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康熙痛斥老十三不忠不孝不可不防,雍正為什麼積極為之力證清白?

向敬之

1

康熙帝曾在三十七年三月、四十八年三月,兩度封爵皇太子胤礽以外、老十四胤禎以上的諸成年皇子,分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和固山貝子不等。

然而,老十三胤祥始終不得封。

第一次晉爵,康熙只封了皇八子胤禩以上諸子。胤祥只有十三歲,少不更事,不能與嶄露頭角的哥哥們相比。

其生母章佳氏,出身滿洲鑲黃旗包衣,父親海寬為參領,給不了女兒顯赫的外戚身份。她初為普通宮女,被康熙臨幸後封為庶妃,然年輕早逝,死了才被康熙以“性行溫良,克嫻內則,久侍宮闈,敬慎素著”(《清聖祖實錄》卷一百九十四,康熙三十八年閏七月戊戌),追封為敏妃。

追封章佳氏,是康熙重夫妻感情,還是因為兒子胤祥的原因?且不好說,或兩者兼之。

從康熙二十五年至三十年五年裡,章佳氏連續生育了一子兩女(胤祥和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為這一時期內諸后妃生育次數最多者(其他生育者,如德妃烏雅氏、平妃赫舍里氏等),足見她一度頗得康熙寵愛。

康熙痛斥老十三不忠不孝不可不防,雍正為什麼積極為之力證清白?

《雍正王朝》焦晃版康熙

康熙三十七年七月,即章佳氏去世的前一年,康熙帝前往盛京謁陵,便帶著十三歲的胤祥。雍正年間,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纂修的《八旗通志初集》卷一百三十四記載,胤祥為“聖祖鍾愛甚篤,省方巡幸,恆命扈從,恩寵優渥”。

此時開始,至四十七年九月間,十年有餘,康熙每次外巡或行圍,選擇地帶著數位皇子扈從,但固定的有三人:皇太子胤礽、皇長子胤褆和皇十三子胤祥。

無疑,康熙甚愛胤祥,還在其生母章佳氏病逝後,為他指定了一個養母:皇四子胤禛和皇十四子胤禎的生母德妃。

胤禛和胤禎這一對胞兄弟若即若離。胤禛曾與胤禩等在暢春園附近修別墅,比鄰而居,也把胤禎帶進了八爺黨的圈子,成為了同父異母的八哥的鐵桿擁蠆。

胤祥不然。胤禛教其算術,他把寶押到明裡韜光養晦、暗自蓄勢待發的胤禛的身上。

果不其然,胤禛在康熙最後十多年連連發力,戰勝了皇親國戚、八旗王公、滿漢大臣力挺的胤禩和康熙授予撫軍大權的暗定儲君胤禎,成為了康熙遺詔上“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清世宗實錄》卷一,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的皇位繼承人。

2

雍親王成為了雍正帝。

即便他登基時,不走新君該走的乾清門正門,而從東旁門進入太和殿。胤祥緊跟其後,作為雍正皇帝最堅定、最忠誠、最貼心也最得力的支持者。

胤祥不再是普通皇子,成為了最貴重的御弟。康熙駕崩第二天,還沒正式稱帝的雍正即封其為四大總理王大臣之一,爵封和碩怡親王,參決大政,總管全國財政。

此等頂級殊榮,胤祥在康熙朝,不論皇父如何倚信,都不曾享受的。

尤其在康熙四十七年九月,他被下旨拘禁。

胤禩之子弘旺在《皇清通志剛要》卷四下寫道:“康熙四十七年九月,皇太子、皇長子、皇十三子圈禁。”

康熙為何突然拘禁愛子胤祥?

時為“帳殿夜警”事件發生,驚動朝野。大阿哥胤褆揭發皇太子胤礽,在康熙北巡迴京途中,“每夜逼近布城,裂縫向內竊視”(《清聖祖實錄》卷二百三十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同時負責保衛康熙安全的胤祥,應該支持了胤褆的舉報。

胤祥擅騎射,武功了得,且為人正直。康熙帝在那十年裡出巡或行圍,總帶著他和胤礽、胤褆一同扈從。皇儲矛盾日益尖銳,康熙不敢將胤礽留在京師,帶在身邊,同時又帶著胤褆,以便制衡和防患胤礽。

胤祥的責任,就是保護康熙的人身安全,防止胤褆與胤礽的火拼或異動。

康熙痛斥老十三不忠不孝不可不防,雍正為什麼積極為之力證清白?

