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这样的粗放养殖模式该改改了——南通内陆南美白对虾养殖热的反思

这样的粗放养殖模式该改改了——南通内陆南美白对虾养殖热的反思


从3月中旬起,南通在全市展开南美白对虾养殖业整治行动,去年8月31日后新建、扩建、改建的虾塘一律复耕还田;严禁养殖过程中添加海水晶、盐等盐类物质;严禁非法取用地下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根据整治方案,这三方面工作3月底前须全部整改到位。

在利益驱动下,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在南通发展迅猛,从沿海滩涂向内陆拓展,许多地方竞相出现通过土地流转挖塘养虾,乱圈乱占基本农田现象在一些地方愈演愈烈,渐呈失控之势。据不完全统计,南通全市内陆已建南美白对虾大棚设施养殖面积不下数万亩。

南美白对虾养殖风靡南通内陆,与2013年出台的《南通市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规划》莫无关系。“政府将南美白对虾作为优势主导品种大张旗鼓地推进,加上近些年南美白对虾养殖效益高,客观上推动了这一产业爆发式发展。”通州区水产技术指导站一位不愿具名的人士坦言,按照发展规划,到2015年,通州区南美白对虾养殖发展目标是五六千亩,仅一年光景全区内陆养殖面积就超过7000亩,提前完成了目标任务。据记者调查了解,当年像通州这样大干快上,一年完成三年发展任务的,不乏其例。

规划对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在南通内陆南美白对虾养殖业上体现得尤为充分。翻开《南通市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明确提出“全市南美白对虾产业主要布局在各县(市)、区海岸线内侧地区,发展规模化产业带,适当延伸到内陆区域。”正是有了这样的规划引领,加上频繁的观摩会、现场推进会,以及加压在各地的发展高效设施渔业的考核任务,各地闻风而动,据此纷纷出台包括财政补贴在内的一系列扶持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政策,引导资本向这一领域快速集聚,一时间南通各县市区南美白对虾养殖业如火如荼,呈现空前繁荣景象。通州湾示范区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7028亩,其中有一半以上建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面积达3889.4亩。身处内陆的如皋市,从无到有,仅统计在册的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就有2700多亩。截至今年初,南通全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超过13万亩,成为发展最为迅猛、单品养殖面积最大的水产养殖项目。

内陆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占用大量基本农田、滥采地下水、尾水直排污染生态环境。植保专业出身的如东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副大队长姜旭华算了一笔排污账,一亩地可建七分地的大棚设施虾池,一口虾池以水深70公分为例,一茬约排出200吨尾水,100口虾池一茬就是2万吨,一年两茬共计有4万吨的尾水要排到河沟里。如果一个地方连片有几个这样规模的养殖户,附近的水体、地下水包括土壤环境毫无疑问会被糟蹋了,随之带来土壤盐碱化、滥采含盐地下水作为养殖用水,损害生态环境,且容易形成漏斗引发地面塌陷等次生灾害。“最好的办法就是尾水集中收集,统一排放到大海。”姜旭华说,一旦南美白对虾行情不好,土壤修复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复耕,代价巨大,由此决定了南美白对虾不宜也不应该在内陆发展。何况南通地区每年在春季至夏季来临时,每个月都要实施引江排咸,通过引用长江水冲淡内河水的含盐度,从而保障农田灌溉、居民生活、工业生产等用水需要。

纵观南通内陆南美白对虾养殖热,都是《规划》中“适当延伸到内陆区域”惹的祸,给人们传递了误导信息,由此造成了一哄而上、大干快上的无序发展局面。南通市海洋与渔业局一位人士痛心疾首地表示,“提倡利用低洼地、荒地、盐碱地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才是英明、正确之举。今天虾塘遍地开花,此可谓“成也规划,败也规划。”

去年,省环保督查组和省委巡视组均严正指出南通南美白对虾养殖业无序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要求切实有效地解决好百姓关心的养殖污染问题。

事实上,南通市和如东县早在两年前就认识到南美白对虾无序发展的隐患,取消了政策性激励措施,不再鼓励内陆养殖,如东县还划定南美白对虾禁养区,禁养区内供电部门不得供电,环保、国土、城管、供电等部门对南美白对虾无序养殖进行专项排查,严厉控管。尽管政府对内陆发展南美白对虾养殖及时“踩刹车”,但在暴利面前,诱惑难挡,顶风挖塘养虾的违法行为在一些地方仍未得到有效遏制,加上一些地方对内陆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危害存在认识不足,以致相关部门在实际执法中阻力重重。“没有镇村的配合,执法很难,更取缔不了。”海安县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监察大队荀大队长如是说。

痛定思痛。今年3月13日,南通市政府发起南美白对虾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攻坚战,按照“生态优先、依法依规、分类施策、谁污染谁治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对违反有关法律规定且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养殖场(户),依法有序实施关停转产工作,推进生产生态协调发展,实现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目标。要求合格的养殖场(户)对照生态养殖的要求,做到合法取用地下水、废气达标排放、养殖尾水达标排放。今年底前,整改不达标的一律关停。如东沿海地区的养殖场(户)最迟于2019年底前完成整改任务。

南美白对虾养殖投入大,周期长,土地流转一般短则5年,长则达10年,目前南通全市南美白对虾经营主体有五六千个,养殖从业人员四五万人。现在中止合同,谁来承担违约赔偿责任;不允许养殖南美白对虾,经营者投资的损失由谁来承担,等等,一连串的问题亟需解决。为此一些业内人士建议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擅自占地挖塘养虾、基本农田之上的虾塘,以及无证照经营的,依法取缔,责令复耕;有合法经营手续的,引导采用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强化责任担当。

“尾水不达标,与经营者过度追求养殖效益有关。”南通市水产技术推广指导站站长倪建忠说,如果内陆养殖南美白对虾采用鱼虾混养养殖模式,就不存在尾水不达标问题,但这种淡水养殖的产量远不及海水养殖的产量,且虾的成色也稍逊一筹。在这位人士看来,内陆养殖南美白对虾,只有通过推行鱼虾混养或工厂化养殖模式,可使相当部分的养殖水得到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养殖”,这将是内陆南美白对虾健康养殖的发展方向。据了解,在此次整治中,未经批准擅自取用地下水或未按照批准的取水许可规定取用地下水养殖南美白对虾的,以及未取得取水申请批准文件擅自建设取水工程或设施的,一律封填。

令人乐见的是,《南通市政府关于促进现代渔业绿色发展的意见》经南通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意见》秉持循环利用、绿色发展的理念,要求各地根据自身空间资源、水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完善南美白对虾产业健康发展规划,并明令禁止在内陆地区发展半咸水养殖,鼓励发展池塘淡水养殖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做到统一规划、生态优先、布局合理、保护耕地。规范在沿海地区发展半咸水养殖,要求配套建设养殖尾水生态净化沟塘或水质净化设备,实现尾水达标排放。在“养殖区”范围内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养殖场(户),要依法办理地下水取水许可手续,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落实“三同时”制度。与前些年出台的《规划》相比,《意见》对养殖规划布局进行了调整,要求按照生态优先、底线约束的原则,划定“禁养区”“限养区”以及“养殖区”,设定发展底线。对“养殖区”内发展南美白对虾等生态养殖的,给予公共设施配套和财政资金扶持等方面的支持。可以预见,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必将有力推动南通南美白对虾养殖转型升级,展现产业发展新气象。

新华日报记者丁亚鹏


分享到:


相關文章: