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 古代女子太會玩,高爾夫保齡球鬥地主,最駭人的竟是“裸體相撲”

印象中,中國古代女子不是皇宮後院嚴禁,就是香閨繡閣深藏,即便是草頭百姓家的女子,也大都很少拋頭露面,在那些舉止端莊、笑不露齒的歲月裡,這些古代女子們會有什麼娛樂嗎?真實的情況也許你想不到!


下面就向大家披露一下,中國古代女子花樣百出的遊戲!

一、投壺

投壺是把箭向壺裡投,投中多的為勝,負者照規定的杯數喝酒。《醉翁亭記》中的“射”指的就是“投壺”這個遊戲。

投壺起源於春秋戰國,是古代士大夫宴飲時做的一種投擲遊戲,也是一種禮儀。脫胎於古代男子射箭之禮。在戰國時期較為盛行,尤其是在唐朝,得到了發揚光大。宋朝因 “過於高雅”一度衰敗,明代再度流行;

古代女子太會玩,高爾夫保齡球鬥地主,最駭人的竟是“裸體相撲”

古代女子投壺遊戲


二、蹴鞠(古代足球)

蹴鞠傳說為黃帝所作:“蹴鞠,傳言黃帝所作(劉向《別錄》),開始用於軍事訓練。

戰國,稱古代足球為“蹋鞠”。 兩漢三國時期,蹴鞠發展較快。首先,娛樂性蹴鞠得以繼承

出現了競賽性蹴鞠。唐代以後則出現充氣球第三、蹴鞠活動更為普及。宋代從皇宮內院到平民家庭,都以蹴鞠為樂。元代錢選所繪《宋太祖蹴鞠圖》,便是描繪宋太祖趙匡胤與趙炅、趙普等人踢球的場面。市民也常常在御街和橫街玩蹴鞠等:“舉目則鞦韆巧笑,觸處則蹴鞠疏狂”。

女子中也有蹴鞠活動,不少宋代銅鏡中有男女相對踢球的紋飾,宋代陶枕也描繪了民間少女踢球的情景。

清代中葉以後,隨著西方現代足球的傳入,中國傳統的蹴鞠活動基本上被歐洲的現代足球所取代,而踢毽子作為“蹴鞠之遺事”(宋高承《事物紀原》),而得以繼承與發展 。

古代女子太會玩,高爾夫保齡球鬥地主,最駭人的竟是“裸體相撲”

古代女子蹴鞠遊戲


三、擊鞠(古代馬球)

擊鞠亦稱打毬或擊毬,曹植所著《名都篇》中,有“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的詩句,由此可以推斷擊鞠於東漢時期就已經出現。 唐代較為盛行。出現了數位皇帝高手。如唐僖宗、玄宗、睿宗、穆宗,更有唐敬宗,居然因打球被“球供奉們”給殺了;

古代女子太會玩,高爾夫保齡球鬥地主,最駭人的竟是“裸體相撲”

古代女子擊鞠遊戲


四、捶丸(古代高爾夫)

“捶”即擊打,“丸”即小球。捶丸,即是我國古代以球杖擊球入穴的一種運動項目。前身可能是唐代馬球中的步打球。到了宋朝,步打球由原來的同場對抗性競賽逐漸演變為依次擊球的非對抗性比賽,球門改為球穴,名稱也隨之改稱“捶丸”。

在其發展上曾大盛於宋、金、元三代。至明代,已經遠不如前代那樣普及。捶丸在元代傳入歐洲的,並最後成為西方“高爾夫”運動

古代女子太會玩,高爾夫保齡球鬥地主,最駭人的竟是“裸體相撲”

古代女子捶丸遊戲


五、木射(古代保齡球)

木射:又名十五柱球,是遊戲者輪流以木球撞擊十五根筍型立柱的一種室內的活動形式,產生和興盛於唐代。唐人陸秉曾為此專門著《木射圖》一書;這是人類歷史上原始的保齡球運動!

古代女子太會玩,高爾夫保齡球鬥地主,最駭人的竟是“裸體相撲”


六、紙牌(古代撲克、麻將)

又叫葉子,即葉子格。是古代博戲用具,起源於唐代。現代國內主要用於“鬥地主”;

古代女子太會玩,高爾夫保齡球鬥地主,最駭人的竟是“裸體相撲”

古代女子“鬥地主”


七、鬥草(拔皮狗)

鬥草又稱鬥百草,是中國民間流行的一種遊戲,屬於端午民俗。最早見於文獻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唐朝後鬥百草愈漸成為婦女和孩童的玩意兒。

南北朝時稱“踏百草”,唐代稱“鬥草”或“鬥百草”。宋代擴展至平日隨時可鬥。

《紅樓夢》:“薛蟠的妾香菱和幾個丫頭各採了些花草,鬥草取樂。”

《鏡花緣》:“只見陳淑媛、竇耕煙等八人都在那採花折草,倒像鬥草光景,”

據說這還成了婦女遊戲的"專利品"。古人的詩詞裡多有對“鬥草”的描寫,也多和女性有關。宋·晏幾道<>:“鬥草階前初見”;宋·吳文英<>:“鬥草溪根,沙印小蓮步?”;宋·李清照<> :“海燕未來人鬥草”;

古代女子太會玩,高爾夫保齡球鬥地主,最駭人的竟是“裸體相撲”

古代女子鬥草遊戲


八、抓子兒(攛嘎拉哈)

《帝京景物略·春場》中載:“是月也,婦女閒,手五丸,且擲且拾且承,曰抓子兒。丸用象木銀礫為之,竟以輕捷。”子兒各時各地均不一樣,大多是杏核,也有石子,有錢人家也有用骨、牙、玉的。《紅樓夢》第六十四回中亦有記載。是古代女子較普遍的遊戲;

古代女子太會玩,高爾夫保齡球鬥地主,最駭人的竟是“裸體相撲”


九、角觝(相撲、摔跤)

角觝一詞來源於“以角抵人”,角抵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是一種類似現在摔跤、相撲一類的兩兩較力的活動。角抵最初是一種作戰技能,後來成為訓練兵士的方法,又演變為民間競技,帶有娛樂性質。

晉代角抵出現了另一名稱 “相撲”。到了唐代,相撲、角抵二名稱並行,其特點還是賽力性的競技,且多在軍中進行。明代以後,相撲多用摔跤這一名稱。

女子相撲。司馬光《論上元令婦人相撲狀》言:“今上有天子之尊,下有萬民之眾,后妃侍旁,命婦縱觀,而使婦人裸戲於前,殆非所以隆禮法,示四方也。”可見當年的仁宗特別喜好觀看女子相撲。一百二十回本《水滸傳》中也有關於女子相撲的記載:“(段三娘)那女子有二十四五年紀。她脫了外面衫子,卷做一團,丟在一個桌子上,裡面是箭桿小袖緊身,鸚哥綠短襖,下穿一條大襠紫夾綢褲兒,踏步上前,提起拳頭,望王慶打來。”

古代女子太會玩,高爾夫保齡球鬥地主,最駭人的竟是“裸體相撲”

古代女子相撲


十、鞦韆(古代女子最愛)

鞦韆是中國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創造的一種運動。春秋時期傳入中原地區,古代盪鞦韆主要為宮中、閨中女子的遊戲或傳統節日廣場狂歡內容;漢代以後,鞦韆逐漸成為民間習俗活動並流傳至今。

漢武帝時宮中盛行盪鞦韆;唐代宮廷把盪鞦韆稱為“半仙戲”,唐宋之後,盪鞦韆習俗普及全國,盛況空前。

古代女子太會玩,高爾夫保齡球鬥地主,最駭人的竟是“裸體相撲”

盪鞦韆

《金瓶梅詞話》第二十五回開頭寫有吳月娘、孟玉樓、潘金蓮、李瓶兒等在花園裡盪鞦韆的場面,並引用了據說是出自唐伯虎之手的《鞦韆詩》。 詩云:

二女嬌娥美少年,綠楊影裡戲鞦韆。/ 兩雙玉腕挽復挽,四隻金蓮顛倒顛。/ 紅粉面對紅粉面,玉酥肩共玉酥肩。/ 遊春公子遙鞭指,一對飛下九重天。

古代女子太會玩,高爾夫保齡球鬥地主,最駭人的竟是“裸體相撲”


十一、圍棋

古代女子太會玩,高爾夫保齡球鬥地主,最駭人的竟是“裸體相撲”

十二、這是什麼?

古代女子太會玩,高爾夫保齡球鬥地主,最駭人的竟是“裸體相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