《雍正王朝》胤禛與胤祥劇照

胤祥作為反太子派的四爺黨核心成員,不知胤禛此時還是騎牆派,故而不經請示,支持了胤褆倒太子。

胤祥附和胤褆,構陷胤礽圖謀不軌,但沒有供出盟友胤禛。這些後來被雍正纂修《請聖祖實錄》時刪除了。

胤褆更加大膽,在胤礽被拘禁後,向康熙進言:胤礽“所行卑汙,大失人心”,如果康熙要殺了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清聖祖實錄》卷二百三十四,康熙四十七年九月)

胤褆要替康熙行萬難之事,處死胤礽,徹底激怒康熙。

康熙愛諸子,尤對胤礽懷有更加深厚的愛。即便胤礽肆惡虐眾,暴戾淫亂,多有僭制之舉,然康熙一直採取放縱的態度,甚至遷怒於已死五年的索額圖“暗中抅煽,悖亂行事”(《清聖祖實錄》卷二百三十五,康熙四十七年九月)

胤褆嚴重侵犯了康熙的底線。其生母惠妃趕緊奏稱胤褆不孝,請康熙以法嚴懲。這是一招以退為進的計策。康熙即便惱怒胤礽毫無兄弟之義,但他仍有濃濃的父子之情。故而,康熙以長期拘禁,保住了他的性命。

3

在“帳殿夜警”事件中,胤祥作為康熙倚信的主要護駕皇子,疏於防患,嚴重失職,導致威脅康熙人身安全的突發事件可能發生,被處以短暫的圈禁,以示懲戒。

他很快被開釋,不像民間傳聞和電視劇《雍正王朝》渲染,至康熙六十一年駕崩後才被雍正放出。《清聖祖實錄》記載:康熙於四十八年二月巡視畿甸、四月巡幸塞外,“皇十三子胤祥”都在扈從的皇子中。

只是,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復立胤礽為儲君時,再次封爵諸成年皇子,胤祥榜上無名。

康熙痛斥老十三不忠不孝不可不防,雍正為什麼積極為之力證清白?

康熙諸皇子劇照

與太子友好的三阿哥胤祉、順從聖意力挺復儲的四阿哥胤禛,以及不參與奪嫡之爭的五阿哥胤祺,都被封為和碩親王。胤祥已然被打入另冊。

胤祥被開釋,卻被康熙視為戴罪之身,心情煩悶,不久患病。康熙五十年五六月,御醫祁嘉釗向康熙奏稱:“康熙五十年三月初一日,奉旨看十三阿哥恙,系溼毒結於右腿,膝上起白泡,破後成瘡,時流稀濃水。原曾腿痛,時痛時止,一年有餘,復出此恙。”

胤祥腿病已持續一年多,嚴重到成瘡流膿的地步,康熙還在胤祉、胤祥、胤禎三人的請安折上硃批:“胤祥並非勤學忠孝之人。爾等若不予約束,必將生事,不可不防。”(康熙四十九年六月初十日滿文硃批奏摺)

不忠不孝,不可不防!這是很嚴厲的斥責!

康熙對胤祥之恨,到了一個極致。

對於康熙憎恨自己的盟友兄弟,胤禛記在了心裡。

十四年後,雍正二年八月,已接替康熙的雍正帝追責允禵部將宗札布時,指出:“若言怡王,自幼強健聰慧,人才優良,皇父優加恩寵,此事舉國皆知。怡王並非膽大妄為之人,從無非分之念。怡王對皇父盡以子道,對二阿哥盡以臣道。由於與二阿哥好,橫遭大阿哥之妒忌、陷害,因而株連於二阿哥。”(安雙成《宗札布案滿文譯稿》)

對儲君都盡臣道,何謂不忠?

於皇父始終孝敬,哪來不孝?

雍正秋後反駁康熙對胤祥的痛斥,還授意鄂爾泰、張廷玉旁證怡親王,“謹度徇禮,恪慎有加,不立黨援,不邀名譽。所屬人眾,承奉約束。公私政事,一無擾累。阿其那妄覬非分,數以詐術誘惑諸王,王獨不為所動”(《八旗通志初集》卷一百三十四)。雍正不由惱怒胞弟允禵(胤禎)站錯了對,而又為允祥矢志追隨而感動不已。

雍正大張旗鼓地為胤祥辯誣,為他鳴冤,是不是感激他為自己出頭又不曾牽連自己,或者感恩他替自己一次性給競爭對手胤礽和胤褆挖了大坑呢?

歷史的天空,已銷蝕了那一片印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