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4 齊國呂氏32君主簡介(九):齊大非偶,大丈夫英雄本色

齊僖公呂祿是齊國第13個君主,在位33年(公元前731——698)。

上回說到,齊僖公稷地結盟,在回國路上接到警報,北戎伐齊,已經攻下祝阿城,正在猛烈進攻歷下城。齊僖公一面派使者往鄭、魯、衛求救,一面帶領軍隊直奔歷下城。這一年是公元前706年。

鄭國真不愧是盟友,鐵哥們,夠義氣。鄭莊公當即以世子忽為大將軍,帶領軍隊三百乘幫助齊國反擊北戎。

在這介紹下先秦時期和打仗有關的有趣事情。先秦,就秦朝之前,包括西周、東周、商、夏等。

打仗,都是君主或者軍隊最高統帥身先士卒,口號是“跟我上”而不是“給我上”。公元前707年,周宣王十三年,周宣王帥兵討伐鄭國,周軍大敗。周宣王親自斷後,被鄭國猛將祝聃箭射左肩。公元前654年,秦穆公和他的小舅子晉惠公在韓原這個地方交戰,秦穆公奮勇當先,衝鋒太猛,脫離隊伍被小舅子晉惠公軍隊包圍,眼看小命不保,“八百勇士”關鍵時刻現身,不但讓秦穆公轉危為安,而且俘虜了晉惠公。這兩個故事都說明了先秦時期打仗都是最高指揮官衝鋒在前的。

先秦時期,參軍作戰,保家衛國,是特權不是義務。當時,社會是分等級的,分別是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奴隸。士是最低級的貴族,也就是說不需要從事體力勞動就可以活得比較滋潤的群體。軍隊的兵是由士這類低級貴族組成的。所以,叫戰士。庶民、奴隸沒資格直接參加戰鬥,主要任務是運輸等後勤保障。

齊國呂氏32君主簡介(九):齊大非偶,大丈夫英雄本色

一乘,讀音為一剩,是一個作戰單元。一乘配備戰車一輛、戰馬四匹、戰士十人、後勤二十人。戰士十人分工是:甲士三人在車上,立左邊的用弓箭,立右邊的用矛,居中的馭馬。其餘甲士七人徒步在車旁隨行。這三個車兵的地位要高於那七個徒步的甲士。一乘配備總人數達到三十人,還不算馬。

鄭國大將公子忽率領大軍馬不停蹄,趕到歷下城和齊僖公會師。這時候,衛軍、魯軍都還沒到位,雖然魯國和齊國距離最近。齊僖公和世子忽研究作戰策略。世子忽說:“北戎兵輕而不整、貪而無親、勝不相讓、敗不相救,就是一群遊兵散勇,無組織、無紀律。我們用口袋陣,詐敗,然後把他們引入埋伏圈後集中優勢兵力消滅之。”齊僖公非常贊同這個作戰策略。很快,北戎軍隊進入口袋陣包圍圈,北戎大將大良被祝聃射中腦袋,墜馬死亡,小良被世子忽斬為兩段。這個祝聃就是射中周天子宣王左肩的那位猛將。對於北戎兵,生的活捉,死的棄之荒野。大良、小良的首級被割下。世子忽手提兩個頭顱、驅趕著降兵到齊僖公前獻功。

齊國呂氏32君主簡介(九):齊大非偶,大丈夫英雄本色

戰鬥結束,魯、衛等救兵才剛剛趕到。

大獲全勝,論功行賞是必不可少的。齊僖公大擺酒宴,犒勞各軍,論功行賞。席間,魯國公子翬對鄭國世子忽相當不以為然,面露鄙夷之色。齊僖公敏銳的觀察到這一切,一個毒計瞬間成熟。

齊僖公說,齊國大勝北戎,全依仗各個友邦大力幫助。現在推選盟主主持封賞事宜,大家看魯國公子翬做盟主怎麼樣?沒人提出反對,那就是都同意了。公子翬很高興,也不推辭就履行盟主職責。他按照爵位高低進行封賞,魯國是侯爵,被評軍功最高,得到齊國的謝禮最多。鄭國是子爵,被評軍功最低,得到的謝禮最少。魯國打個醬油,好處佔了大頭;鄭國勞苦功高,好處最少。鄭世子忽,憤憤然。齊僖公卻很高興,離間魯鄭關係的計策完美實施,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齊僖公乘勝追擊,要擴大戰果。他對鄭世子忽說,魯國賞罰不明他也知道,但是人家爵位高我也沒辦法啊。你勞苦功高、英俊瀟灑、文武全才,我把小女兒文姜許配給你,怎麼樣?

齊國呂氏32君主簡介(九):齊大非偶,大丈夫英雄本色

世子忽的態度很明確:謝謝好意,不行!齊僖公太需要這個有為青年了,不死心,派公子夷仲年去說情,結果還是不行。問原因,鄭世子忽說,齊大鄭小,非吾偶也。意思是齊國是各諸侯國的老大,鄭國比不上,世子忽不願意攀附富貴。

文姜,絕色美人,很有文采,謂之文。前期淫亂,後期充分展現一個女軍事家的才能,幫助兒子出謀劃策安定邊境,是不可多得的女英雄。

鄭莊公死後,世子忽即位,成為鄭昭公。同年,被弟弟突趕下臺,弟弟突成為鄭厲公。

後人議論這事,說世子忽不懂輕重,不和齊聯姻是大失誤。其實,他們不懂英雄的世界。忽是一個真正的大英雄,展現了卓越的軍事才能。他和項羽屬於同一個高貴氣質,即英雄氣質。他的可貴之處是人格獨立,是非在心中,做事有原則,從不低下高昂的頭。但是,忽不是一個精明的政治家。精明的政治家則是精於算計,曲折迂迴,為了達到目標,不關心方法手段的價值評判。

齊大非偶,忽,真正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