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8 里根KO苏联的故事(上)

引言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曾经作为世界两极之一的苏联解体已近30年,先简短回顾一下(来自度娘):

--解体事件:1991年12月25日19时40分,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俄罗斯联邦成为苏联的唯一继承国,苏联在海外的一切财产、存款、外交机构、使领馆等由俄罗斯接收,苏联解体分裂成15个国家,东斯拉夫三国、波罗的海三国、中亚五国、外高加索三国、摩尔多瓦。

--根本原因:政治和经济问题积重难返

--外部因素: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重要因素:体制矛盾、历史积怨、民族分离

苏联作为冷战时期的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其领导人赫鲁晓夫曾经扬言要“埋葬资本主义”,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迅速崩塌,尤其1985年以后,没有外敌入侵,没有大规模国内革命,更没有军人倒戈干政,执政的苏共却乖乖的拱手让出国家机器,任凭国内兴起的对手势力宰割分拆,偌大帝国一朝之间土崩瓦解烟消云散。

这样的空前剧变是如何发生的?直到今天各路人马还在争论其解体的根本原因。有认为末代苏共领袖戈尔巴乔夫急于推行政治改革,动摇了苏共统治的根基,最后导致政权崩溃。也有说戈尔巴乔夫最初推行的只是经济改革,在没有收到效果后,才不得不转而以政治改革来企图挽救终局。

美国作家彼得·施魏策尔(Peter Schweizer)在走访了多名里根政府要员后,于1994年著成《 Victory: The Reagan Administration's Secret Strategy that Hastened the Collapse of the Soviet Union》,2001年新华出版社出版了中译本《里根政府是怎样搞垮苏联的》。

里根KO苏联的故事(上)

正如书中所述,“如果不是由于克里姆林宫面临着美国星战计划的压力、在波兰和阿富汗的地缘政治挫折、在能源出口方面遭受数百亿的外汇损失以及无法获得西方技术等综合因素所产生的累积效应,我们有理由相信苏联会渡过难关”,苏联的最后解体,主要原因是里根政府发动的经济战争。

此外,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史蒂芬·科特金(Stephen Kotkin)在2001年出版的《Armageddon Averted: The Soviet Collapse,1970-2000》里指出,苏联经济结构早在70年代初已经出现严重问题,只不过由于1973年的石油危机使得石油价格大幅上升而延缓了内部问题爆发,然而同样也是石油,1985年后价格暴跌给予其致命一击,经济危机一发不可收拾,最终导致帝国瓦解。

究其本质,苏联解体就是一个过度依赖能源和军火出口的经济体制,无法经受住外部有预谋的综合打击,从而导致其政权土崩瓦解的故事。


里根最重要的任命:中情局局长

纵然里根是个狠角色,但在打击苏联这个重大战略动作上,绝对需要团队的力量,在上任之初,即外交政策定位的关键时刻,里根便组建了反苏强硬派核心团队:

1、威廉·凯西(William Casey),生于1913年,中央情报局(CIA)局长(1981-1987);

2、卡斯帕·温伯格(Caspar Weinberger),生于1917年,国防部长(1981-1987);

3、理查德·艾伦(Richard Allen),生于1936年,国家安全顾问(1981-1982)。

虽然“一个好汉三个帮”,但其中凯西最为关键,因为是他操刀主持了对苏经济战。中央情报局(CIA)作为世界上著名的情报机构,主要负责对外收集情报并开展特种行动,我们总能在美国大片里见到其身影,仿佛都是些007式特工的刀光剑影,而里根主动出击苏联,却是实打实的高级别的战略绞杀,凯西将中情局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

1981年1月里根宣誓就任美国总统后仅两天便在白宫召见了凯西,这是极不寻常的举措,一般来说,刚上任的总统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如年度财政预算、各部门的人事安排等,然而里根与凯西的关系非比寻常,两人既是多年好友,又具有相同的政治意识形态,凯西更是里根竞选总统的“大管家”。

里根KO苏联的故事(上)

三人之一的艾伦回忆当年的竞选情况,里根顺利当选要归功于凯西的高度政治嗅觉与管理才能,据传在竞选形势进入白热化之际,凯西曾与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的代表在欧洲接触,达成秘密协议,让伊朗把拘押美国人质的释放时间延至大选结束之后,暗助里根扭转乾坤,作为回报则答应向伊朗供应武器。可见凯西所担当的重要角色。

然而,里根决定委任他为中情局局长,使得凯西没有得到中意的国务卿之位,于是他提出了三项条件:

第一,是把中央情报局长一职升格至内阁阁员的地位,也就是要进入高层决策圈;

第二,局长要在白宫内有办公室,以便与总统及其幕僚随时接触,增加对政策的影响力;

第三,随时可以和总统单独接触,不须通过第三者安排。

里根早已下定主意启用凯西负责对苏经济战,因此毫不犹豫答应了这三条要求,凯西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力的中情局局长,不仅参加国家安全会议,还在制定外交政策的核心组织“国家安全计划小组”中也有一席之地。

事实上,凯西对里根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这些官职名份。他俩同是爱尔兰裔的美国人,年龄相仿(里根比凯西大两岁),经历过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具有同样的世界观。在里根任内,两人每星期至少会面两次,而且通常是单独讨论,至于电话上的交谈更不计其数。

