理性决策。

如此抑扬,有损康熙的理智。

雍正宣示帝业传承,无外乎极力掩饰康熙在五十一年第二次废黜皇太子胤礽之后,有属意皇十四子胤祯为暗定储君的可能。

然而,因为康熙五十六年发布的著名“面谕”,表达了康熙帝在实施密建皇储计划。雍正的胞弟胤祯,被作为康熙的暗定储君,成了一种共识。

雍正强调自己是康熙“仓卒”而定,为何狂污康熙暗定胞弟的用意?

康熙帝

康熙五十七年,策妄阿拉布坦的准噶尔军攻陷拉萨,西藏首领拉藏汗被杀,而侍卫色楞和湖广总督署西安将军额伦特所率清军在藏北全军覆没。康熙筹划已久的西征大业受挫,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等大多数朝臣一直在力劝康熙息怒休兵,不要轻举妄动。康熙帝顶住巨大压力,选中并无大规模作战经历和经验的胤祯,出任抚远大将军,统兵攻击入侵西藏的准噶尔军。

很明显,他对胤祯寄予厚望,期待他帮助解决国家分裂的危险,建立不世之功,以便实至名归地承袭大统。

胤祯率师西征,“其纛用正黄旗之纛,照依王纛式样”(《清圣祖实录》卷二百八十一,康熙五十七年十月庚午)。贝子被超擢为大将军王,大清王朝史无前例。胤禟曾对亲信说:“十四爷若得立为皇太子,必然听我几分说话。”(《文献丛编》第一辑《允禩允禟案·雍正四年》)

就连雍正即位后,由广西巡抚擢升云贵总督的高其倬奏疏,还误将大将军王胤祯与皇帝雍正并写。胤祯奉命西征时,高其倬正在康熙身边任内阁学士,自然对西

北战报的格式了然于胸,断然不是感染了雍正所斥责的胤祯在军中施威僭分的流毒,而该是康熙为扶持暗定储君而默认的一种权力过渡形式。

与此同时,康熙也对支持胤祯的胤禩集团成员,做了一定的人事安排,如侍卫处、内阁和八旗满洲都统,大多数是胤禩—胤祯的支持者。

雍正强调自己是康熙“仓卒”而定,为何狂污康熙暗定胞弟的用意?

胤祯

胤祯坐镇西北,统领军务,收复失土,追击叛军,实现了康熙预期的目标。

康熙六十年十一月,胤祯回京,康熙帝心花怒放般写诗志庆:“去年藏里凯歌回,丹陛今朝宴赏陪。万里辛勤瞬息过,欢歌载道似春雷。”(《圣祖御制文四集》卷三十六)

诗题为“示平藏将士”,但又何尝不是对其深孚厚望的爱子胤祯的称许呢?

然而,就因康熙临时决定与准噶尔首领策妄阿拉布坦休战谋和,命胤祯返回前线统筹和议事宜;就因康熙生前并未及时册立胤祯为储君,或者写有传位胤祯的诏书被谋夺皇位的雍正焚毁。雍正有效地利用康熙实施秘密建储计划而不公开的漏洞,给康熙以赋予抚军之权暗定储君的形式重用胤祯,赋予了新的用意:“只因西陲用兵,圣祖皇考之意,欲以皇子虚名坐镇,知允禵在京毫无用处,况秉性愚悍,素不安静,实借此驱远之意也!”(《大义觉迷录》卷三)

这场防止国家分裂的保卫战,关系到清朝西部辽阔疆域的完整性。对此,雍正轻描淡写,称康熙竟然派出一个毫无用处、愚蠢粗暴的皇子做样子,深刻地侮辱了康熙的谋略和意志。

雍正为了障眼胤祯(允禵)的威胁,狂污康熙拿国家安危做驱逐游戏,目的不外乎证明自己才是康熙用心良苦所保护的理想嗣君。

但是 ,他又谦虚地承认,自己是康熙临终之前、仓卒之间的选择,更使康雍之际帝业传承的政治格局,扑朔迷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