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4 “死綱死口”的相聲等於背書?常寶霆、白全福晚年演繹盲猜相聲!

對於很多青年觀眾而言,將演員在相聲表演中的頻繁現掛抓哏,甚至不按詞兒說視為技藝高超的表現。似乎只有具備機智過人的舞臺應變能力才能駕馭所謂活詞兒的相聲。同一對搭檔在不同場合使的同一塊活很多細節不一樣,也被贊為“常演常新”。反之,老藝人們“死綱死口”的表演形式卻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和批判......

“死綱死口”的相聲等於背書?常寶霆、白全福晚年演繹盲猜相聲!

“死綱死口”是相聲門裡的一句春典,意為使活嚴格遵循“冊子”(相聲文本),要求演員同一個段子在不同時間演下來不僅臺詞上一字不差,甚至節奏、語氣、停頓、換氣、手勢、表情以及側身的角度都相差無幾,這才算真正意義上的死綱死口。或許,說到這有人會質疑,這樣的相聲不就是機械性的背書嗎?跟看視頻回放還有什麼差別?其實不然,在科技不發達的年代,相聲是江湖藝人賴以餬口的謀生手段,因此演員對於段子演出效果和表演情緒的研究深刻。只有把最好的節目獻給觀眾,才能在零打錢的生存狀態下吃上一口飽飯。死綱死口正是捧逗之間在臺下一遍遍不厭其煩“壓活”後的結果。即便是臺上的臨場現掛,也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壓活時會根據段子內容以及現場觀眾可能出現的反應設計出精巧的現掛包袱。

“死綱死口”的相聲等於背書?常寶霆、白全福晚年演繹盲猜相聲!

相聲泰斗馬三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馬三爺的段子除了文雅、回味這些內涵上的優點外,怹的表演是禁得起推敲的。在有些觀眾看來馬三爺在臺上會有所謂的磕巴和絮叨,這其實也都是經過精心揣摩的,有的詞兒看似在重複,但重複幾遍、重複哪幾個字是有其存在意義的。而活詞兒相聲在臺上的高度自由,也間接造成了藝術品質的不穩定性。

“死綱死口”的相聲等於背書?常寶霆、白全福晚年演繹盲猜相聲!

在相聲界行內,常、白搭檔成為一段流傳的佳話。兩位老先生珠聯璧合的《大審》早已是相聲迷心中登峰造極的作品。常寶霆、白全福的關係可以用一句話概括:臺上有買賣,臺下有交情。搭檔了一輩子的老友,在白全福先生仙逝後,常寶霆毅然決然的選擇淡出相聲舞臺,不再找新搭檔。兩位寶字輩老先生既是世家子弟,又是名師之徒。三蘑菇的師父是郭榮起先生,而白全福的師父則是北京的老藝人於俊波。因此,常、白的相聲表演也帶有老派相聲藝人的特點,嚴格遵循死綱死口的使活路子。

“死綱死口”的相聲等於背書?常寶霆、白全福晚年演繹盲猜相聲!

很多觀眾都知道這樣一個故事,白全福先生晚年耳背的很嚴重,幾乎到了失聰的地步,但老二位依然堅持登臺獻藝,且不被觀眾所察覺。當時白全福在臺上量活時完全是看著常寶霆的口型來墊磚、遞腿兒。由於在一起幾十年合作積累的默契,再加上死綱死口嚴絲合縫的表演習慣,才保證了演出的順利進行。放到現在,這幾乎不可能實現的,但老先生硬是將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這也是得益於背書式的死綱死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