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延禧攻略》和亲王弘昼谋反,历史上的和亲王如何?



历史上和亲王弘昼可以说是一个荒唐王爷,更是一个大智若愚之人。

随着近来延禧攻略的大火,剧中的各色历史人物也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其中因爱而谋反的乾隆帝的亲弟弟和亲王就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那么接下来宋安之来给大家说说为何真实历史上弘昼竟然有着荒唐和大智若愚这样两个矛盾的标签呢。

弘昼是清世宗雍正帝第五子,他的四哥是清高宗乾隆帝弘历。弘昼在雍正十一年被进封为和硕和亲王。

弘昼身为历史上最为长寿的乾隆帝之弟,在乾隆朝也是屡获重用,然而这位王爷在历史上留下的并非是什么好名声,而是留下一个荒唐王爷的绰号。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弘昼王爷的日常生活就是出活丧,吃祭品。还有没事跟朝廷大臣进行撕比大战。比如弘昼仗着是乾隆亲弟弟的身份,有次朝会之时,与军机大臣讷亲有了小争执以后,竟然当着满朝文武还有乾隆帝的面殴打讷亲,乾隆帝当时也没有管,这样一来弘昼更是为所欲为了。

ps:关于弘昼出活丧的历史,雍正王朝就刻画的很不错。


就这样弘昼在历史上留下的是荒唐王爷的浪荡不羁名声。

然而弘昼毕竟是皇子,能在当时残酷的皇位斗争之中活下来,那有那么简单,所谓荒唐背后更多是一种大智若愚似的聪明自保之道。

因为雍正帝的活下来的四个儿子中,除了幼子弘曕,当时弘时、弘历、弘昼都是皇位的继承人选。最后弘时失败被削宗籍而死,弘历成为乾隆帝,而弘昼可以安然无恙,可见自保的水平还是很高的,同时亦可见皇位斗争的残酷性。

而所谓荒唐的出活丧吃祭品,和没事跟大臣撕撕比,当然是自保之道了。(来自宋安之独家原创)因为身为乾隆帝这种小心眼皇帝的弟弟,如果弘昼平常素有贤名礼贤下士的话,那才是真的危险了,做事荒唐的话才是真正的自全之道。

而弘昼的作品“金樽吟“更是可以表现出其无心皇位,只求享受生活把酒言欢的心意。

以下是金樽吟原文。

世事无常耽金樽,杯杯台郎醉红尘。

人生难得一知己,推杯换盏话古今。

这首诗水平也不错,其中透露的自保之道,甚至被一些历史学家誉为救命诗。

由此可见,弘昼这个人真实历史上并非是延禧攻略中因爱而谋反的白痴狠毒王爷,而是一个表面荒唐,实则大智若愚的精明王爷。


宋安之


说别的亲王谋反,也许还有点可能;说弘昼谋反,那实在是于正太高看这位有名的糊涂王爷了。

历史上的和亲王弘昼,是乾隆的五弟,也是乾隆继位后还在世的和自己年龄差距最小的弟弟(乾隆的三个哥哥全都死了)。对于这个弟弟,乾隆是比较看重的,所以对他的一些问题,乾隆也选择性的忽视。

有一次乾隆主持八旗子弟的考试,时值正午了还没有吃饭。饿坏了的弘昼请哥哥去吃饭,乾隆摆摆手说不去。结果弘昼没脑子地来一句:“你就去嘛,你还怕我跟他们串通起来作弊啊?”乾隆没吭气。直到第二天弘昼来拜他的时候,他才幽幽地来了一句:“昨天要是我脑子一充血,你估计就被碾成粉了。”把弘昼吓得磕头如捣蒜。

从此以后,弘昼就彻底成了一个浪荡公子。不过他的爱好比较特殊:由于老哥对他非常偏爱,给他的赏赐比别人都多,所以他下半生最爱干的一件事就是办丧事,而且是给自己办。

弘昼最喜欢把家里人都叫到院子里,对着他给自己定做的棺材哭天喊地,他自己坐在旁边喝茶吃瓜,笑的不行。还有就是弄点死人才用的锅碗瓢盆,自己天天拿着用,感觉可开心了。

这位糊涂王爷,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大抵如此。有关他的糊涂,到底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已经无人可知;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确,在对内对外都嫉妒高压的清朝皇帝面前,他想造反基本都是痴人说梦。



青言论史


历史上的弘昼虽然跟乾隆帝有矛盾,但却不会造反,究竟为何,我们今天便聊聊弘昼其人。


此君本是雍正帝颇为器重的儿子,为人大器早成、精明干练,年纪轻轻地便被委以重任。然而在哥哥乾隆帝上台后,此君却开始变得荒唐放纵,不仅敢在朝堂上殴打重臣,而且超级喜欢参加丧礼,尤其爱好别人为他哭丧,闹出了不少的笑话。这位无比荒唐的王爷,便是雍正帝第五子、和亲王弘昼。


