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1 昔日粪便的粪票堪称硬通货,为何现在不回收利用?

农村有句老俗话: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在没有化肥的年代,动物粪便及人粪尿是肥料的主要来源。早在上世纪3、40年代,人粪尿一直是紧俏的商品。40年代的时候法币贬值极快,让人意向不到的是粪便的粪票成了硬通货。

昔日粪便的粪票堪称硬通货,为何现在不回收利用?

据相关数据显示:1945年的一张粪票(能够买一车粪)价值值法币45元,而到了1948年一张粪票竟然值法币70万元,由此可见,粪便的粪票保值能力太强大了。

昔日粪便的粪票堪称硬通货,为何现在不回收利用?

在古代,没有抽水马桶和下水道的时代,每家每户都会备上一口大缸或者桶。当粪便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由专门的“粪夫”挑走,他们类似于现在的清洁工,但是没有工资的。粪夫们免费替住户收走粪便,然后再将粪便卖给农民作为肥料。

这是一个完美的循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人群都享受到了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抛弃了粪便,一方面是因为施肥不便,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不易收集。同样的在城市,大量的粪便随着下水道排放,给环境带来更大的危害。

昔日粪便的粪票堪称硬通货,为何现在不回收利用?

人粪尿是一种以氮为主的速效性有机肥料,主要养分为有机质5%-10%、氮0.5%-0.8%、磷0.2%-0.4%、钾0.2%-0.3%,还含有大量微量无素和生长素等。如果一个城市居住人数为50万,每人每天按生产1公斤的人粪尿,每天供给500吨的人粪尿白白浪费掉了!

如果能把公共厕所改造成生态厕所,用生物技术把发酵好的粪便回收利用,具备良性循环才是真正的生态。对于农村的厕所改革,旱厕将成为过去,各位有什么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