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8 馬雲怒指絕大部分P2P披著互聯網金融外衣做非法金融服務是偽創新

網貸機構核心風險控制能力決定平臺將自身發展

9月17日,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前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認為,不是通過網絡就是互聯網金融,真正的互聯網金融是依靠數據技術、數據風險的控制體系,數據積累的信用體系來服務融資方。

早在2015年1月的達沃斯論壇,馬雲就曾表示,互聯網金融是一個用互聯的技術和思想去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方法。

在當時,互聯網金融已經高速發展了兩年,業務機構數量增長迅速,業務模式繁多。但國際經濟形勢已經開始複雜化,互聯網金融領域的安全也得到了監管的關注。

和當時相比,如今的互聯網金融,特別是網貸領域的發展確實與馬雲所謂的互聯網金融有所背離。

人民銀行發佈的金融機構貸款投向顯示,二季度,本外幣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86.20萬億元,同比增長9.3%。同期,本外幣住戶貸款餘額44.13萬億元,同比增長18.8%;住戶經營性貸款餘額9.66萬億元,同比增長11.0%。

金融機構企業貸款規模接近個人消費貸款的2倍,個人經營貸款的10倍;但個人消費貸款的增幅超過企業貸款和個人經營貸款的2倍。雖然近兩個月金融機構個人消費貸款的增速有所回落,但近期個人消費貸款的同比漲幅基本維持在20%以上,一直大幅領先企業貸款和個人經營性貸款,消費貸款已經成為金融機構貸款增長的主要動力。

馬雲怒指絕大部分P2P披著互聯網金融外衣做非法金融服務是偽創新

網貸輿情整理自中國人民銀行

網貸行業雖然不屬於金融機構,其服務的客戶主要是金融機構範圍之外的普惠金融客戶。作為現有金融機構的有效補充,其更加關注中小微企業融資、個人消費貸款和經營性貸款這三個細分領域。

北京互金協會郭大剛秘書長曾在2018朗迪中國峰會在上表示,以抵、質押方式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貸款服務的業務佔比達到網貸業務總佔比的70%-80%,而由信用卡業務發展而來的消費場景金融業務佔比僅達到15%。

網貸行業很多平臺仍是以企業類貸款和經營性貸款為主,例如陸金服、網信普惠、銅板街、人人貸等平臺,但以企業貸款和經營性貸款為主的平臺經營規模大多較大。

網貸行業經營性貸款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十分劇烈。由於中小微企業商業模式較為單一,資金相對缺乏,融資渠道較少,面對市場出現波動的承受能力較弱。因此,這類貸款的風險較高,貸款金額相對較大。

相比於經營性貸款,向個人提供的消費類貸款額度更低,時限更短。當個人借款人提供真實可信的收入信息以後,網貸平臺所面臨的貸款違約風險更低。這也是很多中小型平臺以個人消費貸款業務為主的原因之一。

個人消費貸款較低的風險使得一部分中小平臺逐漸放棄了網貸平臺核心的風控能力。很多平臺通過收取高額回報,以高額回報彌補貸款違約損失的方式博取利潤。這樣的商業邏輯產生了很多高爭議的商業模式,即校園貸、首付貸以及現金貸。

雖然網貸平臺大量開展消費類貸款業務,吸引了大量借款人,收穫了足夠的利潤。但這些消費貸款的違約風險卻在不斷積累,也引起了一些嚴重的社會問題。

監管機構在2017年開始對校園貸、首付貸和現金貸等進行集中整治,至此,這些業務被完全禁止,但平臺並未在當時轉向提升風控能力。

馬雲怒指絕大部分P2P披著互聯網金融外衣做非法金融服務是偽創新

近期,網貸行業的風險爆發事件給所有網貸行業參與者敲響了警鐘。在國內外經濟形勢複雜的時期,很多平臺發生大面積借款違約的風險暴露事件。除了個別借款人惡意逃廢債的行為以外,平臺在借款審核不嚴格,風險控制能力不足的問題暴露了出來。

本次會議,馬雲直接指出,絕大部分P2P公司是披著互聯網金融的外衣在做非法金融服務,是偽創新。這些披著互聯網金融外衣的P2P公司並未完成必要的貸款審核、並未開展有效的貸後管理。僅通過高昂的貸款利息收入彌補出借損失的方式將不再可行。

早在2016年,央行參事盛松成就曾表示,網貸平臺的核心競爭力將體現在資產的篩選、甄別、風險管理與控制方面,只有具備較強風控能力、並真正與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經營、個人消費等融資需求相結合的網貸平臺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

6月,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法與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濤表示,金融就是管理風險,風險是金融行業重要的問題,很多平臺可能是技術出身的,對風險的敬畏之心欠缺。

7月,銀保監會國際部負責人範文仲表示,未來真正優秀的網貸企業應該具備三方面要素:一是具有大量的客戶的覆蓋面;二是具備普惠利率成本,融資成本一定要儘量低;三是要有極低的壞賬水平,能非常強地控制風險。

8月,中國互金協會會長李東榮表示,網貸這次自律檢查工作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網貸平臺常懷敬畏金融、敬畏市場、敬畏風險之心,切實落實整治部署、監管政策和自律標準規則。

9月,北京互金協會秘書長郭大剛表示,危機時刻保持足夠的投資強度且有確定的方向建立風險控制與運營等方面相應的能力;具備一定規模經濟效應的平臺才能夠生存下來。

馬雲怒指絕大部分P2P披著互聯網金融外衣做非法金融服務是偽創新

可見,監管以及業內專家對於網貸行業風險控制能力相當重視。正如馬雲所言,具有運用大數據等技術建立高效風控能力服務與中小企業的平臺才是真正的網貸平臺。

作為網貸投資者,網貸行業的風控能力可以從該網貸平臺風控團隊的經驗、學歷以及工作履歷進行判斷。如果該平臺產品標準化程度較高,合同相關方與相關義務明確,符合現行網貸法律規範;借款方信息基本信息、工商信息、借款目的、還款來源、借款歷史記錄和央行徵信報告展示齊全;擔保方義務與責任明晰,那麼該平臺的風控水平相對較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