弘昼是雍正帝第五子,乾隆帝的异母弟。按照小说或影视剧的说法,弘昼行事怪诞,是一位颇令雍正帝头疼的荒唐皇子,并由此丧失成为储君的可能性。然而按照史实来分析,这种说法实在不值一驳,因为它无法合理解释,为何同为“年少放纵、行事不谨”的皇子,老三弘时被雍正帝冷落闲置、削除宗籍,而老五弘昼却能被委以重任(乾隆帝是老四)。



根据史料来推测,作为皇子的弘昼应该是一位大器早成、精明干练的人物,否则他不会在年仅21岁时便被册封为和亲王,并于2年后被委以办理苗疆事务的重任。此时,雍正帝早已秘立弘历为储君,而今又对稚嫩的弘昼委以重任,其深意在于让他辅佐弘历,兄弟二人齐心协力,共同治理帝国。


然而雍正帝只考虑到稳固帝国的重要性,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弘昼对皇位同样充满了渴望,在双方都有机会夺嫡的情况下,任何一方都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败局。所以在弘历接手皇位后不久,先前那位奋发向上的和亲王性情大变,真的变成了外人眼中的“荒唐王爷”。



乾隆帝即位后,为安抚弘昼,便将父皇的雍亲王旧邸及财物全赐给了弘昼,并命他管理内务府、御书处等事务。据史书记载,此时的弘昼骄矜狂妄、傲慢任性,依仗皇帝的优宠胡作非为,甚至敢于在朝堂上殴打军机大臣、一等公讷亲。但饶是如此,依然每每被乾隆帝宽恕(“弘昼少骄抗,上每优容之”见《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七》)。


弘昼的荒诞还体现在他的玩世不恭、行为怪诞方面。据正史记载,弘昼喜欢参加丧礼,并多次跟他人讲:“人生百年古来稀,既然没有不死之人,那么又何必忌讳参加丧礼呢?”弘昼不仅喜欢看别人办丧礼,连他自己也时不时自办丧礼,让家人为他祭奠哀泣,而其本人则坐在一旁怡然自乐。此外,弘昼还喜欢制作冥器,并放床榻前时时玩耍,实在是荒唐的紧。


好言丧礼,言:“人无百年不死者,奚讳为?”尝手订丧仪,坐庭际,使家人祭奠哀泣,岸然饮啖以为乐。作明器象鼎彝盘盂,置几榻侧。引文同上。



对于弘昼的荒诞之举,世人多将其归结为自毁形象,寄希望以此来打消乾隆帝对他的猜忌,做一个能享尽天年的“洒脱快意”王爷,而不是像他的那些叔伯一样(如三伯胤祉、八叔胤禩和九叔胤禟等人),落得被圈禁而死的命运。


然而此说大有可疑,因为弘昼如果真有这种打算的话,最好的方法是阖门自守,整日以醇酒妇人为乐,而不是到处惹是生非,给皇帝制造难题。他之所以这样做,原因无非可归结为一点:发泄对无缘皇位的愤懑情绪。他的这点“小心思”,在另一件“荒唐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某次,弘昼曾跟随乾隆帝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殿监试八旗子弟,等到正午该用膳的时候,弘昼便请皇帝退朝就食,但后者没有准许。此时弘昼不知道哪根神经错乱,竟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跟乾隆帝讲:“皇上难道以为臣给了这些士子钱财,请托他们办事吗?”皇帝听后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但却没有说话。


次日,弘昼进宫向乾隆帝谢罪,后者才用责备的语气跟他讲:“你昨日讲的话实在大不敬,若朕回答你,让你把话讲清楚,恐怕你已经死无葬身之地了。”但饶是如此,乾隆帝非但没有惩罚后者,反而待之如初。但通过此事可以看出,弘昼明着是调侃皇帝担忧他收买人心,但内心里却流露出对皇位他属的不甘。


尝监试八旗子弟於正大光明殿,日晡,弘昼请上退食,上未许。弘昼遽曰:“上疑吾买嘱士子耶?”明日,弘昼入谢,上曰:“使昨答一语,汝齑粉矣!”待之如初。引文同上。



然而愤懑也罢,不甘心也罢,弘昼终究没敢公开地跟乾隆帝撕破面皮,兄弟二人大体上维持着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在乾隆帝在位的前三十多年时间里,弘昼一直得到任用,最终官至议政大臣、管理正黄旗觉罗学事务。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弘昼因病去世,享年59岁,死后谥号为恭。


史料来源:《清史稿》、《清高宗实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