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0 美團香港上市,宜信財富母基金再下一城

美團香港上市,宜信財富母基金再下一城

9月20日,美團點評(以下簡稱“美團”)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宜信財富私募股權母基金迎來今年第13個重大利好。

美团香港上市,宜信财富母基金再下一城

今日美團點評(HK.3690)在香港上市,開盤價72.9港元,較發行價69港元上漲5.65%,總市值約4000億港元(約510億美元)。

美团香港上市,宜信财富母基金再下一城

美團點評CEO王興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美團是繼小米之後,在香港以“同股不同權”上市的第二家企業,同時也成為今年繼中國鐵塔和小米後,香港資本市場上的居於前三大募資額的新股。

“成為公眾公司是新經濟超級獨角獸的必然之路,資本市場也是每一家互聯網巨無霸持續發展、快速擴張、兇猛併購和全面競爭的必備核武。美團上市後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新三巨頭TMD又添一家公眾公司(TMD: 今日頭條、美團和滴滴),其里程碑意義在於資本市場新經濟行業和企業的發展、估值又多了一個重要的風向標,‘to TMD’將進一步成為私募股權投資的重要退出渠道。”宜信財富私募股權母基金合夥人李默丹評價。

為什麼這樣一家企業——極重運營、做的是一堆不性感的業務,看似缺乏強壯的主營業務和很強的收入來源:到店、外賣、電影、酒旅、打車等業務,都是低毛利,平均在8%左右,早期毛利更低;發展路徑上,一般別的企業都是在一個領域做到最大然後才開闢別的業務,美團卻是往往一個業務還沒結束戰鬥就開向另一個戰場;競爭環境上,多面迎敵勁敵環伺:阿里、攜程、滴滴等等,商業版圖看似還不穩固。

美團為什麼要多面樹敵?

現在的美團已經是一個生活服務類電商平臺。你們到底是做什麼的?在美團的發展過程中王興一直被問到這個問題。他回答:“美團的核心是,我們到底服務什麼人?給他們提供什麼服務?”

伴隨這個問題的問題是,美團的邊界在哪裡?王興回應:太多人關心邊界,而不關注核心。

核心是因,邊界是果。

2012年底,正是團購行業經歷了第一階段的瘋狂發展之後勢頭強勁的時期,但從微信會員卡這些產品裡,王興感到了潛在的威脅,他擔心下個階段會出現本地生活服務的新模式而PK掉團購,於是決定成立創新產品部,團隊的構成以產品經理為主,加上少數工程師。

他們畫了一張用戶從“想吃飯”到“吃完飯”整個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各種場景的圖譜,按圖索驥地思考哪個節點有商業機會。考量的標準是,能否快速產生規模效應。

在半年時間內,他們像雷達一樣密集掃描各種業務模式,不斷研究嘗試再推翻重來,直到發現“餓了麼”。

當時的情況是,在這之前已經有很多創業公司嘗試用互聯網的方式做外賣業務,但都沒成功。王興分析,主要原因是在此前智能硬件技術普及程度不夠,也就是基礎設施沒發展起來。但在2013年基礎設施的條件已經有了。於是,王興決定啟動美團外賣業務。一旦模式驗證成立,就迅猛推廣。美團外賣在2014年平均1.5天開拓一個城市。

負責美團多個創新業務的美團點評高級副總裁王慧文表示:美團在任何時間點都有多個業務在試點,並隨時評估這些業務的機會、跟公司大戰略之間的協同能力、資源投入產出比。

但看美團的業務嬗變,可以看到始終是按照這樣一個線索——從“想吃飯”到“吃完飯”可能產生的各種場景——圍繞地理位置,連接用戶和商家,把商品或服務送到用戶手裡,或者是把用戶送到商家。

目前,美團的業務分三塊:餐飲外賣、到店及酒旅、新業務及其他。僅圍繞“吃”這一個需求,美團就佈局了包括外賣、到店、到家、生鮮零售等。從餐飲外賣、到店到非餐飲服務等,滿足人的多維度需求,共用基礎設施,比如配送網絡。另外,像網約車等交通服務可以貫穿在到店前的流程。同時,在商家端,提供營銷服務、ERP、供應鏈管理等產品好而技術支持。

為用戶和商家帶來的,本質上是服務效率提升、體驗改善。

美团香港上市,宜信财富母基金再下一城

多面迎敵,是機會還是風險?

從經營角度,美團做業務擴展始終有一個內在動力,就是流量開發——在橫向上,促進流量增長;縱向上,延長用戶在美團上的生命週期。這樣,一方面,攤平獲客成本;另一方面,增加營收增長點。

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技術方式進一步提升服務效率、管理效率等,改善成本結構。比如,研發無人車體系。目前,美團員工共有5萬多人,其中軟件工程師超過1萬人,負責線上的技術開發。

對於美團接下來的發展,看起來仍有一系列懸而未決的問題,就是美團大多業務都沒做到行業第一,一直虧損的美團還有很多戰爭沒有結束。而且,幾乎每個對手都很強,比如阿里整合餓了麼和口碑搭建的本地生活服務平臺。況且,在移動互聯網人口紅利消退,移動互聯網整體用戶增量見頂的情況下,競爭形勢顯得尤其嚴峻。

對美團而言,這是機會還是風險,可以從兩個方面看。

一方面,從單一業務到多元擴張,這套組合拳的發展邏輯是什麼?

