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1 專升本閱讀,睢陽保衛戰異常慘烈,沒有援軍的孤城,棄城不好嗎?

專升本閱讀,睢陽保衛戰異常慘烈,沒有援軍的孤城,棄城不好嗎?

今天我們來分析一下,張巡、許遠面對這麼一座叛軍不斷增援的孤城,為什麼不棄城呢?

專升本閱讀,睢陽保衛戰異常慘烈,沒有援軍的孤城,棄城不好嗎?

睢(suī)陽保衛戰的雙方力量對比

公元757年1月,叛軍內部起內訌,安祿山被自己的兒子安慶緒殺死,愛將尹子琦率領13萬兵馬進攻睢陽。先後投入三十萬。資料顯示,張巡和許遠人馬也就是六千八百餘人。加上後來的援軍和勸降的將士也只是一千餘人的有效的軍隊補充。也就是在這次戰役中,張巡有了張中丞(御史中丞,從三品)的稱呼。張巡是許遠太守請來的,後來也證明,許遠的選擇是正確的。打到七月,睢陽城的形勢已經很嚴峻。成立基本已經斷炊了,每日只能吃一餐,分到一勺米。最後全城沒有什麼可吃,開始吃人,先是婦女,再是老人和兒童。為了守城,“所食人口二三萬,人心終不離變”。

專升本閱讀,睢陽保衛戰異常慘烈,沒有援軍的孤城,棄城不好嗎?

孤城曾試圖求援無果,賀蘭進明的私心

當時臨淮(今安徽鳳陽)有節度使賀蘭進明,彭城(今江蘇徐州)有許叔冀、尚衡駐軍。張巡讓南霽雲先到,許叔冀處求援無果,後又求援賀蘭進明,最後還是在寧陵,也就是張巡的自己的大本營借到三千兵士,在突圍入城時,被發現最後就剩一千人了。

賀蘭進明或者擔心進兵後許叔冀偷襲,或者擔心自己也會淪陷,終是沒有出兵。至於箇中原因,我們就不多做探討了。不過,軍閥割據的相互制衡,相互猜忌可能是一個重要的原因。

十月初九,據說城牆是從許遠守的西南攻破的,破城時,只有四百病殘軍士。張巡許遠被俘,張巡和三十六名大將拒絕投降,全部被殺,許遠則被押送洛陽,據說在偃師就被殺了。

專升本閱讀,睢陽保衛戰異常慘烈,沒有援軍的孤城,棄城不好嗎?

棄城的可能性後果分析

七月,當時城內僅剩六百餘人守城,有將士提出棄城東奔,得到糧食後,再與敵軍決戰。張巡、許遠分析認為睢陽是富庶的江淮的屏障,背後就是糧餉供應地也是當時的賦稅重鎮。叛軍佔領睢陽得到軍事補給,會繼續南下擴大戰果,無疑會給平亂給來長期的拉鋸戰。再說失去了糧食供應已經多日,士兵們早已身弱病殘已經無力奔逃,還不如就地待援。令張巡和許遠沒有想到的是,居然沒有援軍到來,而叛軍卻越來越多,睢陽成為孤城一座。

三日後,大唐的軍隊就奪回了睢陽。七天後,收復洛陽,三天後,尹子琦就被殺了。

即使張巡、許遠在睢陽戰役中慷慨赴死,但一直流言不斷。直到李翰、韓愈等人直言力爭,才使滿朝無話,將輿論平息。至於棄城之後的下場,很可能就如張巡勸說叛軍李懷忠(後投誠幫助張巡守城)等將士的話,倘若安史之亂一日被平,可有自己與父母妻兒的安身之處?到時背個畏敵逃跑的罪名,或者滿門被誅,豈不毀了一世英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