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6 你常做的這些事直接導致了孩子挑食,現在兒科醫生給了你7個建議

相信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有挑食的問題吧。很多父母輩認為,孩子挑食很正常,很多大人自己都挑食,所以孩子挑食大概是遺傳的吧。可以兒科醫生、幼兒園老師卻不那麼認為。他們總結了7個常見的挑食原因,

這7個原因裡大部分都是因為父母想太多、做太多,導致孩子變成了挑食。針對這些問題,醫生一一給出了調整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你常做的這些事直接導致了孩子挑食,現在兒科醫生給了你7個建議

建議1、大部分孩子其實並不需要吃太多

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要達到平均體重才算正常,所以就一定要給孩子各種吃各種補,但其實孩子的增重是有科學規律的,只要在生長曲線範圍內,都算是正常的,不需要刻意增重。

比如,有的孩子天生可能比較嬌小,她身體的能量消耗和需求是有一定平衡的,對應的胃口也比較小,所以不要覺得胃口小就是食慾差,這是兩碼事。如果你非要逼著胃口小的孩子去吃飯,就會直接導致她不喜歡吃飯。

建議2、大部分孩子希望自己選好吃的

從2歲開始,孩子就會慢慢表現出希望有自主權,包括自己嘗試吃飯、自己選擇食物,如果父母或者祖父母輩非要孩子吃這個吃那個,孩子很可能會對吃東西這件事反感。比較好的辦法是,尊重孩子為主,然後,在比較友好的氛圍下引導孩子按照營養的方式攝入飲食,兩全其美。

你常做的這些事直接導致了孩子挑食,現在兒科醫生給了你7個建議

建議3、一兩次不吃很正常,這不是挑食

年紀比較小的孩子可能天生就懼怕新生事物,當然也包括新的食物。如果你不理解,就會以為他是不想吃,是挑食,甚至還會幫他找理由:“是不是因為這個菜菜有味道,所以寶寶不愛吃?嗯,一定是!哎,小小年紀怎麼就挑食呢?”——有沒有發現,這其實是你自己給自己的解釋啊,小孩子什麼都沒說啊!

更要命的是,孩子本來是無意識的,現在你這麼說,他就會以為這個菜菜真的不好吃,那我還是不要吃了,本來只是害怕新鮮事物,現在被你搞的直接就挑食了……

你常做的這些事直接導致了孩子挑食,現在兒科醫生給了你7個建議

比較好的辦法是,用寶寶熟悉的菜穩定寶寶的情緒,然後適當的在裡面加一些寶寶第一次嘗試的菜,降低新事物的衝擊性,引導孩子更好的接受。

建議4、不要在正餐和點心之間再加餐

一日三餐本身就是分大小餐的,比如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飽,晚上要吃少,對於孩子來講也是一樣,如果中間隨便哪一頓吃的少了,不要著急立刻在飯後空擋裡給他補上,這樣不但不會補足上一頓的不足,還會影響下一頓的攝入。

攝取過多的飲料,比如牛奶、果汁等,還有甜食之類,是會影響孩子的食慾的。特別是那些高熱量且營養價值非常高的東西,嚴重的可能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所以,正餐和點心之間不要隨便吃東西。

你常做的這些事直接導致了孩子挑食,現在兒科醫生給了你7個建議

建議5、不要用賄賂的方式催促孩子吃飯

很多時候家長會用威脅、激將、斥責、賄賂甚至請求的方法來讓孩子多吃點,其實這樣的效果反而不好,這會讓孩子對挑食的食物更加心生厭惡。

我們可以在吃飯的過程中,把“乖!再吃一口嘛”“你吃不吃?!不吃你試試看!”之類的話改成“這是最後兩口了哦,保證,媽媽覺得你真的進步很大呢!”孩子天生就會對守信這類事非常看重,做個守信的爸爸媽媽,會讓孩子更願意接受我們的建議。

建議6、孩子1歲起就可以和大人同桌吃飯了

孩子天生就是愛模仿的,到1歲左右就可以上大桌和爸爸媽媽一起同桌吃飯啦,他會很主動的去模仿大人們的吃法(前提是大人自己不挑食,否則就是帶壞寶寶了)。

建議7、吃飯千萬不要搭配手機和電視

很多家長喜歡用分心的辦法,比如給孩子看電視、看平板電腦等,讓孩子可以在“不留神”的狀態下吃下他不喜歡吃的東西,但其實到了下次沒有這些環境的時候,孩子依然是不會吃的。

你常做的這些事直接導致了孩子挑食,現在兒科醫生給了你7個建議

根據研究,用餐氛圍才是影響孩子吃飯行為的主要因素,好的用餐氣氛可以有效刺激孩子的食慾,孩子也才有可能願意嘗試新的食物,比如大家一起來猜猜,這個菜菜會是什麼味道呢,等等,讓孩子願意參與到嘗試中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