凯西在二战期间曾受雇于战时经济委员会(Board of Economic Warfare),设法找出纳粹德国的经济弱点,然后以各种经济战的手段削弱和破坏其经济。然后他加入中央情报局的前身战略情报局(Office of Strategic Services),由于表现出众,不久便被委任为欧洲战区的情报主任,成绩卓越。战后凯西又进入金融行业,当过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主席。二战的收获与经验对凯西影响很大,使他深切感觉到这些另类作战方式可以用在与苏联的斗争上,他在回忆录中提到:

“我认为特务情报工作、秘密行动和组织地下反抗力量,在与纳粹德国的战争中起了很大作用,挽救了很多珍贵的生命和资源,认识到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在应付未来的危机中, 这些工作比人造卫星和导弹都更为重要。”

正是由于这些不平凡的经历,促使里根决定委任他为中情局局长,这时的凯西已经67岁,戴着金丝眼镜,头上白发半秃,俨然一位慈祥长者的面貌,一点也不像是里根的特务头子。

里根KO苏联的故事(上)

确定击苏战略

凯西上任后,便向里根要求放松对中央情报局秘密行动的控制。自1960年以来中情局的秘密行动均由相关政府部门的官员组成委员会进行监督,包括国防部、国务院和联席参谋部的高层官僚,耳目众多,不易保密。凯西建议改由国家安全计划小组直接监督,由于该小组仅包括总统、副总统、国防部长、国务卿、国家安全顾问和中央情报局长,如此一来便能够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秘密行动。里根不仅接纳了此项建议,还规定国家安全计划小组讨论的秘密行动不事先列在议程上,小组成员在会议上即席发表意见,从而完全隔离了各成员属下幕僚的参与。在里根的8年任内,中央情报局的活动大部分便是在这样的“黑箱”作业形式下进行,鲜为外界所知。

凯西还着手加强对苏联经济的情报收集和研究工作,聘请全球顶级智库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前总裁哈利·罗文(Harry Rowan)担任国家情报委员会主管,同时雇用《财富》杂志前编辑赫伯特•迈耶(Herbert Meyer)为他的特别助理,这两人都是研究苏联经济的专家。凯西的白宫联络人戴维·威格(David Wigg)也是经济学者,而且是中央情报局监察及追溯苏联外汇收支机制系统的设计人。

我们无从得知里根上任伊始在白宫里与凯西的谈话内容,但从凯西任用和倚重的干部来看,便可知里根与他的心思所在:打击苏联。据威格回忆,“凯西在中央情报局的头一年花了很多时间去了解苏联经济的实际情况,至1982年春天已经了然于胸。”

凯西的总结是:“苏联倚靠与西方贸易和技术生存,而唯一积累外汇的方法是以高价输出石油,简直不可思议,如果我们能好好地利用手上的牌,他们便会溃败。”

在第一次国家安全计划小组会议上,凯西在艾伦和温伯格的支持下,提出修正美国向来对苏联的政策。他认为,追求维持美国相对的军事和经济优势是不够的,其效果只是拖延时间,美国应积极寻求和采用削弱苏联国力的政策。艾伦则补充到:民主政体在与独裁政体的斗争中,先天上已吃了亏,所以在战略上应尽量发挥本身的长处,尤其是利用在经济上的优越性。

凯西引用中央情报局收集到的资料,指出苏联的计划经济是他们的致命弱点,苏联工业自1970年以来便停滞不前,多种产品供应不足,情况比一般人想象中更严重。此外苏联在东欧的负担、波兰的烦恼以及阿富汗的战争,也都对其经济造成雪上加霜的损害。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机会,处理得当的话,美国可以由此重创苏联。

里根对此非常认可,对苏战略从此由消极围堵变成了主动出击。

随后,凯西指示迈耶进行高度机密的研究工作,评估苏联的经济弱点,提出可供利用的方案。这项任务在中央情报局内是一项创举,因为之前对苏研究着重分析其优势,如军力、黄金储备、外援等,而现在则是要了解和利用苏联的弱点,打击它的痛处。

1982年5月,里根总统签署了一份国家安全决策备忘录(national security decision memorandum,NSDM)作为对苏联政策的主导思想,这份长达8页的文件明确提出:苏联要为他们的经济弱点付出代价。

因此,在凯西、艾伦和温伯格等人的策划下,里根政府上台不久便定下一系列向苏联主动出击的政策,以贯彻落实这一思想,其中包括:

(1)、秘密支持波兰的工会,使它成为苏联心腹地区的一股反对力量;

(2)、秘密支持阿富汗的武装反抗力量,并把战争扩大至苏联境内;

(3)、争取沙特阿拉伯压低石油价格,破坏苏联天然气输出西欧计划,以减少苏联外汇盈余;

(4)、游说西方盟国禁止对苏联输出高科技,以抑制苏联工业发展;

(5)、散布虚假工业技术情报,企图混乱和阻挠苏联工业计划;

(6)、积极发展高科技军备,即所谓星战计划,诱使苏联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军备竞赛,从而加剧苏联的经济危机;

(7)、减少西方对苏联的贷款,使苏联及其东欧附庸国不能轻易以信贷解决现金短缺的问题。

这些政策除了第1、2、6三项表面看是外交和军事上的对抗,其余都是直接的经济战手段。归根结底,击苏7条都是为了打击苏联经济,削弱其国力,动摇其士气和民心。

里根KO苏联的故事(上)

当然,里根政府在推行这些政策的时候,只是希望对苏联造成重创而已,万万没料到其效果竟如此猛烈,以致苏联最终走上解体之路。

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里根之运,苏联之命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