根據用戶需求,延展、遷移業務,滿足用戶生命週期內的多個需求。相應的,用戶對平臺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交易頻次不斷提升。

美團做的效果怎樣,看看招股書裡的一組數據:

2010年至2013年全部年度交易用戶去重之後,50.4%於2017年依然是美團的用戶。

2016年交易金額的78%來自2015年年度交易用戶的重複用戶。

2017年交易金額的82%來自2016年年度交易用戶的重複用戶。

2015年到2017年,交易用戶人均每年交易筆數分別是10.4筆、12.9筆、18.8筆。

自2013年起使用美團的用戶在2017年進行29次以上的交易;自2017年起使用美團平臺的交易客戶於2017年進行約9次交易。

王興一直對外說,美團對標的是亞馬遜。

兩家公司的業務目前看來不屬於一個領域,也無交集。對標的是什麼?應該就是這套組合拳的邏輯——生態。

與亞馬遜、阿里類似,美團最終要做的也是生態體系和價值運營。生態的邏輯是,在整個生態系統裡,把重要的環節做透,提高自己在其中的價值佔比。

這與在垂直領域做壟斷業務不同。比如出行領域,滴滴的佣金率目前約20%,而美團目前大部分業務佣金率只在5%左右。所以,即使美團在出行業務板塊收低於20%的佣金,中長期也都是有利可圖的。因此,美團做出行業務,只是給已有用戶多一個服務選項,並不需要一定贏過滴滴。

另一方面,要看市場規模有多大。

王興曾在公開報道中介紹,“吃”是美團點評的核心業務,最重點的品類。未來美團點評會在“吃”方面持續投入,不斷往深了做,往產業鏈上游做,把價值鏈打通。在“吃”的基礎上建立一個技術平臺,支撐吃喝玩樂多個品類。一個平臺多個品類,各個品類之間可以互相拉動,交叉營銷。

目前,餐飲外賣是美團最大的業務構成,佔總收入的60%,年增長超過100%。

美團招股書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4月30日,美團有3.4億的年度消費用戶,平均每人年消費20次。合作的線下商戶470萬個,包括餐廳、酒店和電影院等,覆蓋了全國2800個縣級以上的行政單位。2017年,美團點評完成了69億筆交易,平均一天交易1900萬筆。

根據艾瑞報告:按交易筆數計,美團已經是全球最大的餐飲外賣服務提供商。

吃、行以及所有生活服務,這是一個規模達萬億美元的市場。相較之下,美團過去一年內的交易體量是4100億人民幣,其中外賣餐飲佔了約60%,還遠沒有碰到天花板。

兩大關鍵

是什麼使得美團能夠做到無邊界?基礎是用戶、數據、支付。美團一直在建設這幾方面的能力。

但服務電商與實體電商擴品類不同,比如京東從3C數碼擴展到圖書、消費品等等,是用同樣的倉儲物流在擴品類,所以可以有更強的規模效應。但美團的擴品類更復雜,因為涉及到不同的服務行業形態,供應鏈、價值鏈都各不相同。

因此,所需的資金供給和業務執行力,是影響美團接下來發展的關鍵因素。

看看美團現在的情況:

根據招股書顯示,截至2018年4月30日,美團賬面上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263億元、短期投資67億元、受限制現金61億元,合計391億元。流動負債方面,76億元的交易用戶押金、102億元的應付商家款項以及58億元的其他應付款項及應計費用為主,佔流動負債的70%。另外借款僅12億元,非流動負債98%為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

現金流方面,美團過往三年現金流出大幅縮窄,同時盈利能力有所提高。2015-2017年,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淨額分別為-40億元、-19億元、-3億元。同時,經調整EBITDA率(EBITDA: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由2015年的-141.7%下降到2017年的-10.9%。餐飲外賣、酒店這些現有的主體業務目前並沒有出現大量失血。

2016-2017年,美團收入增長超過160%,2018年前4個月收入增長超過95%。

其他業務和競爭上,比如在網約車業務方面,在9月4日的聆訊後,美團明確表示基於目前的市場情況,預期不會進一步拓展這項業務。

據招股書顯示,美團在這次上市融資的資金,35%將用於提升技術和研發實力,35%將用於開發新服務和產品,約20%用於有選擇地進行收購或投資,10%將用作營運資金及一半企業用途。

執行力方面,從過往的業務開拓來看,不論是團購、還是外賣,美團都不是成立最早,甚至也不是拿錢最多的那個,但最終都跑到了行業前列。騰訊創始人張志東曾評價,“在競爭中,核心團隊的認識是決定性的。”遠見、執行力、成本和節奏把握、秩序的建立,使得美團在歷次戰鬥中能夠採取更經濟、有效率和持久性的方式。這些能力的體現和千億美金超級平臺的預期,恐怕正是資本持續支持美團的原因。因為這種進化和執行能力,使得有望建立起一個持續的商業模式,並在競爭中不斷強化。

上市當然只是一個里程碑,尤其是中國的O2O戰場一直是以指數級的速度在進化。但作為中國互聯網的“新一代”,深耕“食住行娛”生活服務領域八年,美團漸漸發展出了不同於美國同行們的產品形態,它的進化能力和發展路徑顯示了獨特的中國互聯網創新模式。

創新還在繼續,僅2018年半年多時間,宜信財富私募股權母基金間接投資的項目中就迎來了企業上市等13個重大利好。如何連續、大量捕捉到境內和境外的行業獨角獸,同時減少私募股權投資的風險,真正從高成長企業的發展中獲得收益?顯然,母基金仍是投資者參與其中的最好方式。

立即掃碼,詳細瞭解宜信財富私募股權母基金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本文僅作為知識分享,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內容的準確與完整不做承諾與保障。過往表現不代表未來業績,投資可能帶來本金損失;任何人據此做出投資決策,風險自擔。

文 | 沈玲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