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5 唐山往事之二:“鋼鐵大亨”煉成記

唐山往事之二:“鋼鐵大亨”煉成記

鋼鐵大亨煉成記

關於唐山,流傳最廣的段子是“世界鋼鐵產能排名,中國、河北、唐山分列前三名,唐山瞞報產能排第九謠言出處已不可考,但唐山鋼鐵企業集中是事實,在新一輪“去產能”中,唐山首當其衝,誰讓咱鋼鐵和霧霾都第一呢!環保“緊箍咒”下,壓減產能、停產限產、駐企監管等措施一道接一道,如果不是去年下半年以來鋼鐵行業利潤大漲,許多企業都堅持不住了。截止2017年底,唐山累計化解鋼鐵產能7022萬噸,今年還要壓減781.25萬噸(含鍊鐵281萬噸)。河北省已經要求全省到2020年,再壓減鋼鐵產能4000萬噸,1000立方米以下高爐全部淘汰,唐山鋼鐵企業整合到30家以內。估計兩年前關停並轉的那一批企業,恐怕已經沒有機會再翻身了。

每一個鋼鐵企業老闆都不是“凡人”,動輒幾億元的資金投入、幾千甚至上萬的工人、激烈的市場競爭,還要面對產業政策調整和環保升級的嚴峻考驗,能活下來,拼的是膽識、實力、管理能力,還得有那麼一點點運氣。正所謂“富貴險中求”!

今天,浭陽春兌現上篇《唐山往事之一:“黑金帝國”創業史,中國最牛企業當之無愧!》文章中的承諾,聊聊唐山的鋼鐵——那十年一次波瀾壯闊的輪迴大戲。因本人早年在水泥行業混,鋼鐵是外行,不當之處,多多包涵!

01 鋼鐵熱潮第一波,鄉鎮企業“獨步天下”

唐山因煤而建,因鋼而興。1993年,鋼鐵與中國經濟一起騰飛。此前,唐山鋼鐵企業屈指可數。

唐山往事之二:“鋼鐵大亨”煉成記

回溯上世紀80年代,成立於1943年的唐鋼,靠最早應用“側吹鹼性轉爐”和連鑄工藝一枝獨秀,但直到1993年底,鋼產量、鐵產量都不足200萬噸。“鐵遷安”只是首鋼的原材料基地,始建於1970年的遷安木廠口鐵廠仍是唐山市屬國企。1986年投產的津西鐵廠只有14萬噸的鍊鐵能力,由天津、遷西合建,初衷是幫助“引灤入津工程”水源地發展經濟,但效益並不好,連年虧損。電爐起家的遵化鋼鐵廠雖然接待過耿飈副總理參觀,卻也只能少量生產碳素鋼。

當時,風頭最勁的要數開平半壁店村黨支部書記韓振國。他依靠唐鋼9萬元佔地款起家,陸續辦起幾家村辦企業,半壁店由窮變富,遠近聞名。一次偶然機會,韓振國路過天津大邱莊,深受刺激,認為“跟大邱莊比,咱啥也不是!”他咬牙貸款上馬了大軋鋼項目,並通過交由唐鋼託管,迅速壯大,全村家家戶戶住上小洋樓,一手打造出“河北第一村”。

92南巡,春潮湧動。1993年開春,中國第一次鋼鐵熱潮來襲,每噸鋼材價格由1600元猛漲到4300元,民營鋼鐵企業雨後春筍般應運而生,僅唐山就多達700餘家。雖然90%的小軋鋼、小拔絲在兩三年後陸續死去,但能活過1999年的,都成了“鋼鐵大亨”。

唐山鋼鐵產業繞不開兩個國企老大哥,首鋼、唐鋼。也大致可分南北兩派,北派坐擁鐵礦資源,礦業起家,沿著產業鏈縱向擴張;南派靠鋼鐵貿易切入,頭腦靈活,橫向聯合善抓市場,二者殊途同歸。細數擁有高爐的50多家唐山鋼鐵企業,1993年前後成立的,佔了三分之一。

唐山北三縣蘊含著豐富的鐵礦資源。“鐵遷安”的幾個大老闆,都與首鋼礦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九江集團的趙玉江1993年還在首鋼機運公司當幹事;入贅遷安的王樹立,剛剛站位腳跟,也在盤算著如何大展拳腳。江湖傳言,早年王樹立的父親到遷安賣葉子菸,與一位老哥相談甚歡,後來談成了兒女親家。想必這位慧眼識珠的老丈人也沒有想到,這個來自遷西的窮小子,日後竟然成為燕山鋼鐵老闆,富甲一方。

在遷西,另一位鋼鐵大亨也嶄露頭角。1992年2月,韓敬遠由漢兒莊鐵礦調任津西鐵廠,從副廠長做起,開始苦苦思索扭虧為盈的辦法。

1993年遵化撤縣立市,遵化鋼鐵廠與香港陳建雄合資組建“遵化世盟鋼鐵有限公司”,拉開了遵化鋼鐵騰飛的序幕。“世盟”當年是遵化第一、唐山工業企業第五利稅大戶,位居河北50強。

豐南沒有礦石資源,卻擁有唐山不容小覷的鋼鐵產能。1993年,豐南陸續成立了幾家“豐”字輩鋼鐵企業。老大當屬香港中旅與胥各莊鎮政府合資的國豐鋼鐵,同年11月,香港中銀集團與銀豐鎮合資成立銀豐鋼鐵。這期間鎮領導作為大多兼任企業經理,參與企業管理,為後來進身國豐鋼鐵管理層埋下伏筆。豐南的老闆,大多從鋼貿切入,善於搶抓市場機遇。在豐南另一個鋼鐵重鎮小集,泰豐鋼鐵(東華鋼鐵前身)、粵豐鋼鐵等也相繼成立。兩年前,張祥青看到廢鋼生意賺錢,拿著賣豆腐掙的1.8萬元入行,第一筆就賠的一塌糊塗。不過,人家韌性十足,到1993年底,已經賺得了人生的第一個300萬,“鐵六”名號不脛而走。

在豐潤韓城,唐山農校附近理髮店美女姐姐,都會鄙夷“遊手好閒”的小鎮青年,認為“挺大個人不幹點買賣,光長個好臉蛋屁用沒有!”所以,不管是韓城、新軍屯,還是其他鄉鎮,小軋鋼也不在少數,“地條鋼”大本營不是“蓋”的,雖然現在沒剩下幾個!

93年前後建立的鋼鐵企業大多與唐鋼有關。趕上了國企支持鄉鎮企業的東風,唐鋼出技術、出方案、代培員工,培養出一批好弟子,許多民營鋼鐵企業藉此發展壯大。只可惜,94年以後,鋼鐵形勢急轉直下,很多人還沒來得及施展,就體會到了市場的無情。

大浪淘沙,適者生存,亙古不變。

02 鋼鐵狂飆再起,改制、併購成為主旋律

寒冬是另一個春天的開始!有的人先知先覺,有的人看到春暖花開才兇猛切入。其實,2000年唐山鋼鐵產能不到500萬噸,在全國十大鋼鐵基地中墊底。

隨著亞洲金融危機的蔓延,鋼鐵企業大面積虧損,舉步維艱,改制、重組之聲不斷。1998年開始的這輪洗牌,倒下的出局,挺過來的,飛黃騰達。隨著資源價格的起飛,鋼鐵狂飆再起。2000年前後殺入鋼鐵的老闆,或起於草莽,或源於改制,或精於併購,大多有雄厚的資本實力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